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零二章 以李承志之心,度昌义之之腹

第五零二章 以李承志之心,度昌义之之腹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虽说昌义之必会予西行途中遣军阻击,但如家主所言,渭水两岸、胡商古道,并陈仓以西两条山谷,加起来足有五条路直抵陈仓。昌义之便是想阻,又该阻哪一条?

少了不起作用,不然就与送死无疑。故而若是出兵阻道,至少每道也要两万以上。那五道合计便数十万之众。

昌义之手中总共才多少兵,还拿鸟毛围攻李韶?

且以骑兵之灵活多变,若遇阻敌,提前避开就是了。而以火器之利,便是腹背皆有敌军,待抵至陈仓后也可分而歼之。

至于后一计,也就是李始贤所说只遣精骑,信息北路急援李的计策就更为简单了。

眼下就能启程,至多三个时辰便能赶至西营,就不信李韶连半日都挺不过去?

只待郎君一到,李韶便如家猫猛变恶虎,且突生双翼。即便擅战如昌义之,怕是也会胆寒三分。

李松咂摸着嘴唇,又瞅了瞅李亮:“依你之见呢?”

李亮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家主所言甚是!”

一听此言,李松脸上尽显鄙夷之色,心想莫不是家主放个屁,你也以为是香的?

可若是凭心而论,李松觉的李始贤的第一条策略虽有些行险,但第二条却比他李松的要高明许多。

总感觉有些熟悉?

心中一动,李松偷瞄了一眼李始贤,又扭头望向案后的李承志。

莫不出家主已在昨日夜里得过郎君授计了吧?

李承志堪堪吃完,放下了碗,又拿起了案上的几份信报。

这些皆是昨日自天亮至入夜前,由沿路斥候并汧阴的李韵送来。

最近的两份均为子时左右,一封由李韶所呈,称敌军连出两军,皆为轻骑。一路向南,似是急往陈仓,另一路向西,十有**是来阻他东援。又言昌义之突令前军拆了营寨,向步营前突,两翼新添万余胡骑,故而断定只等天明,昌义之必会发动攻势。

另一封则是夜间斥候旅帅所报,称近夜间,前锋游骑已探过前营五十里,恰遇一支敌骑进驻附近,入夜时便已扎营,再未见动向。又称候刚于黄昏时分至天石岭,距此约七十里,距敌军东营不足百里。

若只依这些信报推测,李承志也不好断定是否真如李韶所言,昌义之今日必攻。

但凭心而论,伏罗也罢、元丽也罢,于忠也罢,均乃知兵之辈,何况还有昌义之这位当世名将。所以绝对不会放过这少有的机会。

再者敌军如今合十数万之众,都不需倾巢而出,只需分出一半的兵力就足有七万往上,强攻李韶足矣。

所以李承志还是倾向于李韶的判断,这才有了李韶视如锦囊妙计般的那张纸条……

见他若有所思,李松不敢打扰。直到李承志放下信报,他才凑到了案前:“敢问郎君,如今汧阴告急,我等该如何应对?”

“父亲方才所言便为上策……我已予昨夜便知会刁整并郦道元,已将虎骑、泾州三营合为一军。便起营后便会先行一步,急往汧阴……”

李松闻言,顿时了然。

自己果然没猜错,怪不得家主那般笃定,原来是早已问计过郎君?

如此想来,那围魏救赵之计,应该才是家主本意。奇倒是奇了,但凶险与不可预料也多了许多。

看来大战之际,就连一惯行险的郎君都一反常态,稳妥了许多……

正猜忖间,又听李承志说道:“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军情如水火,可瞬息万变,何况已过了一夜?故而还是等到李韶夜间呈报之后,再作定夺也不迟……”

话音刚落,便听帐外一声急报,又听李睿盘问了几句,带着一名军将进了营帐。

“郡公,斥候急报:约半个时辰前,突见渭水北岸明火执仗,蹄声如雷。旅帅遣我等就近探查,迎至约天石岭往西四十里处一无名山岭,突遇胡骑斥候。看其阵势约有四五千,行进急快,均为精骑……旅帅断定,应是昨日沿渭水而来,驻于距我军前锋约五十里外的那一军……”

李承志双眉一挑,拉过地图肃声问道:“驻于天石岭的候刚可有异动?”

“倒是已然起营,但并非往西,而是继续往东行进。除此外,再未见何有灯火及车马之声……”

就只这四五千骑,不应该啊?

若昌义之欲半道阻击,无论如何也该多派些兵才是。至不济也该如李韶所料一般,将候刚那万余步卒留下,然后封堵丝绸古道和渭水两岸,至少也能防止自己绕他后路,攻他腹心。

而若是游探,只需派一两千骑便可,远不需这么多。

但这四五千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也不掩藏行踪,就这般明火执仗的迎了上来,这到底是想攻,还是想探?

李承志顿时有些头痛。

他都怀疑是不是昌义之能未卜先知,已然料定他会分兵,所以他派了这么点兵来恶心他?

若是骑兵尽数离营,到时只余万余步卒的话,刁整就只能扎营,待后续自陇山诸关召回的守兵兵合一处之后才敢行军。

不然但凡刁整起营,就会被敌骑所趁。就如安西骑兵的回马箭战术,又如蒙古人的狼群战术。只跟在你屁股后面放风筝,就能将你耗死。

“再探……若无突变,每进十里秉报一次便可!”

“诺!”

斥候快步而去,李承志又下令道:“李亮:此为斥候四刻前所报,便是天色未明不宜急行,但已过半个时辰,此时此军距我前营定已不足三十里。你即刻整军,率泾州旧部出营迎敌,先莫用雷器,只以火箭击之……”

“李睿,持我令信至元鸷大营:今他尽率虎骑出营。待李亮接战,便兵分两路,合合围之……便是不能尽数歼灭,也要将其尽数击溃,不敢再合兵一处,如蝇蚊般挠我步营……李聪,再去传令刁整,即刻起营,全速东进……”

李氏家臣皆由李承志传授过诸多骑兵战术,李松自然也不例外,听他诸条号令,顿时便猜了个大概,心中又惊又疑:

“昌义之怎会料定郎君必然分兵,他还会能掐会算不成?”

“何需能掐会算?”

李承志摇头道,“我若急援李韶,别无它法,无非便是如父亲所言:一为围魏救赵,二为日夜急驰汧阴。但无论用哪一计,均需分兵以轻骑突进。而以昌义之之能,如何会料不到此节?故而他只需遣一师轻骑牵制于我,便能使我首鼠两端,左右为难,从而不敢分兵……”

李松依旧狐疑不已:“便依郎君所言,若易地而处,郎君若为昌义之,定该如此……但南朝偏安一隅,地势多变,多山多水,并无养马之地。且多年前守多攻少,并无多少骑战之经验,那昌义之又从何处习来的这等奇术?”

不怪李松如此讶异。

李承志未开智之前,就连李始贤,以及包括他在内的一众李氏家臣也不知世间竟有如“回马箭”这般奇妙的骑兵占法,昌义之一介南臣,便是名将,也该想不出这等战术才对?

李承志稍一沉吟,不确定的说道:“昌义之或许想不出,但莫忘了伏罗已尽率大军归他麾下。慕容氏于西南立国至今百余年,论骑战之术,便是与突厥、柔然相比也不逞多让。且族中人才辈出,难保不会有天纵其才想出如此战法……

再者此术并非无迹可循,就如荒原之狼群予冬日行猎之时,便是如此施为……”

李松若有所思,而后频频点头。

他曾记得李承志讲授战术之时便是拿狼群举例。再如郎君所言,慕容氏尽出人才,且经年居于高原,终日游牧,与马为伴,与猛曾为伍,以此钻研出些精良战术也不足为奇……

李始贤却有些不以为然:“也不尽然……你如此揣测,皆是以你之心度昌义之之腹。但此战之前,昌义之安知你李承志为何方人物,又何时听闻过雷器、火箭为何物?

算来算去,至你自北镇归来,用雷器火箭也才战了两场,而元继已死,如今也就只伏罗一人亲眼见过这雷器与火箭之威。诸如元丽、于忠、候刚也不过是听闻而已。

但昌义之当世名将,绝不会只凭伏罗一家之言便轻信予他。故而若为父所料不差,此数千精骑,八成是为试探而来……”

试探……对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承志稍稍一愣,差点喝一声彩。

但凡换一个人,听到什么“天雷”、“毒火”之类,十之**会当成妖言惑众之语。

便是伏罗赌咒发誓,持振振有词,再加上于忠、元丽等煽风点火,昌义之也应该不敢尽信。

以这等人物的心性,无论如何也要亲自见识一番。

当然,昌义之身为十数万联军之主帅,自然不会冒此风险,但遣一心腹观之还有极有可能的。

怪不得只是数千骑,却明火执仗,半点行踪都不隐藏,就如自杀一般的硬冲了上来?

原来真是来送死的……

“速去传令,不出意外,敌骑定会直扑而来……令李亮与元鸷莫要惶急,待敌靠近营寨之时再反击也不迟。再秘令李亮与李彰,将前锋换为炮营,待其进入射程,便予以雷霆一击……”

李始贤与李松瞬间便已明了:李承志是要将计就计。

即然昌义之不信邪,那就让他好好见识一下。这一支敌骑败的败的越快,待消息传回敌营,昌义之就越是慎重,陈于西线及南线以用来防备李承志围魏救赵、抄他后路的的兵力也就越多。

李韶的压力自然就会小很多……

当然,也有可能促使昌义之背水一战,不计死伤的强攻李韶。

好在李承志棋高一招,已令李韶若见机不对,就率先撤入汧阴城中。

即便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城高也足有三丈。李韶手握数万大军,且粮草充足。再者昌义之又非如自己一般,有炸药这样的利器。所以即便硬啃,也足够他二十万大军啃个十日半月。

而且要在数方联军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以填人命的方式死死将自己的五万大军堵在汧阴以西的前提下,才能坚持这般之久。

真要如此,反倒正中李承志下怀:但等泾州的奚康生和夏州的高猛腾出手来,就是昌义之含恨之时。

他怕就怕,近二十万联军就此作鸟兽,兵分数路乃至十数路肆虐于关中。

到时真就如杨钧所言:虽是人地皆存,但这地已然成万里焦土,千疮百孔。

但这世上安有万全之法?

若一昧贪大求全、以求尽善尽美,反倒会顾此失彼,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承志稍一沉吟,又对李松说道:“持我令信去寻刁整,命他依计行事,将余骑尽召齐。但等李亮与元鸷击溃敌骑,我便会先行一步……

嗯,罢了,州骑予我而言也无大用,就将两营自华州、豳州各郡征召而来的戏骑留予他,令他多遣斥候,但遇敌骑便就地驻防。待与后军合兵后再起营也不迟……”

“谨遵郎君之命!”

李松朗声应着,快步而去。

李承志施旋然的起身:“父亲,若不随我同去观阵?”

“自是同去!”

李始贤随口应着,出帐之际,又探着李承志的口风:“整日这般留予你帐中,为父都快闲出病来了。不如至汧阴后,你仍旧将为父遣到李韶帐下听令可好?”

李始贤确实很闲,而且很不自在,李承志自然能够感受到。

他默默的算了算,很是干脆的点着头:“就依父亲!”

怎么突然就这么爽利了?

李承志答应的太痛快,反倒让李始贤起了疑心。

知子莫说父,他可是知道这逆子动不动就六亲不认,连他这个亲爷都时不时的被哄得团团转。

果不其然,都不等他主动问起,李承志便解释道:“不出意外,至汧阴后,我应是长驻于西营,故而父亲归于世伯帐下也无不可!”

岂不是依旧要听令于你?

李承志气的想吐血:好个逆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