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一七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第五一七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他糊涂了不成?”

杨钧低声辩道,“若是他只以数千折损,便败了南梁、吐谷浑、并于忠、元丽的二十万大军,信不信朝廷但闻信报,就会派出缴他兵权,押他入京的钦差?”

“押他入京不至于,但另派监军,对他百般提防是必然之事!”

李韶徐徐的吐了一口气,“好在大局已定,便是高平、薄骨律尚未平定,但只待昌义之兵败之讯传至北地,阎提、陆恭、于景之辈自然会不战自溃。就只奚康生与高猛,就能将其料理了……”

“言之有理!”

杨钧极其敷衍的附和的一句,见刁整、郦道元已随李承志入了衙堂,李睿等亲卫已守至堂外,他二人左近再无六耳,便将声音压的极低:“若……逼迫过甚,何不一不做,二不休?”

任是李韶沉稳如山,依旧被惊的心惊肉跳。

杨钧疯了?

你当这十万大军,真成了李承志的私兵不成?

但凡朝廷一旨传来,十万儿郎便能就地解甲,你让李承志拿什么一不做,二不休?

就靠那百余李氏家臣?

简直痴人说梦……

毕竟修炼了几十年,心中虽如排山倒海,但李韶面上却风轻云淡,只是冷扫了杨钧一眼:“今日此言,我只当从未听过。你若不想祸害妻儿老小,以后少说为妙……”

说罢,便拂袖而去。

被他如此恫吓,杨钧脸上却不见惊慌,只是暗暗腹诽:果不愧为李韶,防的滴水不漏?

看来李承志并无反意,至少眼下还无反意。

可惜了……

暗暗嘀咕着,他急赶两步,紧随李韶入了衙堂。

李睿为李承志冲了一杯热茶,其他人喝不惯,便由刁整的亲随斟上了酒水。

李承志端着茶盏,遥遥一敬:“放才一时情急失言,季孙兄莫怪!”

若是以往,杨钧或是拿腔做调,或是嬉皮笑脸佯骂几句,这一茬便算是过了。

但今日李承志如此正式予他致歉,杨钧竟有些受宠若惊。屁股上就似被刺了一刀,他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揖手应道:“大帅言重!”

连案几都差点被带翻,可见杨钧何等无措。

但却无人笑他,包括李韶。

委实是这数月以来,李承志威严日重,麾下之敬畏忆心一日重过一日之故。

不见李承志再称呼李韶为世伯之时,李韶都已不敢应了?

毕竟这一次次大胜、那一桩桩诡谲历历在目,这些属将早已将李承志惊为天人……

见他如此,李承志也不在意。正欲与李韶等人商讨军务,又见李睿快步而来。

“大帅,元县男急报!”

“讲!”

“未时正左右,忽有近万胡兵由东狂奔至武都关下,元县男大惊,本欲罢战退兵,但不想关城之上却先突闻鸣金之声。

时值叛将公孙稚堪堪率军出城之际,故而致城下叛军不及应对,猝然大乱。元县男趁机号令全军出击,只半个时辰,便杀敌四千余,溃敌无算,公孙稚死于乱军之中。于忠宁死不降,被元县男斩于城下……

但至城中时,元县男才知城内已然一空,慕容高并后至之胡军已逃之夭夭……”

于忠死了,慕容高逃了?

那伏罗自然也逃了……

李承志听的唏嘘不止。

其实他早有预料:早间刁整渡河之后,便遣人来报,称不但元丽予阵前反戈,就连伏罗都如当心扎了一刀一般,极为猝然的杀向了陈兵于陈仓谷口的南军中营。

后见魏军过河,知抢道无望,伏罗才毅然率军西去。

那时李承志便知,接连数次大败,伏罗早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待他奔至武都,也无心与助于忠与元鸷接战。

故而待他突至武都,便是于忠与公孙稚兵败之时。

但没想到于忠这么有骨气,竟宁死不降?

也更没想到,伏罗竟然跑了这么快?

便是从卯时算起,至未时正就只四个半时辰,伏罗竟奔行了近三百里?

八百里加急也就如此了,可见其何等惶急?

李承志也没奢望过能将伏罗留下,是以算不上失望。

甚至他之前以为昌义之、裴邃等人都能安然退走,撑死了也就能俘杀个一两万南军。

故而听闻昌义之伏诛,裴邃生擒的消息时,他本大喜过望,但还没等他笑出来,便被两万折损的消息给冲了个一干二净。

罢了……

他怅然一叹:“遣快马予元县男传令:即刻收复梁泉,并武都、白马二关。若遇南军并胡贼纠缠,即刻来报……嗯,再令他将崔神螭尽快送来……”

待李睿领命而去,李承志又问着刁整:“元丽呢?”

“城破之后,他意欲与属将一道来见大帅,但被我拒了……而后并他麾下所余七千余卒,尽皆被我遣往上城……”

刁整应道,“大帅若想召见,我即刻将他唤来?”

“见倒是不必了,待崔祖螭来后,便同他一道,一并入京……”

李承志沉吟道,“猝然附逆、助纣为虐是过,幡然醒悟、拔乱反正是功。但功过能否相抵,却非我李某可以置喙。故而便是见了也无用,反倒省却了一番虚情假义的客套。就交由太后与朝中诸公定夺吧,我等只需不偏主倚、如实秉报即可……”

众人齐声附合:“自当如此!”

“嗯……一事不烦二主,既然要护(押)他二人入京,便将昌义之之尸首、裴邃并成景俊等一道押往京城……就劳烦季孙兄为主使,再遣元昭为副使,顺便将此间捷报呈于朝廷……”

捷报……报捷?

杨钧猛的一愣,只是刹那间,一张脸便红了个通透,就如喝醉了一般。

旁边的刁整和郦道元好不羡慕:这可是往京中报捷,而如此大胜,定会使龙颜大悦,朝野俱惊。

予报捷之人赏些财货是必有之义,若太后与诸公一高兴,立地擢升数级也非不可能。

高兴的自然高兴,羡慕的自然羡慕,但狐疑的也不是没有。

派杨钧为主使不奇怪,毕竟李承志心腹不多,而够份量为使往京中报捷之人,除了杨钧,也就只有李韶了。

但战事未平,尚有薄骨律与高平未定,且大战方歇,关中满目苍夷,百废待兴,还需李韶担以重任,主使自然非杨钧莫属。

但为何副使是元昭?

李韶心中不由自主的冒出了类似的念头。

心中正自狐疑,突又听李承志一声朗喝:“诸将听令!”

四人微微一愣,连忙起身:“请大帅示下!”

“待稍后写罢呈奏,明日天明你便启程,故而与你无关……”

李承志让杨钧坐下,又对其位移三位说道:

“其余首尾,就要劳烦三位:为免生疫,死尸需尽快掩埋,切不可久露于田野,更不可投入河中了事……此事便交由刁都督……”

“末将遵令!”

“郦司马!”

“末将在!”

“所俘之南军、叛军、附逆之罪民等需尽快编营,所余之粮草,需尽快清点……民壮并粮草部分留于地州,部分与随我北上……时间紧迫,故而只能允你三日之期……可否?”

“大帅放心!”

“好!”

李承志又转过头,看着李韶,“如今外寇尽逐,只余家贼,已无需十万之兵。且如今已至晚春,至立夏已不足两旬,若错过这十余日,这数州之良田便要荒废一年,殊为不智。故而我欲就地遣散州兵,令其回乡春耕,世叔以为如何?”

为何这般急?

李韶生出一丝狐疑,但依旧从善如流道:“大帅悲天悯人,实乃我关中子民之福……”

刁整与郦道元也是一脸佩服,心想李郡公果不愧为李郡公,实乃我辈之楷模。

就只杨钧一脸古怪。

方才为了试探李韶,还近似戏言般的提及若朝廷逼迫过甚,李承志何不一不做二不休。而转眼之际,他就遣散了大军?

难不成自己一语成谶,李承志不会真的以为,朝廷已然猜忌于他,更怕他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杨钧心中一动,半是认真,半是试探道:“如今大局方定,高平、薄骨律未平,且中军死伤足逾三成,堪堪只余三万。若你北上,实不足以此为凭仗,故而末将以为:遣散州兵,是不是为时过早?”

“高平、薄骨律只是疥癣之疾,何需三万中军?有泾州之奚康生、夏州之高猛,已于北地聚兵数万,便是我孤身前往,平定两镇也是无虞……

但朝廷自有威严,陛下登台拜将,赐我虎符、金节、仪仗,便不能使之蒙尘,故而我只需率军一万北上即可……”

杨钧紧追不舍:“那其余两万呢?”

“其余两万,自然是留于关中!”

李承志看了看刁整和李韶,“待稍做休整后,便由刁都督统兵一万,分驻陈仓、褒斜、子午诸道,以防南军卷土重来。其余一万,交由世叔坐镇汧源,以备不时之需……”

四人齐齐的一愣。

只此一战,南朝近有十万大军折损于此,便是那四万溃卒翻山越岭逃回汉中,活下来的怕是也不足一半。

而打仗,可不仅仅是有人就行的。还要有粮草、兵甲、车驾、马匹……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莫说眨眼间便能卷土重来,怕是再休养个三五年,南朝都不一定能召得起如此次这般大军。

刁整与郦道元再是迟顿,也已咂摸出不对来了:李承志此举大有深意,越看越像是在向朝廷表明心迹……

二人定定的看着李承志,眼中尽是惊疑之色。

杨钧更是在心中狂呼:看吧看吧,果然如此……

就只李韶福至心灵,突然想起了那一夜李始贤予他秘谈之言:承志颇有智计,素来深谋远虑,但先帝宾天之后,突然就行事嚣张,荤素不忌……故尔弟猜疑,应是他有意为之……

欲擒故纵?

但你要擒要纵,要做出一副受尽了委屈的模样,也该有个由头。不然就真如无风起浪,无事生非,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岂不是授人以柄?

李韶心念微动,疑声问道:“可是何处出了变故?”

“如今风平浪静,何变之有?而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故而不足以外人道也……但某因念先皇恩重,更惧平贼之大业中道崩殂,是以只有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了……

稍后我会手书请罪之奏呈,待季孙兄入京,代我呈于太后与陛下。另知会诸公:待平定高平、薄骨律之逆贼,某自当负荆回京,任由其发落……便是斩了李某这项上人头,我也甘之如饴……”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平贼之大业中道崩殂?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这三句就如三道惊雷,劈在了四人的头顶。竟连沉稳如李韶,都是骇然变色:“朝廷何时来的圣旨,我怎不知?”

“连我都还未一睹真容,何况世叔?”

李承志轻声笑道,“不过已至中途,若季孙兄走快些,一两日内当能迎至潼关左近!”

杨钧往前一步,直戳戳的盯着李承志:“既然圣旨还在半道,你怎知道的这般清楚?”

李承志呵呵一笑:“你猜?”

杨钧被气的想吐血:我猜个鸟毛?

“莫慌!便是朝廷要治我的罪,也要等我平定余虐,自北镇归来之后……故而天塌不下来……”

李承志施施然的起了身,目光冷冽如刀,“是以诸位若是信我,便守好关中,莫要被宵小之辈所趁……放心,不会太久,少则一月,多则三月,我必然得胜回返……”

这句话何其直白?

几人皆非愚钝之辈,焉能听不出李承志话中之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我如此,诸位亦如此!

此时再想,李承志就地遣散州兵、并将近七成兵力授予李韶与刁整,并非只是向朝廷表明心迹。而是在向他们这几个属将保证:他不会反,也没有能力反……

情势为何突然就到了这一步,明明是不世之功,最终竟要落个问罪的下场。

而且事先竟也未见半丝端倪?

几人恍然如梦,因大胜而带来的喜悦被惊了个干干净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