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八七章 人心向背

第四八七章 人心向背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好像天边的乌云,又如断了堤的潮水,漫山遍野都是胡骑。

清水城门大开,胡军却不进驻,而又绕过县城,在城西约五里的田中扎了营。

一众叛军站在城头,目不转睛的盯着从城下经过的胡骑,胡乱猜测着。

“不是已将李承志驱至陇关之下了么,怎突然回来了?”

“怕不是打了败仗?”

“看着军容尚算齐整,既无伤兵,也无伤马,不像败北之态!”

“也才经过多少,怕是还不足两万。便是有伤兵伤马,也该在最后才对……”

“确实如此!”

耳边听着兵卒低声议论,元继与侯刚的眉头越皱越紧。

八成是吃了败仗。

不看兵卒,脸上皆是惶恐之色?

再看马匹,在夕阳的映射之下,无一不是浑身闪亮。这分明是急奔而来,出了不少汗。更有许多战马,口边都泛起了白沫。

若非大败,胡军何秘如此惶急?

但眼中所见之胡骑,已近两万,未绕过县城的还有不少。似是并未折损多少?

一时间不好下定论,元继只好派出亲卫,往东去巡伏罗了。

又过了一个时辰,日头已落至山巅,才见伏罗的帅旗姗姗来迟。

再往旗下看去,元继与侯刚已不是皱眉头了,而是脸色大变。

伤兵不多,也就百余,但大多都被烧的焦炭一般。

这是……中了官兵的火攻之计?

但百里滩一马平川,便是李承志想用计,也无地利可依仗。再者今日并未起风,何来这般大的火势,竟使三万精骑尽溃?

心里胡乱猜疑着,元继与侯刚快步下了城墙,在城门口相迎。

崔祖螭依旧是一副醉醺醺的模样。待那二人下了城头,他双睛忽的一亮,盯着城下的伤兵,若有所思:“李承志用的,想必是那火油?”

……

仔仔细细的瞅了一阵,见伏罗安然无恙,浑浑全全,元继与侯刚才松了一口气。

“大人可是……遇到了些许波折?”

此许波折?

这元继真会说话?

爷爷这条命,今日差点就丢了……

此时想来,伏罗依旧心有余悸。虽坐在马鞍之上,四肢却止不住的发颤。

犹豫良久,他最终还是说了实话:“某败了,中了李氏小儿的诱敌之计。好在得天之幸,某见机的早,才得以全身而退。麾下虽有折损,但不足两成,尚有一战之力……”

听到伏罗之言,侯刚更觉怪异。

官兵西营就只两万兵,且六成都为步卒,依常理,应不是伏罗的敌手才对。

当然,事无绝对。若皆依兵力多寡而论胜负,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以寡敌众的战例了。

奇怪的是,才只折损了四五千而已,胡军兵力依旧强于李承志,但伏罗怎就直接退了兵,更是一副“李承志强不可敌”的模样?

元继心中一动,瞳孔急缩,有如针眼:“李承志……可是用了那雷?”

伏罗重重的点了点头:“雷只是其次,魏军直至最后关头,才抛射了一轮。想必依旧如栽所料,此物应极难制,便是李承志手中也无多余。

但其诸般火却,诡异至极:那火箭从数十步之外射来,虽穿不透甲胄,却能引燃铁器?更如附骨之蛆,扑都扑不灭……

还有那铁筒,射出之物足达百步,火花四势,状如流星,且声势极大。虽伤不到人,但马当地就惊……”

元继与候刚齐齐一震:“火油、炮筒?”

伏罗愣了愣,脸色变的极为难看:“二位既知此物,为何就未予某提醒半句?”

怎可能没提醒?

侯刚连连叹气:“大人可曾忘了出兵之际,某三番两次提及沃野陆镇军之急报?那信中便屡次提及这炮筒:

当日沃野城内大乱,李承志便依仗的是此物。镇军并镇民皆以为是鬼神之物,皆骇的闭门不出。也更使陆镇军旗下军心大乱,才致沃野之败……”

元继又接着说道:“还有那火油,元某与侯将军也予大人提说过:去年秋,犬子(元乂)与李承志予皇城校场比阵,便用过此物:如附骨之蛆,水浇不灭……也是那时,某与李氏子结的仇……

当时元洛还在位,曾令李承志于河西选址,大量赶制此物,欲配予中军。之后再无动静,想必已制了不少……”

伏罗细细一想,好像真的有印象。脸色缓和不少,但心中逾发后悔。

悔不该不听人劝,差点就一败涂地。

“此地并非长谈之处,可请大人移步,我等入城再议?”

元继抱拳揖道,“另元某已令崔郡守备足酒肉、粮草。若大人亲卫意欲城中驻营,某即刻便让麾下送至营中……”

伏罗却直摇头:“某宿惯了毡账,住不惯石屋山,就不入城了,将酒肉送至营外即何。若要议事,就烦请二位来我中帐……”

本就是试探之语,听伏罗这般应对,元继的脸色不由的一僵。

等他回过神来,伏罗已经催动了马匹,往城后绕去。

侯刚的脸色更是难看,往前一步,凑到了元继耳边,忧心的问道:“这厮要逃?”

“逃倒不至于,但伏罗显然已被李承志吓破了胆!”

“那雷器也就罢了,你我皆未见过。但我听伏罗言中之意,他好似也未亲眼见识到。而被骇成这般,好似皆因那沾附火油的火箭?此物真有这般神奇?”

在京中之时,你又不是未见过?

话到了嘴边,元继又突的一愣:侯刚好似还真未见识过?

元乂与李承志比阵之时,侯刚已贬作城门司马,正在皇城下守城门,故而并未观阵。

想起那日一幕,元继中肯的点了点头:“就如我方才所言,就如附骨之蛆,水泼不灭,端的厉害……但依李氏小儿之言,此物为烈酒和兑松香所制。而那松香虽非难得之物,但一斤火油,怎么也该需数两之多。而仅仅过了一冬,李承志从何处寻来的?”

“不说松香,这才数月,且正值寒冬,便是那烈酒也酿不出才对?且依李儿之言,二三十斤精粮才得一斤烈酒,他又是从何处寻来的那般多的粮……”

说到一半,就如正打鸣的公鸡被掐住了脖子,侯刚的话语戛然而止。

回头之际,发现元继也如他一般,正愣愣的盯着他。

随即,二人心中同时生出一丝明悟,脸色顿时狰狞起来:当时的李承志压根就没说实话。

好狗贼,你连先帝都敢骗?

……

议至子时,几个也没有议出个所以然。元继无奈,只能遣快马往各处急报。

除了固守汧源县城元丽,自然也免不了正随南军北上的于忠,乃至已到柔然汗庭的元怀。

伏罗也没闲着,回营后便派八百里加急,往树墩城于伏连筹急报。洋洋洒洒近千言,其实就一个意思:李氏子非人力可敌……

崔祖螭就如看客,整夜说的话都未超过十句。

奇的是,往日一过午后,便盏口离口的崔刺史,今夜竟是滴酒不沾,听的极是认真。

崔祖螭一万个想不通:有诸般神物相助,这世上焉有一战之敌,便是觊觎这天下也非不可能。

这李承志身为汉家男儿,又何苦于东胡蛮夷(鲜卑源自东胡)做守门之犬?

糊涂了?

一夜愁云惨淡。

诸多叛军将领愁云惨淡,李韶等人却喜上眉梢。

李承志果然是李承志,但一出马,无往而不利。

怪不得嚣张跋扈、目高于顶如元丽都畏之如虎?

兴奋之意稍退,杨钧又将信纸凑到眼前,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其实他已看了不下十遍,几乎都能背得下来了。逐字逐句看了一遍,确定没遗漏过任何一个字,杨钧才不解的问道:

“此战之中,李承志果真用的是先帝令他购粮酿制,用烈酒与松香和兑的火油?”

“这还能有假?”

李韶淡然回道,“不见自去年秋,刘宝便予河东、关中等地大肆购粮,而后运往金城(兰州),便是为李承志酿酒所需。”

河西?

杨钧眨巴了眨巴眼睛:从京中往金城运粮,必经潼关。杨氏便是华州,确实听族兄提及,整整一冬,刘氏商号的粮车就没断过,运过去了不少粮。

但这般冷的天,李承志是怎么酿酒的?

况且就根本未听他予何处征召过工匠、民夫?

杨钧转了转眼珠,又指了指信纸:“那火筒呢,姑臧候可知又是何物?”

“我自是不知。但若你我深究,李承志定是又会如那雷器一般,找些‘麦粉’之类的借口糊弄。故而肯定问不出来的……”

“你我与他皆出关中,素来亲厚,自然好糊弄。但若是他人也欲深究呢?”

杨钧停下话头,沉吟良久:“与窦领一战,堪称数十年未有之大胜。若依太武皇帝所遗之祖制,便是不封异姓王,一个国公这无论如何也是免不了的。

如今若再平了元怀、退了吐谷浑与南朝,朝廷又该如何予他封赏?”

李韶稍稍一顿,不动声色的说道:“莫说眼下战端方起,胜败难料。便是真胜了,太后与诸公也自有思量,何需你我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

李元伯,爷爷将话说的这般明白,你装什么傻,充什么愣?

杨钧有些急燥,稍一犹豫,又猛的咬了咬牙,将声音压的极低:“常言道:功高震主,封无可封之际,便是身首异处之时,而他才几岁?

且身怀如此重器,太后也罢、今目也罢、朝中诸公也罢,焉能安心?”

李韶双眼一眯,有如两点寒星:“季孙不妨直言!”

我直言个鸟毛?

杨钧气的想吐血,话语间不自觉的带上了几丝火气:“便是先帝待他亲厚,但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他再是愚忠,也该为自己留些余地。

我就问一句,此战之功,若朝廷靳令他交出雷器、炮筒待诸般火器之配方,他交是不交?

而他偏偏又精滑似鬼,便是你我相劝,也只会敷衍了事。故而某便想,你与李怀德勉强算是同宗,且向来亲近,为何不予其分说厉害,让他劝告予承志?”

留此余地?

如今该用了已经用了出来,怎么藏也藏不住了,还怎么留余地?

就如弓已开箭,万万没有回头箭的道理。

杨季孙分明就是意有所指。

李韶双目如电,盯的杨钧阵阵心虚,不由自主的避了过去。

明白了,又是一个不怎么安份的。

杨钧此举也非左右摇摆,两头下注,而是世事如此。

怪只怪,元恪将世家门阀逼的太快,汉家士人早已离心离德……

就如那陇西郡守崔祖螭,难道只是因其与于氏有姻亲之故?

借口罢了!

“季孙之意,某知道了!”

李韶轻声回道,“但无论如何,也该胜过这一场再说……”

你知道什么了,你倒是说清楚啊?

杨钧急的抓耳挠腮,却又不敢问。

正生着闷气,突听帐外一阵聒噪,似是有人急奔而来。

“都督,急报!”

急报?

此时已近丑时,可见何其紧急?

二人脸色皆是一正,李韶肃声道:“召!”

随着话音,一个军士掀帘而入,单膝跪在帐中,又将一枚铜令从颈中解下,双手递了上去。

令牌很是精巧,约摸两指大小,上面就一个“李”字,很是苍劲,一看便知是李承志的笔迹。

且色泽亮如黄金,极是夺目。

李韶深知此铜冶炼之法乃李氏独有,故是旁人想冒充也冒充不来。

“秉都督,卑职乃泾州龙牙将军张军主麾下塘主,奉张军主之命快马来报:

昨日午时,汉中郡之晋寿、沔阳、汉阳、嶓冢等北依秦岭诸县突见南军。其兵分四路,自陈仓、褒斜、傥骆、子午等四道而来。且行军极快,至黄昏之时便行至近半,最近明日午后,就能兵指岭北诸关!”

果真来了?

杨韵眼神微凝:“可探知兵力几何?”

“每路至少皆有两万之数?”

每路两万,四路就是八万……南朝此次怕不是直接出动了十万大军?

李韶紧紧的攥住了拳头:“左右,速派快马,护塘骑呈于李郡公……”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