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三三章 欲盖弥彰

第五三三章 欲盖弥彰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逢三升朝,但今日为陆月初五,本该各归各署,各司其职。但众辅就如约好的一般,陆续至太极宫。

当然是因为李承志回京了……

如今高肇为北征大将军,予沃野迎战柔然。元怿依旧为六镇宣抚使,负北镇一应民务,以助高肇。是以八辅予京中尚余其六。

除三元外(元澄、元嘉、元英),便是游肇,刘芳,崔光。

今日殿值的是元澄,而刘芳与崔光为门下中书,左右侍中,本就多在太极宫署政,故而知道的最早。

而后便是元嘉与游肇,最后才是元英。

并非元英耳目闭塞,而是已不良于行,几乎是被人抬进宫的,因此才来的最晚。

举京皆知,元英已病入膏肓,针石已难所及,将不久于人世……

都说人死为大,故而见他入殿,便是如崔光这般与他政见不和,几成水火之势,也依旧起身问礼。

元澄急走两步,连忙将他扶住:“你体寒气虚,如今却酷热难当,就该予府中好生歇着,何必拖着病体,硬来这一遭?”

元英呵呵笑着:“李郡公屡立奇功,一举闻名天下知,何其快意?若不一睹其风姿之雄壮,便是死了,孤也难以瞑目呀……”

看他面露讥讽,似是恨意难消,崔光不由的心中一紧:这老贼不会是要以死相谏吧?

“你若有意,便是请他入府一叙又何妨?罢了,待见过太后,将他唤来便是……”

元嘉劝着,又与元澄一道将他扶到了偏殿。

见三人离云,游肇与刘芳对视一眼,又长叹一声。崔光却是隐隐冷笑:这天,塌不下来……

……

三人坐定,宫人摆上了冰鉴,奉上了凉汤,便被元嘉遣退。

四下再无闲人,元英脸色更显阴沉:“李承志前一刻踏进城门,后一刻太后就将他召入宫中……光天化日,众目昭彰之下,高英意欲何为?”

元澄与元嘉微微一愣,不约而同的叹了一口气。

不知是不是病疾缠身,久痛难耐,继而影响了心志,与月余前相比,元英言词愈加疾利,行事更见偏激。

身为临朝称制之太后,召见臣子天经地义,元英暗中揣测也就罢了,竟说的如此不堪?

“莫说皆是捕风捉影之词,便是真有其事又如何?如今内事未平,外事未定,正是风云动荡之际,当以大局为重!飞虎(元英的字)又何必于这等流言惑众之语而耿耿于怀?”

元英一声冷笑:“司徒公,两月前我等欲易高肇为帅,欲夺李承志兵权之时,你为何不这般劝我?”

就这一句,便将元嘉给噎了回去。

只因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元嘉巴不得李承志与高肇反目。如今目的既已达到,他自然不愿再随着元英予这般小事死缠烂打,纠缠不休。

况且二人即为翁婿,无论如何也要留些余地才对。

元嘉背过身去,给元澄使了个眼色。

元澄怅然一叹。

若是两月以前,他自然是与元英同仇敌忾,视李承志为洪水猛兽。

只因李承志予沃野惊世骇俗的胜了一场之后,朝堂上的风向突然就变了:但凡奏事,无论军政,几乎皆由太后一言而决,鲜有异见之流。

为何?

因为太后姓高,高肇也姓高,李承志之正妻元氏之前也姓高,又恰如其缝的传出李承志与太后如何如何。

眼见李承志横空出世,与诸辅交好也就罢了,还与太如如此这般。待得胜回朝,怕是与先帝时的高肇也不逞多让。

况且高肇依旧屹立于朝堂,唯高英马首是瞻,故而便是太后决议有些许不妥,百官也不敢正言直谏了。

不说争权夺利,便是出于大义,避免当今幼帝如元宏年幼之时,因冯太后势大而险些将孝文帝废黜之惨剧重演,也不能使朝局这般和光同尘,光风霁月。

故而才有三王密议,又以“若立不世之功,定当能再进一步,位极人臣”等哄着高肇领兵出京,让他与李承志反目……

若是月余前,元澄尚也能与元英附和一二。毕竟李承志太过嚣张,竟敢携大胜之功威胁朝廷。出于以儆效尤,至少也要申饬一番。

但至如今,李承志已与高肇反目,已然破镜难圆。虽立不世之功,但将该犯的忌讳犯了个遍,而后如伏罪般孤身入京,便是元澄,也不得不暗道一声佩服。

只因不是蠢笨如猪之辈皆能看出,他威胁朝廷也罢,愤然北上也罢,近似抗命一般躲着朝廷的圣旨也罢,皆是自污之举。

若至此等境地,还要追究李承志的罪责,就真成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不说天下如何,只是朝中百官,皆会感同身受,试问日后安敢有尽心尽力之辈?

也怪李承志,竟半点委屈都不愿受,非要予捷报之中痛陈质问,致使朝廷诸般作为大白于天下,也更使元英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本是一世英明,如今眼见入土,却被李承志毁于一旦,元英安能与他干休?

症结便在这里,而元澄以为正如司徒所言,如今天下未安,当以大局为重,故而元英个人之荣辱,已不值一提!

若是李承志在此,绝对会赞一声漂亮:有用时甜言蜜语,无用是弃如敝履,翻脸就能不认人,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便是你不愿饶他,又以何名义治罪?”

元澄语重心长的劝道,“治他恃功而骄,蔑视朝廷?无非便是稍有不敬之罪,申饬他几句而已。

治他不听号令,擅自领军北上?他本就是讨逆都督,南起秦岭,北至薄骨律,皆是他讨伐之地。而此次叛乱本就是蠕蠕与逆贼狼狈为奸而起,且沃野之乱便是由他平定,故而他再至北镇又何罪之有?

治他抗旨不遵?他甫一接旨,便交卸兵权,孤身南下。虽说走的慢了些,足足月余才到,但圣旨之中只是令他尽快回京,又未定于何日?”

元嘉又接口道:“法理不外乎人情,何况并无真凭实据。故而飞虎也莫再提他与太后如何,岂不是徒惹人嗤笑?”

早知元英恨李承志入骨,二人这般劝他,元英定会悖然大怒,气的当场厥过去都有可能。但诡异的是,元英不但殊无恼意,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浓。

“二人真以为我要置李承志于死地?莫说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错,便真是死罪,他有先帝御赐的丹书铁券,非谋逆之罪可免三死,故尔我诸般所为,皆是欲盖弥彰之举而已……”

元英脸上笑着,眼神却锋利如刀,“朝野皆信以为真,以为那雷器为麦粉所知,但二位难道不知真相如何?”

元澄与元嘉心中一凌:原来元英打的是这个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