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四一章 自作自受

第五四一章 自作自受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尚书公,是谁请你来劝说我的?”

“不需谁劝,老夫是有感而发,不请自来!”

呵呵呵呵……

李承志一个字都不信。

与元英、元澄、元嘉等人相比,崔光也罢,刘芳与游肇也罢,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三株莲花。

当然,也有可能是形势所迫:说到骨子里,如今的汉、胡并未真的成为一家。官员普遍的潜意识当中,这依旧是拓跋鲜卑的天下。

说直白些,就是如崔光这样的汉臣的主人公意识不足,自然就显的超然事外,格格不入。

至少不会如元澄那般以己度人,尽是阴暗心思。也不会像元嘉那种满肠满脑的权益,有用之时就亲热如火,无用之时就弃如敝履。

但这三位也不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绝不迂腐顽固,相反政治智慧相当高。

不然元恪临终之际,为何独选这三位做辅臣?

就是看准了他们不会同流河污,但也绝不会置身事外。

当涉及到底限,或真的损害到国家之时,这三位就会当仁不让的站出来,更至冒天下之大不韪。

就如崔光,眼见李承志将与高肇兵戎相见,进而动摇国本。便不惜得罪元英,甚至得罪高英,也要请魏子建往关中给李承志通风报信。

还是崔光,就因此事,早已与元英势不两立。但为顾大局,他随时随地都能抛却前嫌,义无反顾的跑来帮元英擦屁股。

李承志觉的,这样的人身上,是有光的。

所以,崔光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这样的有为青年、大好才俊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更何况,二人私交还不浅,是以崔光有何理由害他?

同样,以崔光、刘芳为代表的河东门阀,与高肇的关系也不算太差。没必要无缘无故的将这样的权臣得罪个死。

所以,今日这一趟,绝非崔光本意。

李承志笑而不语,崔光却是怒气冲冲。

不过是这怒火足有多半是装出来的,崔光更多的是无奈。

如李承志这种宁折不弯,宁愿自损一千,也要伤敌八百的秉性,在官场上实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偏偏还滑不溜手,软硬不吃。

他脸色一缓,又语重心长的的说道:“你既然洞如观火,了然于胸,想必也能料到:若高肇得势,元澄与元嘉也罢,我等也罢,至多也就是蛰伏一时而你却有性命之忧。”

李承志微微一顿:“何以见得?”

“你也算饱读史书,自然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

崔光悠悠一叹,“如我等,又如元澄元嘉,与太后之间总归是远了一层。便是攥成一把与高肇争宠,也定是争不过的。

而你却不同,多次救太后性命,护她于危难之际,救她于水火之中。太后对你之信重与高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若非如此,她焉能容你这般放肆?”

李承志抿了抿嘴唇,却没说话。

崔光所言,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不然就他在高英面前数次拂袖而去,堪称无礼至极。要是高英不念旧情,完全可以喝令力士扒了他的裤子,打他一顿板子……

见李承志似是意有所动,崔光微微舒展了一下眉头:“正因如此,高肇心忧搏太后独宠而不可得,是以必会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便是鉴于此,你也该知患而后勇,励精图治,兢兢业业辅佐于太后与陛下,以免后顾之忧。”

李承志微微一叹。

高肇怕的,只是与他争权夺利么?

怕是已将自己当成他成就大业之路上的绊脚石,必会除之而后快。

若从这一点出发,好似就该听崔光之言,使出浑身解数、所有本事,与高肇斗个高下。

但如此一来,岂不是正中了元英等人的下怀?

再者,他这段时间的委屈岂不是白受了?

与高肇争权也罢,争宠也罢,便是胜了,也就如元恪时的高肇一般,一介权臣罢了。

更说不好就像原本历史上的高肇,最后落个惨死的下场。

更有甚者,若真如他所料,高肇终是反了,他岂不是又得扮一次赤胆忠肝,碧血丹心的忠臣,扶大厦于倾将,挽狂澜于即倒?

到那时他要是再反,就真成了欺负孤儿寡母、如王莽谦恭未纂时的逆臣贼子了。

所以,任崔光口灿莲光,声泪俱下,也万万不能答应。

而眼下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装糊涂。

李承志笑吟吟的:“尚书公,我不信高司空会害我!”

“你不信个鸟!”

崔光抖着胡子,冷声笑道:“若他不想害你,为何会与元英狼狈为奸,诓哄太后,瞒着你往关中增兵?若他不想害你,为何暗中做梗,使你有功不赏?

如此不世之功,只授以一个虚封的国公,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而如今你备受太后冷落,也绝与他脱不开关系。但你分明心知肚明,却装疯卖傻?李承志啊李承志,老夫越来越是看不透你……”

“晚辈何德何能,令尚书公如此上心?”

李承志悠悠一叹,“也非我装疯卖傻,不过只是心灰意冷,从而意气消沉,不愿为官罢了!尚书也莫要再废口舌,不论是谁请你做说客,李某就只一句,还请你代为转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穿石,非一夕之功。所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是以自作只能自受……”

意思是谁的屁股谁自己擦,老子没这爱好。

李承志也更没有被人扇了耳光,还要腆着脸凑上去,问他手疼不疼,要不要吹一吹的习惯。

崔光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真就已然心灰意冷?”

“晚辈不止说了八百遍了吧?”

李承志淡然一笑,指了指躺椅,又指了指渔杆,“这般悠闲的时光,想必尚书公也很羡慕吧。你当也能看的出,晚辈实是悠然自得,甘之若饴。

是以便是高司空心有疑虑,待见过晚辈如此逍遥之后,也定能如释重负,与晚辈冰释前嫌。”

意思是高肇不是害怕我与他争权么,那我不争就是了,岂不是予他没有了一丁点的威胁,那他还有何理由为难于我?

至于冰释前嫌这一句,则是在堵崔光的嘴。

既然于政客而言,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绝对的利益。那如果没有了利益冲突,高肇自然不会将自己视做仇人……

崔光恨的直错牙花子,却无言反驳。

正如李承志所言,如今之果,皆为往日之因,不过是元英等人自做自受罢了。

崔光的眼神又黯淡了几分,一阵默然,才哀声叹道:“中山王,不行了!”

“哦!”

李承志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心思却转的极快。

看来崔光今日这一遭,就是受元英所托。

公允而论,元英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元魏的天下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

若他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百般算计李承志,更欲哄他做刀,李承志定会肃声起敬,赞一声佩服。

但如今二人已势如水火,李承志没有放声大笑,狂呼一声“死的好”,就已仁至义尽了。

“若殿下薨天,烦请尚书遣人与我知会一声。”

崔光的眼睛一亮:“你欲赴王府治丧?”

李承志真要去了中山王府治丧,便等于既往不咎。若更进一步,未尝不能与元澄、元嘉等人冰释前嫌。自己再与刘芳、游肇等人斡旋一二,如今之僵局未必没有转机。

“尚书公说笑了,如今晚辈还在丁忧,安能再赴王府治丧?不过是想遣人送一分奠仪(等同于后世的白包),聊表心意罢了……”

“你……”

崔光指着他,手指不住的发颤。但只冷喝了一声“你”,却不知剩下的喝斥之词如何说的出口。

李承志是何秉性,天下皆知。就连先帝面前都是寸步不让,气的元恪大骂逆臣。你还能指忘他什么?

他没有落井下石,敲锣打鼓的大摆宴席就不错了。

踌躇一阵,崔光又萧索道:“凭心而论,他也是一心为公。老夫只望若有他日,你莫要为难予他后人!”

元英后人,指是应是中山王世子元熙吧?

也是没想到,除了元昭,自己身边竟还藏了这么大个奸细?

各为其主,各事其责罢了。报复不至于,至多以后不用,或是不理会就是了。

“我如今都是自身难保,焉有‘他日’之说?”

李承志朗声笑道,“不过请尚书放心,便是李意心胸不阔,锱铢必究,也不至于睚眦必报。若真有那一日,放他一马又如何?”

“如此最好,我也算是多少能予他有个交待!”

崔光起身,又朝着李承志郑重一拜。

他哪里敢授,刚见崔光拱手,就像是触了电一般的跳了起来,连忙将崔光托住。

虽说李承志的眼力尚未修炼到家,但至少可以分辩出崔光这一拜是真假,还是假意。

想想前此时日,因给自己通风报信,崔光与元英还势如仇敌。而至如今,才过了几日?

而元英一个将死之人,能予崔光多少利益。故而崔光只是佩服其为人,感念元英已至油尽灯枯,却依然孜孜不倦,一心为国,故而才有今日这一遭,更有眼下这一拜。

这样的人物,想让人不佩服都难……

“尚书这又是何苦?罢了……”

李承志怅然一叹,“尚书放心,这天,塌不下来!”

嗯?

就如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突然亮起了一盏明灯。崔光的双眼登的一亮。

“哈哈……”

李承志干笑了一声,“晚辈的意思是,太后正值盛年,如今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必能触类旁通,一日千里。是以必不会授宵小蒙蔽,更不会受制于人。既如此,尚书又何必杞人忧天……”

怕的就是这个呀?

太后学的太快了,见识与智慧也是与日俱增。

偏偏元英自知时日无多,行事难免急功近利,之前多有欺瞒太后之举。

如今高英后知后觉,疑神疑鬼,更是不敢轻信于人。如此这般,待高肇回朝,岂不是更是如鱼得水,受宠更盛于先帝之时?

李承志自是心如明镜,此时之言不过是敷衍之词。但崔光更清楚,若是这小狐狸不愿说,便是将他打死也问不出半丝口风。

但至少说明,李承志并非真的已听天由命,自甘堕落,应该是留了什么后手。

“奸贼!”

崔光虚点了他两下,转身就走。

李承志紧随其后,将他送出了府宅。

刚出府门,下了台阶。原本已歇了好久的锣鼓又敲了起来。

不但敲,还响了许多。

李承志被扰的好不厌烦,其余不论,便是连个午觉都睡不好。

“凡得胜归来,皆是由承明门入京。但为何此次独辟蹊径,却换到了广莫门?”

崔光横了他一眼:“高司空如此请奏,我怎知他是何意?”

说是不知,其实还是猜到了一点的。

十之**,应是高肇有意如此,意欲予李承志府前耀武扬威。

凭心而言,无论于公于私,崔光都不愿李承志这般消沉下去,故而只作不知,想着让高肇激一激李承志也是好的。

想在李府门前耀武扬威?

呵呵呵,信不信我挖几道陷马坑,摔不死你高肇,也摔折你几根骨头?

正想着歪招,突听崔光一声沉喝:“不对?”

“哪里不对?”

“这乐曲不对!”

崔光冷声讥道,“连礼乐都是一知半解,亏你还敢称儒家门徒?难道听不出,此乐非祭祀、大典、阅武、朝拜而不可奏?”

嗯,还真就是?

嘈杂之中,李承志竟听到了敲击编钟的声音。

高肇,回京了?

他正想问问崔光证实一下,却见这老倌儿露着一脸的幸灾乐祸。

“高司空挟大胜归朝,必有白虎佐佑,势气何等锐利?老夫一把老骨头,可经不得这等煞气,还是避一避的好!”

崔光呲牙一笑,手脚麻利了钻进马车,哪有半丝老骨头的模样。

“快快转向,往西,进承明门!”

几声呼喝,马车飞快的转向,等李承志回过神来,早已奔出了十数丈。

这老贼,摆明是要等着看笑话……

李承志转身上阶,高声冷喝:“李睿,关门。若有人敢予府前十丈驰马,就给我射?”

“啊,真射?”

“还能有假?”

李承志一巴掌就盖了上去。

要不是猝不及防,已然来不及,当李承志那句“挖陷马坑摔死高肇”是玩笑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