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二二章 适得其反

第五二二章 适得其反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恭喜太后……恭喜陛下……”

朝臣只觉心潮澎湃,激昂难耐,恨不得的把浑身的力气都喊出来。恭贺声就如山崩海啸,更好似要将殿顶掀翻一般。

小皇帝哪里经过这个,小脸儿吓的煞白煞白,紧紧的依附的高英身边。

“陛下莫惊,是喜事……天大的喜事……”

高英低声安抚着,又似不敢置信的一般,瞅了瞅阶下的朝臣:“捷报从何而来,可为李郡公亲笔手书?”

刘芳懵了懵:太后这是不信李承志胜了?

稍一转念,他又有些赧然。

何止太后,便是他予前殿当值,突闻喜讯之时,也如做梦一般。

近月之前,突闻伏罗、昌义之率军入关,直逼关中之时,哪个朝臣不是如遭雷击,骇然变色?

论兵力,李承志还不及敌之半数。论经验,昌义之、裴邃皆为举世名将,就连元丽、于忠等人也比李承志强出了不止一筹。李承志唯一能依仗的,也就那被传的神乎其神,却自始至终无人一睹真容的“天雷”。

而好死不死的,恰逢“天雷为麦粉所制”的秘报传来,群臣更是心如死灰,颇有大难临头之感。

故而举朝上下,大都以为李承志必败无疑。如今之计,唯有尽快往关中增兵。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元怿突遣信使送来急报,称柔然大军突现漠南,近十万大军陈兵于大碛,蠢蠢欲动。

与之相比,沃野新定,其余诸镇之守将皆欲谋逆不轨。六镇若是再乱,怕是万事皆休。

而关中尚有李承志的十万大军,尚能坚持几日。

两权相害取其轻,朝廷只能先急后缓,急令高肇起兵,驰援北镇。

至于关中……就只能期望李承志稳如磐石,守的越久越好。待奚康生与高猛平定薄骨律与高平,更或高肇退走柔然,就能解关中之危。

但幸福来的太快,高肇出兵才几日,李承志突然就胜了?

真是老天有眼……

正喜不自胜,想的入神,崔光轻轻的唤了一声:“伯文……伯文?”

刘芳猛的回过了神。

今日是他殿值,捷报便是由他经手。高英问究,自然由他奏对。

“秉太后,捷报并非李郡公手书,但用有‘讨逆元帅’大印。且李郡公已然遣左司马杨钧为使,最多两日就能归京,向太后与陛下秉奏关中之战前后首尾并诸般事宜,故而捷报绝不会假……”

胜了……果真胜了?

便是已千真万确,高英依旧恍然如梦。

她凤目微凝,在元澄、元英、元嘉三人脸上略过。

这三位与叔父不是说,李承志绝无胜算么?

再者,这般大捷,郡臣皆是大喜过望,欣喜若狂,为何独独这三位满脸凝重,更似惴惴不安?

心中稍一狐疑,又被喜悦冲散,高英压抑着兴奋,双目灼灼有神:“既为大捷,自不能等闲视之。便由诸辅并太常、光禄二暑商定,如何迎使,并彰昭于天下……”

“谨遵殿下懿旨!”

众人兴奋依旧,神情恍惚,故而无人意识到,太后已然在为讨逆之军、并各营将帅如何赏功做铺垫了。

当然,谁都抹杀不了李承志的首功……

高英越想越是高兴,朗声喝道:“李宪!”

“臣在!”

“着司州牧、河南郡、洛阳令等司即刻筹备,京中连庆三日,凡京籍之户,皆有赏赐……”

“诺!”

“秦松(新任内侍中、长秋卿、太府卿)!”

“臣在!”

“着太府备帛百匹,金百斤,钱十万,赐予李府……再召郭夫人、郑夫人(李韶之妻)等入宫,称孤今夜于宫中为众将亲眷设宴……”

“诺!”

便如这般,连着下了好几道昭令,高英依觉意犹未尽。

但好在她并未高兴到昏头,知道适而可止,更知过犹不及。

便是恨不得将整座皇宫到李府,但怎么也该等李承志师回朝。不然便是授人以柄,落人口实……

她硬是忍住了冲动,悠悠吐了一口气:罢了,与其枯坐殿中,听众臣阿谀奉承,不如回宫与三娘同喜。

也幸好还有三娘在,不然便是高兴到发疯,竟也不知向谁倾诉?

这般一想,更觉如坐针毡,高英颇有些不耐:“诸卿可还有呈奏,若无便散了吧?”

这么急?

只说了一通如何庆功,如何赏赐,而与军情相关之类,竟一句未提?

虽说太后不懂兵事,但也该令众辅商议,商讨关中如何善后,大军何去何从?

怕是大喜过望,一时给忘了?

正有朝廷踌躇,犹豫要不要提醒太后。元英便抢先一步,出班奏道:“庆功、赏赐等务自着有司署理,无需太后费神……而另有一事,臣等需向太后秉奏。但因颇为琐碎,费时良久,故而可请太后移驾,待臣等与太后慢慢商议?”

什么事这么急,不能放到明日再议?

高英很是不情愿,但也知道轻重,只好应道:“那便至昭阳殿吧,有请六辅,诸卿各行其务便是……”

众臣轰然应诺,陆续离殿。高英摆驾,六辅则稍候了片刻,后随而至。

崔光与刘芳既是尚书令与丞,又是门下左右侍中。太后与皇帝有何昭令,皆要经他二人之手,故而待与属下交待一番,其余四辅早已去了昭阳宫。

二人步行前往,出殿后,见左右无人,刘芳狐疑道:“托天之福,才有今日之大捷,我等自是喜不自胜。但某看中山王等,却似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还能如何,只因这几个王八画蛇添足,却不想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要不是老夫有先见之明,冒着天大的风险予李承志报信,使其悬崖靳马,这几个何止是郁郁寡欢?

此时怕是哭都来不及……

崔光稍一沉吟,低声回道:“今日你予殿中当值,故而只知李承志八百里加急送来了捷报,却不知高肇紧随其后,送来了急报……”

高肇送来了急报?

“可是北镇战事不利?”

北镇个鸟毛!

崔光“哼哼”一声,似是从鼻孔里挤出来的一般:“假的!”

刘芳一头雾水:“嗯……什么是假的?”

“柔然出兵是假的,北镇将乱也是假的,高肇率兵往北弛援自然更是假的不能再假……”

“怎可能?你我与诸辅亲自目送大军数万大军离京,那是去了何处?”

“还能去往何处,自然是关中!”

刘芳惊的胡子乱抖:“我怎不知?”

“此事是任城王、中山王、广阳王三人合谋,而后又与高肇定计,最后秘呈予太后,自始至终都瞒着你我与游肇三人,故而你能从何处得知?”

“那你又是如何得知?”

“几个奸贼,只当老夫不懂兵事,自以为天衣无缝?老夫虽未带过兵,更未打过仗,但读过的书比这几个狗贼认得的字都要多……高肇即去北镇,何以征调般只数千,难不成是用来当车?”

“高肇不是称以船用粮,便可逆河(黄河)而上,直抵六镇么?”

崔光鼻子差点被气歪,好险一句“书读到了狗肚子里”脱口而出:“大河天堑无数,一出河东,十停河段中足有六停皆是窄狭陡崖,且河落(指瀑布)极多,他如何能自洛阳起,便能使上千粮船逆流而上?”

刘芳恍然大悟:黄河并非一马平川,险峻之处极多。如陕州砥柱(三门陕谷)、汾州孟门山(壶口瀑布),皆为旱地行船之处(将般抬到岸上,再以人畜拉至平缓的河段下水)。

而大军自洛阳而出,若依河运,不知要经多少次旱地行般之处。等船到北镇,陆运怕是都跑了两个来回了……

心念一动,刘芳悚然一惊:“这般行的并非大河,而是渭水?”

“便是如此!故而我一听高肇要行漕运,便知他欲行三国张郃奇袭马谡之故计(街亭之战):以船运粮,河道行军,至多一旬,便可急奔近两千里,自洛阳抵至陈仓……”

还能这般?

初听之时,刘芳还不以为意。心想如此奇计,堪称神来之笔,想必昌义之之辈定会始料未及。

但稍一转念,他又骇然色变:高肇率大军离京,如今才是第六日,应是才至半途。而李承志又胜的是如此的骤不及防,若猝然惊闻朝廷突遣大军暗奔关中,十之**会误以为是奔他而去……

若易地而处,李承志会做何想法?

便是不会兵戎相见,十之**也会大失所望,心灰意冷,继而与朝廷离心离德……

刘芳好不懊恼:“这计策是何人所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