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零八章 阳谋

第五零八章 阳谋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杨钧骇的舌头都似捋不直了:“快……快看,承志的号旗……莫非,他已被敌军生擒?”

李韶举目望去,而后转过头,就如看白痴一般的看着杨钧:“我若在城头竖一杆‘昌’字旗,你莫非也以为我已将昌义之生擒?”

杨钧猛的一愣,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个通透。羞的他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真真是魔障了:若昌义之真擒了李承志,只需押至城下,就能令城上数万守军不敢乱发一矢。何需擎一面旗在敌阵中装模做样?

“那昌义之在做何玄虚?”

杨钧边舒缓着尴尬,边狐疑道,“只凭一杆旗,就想乱我军心?”

“确实莫明其妙!”

李韶随口应着,又细细端望了几眼,目光突的一凝。

“好似并非昌义之为之……看,那大旗之下另有一杆小旗,名号是否为‘中兵参军·李’?”

杨钧的眼神要好一些,眯眼望去,果真如李韶所言,李承志的号旗之下另有一杆小旗。

中兵参军?

此次讨逆,李承志并未独置中军,而是自洛阳出兵即分为东西两营,再未更改。故而能称为李承志中军的,就只有护他左右的那两营虎贲。

卫将是中山王元英之世子元熙,从四品,如今被李承志迁予李韶账下听令。再往下,就只那百余李氏家臣,记得好似由一对兄弟充任正副㠉帅,长的一般干瘦精短,似猴一般……

“是李睿……可记得去岁秋,虎贲内讧,元士维与承志比阵之时,便是这李慧远(李睿的字)凭一手连珠箭术,射的颇有悍名的贺拔允弃枪认输。”

是他?

杨钧猛的想了起来。

“且再看……”

李韶又往前一指,“那旗下还有近百甲骑,人马皆披虎贲甲装,军容颇盛。但除承志与李睿号旗之外,再不见何人之仪帐,因此以我预料,应是承志遣来的信使!”

杨钧顿时会意:若是游说,至少也该是刁整或郦道远这种身居高位、且声名远扬之辈。而换成李睿这种小卒,自然也就只能送送信,传传话……

“承志此举意欲何为?”

“某也不知!”

李韶摇着头,“但想来应是得知昌义之已分兵转攻扶风、岐山等,不忍关中子民遭难,故而承志欲行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哪有那般容易?

两军交战,无所不用其极。莫说遣人送信,就是将如架的昌义之的脖子上,都不见得会答应。

“如今你我已被困死,消息已被隔绝,再是心急也无用。故而莫要理会,战便是了……”

道理虽是这般的道理,但怎可能不理会?

杨钧好奇的心都要炸了,穷极思变,忽又动起了歪心思:“此时接见李睿的,定是昌义之无疑。不如予以射杀?”

“你当我未想过?”

李韶长声叹道,“那旗距此至少六十丈,足百二十步。遍数全军,也就承志与元鸷才有此臂力。而城弩准头太差,十不中一,故而还是莫要多生事端了……”

还能如何?

杨钧暗道可惜,又凝神往敌营中瞅去。

百余虎贲已尽皆下马,淹没在敌卒之中。但那两杆号旗依旧傲然伫立,迎风飘扬。

杨钧不由自主的暗叹了一口气,心想昌义之果真好气度。若是他,便是不将信使斩了,也定不会让敌帅之旗长立于已方阵前……

……

李睿暗中忐忑不安,但举步间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好不坦然。

可惜就是身形矮瘦了些,长相古怪了些。

随他而来的亲卫皆被隔绝于外,另换来十数南军,端着各色礼厢,陪着他入了昌义之的帅账。

昌义之已摘了铁盔,端座案后,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李睿。

扪心自问,得知李承志遣使来访,并备了重礼之时,昌义之被惊的不轻。

两方正是你死我活之际,李承志此举委实让他摸不着头脑。

若依常理,此时是他昌义之居于下风,无论是游说、行计,也该换成他才对?

也不但是他,但凡得知李承志遣使前来之人,无不好奇的要死。

裴邃趁机建言:称只半日,不但寸功未建,更是死伤过万。若如这般,必然士气大减,军心涣散。不如暂且歇战……

正值昌义之进退两难,发愁找不到借口,此话正中下怀。

他索性下令暂且休战,将一众心腹并闲瑕之将尽皆召来。

故而此时帐中群将林立,寒光逼人。那一道道凶戾的目光似是像箭一样刺的李睿脸上。

其中不乏目露鄙夷之辈,似是在讥讽李承志帐中无人,竟派来这等穷酸之辈。

但李睿风轻云淡,气定神闲……

“中兵参军?”

昌义之的声音平稳且有力,“想必是李郡公之心腹?”

“正是!”

李睿不卑不亢的作了个揖,朗声回道:“某自记事起,便添为郎君之伴读,从伍后,则为郎君之亲卫幢帅,一直侍奉左右。”

伴读?

倒忘了泾州李氏始祖乃东汉廉吏李恂,以《毛诗》传家……

稍一沉吟,昌义之直言不讳道:“明人不做暗事,李承志如此兴帅动众、大张旗鼓遣你而来,所为何事?难不成,他自知势弱,料定必败,故而意欲罢战,以求活命?”

败你大母?

一股怒火从李睿的心头冒出,激的他头脑一热,险些将问候昌义之家眷之语脱口而出。

如今谁强谁弱,一目了然,昌义之更是心知肚明。但仍旧暗讽郎君此举是向他摇尾乞怜,摆明是想激怒自己……

怪不得郎君称若是四叔前来,必然不能浑全?

连自己都差点忍不下这口恶气,何况日渐气盛的四叔?

李睿倒吸一口凉气,压下胸中怒火,冷声回道:“若昌县候只会如妇人一般指桑骂槐、含沙射影,郎君之信不呈也罢,还请县候放我等回返便是……

至于此时谁强谁弱,最终谁胜谁败,皆有目共睹,县候何必指黑为白,颠倒是非?若是不甘,战就是了……”

“放肆!”

登时便有几个军将齐声怒喝,似是要上前押伏李睿。

昌义之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若是李承志当面,某定予他论个真章。但你一介小卒,老夫懒的为难予你,但若你还敢口陨无状,就莫怪老夫斩了你祭旗……即称有书信,还不呈来?”

李睿早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哪会被他三言两语吓住?

他不急不徐的往怀里一掏,摸出一封皮封,递了上去。

心腹接过,刚要呈于昌义之,他却摆手道:“念!”

听到这个“念”字,李睿的脸色顿时有些古怪。

郎君予他交待时,还曾发愁如何让更多的南将得知信中所书,却不想昌义之如此荤素不忌?

李睿脸上浮出几丝难色,假模假样道:“县候,如此众目昭彰之下却要公诸于众,怕是不妥……何不遣退左右?”

昌义之都被气笑了。

他还以为,李承志会用出何等之妙策?但听此言,他便顿时了然:原来是欲反间?

老夫用这招谋算害人之时,那李承志怕是还在娘胎里。此时被他用到自己头上,岂不是班门弄斧?

让元丽、伏罗等人畏之如虎,谈之色变的李承志,也就如此吗……

昌义之心中暗讽,手如刀劈斧斩般的往下一挥:“大丈夫事无不可对人言,念!”

“诺!”

亲声恭声应着,麻利的抠开火漆,打开皮封。

但只是扫了一眼,亲眼的脸色便陡然一变:“县候?”

昌义之的脸色蓦地一沉,裴邃忙使眼色,声音又急又厉:“难道不成这数张纸上,就只写了‘县候’二字?”

如今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莫说二人从无交际,便是信上写了李承志是昌义之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此时也必须得念下去。

不然便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是真的,也会被传成真的。

李睿心里都快乐开了花……

“昌兄,上月一别,已近旬日,近来可安好?”

昌义之刚端起了酒盏,堪堪喂到嘴边喝了一口,闻言一顿,差点将一口酒喷出来。

“哈哈……吭吭……卑鄙小儿,无耻之尤……老夫如今五十有三,做他祖父够了……”

昌义之又气又笑,“再者,老夫何时与他见过?枉北人皆赞李承志诸般奇异,却使出这等微末伎俩,堪称滑天下之稽……”

许是恭维,也许是真心觉的可笑。帐中诸将登时哄堂大笑起来。

十日前,昌义之还在汉中召兵集粮,又到何处去见李承志?

笑了一阵,昌义之又冷哼道:“接着念!”

“弟知此时正是存亡绝续之际,本不该这般堂而皇之与兄联络……但事急从权,弟不得不如此……”

念到这里,亲信禁不住的顿了下来,但方一抬眼,便迎上了裴邃如刀锋一般的厉眼。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念:

“怪弟一时不察,被奸人所趁:昨日子夜,弟帐中亲信趁弟不备,窃走机要若干,连夜南逃。其中便有昌兄、裴兄,并成将军等与弟之盟誓之状……

若其中之秘辛外泄,兄与裴兄并成将军等必然危矣……弟迫不得已,只能挺而走险,派心腹知会予昌兄……另有一言,弟不吐不快:与其被南帝斩尽杀绝,夷诛全族,不如就此起事,可今其投鼠忌器,绝不敢动兄之亲族分毫……”

念到这里,帐中已然不是哄堂大笑,而是尽皆鄙夷至极。

正如昌县候所言,李承志堪称一时人杰,但所用之伎俩简直如小儿行径,微末至极:

若只是诬陷昌县候一人也就罢了,偏偏要画足添蛇,将裴县子与成将军也稍带了进去?

也莫说陛下了,便是来个白痴也骗不过啊……

但众将皆在堂下,且帐中稍暗,故而看的不太仔细:此时的昌义之与裴邃皆是一脸疑色。

无他:如今春寒料峭,帐中也无多热,但那念信的亲信却是满头大汗?

且面色腊黄,眼露惶恐,似是极为惊骇。

再者离的如此之近,昌义之与裴邃看的极是分明:亲信手中的信纸足有四五张,但他方才所念之言,怕是一张都绰绰有余。

那余下之言呢,为何不敢念?

二人对视一眼,徐邃心领心会的点点头,做状笑道:“李郡公此人……真是一言难尽也……罢了,尔等就当是一场笑谈,就此散了,各归各营吧……后曹,置些酒食过来,我予为魏使践行……”

李睿持的是李承志之令信、号旗,从某种程度而言,等于李承志亲至。故而众将不疑有他,只当裴邃当真要予这猴儿一般的魏将送行。齐声应着诺,陆续退出大帐。

待众将走尽,裴邃脸色一沉,劈手从亲信手中夺过信纸。

亲信心中一慌,“噗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头磕的泥地“咚咚”作响。

他本就是谯城人氏,三年前裴邃路过谯城之时,也确与同乡游过魏武帝庙,他也略有耳闻。

只因与他同游的同乡乃谯城太守。

其余不知,但听闻二人予庙中放浪形骸,更予祠碑之前小恭……

故而对于信中所言,亲信已然信了七八分……

“滚起来!”

裴邃冷喝一声,一脚便将亲信喝了个跟头。而后低眼一瞅……

便是这一眼,就似五雷轰顶,裴邃脸色突然一白,双眼就似见了鬼一般,只是瞬间便赤戏如血。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那时于祠中大放厥词之时,就只他与谯城太守。事后二人酒醒,更是起过誓。如此招祸之辞,他自是从未予旁人提及,想必那谯城太守也定会守口如瓶。

而数月后谯城太守便转任亦官,便是他多嘴,也该是在建康流传,自己更该早有耳闻,皇帝(萧衍)也早就该有所防范,断不会依旧遣他领军入关。

那李承志又是如何得知的?

见裴邃竟也如亲信方才一般,眨眼间额头上就见了冷汗。昌义之又惊又疑,沉声喝道:“拿来!”

似是如梦初醒,裴邃突的一个机灵,一刹那间,竟有些犹豫。

但随即便觉手中一松,信纸便被昌义之夺了过去。

如出一辄,只扫了一眼,昌义之的脸色也突的一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