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零六章 攻心为上

第五零六章 攻心为上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元丽勇武之名天下皆知,自然也习得一手好箭术。足重一石五的大弓被他举在手中,就如羽毛一般。

只听“嘣嘣绑绑”一阵,眨眼间就是十数箭。矢如连珠,眼见城头足有七八卒被射倒,城下叛军顿时一阵欢呼。

只觉双臂酸软,弓弦重若千钧,元丽才罢了手,冷声喝道:“莫停,就这般射……”

弓卒轰然应诺,将十二分的力气都使了出来。

城上守军却一脸懵逼:听叛军呼喝“济阴王”,那方才射箭的自是元丽无疑,但诡异的是,被其射上城头的那十几箭,矢尖竟皆无锋?

莫看每箭都有一卒倒地,但那是因元丽力大,被撞倒而已。中箭之卒皆毫而无损。

更有甚者,那每一箭上,皆附着一封帛书,内容一般无二,竟是元丽的降书?

守将哪敢怠慢,急令心腹收起箭杆送予县衙之中……

……

城外如烈火烹油,杀声震天,衙堂内却无声无息,门可罗雀。

只一座小小的县城,却拥兵近四万,分到四面城墙,每面都近有一万兵。况且麾下元昭、元珍、源规、薜和皆为擅战之将,只是接战首日,还轮不到都督和司马亲上城墙督战的地步。

李韶束着平冠,着一件长衫,斜倚着矮榻,皱着眉头看着一副关中虞图。

看他脸上的不甘之色,杨钧悠悠一叹:“如今局面渐好,胜利在望,你何必愁眉甘脸?

若非承志,遍数我朝名将,便如元英、元嘉、李崇、李平、奚康生、杨大眼、邢峦、崔延伯等,无论换何人领军,焉敢称胜得过手握近二十万大军的昌义之?”

“季孙,你扪心自问,此战便是胜了,难道不是惨胜?”

李韶手指重重的往图中一点,“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我关中百万子民……”

杨钧蠕动了一下嘴唇,终是无言以对。

数万大军调派,动静何其大,根本瞒不过近在咫尺的李韶和杨钧。

故而昨夜退兵入城之时,他二人便知,昌义之已断然分兵,遣偏师往东。

至于是去干什么的,傻子都能猜出来。

但李韶偏偏无计于施,只能眼睁睁看着偌大的关中被敌贼抢掠……

杨钧思量一阵,谓然叹道:“此皆在你我预料之中,但如今你我兵力不足,只能顺势而为,暂避其锋……不然还能如何?”

他虽非名将,但也算知兵。深知越是大战,战术越是乏善可陈。

便如眼下,只是岐州一地,双方参战之兵力就近二十万之广,但凡调兵,动辄便是数万。就连巡防、游探的轻骑,遣派时也是以营计。

如此规模,越是擅战之将就越是谨慎。至于所谓的“奇兵”、“伏兵”,那是想都不敢想。因为派少了无异于肉包子打狗。但兵稍一多,行踪却又无法隐藏,和“奇”字根本不沾边,索性不派。

不看就连素来好行险的李承志,这次都是老老实实,循规蹈距,按步就班?

能用的手段就那么多,所以敌方双方大致都能猜出对方下一步的举动。

就如清水沦陷之后,于忠、元丽,并伏罗等皆料定李承志必会急驰李韶。而李韶、杨钧,并李承志等皆已料到昌义之必定猝然急攻西营。

更料到若不建功,昌义之必会分兵转攻其余诸郡,以使承志顾此失彼……

这便是阳谋,看的无非是谁的组织能力更强,麾下兵将的韧性够足。

暂时看来,李承志稍占上风……

正暗中感慨,堂外一阵响动,杨钧抬眼一瞅,看到元昭满脸喜色的奔了进来。

“都督、司马……大喜……”

元昭口中狂呼,将数张帛书置于案中。

看字迹皆出自一人之手,内容一般无二。杨钧急扫一眼,“某自知罪孽深重,故而欲弃暗投明……若姑臧伯有意,可予西城举旗为信……某自当窥得良机,予阵前反戈……元丽拜上!”

元丽?

杨钧脸色狂变:“这贼子声名狼籍,言而无信,怕不是想行反间计,想诓骗我等开门出城?”

李韶的瞳孔缩如针眼,目光似箭一般盯着数封降书:“若是反间,元丽就该诱哄在今夜我等行里应外合之计……”

杨钧稍稍一愣,恍然大悟:此时敌我双方皆知:若想破城,只在今夜。只因李承志再慢,明早也该到了。故而若想诓骗我等出城,就只能在今夜……

他又吸了一口凉气,指着帛巾说道:“如此说来,这信中所书应是不假:昨日入夜,昌义之遣兰子云率三万步卒并伏罗之五千轻骑,直取扶风、岐山两郡……

而最迟今夜,承志便会如约而至。若到那时汧阴依旧未克、昌义之就会退回南岸,更或是退至陈仓?”

“若我为昌义之,也应会如此!”

李韶沉吟道,“但元丽反复无定,难堪信任,难保不是昌义之已窥破其心思,在欲擒故纵,因此不可尽信……

且如你方才所言:如今我军局势渐好,只需待承志来援,合可解了城下之危。故而只需按步就班……”

元昭本是满腹欣喜,本想请命出城,与元丽里应外合破了昌义之,以建奇功,不想却是空欢喜一场?

他好不失望,急声道:“姑臧伯,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这等良机错过?”

你以为是良机,但焉知不是陷阱?

李韶抬眼看了看元昭,语气稍稍严厉了些:“以元左丞之意,又该如何?”

窥见李韶眼中的凶光,元昭心中一紧。想请命与元丽里应外合的话都到了嘴边,却又拐了个弯:“按步就班,待李郡公来援自是上策。

但末将以为,无论元丽是真降还是假降,都该有所回应。万一他是真降,于敌我胶着之时反戈一击,岂不是雪中送炭?”

“好,就依元左丞……李富!”

“末将在!”

“就依这信中所言:持我号旗予西城巡视,反复三次!”

“诺!”

李韶已然下令,便是元昭心有不甘,但身为属将也只得遵从。

他假模假样的告了一声退,随李韶的亲兵军主出了衙堂。

看着元昭的背影,杨钧狐疑道:“这元昭依仗堂兄元晖,素来目中无人,行事轻狂。他不会擅做主张,私自出城吧?”

李韶风轻云淡的摇了摇头:“放心,他不敢!”

常言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也不例外。

终极元恪一朝,元晖受尽皇帝宠信,便是坐镇州郡之时,依旧暗持节仗、虎符,暗符“绣衣直指(暗卫统领)”之职。有危极之时可征调数州之兵之权。

爱乌及屋之下,元昭也跟着水涨船高,深受元恪信重。先帝遇刺之前,元昭为尚书左丞、北箱行台(钦差),暗授绣衣丞,巡省六镇。可谓位高权重。

所谓得志便猖狂,元昭便是如此,故而才有了“目中无人,行事轻狂”的恶名。

但因先帝遇刺之故,元晖救驾不力,如今已是岌岌可危。也就为稳定局势,太后予诸臣才未予清算,只是贬官以作惩戒。

就连元晖自己也心知肚明,如今行事极为低调,何况元昭?

但敢违命,都不用李承志出手,李韶就能就地斩了他……

“元昭绣衣丞之职应并未除迁,故而此次随军,十有**受有暗命。以下反上不至于,但风闻秘奏之权定是有的……我倒期盼这狗贼一时昏了头,也好趁机予承志免除些麻烦……”

“莫要多事!”

李韶冷声斥道,“承志连天雷这等神物都敢现之于世,又何惧一些风言风语?再者,你当高司空、广阳王是摆设?”

这倒是!

八辅之中,与承志为至亲者居其二,其余还有刘芳、崔光等私交甚笃之辈,自然不会任由恶言中伤于他。

杨钧点着头,又问道:“那眼下呢,是否趁敌军未围城之际,吊心腹下城,予承志急报元丽欲降之事?”

李韶断然道:“左右就只一日,待承志兵至城下再报也不迟,以免为敌所趁……”

如果元丽是真心归降,那信中所言就必不会假:至昨夜,承志与刁整便已进至安戎关。若无意外,最迟今夜必到。

所以根本没必要!

思量至此,李韶顿时多了几分信心:“左右,予我披甲……季孙,可愿与我登城观战?”

守在衙中何其枯燥。听着城外的喊杀声,杨钧早就心不思属了。

他迫不及待的应道:“那就快些……”

……

昌义之再也生不出派兵阻击或牵制李承志的念头了。

若是派少了,就如成景俊一般须臾便败,就跟用肉包子打狗似的,

若是派多了,就是多线作战。且李承志勇如猛虎,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即便昌义之兵多,也经不起上万上万的消耗。

故而李承志行进的极快,自卯时正起营,堪堪到午时,便已走了足有七十余里,如今距汧阴,已不足八十里了。

原本定好的分兵之计,已被成景俊打乱了节奏。再者接到李韶连夜退兵入城、并昌义之已然分兵转攻关中诸郡的信报后,李承志倒觉的早这半日、迟这半日已然没什么区别了。

怎么算,昌义之手中也还近有七八万兵力,所以分兵阻击兰子云是定然不敢的,也就只能绞紧汁的想办法,如何尽快的让昌义之退兵。

四驾的仪驾极为宽敞,往日行军时,李始贤必会随乘。或者还有李松、李亮等于车中候命。

但今日就只有李承志一人,边李始贤都不得入内。

看着一位接一位的南将被押入车中,或是一刻,或是两刻便被带出。而时不时的,还会听到车内会传出痛殴或惨呼之声。

看着似是在审讯,但不知郎君为何如此鬼祟,竟要亲自动手?

更有甚者,似是连李始贤都要防备?

一众家臣满头雾水,狐疑不已。但李始贤却满面红光,偶尔还会发出一声傻笑,似是撞到了天大的喜事。

李松犹豫了一阵,壮着胆子凑了上来:“家主,郎君独身一人审讯敌贼,仆委实不放心。不若由仆入内侍护,以防万一?”

李始贤眼珠一斜,鄙夷的看着李松:你当老夫是白痴不成,就这般好糊弄?

莫说入驾之敌将均是手无寸铁,五花大绑,且上车之前被李睿、李聪等亲卫查了又查,验了又验。便以承志勇冠三军,且如今甲胃齐备,也绝不可能被人伤了去。

李松分明是好奇不已,想套自己的话。

看李始贤这般神色,李松已知被窥破心思,讪讪一笑:“仆就是好奇郎君这般做何?”

还能做何,自然是为破敌!

其实李始贤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他只是李承志召所俘敌将之前的几句话语中猜到了一些。

当听到除敌帅为昌义之,副帅为裴邃,而率精骑如以卵击石一般袭营的为成景俊之时,李承志曾反复念叨过: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昌义之与裴邃也就罢了,前者为南朝名将,后者十岁就可释《左氏春秋》,被誉为神童。且极擅战,堪称文武全才。这二位之名连李始贤都有耳闻,李承志自是不例外。

但成景俊是何方人物,李始贤却无半点印像。

也不只是他,就连出自世家大族的刁整、搏学如郦道元也是首次听闻。只猜知是否为前淮阳太守成安乐之族人。

但李承志听到这个名字时,却好似如雷灌耳一般,而后又光灵光突现,突就喝令李睿将今日所俘之敌将尽数押来,他要逐一审问。

之后就有了李承志颇为自傲,且似胸有成竹般的那一句: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李始贤本要追问,但嘴都没张开,就被李承志连哄带骗的轰下了车。

知子莫说父,如此这般,以李始贤奸诈,哪还想不出李承志意欲何为?

他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这逆子曾说过:他与郭玉枝至少都能活到耄耋之年(八十岁)的那番话。

李承志是不是天授,别人可能会怀疑,但李始贤自始至终都深信不疑。故而他猜知,李承志应是知道昌义之、悲邃,并那成景俊等人的一些秘辛。故而欲以此行攻心之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