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九五章 收复秦安

第四九五章 收复秦安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候将军,崔某虽辗转于州郡,久不于京中任职。但依旧予将军‘质直’之名如雷灌耳,故而将军才得以授先帝赐名为‘刚’!

广平王(元怀)秉孝文先皇之遗志,行匡扶社稷之宏愿。闻将军之忠贤,故而托以重镇并数万子民之安危,寄将军拒敌于外。

而如今大敌犹在百里之外,将军手握万余重兵,且有坚城可倚,却畏敌如虎,不敢一战?若广平王、于县公(于忠)回返,将军何以面对,又如何以慰江阳王(元继)泉下之灵?”

这老贼好一张利嘴?

崔祖螭口若悬河,字若连珠,说的侯刚哑口无言,辩无可辩。一张脸青一阵红一阵,似是便秘一般。

憋了好一阵,他才无奈道:“崔刺史有所不知:李氏小儿诡计多端,诸般火器利如天罚,锐不可挡。但凡有半丝可战之力,伏罗何以不战而逃?

且再看江阳王殿下,接战之初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机,但到头来,仅仅只守了半日?正是侯某不愿这一万余儿郎白白折损,故而才欲随伏罗东进,与济阴王并南军汇合。

再者,伏罗一退,秦安便成孤城,崔刺史且以为,便是你我有死战之念,又能挺的过几日?”

“放屁,无耻之尤……侯刚,你怕死就说怕死,不敢战就不敢战,何苦如此狡辩?

以为崔某当真就只会理政,不懂军事?某随先父僧渊公(崔僧渊,已故青州刺史)于泾州与齐军(南齐)恶战之时,你尚在北镇牧牛(侯刚家贫,为平城牧户)……

如今清水已破,只余秦安可牵制西线之魏军。若你不战而逃,魏军便能兵不刃血的拿下秦安。至此秦州全境、并陇山诸关城要冲尽归官兵之手。李承志便可尽撤西线之兵,与李韶兵合一处……

到那时,便是南军足有十万之众,便是伏罗有两万余精骑,便是再加上你与元丽之四万余步卒,就能一定胜得过李承志?

我若是你,便是将这万余步卒耗尽,也要从他李承志身上咬几口肉下来……”

侯刚出生低贱,最恨的便是有人以此取笑予他。此时气的七窍生烟,恨不得抽出刀来将崔祖螭砍成两段。

“狗贼,安敢羞辱于我……”

口中吼着,侯刚提起拳头就冲了上去。

崔祖螭冷声笑道,顺手就抄起了案几上的砚台:“崔某还能怕了你?”

侯刚武艺高艺,但崔祖螭却也不差。正如他方才所言,当年真是与南齐打过无数恶仗的。

而其予史书中只留有寥寥数语,但着墨最多的,就是“粗壮勇武有力气……”

这仗都还没打,顶头上官却先内讧了起来。几个军将和官吏见情势不对,手忙脚乱的将二人抱住。

“将军息怒……”

“崔祖史万万不可……”

“竖子不足与谋!”

崔祖螭狠狠的砚台往地上一掼,当即就摔成了一堆石渣。而后一甩官袖,怒气冲冲的往堂外走去。

“你若念生怕死,自逃便是。但崔某堂堂男儿,誓与郡城共存亡……”

一只脚都迈过了门槛,崔祖螭猛的一顿,转过头时,满脸都是杀气:“某知人各有志,尔等吏员若意欲随候刚逃命,崔某也不阻拦。但那个敢予逃贼一颗粮食,一个民夫,就莫怪崔某人的刀不认人……”

看他扬长而去,侯刚隐隐冷笑:爷爷这是逃命,又非迎敌,要那般多的民夫有鸟毛用?

至于粮草……出了秦安便是梁州地界,先派快马予元丽通秉,每至一县,临时征调便可,何需提前携带?

正好可以轻装上路,更省了不少时间……

侯刚身后站着不少人,有军将也有吏员。看着崔祖螭毅然决然,却又形单影只的背影,不少人面露敬佩之色,但却无人挪动一下脚步。

这世上,不怕死的人终究只是极少数,所以他们才佩服。

“某自从随将军来了秦州,观这崔刺史终日酒醉,鲜有清醒之时,不想却如此刚烈?”

侯刚禁不住的冷笑了一声。

刚烈?

是读书读傻了才对……

正讥笑着,堂外一声急报:“将军,斥候来报,称一个时辰前,魏军尽数出城,自清水往我秦安而来……”

一个时辰前?

侯刚瞅了瞅案几上已点亮的灯烛,又看了看堂外昏暗的天色,脸色悚然一变。

李承志这是要夜行军?

怪不得伏罗会跑那么快,怕是已然料到再不跑,就会被李承志堵到陇山以西。

“传令,即刻整军,连夜拔营!”

……

夜空繁星万点,四野却如泼漆染墨,不见一丝光亮。

万余叛军尽数出城,在城外结成长阵,只待一声令下便会全军起程。

伏罗留给侯刚的一旅胡骑极为得力,半刻一报,将魏军的动向探的极是清楚。

此时,李承志的前军已至成纪,距秦安已不足五十里。侯刚急的心头冒火,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走。

堪堪等全军集结,他便迫不及待的命令兵敲响了战鼓。大军徐徐开动,夜幕之中,看不见首尾的灯火有如长龙。

崔祖螭站在城头,目光悠然。

“使君方才予堂中激将侯刚之时,差点惊出职下一身冷汗!”

幕僚心有余悸道,“若侯刚恼羞成怒,果真依使郡之言,留予城内坚守,我等岂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侯般若有这份骨气,他也就不是侯刚了!”

崔祖螭勾着嘴角,脸上尺显鄙夷之色,“世人都称,李承志骤然得贵,皆因媚幸元恪。但要与侯刚相比,他提鞋都不配。

李承志起家之初,至少有平定泾州之战功。入京之后,又是制冰、又是熬盐、又是做豆腐。余者不论,便是这份生财有道的手段,也非常人企及。何况他本身长于军事,堪称擅战之才……

再看侯刚,除了做的一手好菜、溜的一手好须,再可有半分能耐?自元恪将他征召入京,起家进饪(御厨),而后步步高升,直至官居右中郎将、领刀剑左右,莫说领军征战了,侯刚竟连京城都未迈不出过半步,堪称滑天下之大稽!

也就元恪这等喜听馋言的昏君,但凡换个皇帝,安有他的出头之日?故而尽管放心,侯刚会羞恼、会发怒,但绝生不出胆气和血性……只因他这半生,连一仗都未打过……”

幕僚听的目瞪口呆。

他久于州郡,焉知这等秘辛?

一个厨子,一辈子没打过一仗,竟能升任至正四品的将军、手握重兵的宫禁大将,堪称前无古人了……

心中生出一丝念头,但随即又被幕僚压了下去。

候刚虽非军事之才,但副将元暐却是经过阵战的。而如今崔使君就只有数千民夫,安敢冒此之险?

罢了,等那李承志率军来后,再行定计也不迟……

一想到李承志,幕僚又担心了起来。

“使郡,听闻那李郡公性情古怪、刁钻奸滑。也不知这举城投附之功,能不能抵的过我等先前之附逆之罪?”

抵罪?

崔祖螭狂声笑道:“若是怕死,我当初也就不会反了……只要那李承志能让崔某说出肺腑之言,便是这颗项上人头予他为进阶之资又如何?”

幕僚看着大笑不止的崔祖螭,蠕动了一下嘴唇,却不知如何劝解。

一众心腹皆知使君早就存了死志。但就如随侯刚逃走的那些官吏,一众心腹佩服至极。但要说苟同之人,怕是一个都无……

“何苦杞人忧天?等那李承志来了,自然就知道了……”

崔祖螭大袖一挥,“速遣快马,与其传讯,就称侯刚不战先溃,崔某已大开城门,恭迎其大驾……嗯,稍等片刻,我修书一封,且记当面呈于李郡公。”

几声呼喝,要来纸笔,崔祖螭便在城头就着灯笼写了起来。只见笔走龙蛇,十数息便已写就。

但幕僚却被骇的满头冷汗。

使郡啊使君,你这是生怕死的不够快?

……

李承志启行之时,已然日头偏西。等胡骑斥候探知官兵欲连夜行军的动向报予侯刚,再到候刚不战先溃,率军而逃,已然是近两个时辰以后了。

清水距秦安堪堪百余里,李承志麾下有近半皆为骑兵,且车驾不少,故而行军速度极快。两个时辰,足足行近了近八十里。

等崔祖螭的心腹携崔祖螭之亲笔收信见到李承志的时候,已然是子夜时分。而元鸷的前军距秦安县城已不足三十里。

如果李承志原意冒险,完全可以派出近卫骑兵,将候刚的一万余步卒拉了梁州以西。

但恰恰相反,李承志不但未派兵,接到秦安的信报后,反令全军驻营。

中帐之中灯火通明,领军之将尽数聚至于此,皆是满脸喜色。

都以为便是不会如清水一般,需苦战一番,但至少也该在秦安耽搁几日。

而局势瞬息万变,谁也不敢保证就是这一耽误,会不会发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但谁想,侯刚直接就逃了?

如此一来,秦州全境尽复,再不须两地作战,也更不须分兵近三万,驻守陇山诸关城要冲。

但就差临门一脚,李承志却不走了?

便是怕候刚在欲擒故纵,诱敌深入,故而不敢追击。但崔祖螭已然大开城门,至少也该尽快占了秦安才对。

但接连数战,连战连胜,李承志之威已深入人心。众将心中狐疑,却无人敢问。

李承志也懒的解释,直接下令道:“再进十里,予秦安以东二十里扎营。另知会元鸷,令其率前军之步卒入城,接管秦安。嗯,将崔祖螭带来见我……”

众将轰然应诺,接连退下。

等帐中再无外人,李始贤才不解的问道道,“可是怕秦安有诈?”

李承志稍一沉吟,微一摇头。

若说前日,见到崔祖螭的第一封信的时候,李承志有此怀疑不足为奇。

但如今伏罗已退,侯刚已逃,秦安城中就只余数千民夫及民户,崔祖螭如何使诈?

故而这位崔刺史,应是真心投附。

李承志之所以不入城是觉的没必要:敌军尽退,如今的秦安垂手可得,只需遣一偏将,率一两千实兵卒接管。

也无必要令大军多行这二十里。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大军省此力气和时间,多休息休息,待天明后全军东进。

如果按常理,他这个主帅应该是要去一趟,至少也该见一见崔祖螭,礼贤下士一番。

但他委实被崔祖螭给气的不轻……

李承志叹了一口气,将崔祖螭的亲笔书信递了过去。

只扫了一眼,李始贤的双眼便猛的往外一突:君乃汉家男儿,举天下之豪杰,无出李郡公之右者。为何安为东胡蛮夷之守家之犬……

“这个老匹夫!”

李始贤气的胡子直抖,双手猛的一攥,信纸便被揉成了一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