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一九章 百思不得其解

第五一九章 百思不得其解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稍稍一顿,杨钧又冷笑道:“也莫要以‘突闻南朝出军犯关、’‘大军足有十万’,‘故而急切出兵来援’之类的借口糊弄我等。

便是急迫,便是欲率军驰援,朝廷为何不行堂皇之道,先予我等一道钧旨?难不成,太后与陛下,甚至诸公尽皆忘了?”

杨钧口若悬河,辩的李韶哑口无言,想给朝廷找个理由竟都找不到?

刁整又疑声道:“那朝廷为何如此?”

这句话就如一盆油,浇到了烧的正旺的炉膛之中,登时激的几人心头火起。

“还能为何?”

郦道元双目如炬,胸口一鼓一鼓,可见何等恼怒:“只北镇一战,李郡公之行震古烁今,惊世骇欲,堪称不世之功。而他已是郡公之尊,只以此开疆拓土之功,便可再进一步……

而之后,朝廷又闻郡公率我等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故而心忧若此战再胜,又是不世之功,又该如何封赏?为免步淮候后尘,朝廷只得出此下策,可见对李郡公之一片拳拳之心……”

这番话何等讽刺,听的元昭心惊肉跳。

这几人难道疯了不成?

便是李承志予尔等均有提携之恩,但岂能与朝廷相提评论?

但在这几位口中,朝廷倒成了罪人?

正自惊疑,听到刁整等人之后之言,元昭脸色更是白上加白。

“李郡公自北镇南归,至今也就半月。期间战事繁发,局势不明,故尔自郡公以下,我等均未向朝延详报战况与军情,朝廷又是何以得知,我等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听刁整之语,好似万般不解,但包括他,并李韶、杨钧、郦道远等,皆是不由自主的一转头,四双眼睛就如八支箭一般的刺向元昭。

元昭嘴硬道:“看……看我做甚?与我无关……”

郦道元冷笑道:“若真与你无关,你何惧之有?”

元昭猛的一噎,又止不住抖了起来。

他身负秘职,有暗奏之责。军中诸务自是事无俱细,皆须时时秉明予朝廷。

而李承志连番大胜,他更不可能瞒下不报。但谁知,朝廷不但不予李承志嘉奖、赏赐,反而反其道而行,生怕李承志立的功太多?

也不知经了何等疾风骤雨,诸公才堪堪议定,派元晖为监军,先一步入关掣肘李承志,后由高肇率大军紧随而至,意欲易李承志为副。

但好死不死的,这二位才至中途,李承志突就发动攻势,一举溃灭强敌,彻底奠定胜局。

如此一来,元晖与高肇的行径,无疑与抢功无疑。也莫说李承志并眼前这四位,试问全军哪个军将,哪个士率会答应,能咽得下这口恶气?

李承志倒是顾全大局,猝然间诸多安排有条有理。但午觉该万不该,不该让他元晖去做这个恶人。

元晖倒好说,便是能抢些功劳,他也是居次。

但高肇呢?

眼见不世之功即将到手,眨眼间却化为泡影,试问谁能甘心?

也莫以为高肇与李承志将为翁婿。不见史上因利成仇,父子相弑、兄弟阖墙之事何其多?

故而元昭已然认定,他要敢依李承志之令,却劝诫高肇。便是高肇知干系重大,不敢率军入关,但定会将这口恶气撒在他的身上。

即便眼下不会杀他,但以高肇的权势和秉性,迟早有一日会与他清算。

但若是不去劝?

不说李承志事后会不会治他个抗令不遵的罪名,如果高肇与元晖入关,致使全军哗变,便是万劫不复。

届时,为安抚大军,为安抚李承志并麾下诸多悍将,必然要砍几个人头,且还得够份量。

难道会让一时昏昧、决议此策的朝中诸公担此干系?

还是会让眼热功劳、欲趁火打劫的高肇与元晖担此罪责?

便是会如此,但他这个已被李承志并诸将恨之入骨的始作佣者,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

“诸……诸公,救我……”

“救你?我等未落井下石,未押你向全军谢罪,便已是仁至义尽,你却妄想让我等救你?”

杨钧桀桀怪笑道,“当我不知你这狗贼如何谋算?无非就是想激我杨季孙予你挡祸,替你去劝诫高肇……你当杨某是三岁稚子,能由你诓骗?简直痴心妄想……”

一语被道破心思,元昭猛的一僵:完了……

“已到如此时候,你何必吓他?”

李韶不满的斥了杨钧一句,又冷声道,“元将军,若郡公真欲置你于死地,又岂会任你向我等哭求,而视如无睹?也更不会遣你为副使,赴京向太后、陛下賆诸会呈奏捷报……”

什么意思?

李承志没想杀自己?

元昭双眼亮的吓人,似是碰到了救星,“咚咚”就磕了两个响头,“请县伯教我!”

李韶悠悠一叹:“我若是你,定会连夜遣派心腹,以八百里加急,将此间始末事无巨细奏予朝廷。太后与陛下圣明,诸公也非昏昧之辈,自会想明其中利害……若是快些,至多三五日,靳令高司空并大军不得入关的圣旨就会送来……”

一语惊醒攀中人。

元昭满脸喜色,手忙脚乱的站了起来:“元某即刻就启程……”

“且慢!”

李韶伸手一拦,“你若走了,何人劝诫令兄与高司空?”

元昭稍一愣神,刚刚恢复了几丝血色的脸再次雪白如纸。

便是不愿取你性命,但也要让你脱一层皮……李承志分明就是此意……

乍惊乍喜,元昭早已精疲力尽,就连暗暗咒骂李承志的心思都已生不出半分。只想以后离这奸贼越远越好……

他深深往下一拜:“多谢县伯指点……大恩不言谢,元某他日必有所报!”

等你活下来再说吧。

李韶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先顾眼下吧!”

元昭千恩万谢,快步而去。

“便宜这奸贼了!”

杨钧恨恨的骂着,而后眼珠一转,跟贼一般的三人脸上转了一圈,而后又神秘兮兮的问道:“连元昭这始作佣者至如今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承……而大帅又是知悉的这般清楚,就如他亲自谋划、亲自布置的一般?难不成,是他算出来的?”

“莫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李韶沉声斥道,“若是他真能未卜先知,岂不是早已知朝廷会如此行事,何至于如眼下这般手忙脚乱?”

也对!

不然也就不会突闻昌义之率十万大军入关之时,那般惊骇了。

看来就是朝中有人予李承志通风报信,且份量绝对不轻。

就是不知道会是谁……

刁整又疑声问道:“也是怪了……为何朝中诸公突就如此孟浪,如此不智,行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举?”

此言一出,其余三人尽皆默然。

其实三人皆知:并非举朝皆为不智之辈,而是私心或利益使然。

便如先秦之时,赵王听信谣言,临阵换将,召廉颇而换赵括,终致大败,使数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

凭心而论,赵国自君主以下,真就无一人知悉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那为何易将之际,赵母寻赵王哭求,称赵括必败,事后赵王不得以此诛连于她之时,举朝文武依旧无人警醒?

只因或是私心使然,或是利益使然,或是多方平衡,才会有这般后人看来何其荒唐的决议。

皆是大势所趋。

而与之相比,李承志此次之遭遇,尚不及之十分之一。

致少尚未铸成大错……

杨钧等三人皆是如此以为,就只李韶,隐隐约约中有一丝狐疑:倒像是有人已知李承志必不会久居于人之下,似是在逼着他尽早举事一般?

再者,就如杨钧所言:既然并非为李承志能掐会算,哪又是何人予他通风报信?

殊无头绪,委实难猜……

……

已近子夜,月隐星稀。

虽已罢战,但李承志向来号令如山,营中军纪依旧严明如初。就如此时,便是已值夜深人静之际,但依旧有夜巡之甲士在寨外游戈,箭楼、云梯内值夜的哨卒依旧挺胸而立,四下探望。

一处营帐,居于木寨正中,顶上一杆大旗迎风摆动,一看便知是卫将居所。

但帐外却无亲卫把守,就似其中有洪水猛兽一般。就连巡夜的兵卒都有意绕过,绝不会迟其三丈之内。

军中传言:新军甲卫卫将薜和将军有睡行(梦游)之症,常予梦中杀人。但偏偏其力大无比,勇不可敌。

故而但凡入夜,其营帐四周边罕无人迹,连其亲卫都不会踏近半步……

从帐外看,帐内似是已然熄灯,但若掀帘而入,便知其中灯盏遍布,亮如白昼。

三人各居一案,呈鼎足之势。李承志一身李氏仆卫的装扮,居于上首。其下右手,薜和正的侃侃而谈:

“睡行之症实为无稽之谈,皆因某予淮郡领兵,帐中亲信被南人买通,欲窃机秘,被末将识破,将计就计而予卧榻之畔杀之,故而才以此谣言……

之后末将见颇为成效,再无人敢予夜中入我营帐,故而也懒得多费口舍……久而久之,便传为末将常予梦中杀人……”

“倒是失之桑榆,得之东隅。但也赖薜将军武艺高强,不然若是手无缚鸡之辈,便是传成神魔转世,世人又岂会轻信之?”

“郡公当面,安敢称武艺高强?羞煞末将也……”

郎声笑着,薜和又起身抱了抱拳,“也因末将身形过壮,骨骼僵硬,故而耐不得久睡,常于半游予帐外游荡,故而才有此传言……便如此下,委实令末将如做针毡,只能向郡公与外舅陪个不事……”

说着他便起了身,李承志才知薜和此言何意:他骨头又硬了,所以不得不到帐外溜达几步。

分明是借口避嫌,并到帐外警戒,好让二人畅所欲言。

倒是个妙人。

李承志笑吟吟的回道:“将军自去便是!”

告了声罪,薜和便起身离去,帐中就只余翁婿二人。

这次是真翁婿,而非如高肇那般,只是从岳父,并非至亲。

魏子建举起酒盏呷了一口,又看了看还是晃动的帐帘,轻声说道:“薜氏与我魏氏同出河东,且薜和之妻为我从女,故而予眼下而言,尚能信重!”

不知竟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李承志点点头,又起了身,郑重其事的朝着魏子建做了个揖:“有劳中郎,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远千里来予承志示警,志定铭记在心……”

昨日入夜,从无交际的薜和来寻他,称有故人来访。而后见到乔装打扮的魏子建之时,李承志便知,京中必有变故。

之后又闻噩耗,更是如五雷轰顶。

夺其兵权,抢其大功……而且还是高肇领军而来?

你认为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偏偏就发生了……

若非魏子建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来这一趟,李承志百分之百已然中了奸人的算计。说不定就此起事都有可能。

故而他是真心感激魏子建,更感激崔光……

无奈之下,李承志不得不兵行险招,猝然应对。甚至不惜冒着暴露魏子建的风险,强令元昭予半道阻截高肇并元晖……

“你我翁婿,何需客套?”

魏子建怅然道,“倒是首文兄此次委实令人难以捉摸,你不得不防!”

何止是难以捉摸?

李承志几乎绞紧了脑汁,做了无数的假设,都分析不出高肇为何如此失智,做出这等近似反目成仇的行径?

抢功?

你已位极人臣,抢来何用?

至于封妻荫子……不是李承志自夸,就高湛那智商,十个绑一块也不是他的对手……

委实想不通!

“晚辈自会小心,不知尚书(崔光)还有何忠言相告?”

“舅兄再无多言,只称此值多事之秋,京中风起云涌,云诡波谲,就连他一时也看不清虚实。故而令我叮嘱予你:万时谨慎,莫要逞一时之勇……”

李承志点着头,又上住的感慨。

就连他也没想到,京中突变,最先予他示警的反倒是关系相对较远的崔光?

不说高肇,那元嘉这位名义上的外舅,怕是的要比崔光更早,为何就无只言片语传来?

更何况,此次领军,却是高肇为主,元渊(元嘉之子)为副,就更让李承志摸不清虚实,

再者,还有高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