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十五章 尽碰好事

第五十五章 尽碰好事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出了八石库,李承志正准备走,看到旁边的一间库房里,几个道人道童正往外搬着东西。

一大摞一大摞的黄纸,白纸,还有写满字的竹笺、帛巾,以及几箱煤。

看他好奇,知客道士解释道:“化雪初睛,山上有些潮,今日日头正好,就拿出晒一晒……”

李承志有些疑惑。

白纸,黄纸,以及那竹笺,帛书都好说,但这煤又是怎么回事?

太平观的煤这么金贵的么?

怎么见李家的庄子里都是随意堆放的,下雪了也不见盖一下?

“怎么把石炭(煤)和书简放在一起?”

石炭?

知客道士惊讶的看了他一眼,满脸的古怪,好像在强忍着笑。

李松的脸也涨的通红,心想郎君神仙般的人物,不应该这么没见识啊?

他忍了又忍,最终还是不想让道士看了笑话,轻声提醒道:“郎君,那是石墨……寇天师去除三张伪法,拼弃陋习,教中信徒再不敬奉米粮、帛绢,甚至是牛羊奴婢……不论穷富,每位每年只需供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挺……这些石墨,便是信徒敬奉的,专用塑像绘彩,或调制颜料……”

李承志恍然大悟,原来是石墨。

自己竟忘了,松烟墨和油烟墨没发明出来之前,就是用这东西研墨的。

一时不察,倒闹出了笑话……

不过这东西可不止用来研墨这一种用处,拿来炼钢也是极好的……

嗯,炼钢?

“哗”的一声,脑子里像是有什么东西炸开一样,李承志震的浑身僵硬,呆如木鸡。

自己想什么来着?

之前想到炼钢锻甲的时候,都不是已想好要用坩埚的吗?

当时还想着最好到哪里找点石墨,印像中,周边的武威、张掖、天水都有这东西,诸存量好像还很大。

就是离的有些远,天寒地冻跑这么远的路委实不方便,再者石墨这东西不常用,所以自己印象不深,只记的大致的地点,根本不知道埋的有多深,好不好采,最后便打消了念头。

主要也是因为华亭的陶土、坩泥天下一绝,极耐高温,元明时期的华亭安口窑还是六大民窑之一,不少青花瓷就是从安口窑烧出去的,所以就想着如果找不到石墨,问题应该也不大。

但既然能多一层保障,为什么不用?

至少不用担心温度太高,钢水没炼化,把坩埚倒先给烧炸了……

哈哈哈,这太平观简直是自己福地啊,尽碰好事?

李承志就像个神经病一样,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知客道士一脸诡异的表情:刚刚还跟傻了一样,转眼间,又跟疯了一样,自顾自的笑了起来?

这李家郎君怎么这般古怪?

李松倒是早习惯了,动不动就能见到李承志的这种模样。

但今天可不是在家里……

没等李松提醒,李承志自己就停了下来。

他略显激动的问道:“不知这石墨好不好找?”

郎君要这东西做什么用?

李松转着念头,老老实实的回道:“泾州城和汉阳城就有,但此逢乱起,怕是路不太好走……堡中家有子弟问学的族人家里,或许有一些……”

或许?

万一没有怎么办?

李承志顿时换上一张笑脸,热情的问道:“敢问道长,能否将这石墨匀给我李家一箱,等乱事平了,定加倍奉还!”

那一箱至少有七八十斤,造一百个坩埚也够了……

李家郎君要这东西做什么?

知客道人心里古怪,却也没多问,大方的回道:“几箱石墨而已,何至于让郎君奉还?左右天冷,也无需要添彩补色的神尊,郎君只管全拿去便是……”

哈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

即便造坩埚用不完,还可以用来起高炉。

掺了石墨的粘土烧出来的耐火砖,不要太耐烧……

李承志当即就问道士借了几个口袋,让李松带几个甲卒将石墨装好,驮到了马背上。

若说硫磺是早就谋算好的,这石墨就凭的是运气了。

李承志不是一般的高兴,若不是怕露痕迹,他都想把身上的那块玉解下来送给知客道士。

问了姓名,说是姓张,再一算字辈,又是个门阀子弟。

要是再往下算,肯定拐不了几道弯,就能拉上亲戚关系……

……

好处捞了不少,但时间却没过去多少。

上一趟山委实不轻松,李承志便决定,抓紧时间再去一趟南峰。

一是要计划好,叛军攻来时,山下的民户如何安置。

二则是,李承志在考察,把炼钢锻甲的地方放在哪里合适。

肯定不能放在山下,不然贼人一来,搬都来不及搬。

要说方便,肯定是南峰最合适:毕竟场地都是现成的,路也是现成的。

要说保密性,那肯定就是北峰了。

毕竟杳无人烟,到离开的时候,销毁起痕迹来也比较方便,一把火烧了就完事。

但麻烦的是,要先修整山路,平缮场地,甚至还要修建民户和铁匠栖身的房舍。

人力倒是够,就是有些费时间……

李承志决定看过之后再说。

冻过的山路被开出了一半,车不好走,但骑马是没问题的。

用了大概半个时辰,跨过约有半里长,十丈深的峡谷,李承志从中峰到了南峰。

山上的僧人早被一清而空,无论僧官、和尚,还是僧户,全被撵到了山下的僧庄里,此时的昭玄寺,只有李松留下的二十士卒在看守。

值钱的、能吃的,只要是能拿的动的东西,早被僧民一抢而空,所以昭玄寺基本上已经没有可偷的东西了。

这二十个兵卒是李松怕有人趁夜上山放火,才留下来的。

离山顶还有三十丈左右的地方,路就成了石阶,倒是有专供马车行走的辙道,但辙道里有冰,怕马失蹄,所有人便下了马,开始步行。

踩着阶梯,踏进昭玄寺的山门,李承志先看到了一樽佛像。

足有两丈高,面目慈详,迎风而立。

只看那一双耳朵就知道,这是佛祖无疑。

应该是好多天没有清扫,落了不少灰尘,有些地方还被磕碰过,露出了红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