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零一章 围魏救赵

第五零一章 围魏救赵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瞅了一阵,李韶闭上双眼,将自己想像城昌义之,在脑海中逐步复盘。

“季孙,将自午后到眼下敌营所有之动向再予我复述一遍!”

“诺!”

杨钧郑重其事的应着,诸条信报就如印在了脑海里,也不翻阅,却对答如流:

“午后,南营突遣约半卫甲骑,直往西而去。看其装束,南骑就只一营,胡骑却有三到四千……”

“我若是昌义之,若知悉承志已破清水、秦安,并截断西路,必会如临大敌,十之**要遣兵阻击。

但明知承志麾下近有精锐两万余,如今更是召回陇山诸关守军,兵力近达五万,若只遣数千骑,与送死无异。故而此次,必为试探……”

试探么?

也说不定是昌义之派去会和候刚汇合,令其半路阻击李承志。

毕竟候刚手中仍有万余兵力,合这数千骑若拼死一搏,至少也能将李承志阻上一阻,耽搁个一两日也说不定。

杨钧心中猜想着,又道:“数刻后,敌营又有数千胡骑出营,但此次并非往西,而是向东南而去,似是直往陈仓……”

“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如此方合用兵之道……昌义之此举便是以保后路无虞,如此方能放开手脚,与我一搏。便因此故,我才疑之昌义之已决定强攻予我……”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杨钧中肯的点了点头:“当时你如此断定,我尚有疑惑,但之后,见南营拆了寨墙,填了壕沟,只余车阵。而后步营前突,又有万余胡骑陈于左右两翼之时,我便知,被你料中了……”

这是标准的主攻阵形,到这一步,就连杨钧都能看出敌军的意图,就是不知何时会攻。

李韶睁开双眼,目中精光蕴动:“若易地而处,换我为昌义之,自然是越快越快。若不出为兄所料,最迟明日。必为敌我决一死战之时……因此,季孙,退吧!”

这就要退?

这可是逾二十万兵力的大战,纵观史书,自周以降怕是两巴掌就能数的过来。昌义之怎会这般草率,才只入关三日,怕是营寨都未立稳,就敢决一死战?

至不济,也该试探一番魏军之虚实,查看一番地利,才好制定战术、策略。

而这一探,至少也该耗费三五日。而午前才接到李承志急报,最近两日,他就会尽数西线大军回援。

到那时便是各凭手段,莫说只是一个昌义之,便是将韦睿、马仙琕等名将尽数召来,鹿死谁手也尚未可知。

但此时若退,数万大军就只能龟缩于汧阴城中。偌大的关中就如敞开了大门的宝库、剥光了衣物的美妇,只能任由敌贼予取予求。

便是李承志有诸般神器倚仗,可连战连捷,最终能将敌军尽数驱出。但到那时,千里秦川已千疮百孔,尽是焦土……

李韶怅然一叹:“季孙,我知你心中所想。即便你不信为兄所料,但若是承志忠告,你总该信吧?”

杨钧满面狐疑:“这与承志何关?午时那份急令我也看过,除说了五万大军至多两日便到之外,说只提到让我等视实情而定,何时言及让我等提前退兵了?”

李韶稍一沉吟,挥了挥手,遣退了左右。而后又将一张只有两三指宽的纸条递给了杨钧。

只一眼,杨钧便认出是李承志的亲笔手书,又一看,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存在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这句话何其浅显易懂,以杨钧对李承志的了解,分明就是在明示李韶:只要保全兵力不损,便是将关中尽数让出也无妨……

看来,他早已料到,昌义之必会在他回援之前抢攻李韶。

仿佛受到了侮辱,杨钧满脸都是不情愿,就像李承志和李韶瞒着他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般。

“何时来的信报,我怎不知?”

“李聪送信之时,单独呈秉与我的!他所以如此,只是不想乱了军心……而我之所以秘而不宣,连你都要隐瞒,不过是如你一般,还存了几分侥幸!但如今,见南军入夜前这最后一番布置,算是彻底击溃了为兄最后一丝幻想……”

李韶伸手往前一指,“且看,午后时分,那汧水都还清澈如镜,但半个时辰前,水色却突然一浑,浊如泥浆?此时再看,仅半个时辰,水线突降两尺有余,水浅处竟已见河床祼露……至此,季孙难道还看不出昌义之意欲何为?”

杨钧悚然一惊:“难道昌义之欲行白起淹郢城、王贲淹大梁、关羽淹樊城之故智,故而于上游垒堤蓄水?”

他淹个鸟毛,杨季孙这是有多看不起我?

我李韶虽非名将之流,但也领军数十载,身经百战。焉能不知依河立寨,须首防水攻的道理?

他忍下一口郁气,冷声道:“我军虽处北岸,但皆是择地势高阔之处立营。且岸北地势平坦,数百里方圆皆为旷野,莫说昌义之堵的只是汧水,便是堵了百里以南的渭水,想以水淹我大军,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杨钧的老脸顿时有些臊热,连忙道:“若非昌义之堵河蓄水,那为哪般?”

“还能为哪般?”

李韶悠悠一叹,“看他拆了寨墙,独留车阵便知:但等入夜,昌义之就会尽遣民夫填平河谷。待到明日天亮,我军之南便如一马平川,再无阻碍,无论步骑,须臾便至……”

杨钧眼皮猛跳:怪不得李韶如此笃定,认为明日昌义之必会开战,原来如此?

自己久不领军,所经之大战更是屈指可数,与李韶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再者,连李承志都以锦囊之计私下相授予李韶,可见早已料到此节,哪此时还不退兵,更待何时?

说句心里话,便是换成盖有太后高英与幼帝之双印,强令他退兵暂避锋芒的圣旨,李韶与杨钧十之**都敢抗旨,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借口给堵回去。

但若换成李承志,他们绝对连半丝怀疑都不敢有。

杨钧猛加起来一口气:“那何时退?”

“等入夜吧!”

李韶沉吟道,“若是太早,难保敌军不会掩后杀来!”

“那我去传令!”

杨钧口中应者,转身就往下走。

“记得予承志秉报!”

“好!”

等这声“好”字传入李韶耳中,杨钧就已下了望楼。

李韶不由的有些讶异:这般急?

方才还不是嫌我判断有误,退兵太早,以致关中陷入敌贼之铁蹄之下。而眨眼间,却比我还急?

稍一思索,李韶又哑然一笑。

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只因他也罢,杨钧也罢,心中已然认定,只要是李承志预料会发生的事情,那就一定会发生。

就如沃野之乱。

故而那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之语,就是李承志已然料定,昌义之绝不会放过眼下之良机,最多明日,必会倾其大军强攻。

便是无“天授之人、神机妙算”之类,仅凭自洛阳出兵以来,近三月前李承志的诸般做为,李韶也不敢对李承志的军令有半丝质疑。

甚至是沃野、高阙、岭北之数战皆不论,只以李承志至岐州大营后的诸般作为,也让李韶惊叹不已。

谁敢称只以两万步骑参半之兵,就能使吐谷浑的三万精骑一溃如水?

又有谁能在半日内,就攻破有万余步卒坚守。且城高墙固的清水县城?

又有谁敢言,只是号旗一亮,只做出一番逼进的姿态,就能使足有两倍兵力的伏罗与候刚不战而逃?

只这十数日来李承志势如破竹,连战连捷的行举,李韶就自愧不如。

看着南岸的敌营,李韶万分憧憬:如乳虎出谷般的李承志,遇上成名已久的昌义之,会是谁更强一筹?

莫说大胜,只要能逼得昌义之退兵,李承志之名必将家哈户晓,举世皆知。

一想到那晚杨舒鬼鬼祟祟,如贼一般的那番劝进之语,李韶就止不住的兴奋。

便是不同宗同祖,但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若助其成事,必保陇西李氏百年富贵……

一想到此节,李韶眼中猛的冒出两道精光:“来人!”

“都督有何吩咐!”

“掌灯,再取纸笔来,待我予大帅修书一封,尔等连夜送去!”

“诺!”

只是几息,亲信便掌起了灯,取来了笔墨纸砚,甚至搬来了一张堪堪能置于望楼中的几案。

李韶席地而坐,一挥而就。

昌义之又如何?

便是世叔殉节于此,也必将助你一战成名,威震天下……

……

五更时分,新月似一柄弯刀,悬于中天。昭映着草叶上的霜露有如银珠。

月光如水,泼洒于地,更添了几分清冷。关城内外却热火朝天,两万余兵卒造饭的造饭,喂马的喂马,套车的套车,起寨的起寨,井然有序。

此处乃渭水之畔的安夷关,已至梁州境内,距汧源、汧阴,乃至陈仓关,均只约两百里。

原为东晋所建,防备胡族南下入蜀。至元魏统一关中,与南朝以秦岭为界之后,此关便已废弃。

关城规格比陇关相比要小许多,且经年失修,烽城砖石早已被就近之民户偷拆,如今只余一圈残破的夯土城墙。勉强够李承志的中帐驻扎。

帐中灯火通明,李承志坐在案后,端着一碗羊汤吃的满头大汗。

几案之下,数人围着一张舆图,各抒己见。

李松指着被李承志划了一道红线的岐州大营:“仆以为,如今大敌临城,汧阴告急,姑臧伯兵力不足,独木难支。故而我等应尽起主力直赴东大营,以解东线燃眉之急……”

李始贤摇了摇头,似是不敢苟同:“此计不失为稳妥之道,但你切莫忘了,如今之南帅为昌义之。此辈声名远播,且成名已久,必有其过人之处。

如此寻常之法,定在他所料之中。昌义之只需遣一偏师,陈兵于我必经汧阴之路,便可阻我东进之势。便是我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但要知只要接战,再快也需一两日。若是慢,鏖战三五日都不止……你也知李韶兵力不足,定非昌之义之敌,试问他便是死战,能否守得过这三五日?”

有雷器、火箭,何需三五日?

话到了嘴边,李松突觉不妥,又被他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火箭倒是还余许多,但那雷器,却不敢随便乱用了。

李承学此行,已将近一年来河西所产之七成运来,而只是在清水城下,就耗尽了足足两成。

如今所余也就比清水一战时多了一倍而已,若再遇上清水这般的苦战,至多两次便消耗殆尽,到时这仗又该么打?

因此自秦安拔营之时,李承志便有严令,若非不得已之时,雷器能省则省,能不用则不用。

没了这等似天库里一般的手段,震慑力弱了十倍都不止。若昌义之真遣精锐而来,说不定就会如家主所言,便是胜,也要耗时数日。

但李韶哪里等的住?

李松顿时收起了轻敌之心,虚心讨教道:“那依家主之意,该如何应对?”

李始贤稍一沉吟:“以我之计,该予此处就地分兵,行围魏救赵之计:

一路以承志与我为主,尽起虎骑、泾州三营、并西营之精骑,合为一军,均备副马,携雷器、火箭并火油等物。而后或依渭水两岸、或依胡商古道(丝绸之路南道),或穿秦岭,连夜急行,若中途无敌之大军阻道,至多一日便能赶至陈仓,直插昌义之之腹背……到时昌义之焉能不救?

若不然,便向北经陇关直赴汧阴,沿途皆为我军所属,且一路平坦,两百里而已,最迟午后也到了,也能解汧阴之急……

而后由刁整并郦道元率所余步卒,及后续之陇关诸营,便是照常行军,三日之后也赶至汧阴了。由万余精骑并火器助阵,李韶元论如何也能守得过三日……”

李松看着地图,心中默默盘算:家主围魏救赵之计,倒是不失为上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