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一一章 一纸骇退十万兵

第五一一章 一纸骇退十万兵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才至申时(下午三点),太阳刚刚偏过中天。空中起了一层薄云,似是在天穹上罩了一袭轻纱,连阳光都已无那么刺眼。

忽来一阵清风,吹的满山遍野的旗帜哗哗做响。无数的南军列成数道长龙,如蚂蚁般往汧河岸边集结。

不多时,汧阴城下便为之一空,只留下满地死尸。

元丽气的暴跳如雷:“为何要退兵?”

这一退,他“弃暗投明”、“阵前反戈”以谋立大功的企图岂不是当场落空?

而好死不死的,他又将昌义之得罪了个死。若昌义之怀恨在心,随意找个由头就能就地斩了他,他连投靠伏罗,叛逃吐谷浑的机会都没有……

为何退兵?

昌义之看了看马前诸将,目光依次从元丽、于忠、伏罗、候刚,并一众南梁军将的脸上略过,而后伸手一指:“抬上来!”

随着一声应诺,便有亲信抬了一口木箱,置于众人面前。应是早有交待,不见昌义之再有指使,几个亲兵便有条不紊的摆弄着其中物事。

众人见其搬出几个铁罐,去掉软塞,而后将其中如水一般的物事倾倒于水缸之中。

眨眼中,水面便浮上了一层油花,在阳光的照映下反射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煞是好看。

看着像是柚油,但却无桐有特有的气味,反倒有些刺鼻。也更不像是猪牛之类的油脂。那东西除非熬化才会这般清,且肯定会冒着浓烟……

众将胡乱猜疑,又见昌义之的亲卫退后几步,接接一支火把,远远的抛进了水缸。

“哗”的一声,一股火焰冲天而起,惊的就近的军将急往后躲。

而但凡长眼的,无不骇的双眼狂突,毛骨悚然:于水中都能起火之物?

旷古未有,闻所未闻……

而如元丽、于忠、伏罗等人无不满脸古怪:这应是李承志那如附骨之蛆一般的火油,昌义之又是从何得来?

“莫猜了,这就是李承志送来的!便是用此物,魏军仅仅费时两个时辰,便攻克足有守军万余,坚如铁桶的清水城……”

昌义之长长的叹了一声,“而如今,李承志欲凭此物、并那天雷,绕后攻占陈仓以断我后路……试问诸位,若设身处地,换尔等为昌某,又该如何?”

众人皆知,定然不只这般简单,不可能李承志只是送来几罐火油,再恫吓几句,就能迫的昌义之退兵。

但昌义之身为名将,威名远播,故而麾下绝大多数之人都只是猜疑,心想是否何处又突生了变故,逼的县候不得不如此。

但也不乏愤愤不平之人……

“李承志称要直取陈仓,他就果真直取陈仓?当我元丽陈予陈仓之万余精锐,并你昌都督昨日遣派于城下的万五甲士是死物?”

元丽满脸狰狞,查着脖子嚷道:“可笑昌县候,昨日还取我等‘畏李承志如虎’、‘闻李色变’……而如今,昌都督竟也如我选装一般,被那李氏小儿吓破了胆?”

可怜于忠使出了浑身解数,百般阻拦、又拉又拽,竟都没挡住元丽。

待其一番痛斥出口,昌义之麾下一干南将无一不是脸色发紫,恨不得扑上来将元丽碎尸万段。

昌义之倒是波澜不惊,满脸的风轻云淡。略一摆手,拦下欲斥骂元丽的军将,才施施然道:“此一时,彼一时……若济阴王殿下自以为有与李承志决一生死之雄志,那便留下……”

说着他又回守头,看了看于忠、伏罗等人,“至于二位退是不退,悉听尊便。便是转身便投了那李承志,老夫也绝不阻拦……昌某就先行一步了……”

投个鸟毛?

如今麾下民壮已死伤殆尽,若他敢孤身一人去投,李承志就绝对敢将他就地缚住押往洛阳请功。

无论如何,也该回了陈仓,举万余之精锐一并投附,才能稍有些依仗……

元丽咬着牙不出声,于忠无奈,只好抱拳揖道:“我等自是随县候一并南退……”

伏罗也连声应着:“某自是唯昌县候之命是从……”

自百里滩一败,伏罗就已生出退兵之意。后硬是被元丽鼓动,称昌义之足有雄兵十万,且皆是精锐,未尝没有一搏之力,故而才留了下来。

如今昌义之一退,他留下等着被李承志赶尽杀绝么?

“那就起营:先退至南岸,待掘开上游河坝,使敌无法随后掩杀,便退回陈仓……”

随着昌义之一声令下,各军闻风而动,如潮水一般的往南岸涌去。

就只元丽与于忠,身后只跟着数十亲兵,好不落寞。

元丽左右一瞅,疑声问道:“侯刚呢?”

于忠黯然一叹:“方才见他与裴邃一道离去,应是随昌义之的前军一并撤了……”

随昌义一并撤了……那可是近万大军?

元丽怒极反笑:“哈哈……好个见风使驼、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

已到此时,还能如何?

于忠已然心灰意冷,莫说骂,竟连生怒的心思都已淡了许多。只是冷声道:“此贼素来如此,除过见缝插针、谄媚奉承,再一无是处……也无需生恼,待退回陈仓,再与他理论也不迟……”

不然还能如何?

手底下就数十亲卫,便是此时去寻候刚也无济于是。

好狗贼,你且给爷爷等着,迟早让你后悔……

元丽咬着牙,硬生生的忍下一口恶气。又回过头,万般不甘的往汧阴城的方向瞅了几眼:李承志啊李承志,你若信我元丽,就尽快尾追而来。元某定送你一份大礼……

只当元丽心有不甘,再者已知大势已去,一时间心乱如麻,于忠也无瑕理会。竟未察觉元丽的亲卫突然就少了两个……

杨钧立在城头,举目望着空旷的四野,任凭袍带随风扬起,拍打着他的脸颊,就跟傻了一样。

城下依旧浓烟滚滚,不时会有淒惨的尖叫声传来。但听在杨钧耳中,就如美妙的乐章。

昌义之竟然……退兵了?

依他与李韶之前猜测,昌义之便是退,也该至入夜后李承志来援之际。而此时离天黑足近有两个时辰,李承志怕是还在数十里之外……

就如魔障了一般,他又怀疑了起来:“莫不是以退为进,昌义之想诱我等出城?”

“如何诱?”

李韶无奈的往远处一指,“不看那汧河两岸已然水漫四野,显然是南军退回南岸之后,便掘开了上游堤坝……这分明就是在防备我等尾随袭他后军……”

还真就是?

真退了……

数刻前还如火如荼,杀声震天,眨眼间便退了个干干净净?

就因为李承志遣使走了一趟,见了一遭昌义之?

想想是如此的不真实……

杨钧急的抓耳挠腮:“以元伯兄以为,承志到底予昌义之说了什么,让如此名将如避蛇蝎?”

“莫胡猜了,待承志来后,自然一切皆知……左右,即刻传令,命四城暂先莫要擅开城门,以绳索、吊篮等运兵卒与马匹下城,令斥候沿河游探,看敌军退至何地……另吊步卒下城归陇伤兵,清收刀甲……”

麾下轰然应诺,忙去传令。不多时,便有兵卒与马匹被吊下城墙。

近百斥候往南而去,四城之下各有步卒近千,快速的清扫着战场。

又一阵后,突有十数甲士押着两员敌卒来到南城门下:“都督、司马,擒伏奸细二人,自称为济阴王元丽之心腹,授其秘令而来,欲当面呈予大帅……”

元丽的心腹,要见李承志?

李韶眉头一皱,沉声喝道:“吊上来!”

……

日落西山,暮色暗谈。无数道金光泼洒于地,汧水河面仿佛被染了金漆,金光闪耀,美不胜收。

汧阴城下已清扫大半,刀弓甲胄已尽皆运至城中,只余下万余死尸,待情势稍缓后,或集挖坑掩埋,或集于一处焚烧。

一个时辰前,得知昌义之不止退回南岸,甚至已马不停蹄的退回了汧源。李韶由衷的道了一声佩服。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更何况是十数万大军?

便是予旷野之中摆成方阵,宽广也要逾十数里。若有令下,来去至少也要数刻。而昌义之一声令下,便如臂指使,使十数万大军浑若一人,便可见其领兵之能?

感慨之余,李韶又急派快马,往西予李承志传讯。待令卒回返,称李承志的帅旗已至县城西南约二十里。若是快些,半个时辰便能赶至汧阴。

李韶与杨钧连忙予从将下令,即刻出城迎接。

不隆重不行,李承志今日的举动委实将一众魏将骇的不轻。众将打破脑袋都想不到,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使南梁名将昌义之如此惶急?

出城不久,也就刚刚列好了阵势,又见数骑自西南奔来。火红的塘骑在夕阳的映射之下分外夺目。

这是令卒,而非为李承志开路之仪仗兵?

李韶与杨钧下意识的心中发紧。

来传令的是虎贲军主元谳。似是分外情急,人还未到,便听其大声喝道:“大帅有令,请李都督与杨司马即刻移驾,往汧源一晤……”

一众军将满头雾水:不久前才有斥候报过,称昌义之已退兵至汧源城,而此时李承志却又要李韶与杨钧去汧源见他?

便是想马不停蹄的攻取汧源,也该示令举军前往,为何只提李韶与杨钧二人?

杨钧心中一动,眼珠急转:“是城中一晤,还是城下一晤?”

元谳嘴一咧,笑的好不得意:“自然是城中……属下来此传令之时,大帅已然与刁都督、郦司马等入城。此时应在汧源县衙恭候二位大驾……”

不汧源城中,而非汧源城下……昌义之竟然一退数舍,连汧源城下拱手相让?

而他敢退这么快,敢退这么远,那早间才遣于扶风、岐山诸郡的偏师,也定然已尽数召回,不然就会成为孤军……

如此一来……关中尽复矣?

就如喝醉了一般,李韶猛的晃了两晃,差点一头栽过去。

“元伯兄?”

杨钧一声惊呼,手忙脚乱的扶了一把。

“无妨……应是突闻喜讯,气血过盛所致……”

何止是喜讯,简直是大喜过望。

至此杨钧才算是反应过来,脸色陡然一红,双眼明亮异常。

都已退出了汧源,昌义之还能退到哪?

除了陈仓,别无他途。

若李承志再逼一步,昌义之就只能退回秦岭,返回汉中……

至此,叛乱已平,强敌已驱……大胜!

但若细想,感觉这一仗打的就如儿戏一般?

莫说杨钧了,就连李韶也未料到局势变化的如此之快,竟突然就胜了?

甚至都没想通是怎么胜的?

“贪天之功……真是贪天之功……”

杨钧胡乱叫嚷着,“我要亲笔予朝廷呈奏……”

“慌甚?见过承志……不,见过大帅再奏也不迟……快,牵我马来……”

任李韶平日里沉稳如山,此时竟也状若疯癫。幸好杨钧还留有一丝理智,连忙唤过元昭、元珍交待一番,令其守好汧阴,随时待命。

亲卫牵过战马,将二人扶上马背。几息之后,约两百余甲骑护着李韶与杨钧狂奔而去。

直到所起的烟尘随风吹来,眯的众将连眼都睁不开之时,城下众将才如梦初醒。

胜了?

竟然胜了……

“大胜……大胜……大帅威武!”

不知谁喊了一声,城内城外突就沸腾了起来,尽是呼喊“大帅威武”之声。

就如山崩海啸,震耳欲聋。

元昭又是嫉妒,又是羡慕。猛呼几口气,压抑着心中悸动,举步凑到元珍身侧:“以三叔(元珍家中行三)之见,李郡公施以何计,才使昌义之如遇猛虎,猝然退兵?”

元珍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某也不知!”

莫说元珍与元昭了,就连日夜守在李承志身畔,亲眼目睹李承志如何施为的李始贤与李松,也想不通为何只凭一封信、几样兵甲,就能骇得昌义之拱手认输?

若之前有人这般予李承志建言,李始贤保准一巴掌糊他脸上。但此时就跟做梦一样:一纸骇退十万兵,而且还是昌义之这般的名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