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四九六章

第四九六章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这老贼,还真敢做这种千秋大梦?”

李始贤气的七窍生烟,冷笑连连,“他当我李氏已与魏氏连姻,必尊他为内舅,故而以为你不敢杀他?”

“激将法罢了,文人惯用的伎俩而已,父亲何需生恼?”

李承志连舒了两口气,“人带来后,我就不见了。就劳父亲代我一晤。若真如他所言,饶他一遭自是无虞。若是口灿莲花,巧舌如簧,只是一昧投机取巧之辈,就趁早杀了了事……”

“即便他是真心复兴汉室,也断然留不得。也不知这崔祖螭是眼瞎了还是心瞎了,竟劝你举军投附南朝?也不看看自魏(曹魏)以后,南朝哪一朝不是以臣弑君得以窃国?我李氏羞与于这等乱臣贼子为伍……”

李始贤骂的爽利,李承志却听的满脸古怪。

如果要拿这样的标准衡量,他李氏岂不是也已奔往乱臣贼子的路上了?

如今正值主少国疑之际,他若揭杆而起,欺辱孤儿寡母的嫌疑便是板上钉钉,怕是比以臣弑君的乱臣贼子都还要不如。

当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连圣人都有人骂,何况造反?

真要较真,还不如趁早洗洗睡……

“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一做的。怎么说也沾亲带故,真要杀了,它日回朝若遇平恩候(崔光)、崔尚书(崔亮)等,怕是脸面上不太好看……”

听李承志这般说,李始贤如梦初醒,突然就回过了神。他双眼一眨不眨,紧紧的盯着李承志。

知子莫若父,哪还不知李始贤在猜疑什么。

“世家大族向来如此,就如三国之诸葛三兄弟,分侍三主,无论最后何方胜出,家族都可以延续。而如今,五姓高门除陇西李氏以外,其余四姓皆如此行事。或兄弟、或叔侄分别予南朝、北朝为官者不胜枚举。故而多一个崔祖螭,也不足为怪……”

没有真凭实据,李承志自然不敢说崔祖螭造反,定是受崔光、崔亮的指示或默许。但要说那二位毫不知情,那绝对不可能。

再者李承志本就居心不良,又非真如崔祖螭所言,要做元魏的守家之犬。所以该留的余地,还是要留一些的。

毕竟如今的天下,依旧还是世家门阀的天下。若非元恪誓要扫清门阀,还天下以朗朗乾坤,可至于他前脚咽气,后脚这天下便烽烟四起?

都道元恪遇刺,皆因元怀之故。但若无于忠、元继、候刚这等新兴的鲜卑世家从中相助,就凭一个元怀,再十辈子也成不了事……

“为父明白了!”

李始贤若有所思“那崔祖螭自由为父处置。明日天亮就要行军,你也早些歇息!”

“那就辛苦父亲了!”

李承志从善如流,将李始贤送出中帐。

已然夜深,一轮新月挂于东天。

微风习习,带着些许寒意。雾气自口中呼出,就如一道白炼。

待李始贤走远,李承志正要入帐,李聪自寨门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将一张牛皮制成、封口拓着火漆的信封递给了李承志。

“郎君,李都督急报!”

李韶?

李承志心中一紧:难不成就如他所料,南军果真方一入关,便破釜沉舟般的急攻李韶?

李承志接过信封,连忙钻进营帐。打开皮封匆匆一扫,心中不由的一松。

还好……

南军确实咄咄逼人,只两日,便有数万敌军突出陈仓,直逼汧阴。但并未甫一出关就猝然开战,摆明是要稳打稳扎。

相应也给了李承志集兵于岐州,不用再两线做战,疲于奔命。

李韶见已无望阻南军入关,便予昨日将武关、潼关等守军尽皆召回,集于岐州大营。如此大规模调兵,自然是要予李承志呈报。

除此外,接连几日,元丽连遣近千骑,绕过岐州诸城,似是北上欲联络高平、薄骨律二镇的叛军。李韶提醒他小心戒备,以防北地二镇的叛军绕过陇山,与南军两方夹击。

李承志倒不是很担心。

三日前,他才接到过奚康生的信报,称高平镇的阎提与陆恭专遣信使,予泾州拜访过奚康生。

一是质问奚康生,泾州为何要陈兵于萧关,兵锋隐指高平,似是将他阎提与陆恭也当做了叛将。

二则是试探,称北之夏州,南之泾州频繁出兵,为何独独高平未接到任何钧令?

奚康生连敷衍都懒的敷衍,直接斩了主使的脑袋,让副使带回高平。并豪言,他奚某人的长刀已久不见血,不知阎镇将与陆镇军能否给他个机会开开锋……

人的名,树的影。如今元魏尚在世的名将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奚康生若是认了第二,就连李崇、杨大眼、崔延伯都不敢认第一。

便是再借阎提与陆恭十个胆子,这二人也不敢捋奚康生虎须。故而绝不可能南下。

故而要么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该灭口灭口,该隐匿罪迹隐匿罪迹。

要么北上与薄骨律的于景兵合一处,孤注一掷般的往北突围。

但高猛也不是吃素的,况且沃野已定,元怿与罗鉴早已虎视眈眈,就等高猛一纸求援,便会挥军北上。

所以李承志丝毫都不担忧北线会如何。

反倒是久不露面的元怀颇让他头痛。

据清水城的叛将交待,元继不只一次提过,与吐谷浑可汗伏丑筹萌誓、待伏罗率三万精骑东进之后,元怀便直抵柔然可汗庭。

可汗丑奴本就蠢蠢欲动,不然也就不会有杜仑部与陆氏兄弟狼狈为奸,欲图谋沃野之举。如今偌大的杜仑部被李松如犁庭扫空般灭了个干净,丑奴自然要将这笔账算在元魏,更甚至是他李承志头上。

不蒸瞒头争口气,既便是出于稳定军心,丑奴也必然会出兵报仇。

为今之计,也就能指望朝廷许以重利,劝动柔然死敌高车出兵牵制。

但李承志建议的奏呈已上了近有两月,却入石沉大海一般,朝廷竟连个回信都没有?

一旦高车没有对柔然有效牵制,丑奴一旦出兵,首当其冲的便是西海的李承宏和大碛的皇甫让。

一想到这里,李承志就有些牙痒痒。

该死的李松……

“八百里加急,再次提醒承宏并皇甫让:西海与大碛但显柔然之敌踪,就快马来报。若敌军只是袭挠,而非强攻,惊走即可……

再知会元怿与罗鉴,朝廷即有钧令,已允遗部内附,便是我大魏子民,就该一视同仁。故而大碛若有危难之时,还请北镇施以援手。若罗都督不便,就请他予李某提前知会一声,不出十日,李某便能率十万大军赶至阴山之下……”

李睿提着笔,边往纸上写就,边眨巴着眼睛看着李承志。

若罗鉴真敢见死不救,郎君怕是真敢弃守秦岭,悍然北下。

至于关中,还管他死活……

“另传讯予李韶:如今清安、秦安已复,明日天明,我便会率西营驰援予他。另有陇山诸关之两万守军,合四万有余,至多两日便至岐州大营,请他安心……”

李睿笔走龙蛇,片刻就已写好。请李承志过了目,用了印,便派快马连夜送出。

此时已近五更,李承志心中千头万绪,却无一丝睡意。喝了两杯烈酒,直至东天金星(启明星)高悬,他才浅浅睡去……

李承志至少还能睡的着,而元丽别说睡,连坐都已坐不住了。

堪堪黎明之际,东天已泛起了鱼肚白,元丽接到了来自秦州的第三封急报。

黄昏之时是第一份,称清水已破,元继死无全尸。

子夜之时,又收到了第二封,称伏罗举兵绕过陇山,往陈仓而来。

五更将近,则是侯刚弃守秦安,连夜退至上邽(今天水市,秦州并天水郡治所)的消息。

噩耗接二连三,元丽从开始的震惊,到惊骇,最后已是面如土色,心惊肉跳。

元继守不住也就罢了,侯刚不战而溃也情有可愿。他最是想不通,为何伏罗也畏李承志如虎,就只打了一仗,便被吓破了胆?

不然清水城近在咫尺,伏罗何至于眼睁睁的看着城破而见死不救?

这可是近三万精骑,若处四野之地,便是十万精锐步卒,也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可想而知,若南军得知伏罗上战而退,便是有十分锐气,怕是当即就能折去三分……

来回又将数分急报看了好几遍,元丽越看越是急燥。就如推磨的驴,不停的在堂中转起了圈。

不行,必须要将陇西已破,李承志即将东来的消息封锁住。至少不能言尽其实。

不然南帅昌义之安有死战之心?

元丽心一横,刚喊了一声备马,又觉不妥。

他是准备去城外大营去寻于忠,但转念一想,若是他亲自去,动静何其大,昌义之怎可能不起疑心?

元丽无奈的咬了咬牙,沉声喝道:“来人!”

“殿下有何吩咐!”

“再等两刻,但至天色露白,便持我令信却南军大营,请于领军予城中一趟。就称某有军务要与他相商……若领军深究,就称是粮草之事……”

“诺!”

亲信不疑有他,恭身退下。

半个时辰之后,亲信准时出城,予南军营中寻到了于忠。

此时天色已然微亮,后军已然备好了饭食,中军诸营也已陆续起身,

故而无论是于忠,而是南军统帅,均未起疑心。只以为元丽可能是粮草不够了……

……

一路畅行无阻,于忠骑着马到了汧源县衙。

元丽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堂中来回踱步。听到属下秉报,称于忠已至衙外,他三步并做两步,快步迎了出去。

这几月以来,于忠与元怀辗转南北,不但说动吐谷浑遣煺骑三万,更使梁帝萧衍拜名将昌义之不帅,起兵十万,北上关中。

于忠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前日匆匆一会,他只顾着昌义之,并未过多留意元丽。今日一见才知,只短短数月,原本满头乌发的元丽已然两鬓斑白,仿佛老了近有十岁。

此时再见他双眼腥红,面色苍白,分明是一夜未眠。于忠心里不由的打了个突。

“殿下何故如此?”

堂外人多眼杂,元丽哪里敢随便说话。焦急之下,紧紧的把着于忠的手,边往里走说道:“进去再说!”

于忠的心猛的往下一沉。

左右早已被元丽挥退,堂中就只他二人。元丽喝令左右,无故任何人不得惊挠,又关好了门,才从怀里掏出了那三封急报。

于忠不知底理,顺手接过,但只是一眼,便猛的一僵,仿佛被雷劈了一般。

清水已破……

他嘴一张,刚要喝问,元丽伸手拦道:“看完再说!”

说着话,他俯身蹲下,打开一口铁匣,在其中翻了一阵,又挑拣出几份急报,一并递给了于忠。

于忠压抑着心中惊疑,更似不敢置信一般,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越看,他脸色越是难看。直至最后,连捧着信纸的双手都不由自主的颤了起来。

这每一封,乃至其中的每一条急报,他都是首次得见。若非对面坐着的是元丽,于忠都以为定是李承志派来诓骗他的奸细。

“信中所书之事,我为何皆是不知?”

“这数月以来,你与广平王之行踪飘忽不定,何其难寻?我便是想派人知会你与广平王,但又该将信送至何处?吐谷浑、南朝,还是柔然?

再者,这每一桩、每一件,皆恢恑难辩、谲怪鬼异,我便是知会予你和元怀,尔等怕是也不会相信……”

元丽猛吐一口气,翻出其中一封,指着信中的一行小字:“冬月廿六,朝延出兵。次日,李承志不知所踪,号令皆由李韶代施……两旬后,李承志惊现北镇,予陆延起事之际,突破沃野。”

元丽稍稍一顿,双眼眯成了两道细缝,利如刀锋:“我且问你,便至此时,你敢不敢信?”

似是一道雷劈了下来,惊的于忠头皮发麻。

难不成,李承志能未卜先知?

元丽又问道:“当时,虽有两千虎骑陈兵城下,但随李承志破城的,就只百余李氏家臣。而当时,陆延于城中至少有数千心腹,却未挺过半个时辰……你信是不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