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一三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第五一三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天色破晓,窗外渐明。

刚用罢早膳,元丽就着灯盏,细心的擦拭着胡须上的奶珠。

屋外一阵甲叶抖动的声响渐行渐近,似有军将急奔而来。元丽恍若未闻,手中依旧未停。

房内的亲信快走两步迎了出去,不多时,又去而复返。

“殿下,打起来了!”

“这么快?”

元丽眉头猛跳,似是不敢置信,“昌义之是死人不成,如何就让李承志这般轻易的过了渭水?”

“并非南军与官兵,而是南军与胡骑。似是因抢道起了冲突,一时情急,便打了起来……”

“哈哈哈……”

元丽好不幸灾乐祸,“看到了吧?若是战时,尚能有几分齐心,但若是退,立地就能溃成一盘散沙,就如眼下……”

亲信由训的赞道:“殿下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昨日自汧源城下退兵之际,元丽就曾断言:

三军可夺帅,将军可夺心……昌义之退的太急,罢战之意人尽皆知,岂有军心不失之理?

故而这十数万大军已隐显兵败山倒之势,从上至下,都恨不得未多生两条退几天怕跑的慢了。

也更说不定李承志还未追上来,自己人倒先内讧了起来。

而仅仅过了一夜,竟然就应验了……

“此乃人之常情,但凡习过兵书之辈,皆能一目了然。昌义之也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罢了!”

元丽怅然一叹,“李承志之所作所为,才敢称之为‘神算’?”

也不知从哪里走露了风声,至昨日夜间,营中便有流言四起,称李承志遣使,以天机相要挟,逼得昌县候不得不退避三舍。

旁人都称可笑,但元丽却一点都笑不出来,甚至已然信以为真。

若非此故,何以让昌义之魂飞胆颤,连半刻都不敢多留?

暗中猜忖,元丽心念一动,又起了身:“随我去城外看看!”

亲信连声应诺,予他披甲的披甲,备马的备马。

不多时,十数甲卫护着元丽出了耳房,登上了城墙。

陈仓既是县城,也是关城,并大散关皆属梁州治下。

关城宽广逾有三里,建于谷道阳坡。城高近有四丈,且城基至河谷还有近两丈的大坡,极是陡利,故而易守难攻。

而顺着陈仓道,再往西南约五十里的秦岭山麓,便是同样赫赫有名的大散关。

刘邦暗度平定三秦,曹操出关西征张鲁,孔明入关北伐中原,皆由此道出兵,或鏖战于此两关。

而自元魏夺取关中之后,陈仓与大散关一直是魏境治下,常年陈予重兵。逾一百年来,南军还是首次踏足此关。

一失足成千古恨……若是死后,以何面目见拓跋氏的列祖列宗?

元丽心中生出一丝悔意,微微一叹,凭栏往南眺望。

那里便是属下所称南军与胡骑内讧之处。

应是双方皆有重将赶至,故而打斗已至尾声,兵卒被分开,阻路的车驾皆被移走。

元丽细细的瞅了瞅,嘴角不由的露出一丝奸笑。

昨夜予县衙之中议罢,他便堂而皇之的去寻伏罗,将关中所余之粮草、兵甲、并丁口尽数奉上。

其余不论,这数月来予秦梁二州暴征横敛,力乎将地皮都刮了三尺。故而只是关中所积粮草,就万石有余,伏罗焉能不动心?

故而但凡元丽张嘴,伏罗有求必应。甚至豪称待回树墩城后,必向可汗伏连筹建言,予元丽封以亲王。

元丽只觉说不出的讽刺:他本就是亲王之尊,若是只为区区一介爵位,他何故要反?

将这些粮草辎重尽皆送予伏罗,不过只是想掩人耳目,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罢了。

除此外,一是不愿便宜了昌义之这老贼,二则是期望以此能让这两方生嫌,进而内讧。

果不其然!

凝望了一阵,元丽又有些失望:看似双方都很克制,并未擅动刀兵,只凭拳脚,是以竟未见有死伤?

可惜了……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又沉声问道:“送予伏罗的粮草、辎重等,已运出几何?”

安敢称几何?

亲信眨了眨眼皮:“胡骑的粮车刚过关城,就被南军拦下,之后便起了纷争,因而连一车都未运走……”

哈哈……

便是昌义之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不原因这些粮草与伏罗起了龃龉。但谷道就这般宽,而伏罗光是粮草,就足有数百车。

若由胡军先行,莫说明日了,怕是再加两日,昌义之都动不了身。

这还得是天公做美,连日放晴,且胡军运粮之车驾绝不能予半道有些许弊损,不能因此阻了谷道。

若稍有差池,怕又要耽搁个一两日。

试问李承志如何会视此良机而不顾,昌义之又安敢坐以待毙?

有好戏看了……

元丽阴阴一笑,大袖一挥:“即已送予伏罗,那自是与我等无关,不予理会便是!嗯……城北如何,可有官军之动向?”

亲信左右一瞅,压低了声音:“自昨夜子时,南军便拆了浮桥,阻了河道,称奉昌县候之令:以防奸细混入,任何人不得靠近河岸……因此属下也不知岸北之军情。”

亡羊才知补牢,岂不是为时已晚?

昌义之明显是在防备予他,但元丽却浑不在意:“无妨,昌义之只是疑我为何与他处处针锋相对,故而未雨绸缪而已。且该做了已然做了,若李承志信我,今日必有回应……”

李承志会信么,亲信很是怀疑。

委实是济阴王声名在外,臭名昭著,就如过街老鼠一般……

正这般想着,耳中突的传来数声闷响,似是何处敲响了战鼓。

亲信悚然一惊,猛一回头,只见西城浩浩荡荡,近有万余骑沿渭水南岸直奔往西。

皆是胡骑?

元丽双眼微眯。

难不成是伏罗深知争不过昌义之,若而欲改道往西,经秦州地境,过陇山而入松潘?

但如今秦州已入官军之手,难保李承志不会陈重兵予陇山以逸待劳……

元丽垂目沉思,远处又有数骑奔来,直至关城之下。

“殿下,于领军遣心腹而来,称有口信呈予殿下!”

于忠又想做什么?

元丽皱了皱眉头:“讲!”

“早间五更之际,河畔斥候来报,称岸北魏营似有骑军出动,声势浩大,不计其数……昌县候猜知有变,令斥候循南岸紧随其后。

待天明后,斥候探知魏军足有万余轻骑,依北岸直奔往西。且行进极快,只一个时辰,便行军近有四十里……斥候还称,领军之将应为元鸷,另立有崔字旗,应是陇西太守崔祖螭……”

只听前半句,元丽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听到崔祖螭时,如闻晴天霹雳,元丽只觉眼前一黑,差点一头栽下城去。

逾万轻骑急奔往西?

陇西太守崔祖螭?

李承志分明是想奔往陇山道,自梁泉县过嘉陵江,而后绕至秦岭南麓,将昌义之堵死在陈仓道之中。

之所以有陇西太守崔祖螭,便是去劝降武都、白马两关之守将所用。

而即便于忠诱哄自己,将武都守将换成了对其忠贞不二的公孙稚。但以天雷之威,公孙稚之下之偏将、守卒又能守得几刻?

更怪不得胡军那般惶急?

若被李承志占了武都与白马两关,伏罗就只有跟着昌义之逃往汉中,而后经成都绕往吐谷浑。

这一饶,何止远了上千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伏罗莫说将那万余石粮草带走,这近三万坐骑,怕是大半要充为兵卒之口粮……

元丽怒的不是自己的挑拔离间之计被毁于一旦,而是恼怒自己这个内应近在咫尺,李承志却置若罔闻,不惜奔行数百里,更有可能折兵损将而取武都?

傻子也能猜到:只因李承志信不过他元丽。

好贼子,欺人太盛!

一时间,元丽只觉万念俱灰。

“咚!”

耳边又传来了一声震响,这次离的极近,好似就在城下。

元丽怒极:“反了不成,无令安敢击鼓,拖下去斩了……”

亲信急声辩道:“殿下,好似不是我军……”

“当爷爷是聋的……若非就近击鼓,何来城头颤栗之感?”

“殿下,此非鼓声……好似……好似炸雷,故而虽离的极远,却声势极大……”

亲信像是见了鬼一样,抬头望着朗朗晴天。

元丽却猛的一愣。

雷……

哈哈……雷?

李承志竟回应了?

好狗贼,你到底哪个为真,哪个为假?

他狠狠的一咬牙,满脸狰狞:“都予我听仔细了,看这雷会响几声……”

……

李承志气定神闲的站在望楼之中,眺望着对岸的南军大营。

昌义之,便是你断定我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又焉知哪处为明,哪处为暗?

更说不定,我这是双管齐下……

一声炮响,声若震雷。李承志暗暗一叹,收回了目光。

北岸之畔,李彰正指挥着炮卒往对岸抛雷。

应是早有防备,南军离河岸近有百丈,故而并未将其伤到分毫。倒是将岸边的泥地炸出了好几道坑。

抛了一阵,似是见劳而无功,魏军索性做罢。

就只有元丽这般有心之人数了个真切:那雷不多不少,刚好九声。

“此时为辰时正(早八点),九个时辰之后,便是五更三点(约凌辰四点)。若元丽言而有信,必为内应。届时便是我军架桥渡河之时……”

李承志似是信心百倍,但李亮很是担忧:“恕仆直言:元丽声名狼籍,反复不定,难保不是反间之计!”

“反间,谈何容易?时值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之际。稍有惊动,便是啸变连营。何况正值敌军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之际,还要予营中佯装厮杀?我若为昌义之,任他元丽十拿九稳,也绝然不应……”

李承志轻声笑道,“再者,这桥迟早要架,这河迟早要渡,是以元丽应是不应,只多算是锦上添花。便是再退一万步,即便不成,也就是费些火器而已。但若成了,便是不世之功,何乐而不为?”

一听不世之功这四个字,李亮的心脏就不争气的狂跳起来。

对岸可是昌义之,南梁名将之首。若得以斩首或是生擒,世人安敢再妄议郞君是“因佞骤贵”?

他使劲的呼了两口气,迫使自己冷静了一些:“仆就是猜疑元丽予信中所言:只因不愿附汉,才愤而从逆。又因不愿降梁,才欲弃暗投明……复举复叛,就如儿戏,世间竟有如此无耻之辈?”

李承志不由的有些失笑:这算什么?

上下五千年,予阵前反戈,有奶便是娘的军头没有一千,也至少出过八百,其中不乏名将。

远的不说,就如三国之吕布,东晋之刘牢之,以及如今还没断奶,曾自封为宇宙大将军的候景。

比起无耻反复,这几位能给元丽当祖师爷……

“你我皆非元丽,焉知元丽心中所愿?而如他这般,不满元魏历代皇帝强令元族习汉俗、穿汉服、说汉语之辈者大有人在……是以我倒以为,此乃元丽肺腑之言。”

这是现阶段无法解决,也无可调和矛盾,不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六镇之乱。

“即如此,元丽叛逃吐谷浑便是,又何故复叛,欲置昌义之于死地?”

“世间皆知,元丽生性狡诈,且无容人之量。许是因受辱而恼羞成怒,因此欲置昌义之于死地而后快……但以我之见,应是鹬蚌相争之计不成,元丽一不做二不休,更不愿便宜了南梁,是以突又临阵反戈的可能更大一些……”

李承志说的有些含糊,但李亮瞬间了然。

予元丽而言,蚌自然是南梁与吐谷浑,而鹬,便是柔然。

至于元魏,当然是那条鱼。

元丽本是想等鹬蚌相争,好坐收渔翁之利。可惜事与愿违,最厉害的那只鹬刚出鸟巢,就被化身鲲的那条鱼给拍死在了半路上。

而扪心自问,元丽再不济也是宗室之后,拓跋后裔。眼见被他最为仇视、自誉为汉室正统的南朝即将得利,元丽焉能甘心?

这种心理,与悍然举事欲投南梁,但不愿胡骑肆虐关中,祸害汉家子民,故而反又归附的崔祖螭何其相像。

更与郎君“便是肉烂了,至少还在锅里”的那套言辞如出一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