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四二章 摊牌

第五四二章 摊牌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府前后三园,皆修有角楼数座。开春之时,授李承志交待,郭玉枝将宅邸从中官贾璨的手中购回后,又大兴土木。

虽不敢与泾州的坞堡相提并论,但也修的墙高院深。院墙足宽丈余,莫说跑马,驾车也无问题。

墙上家臣林立,个个引弓待命。李承志还特意让李睿取来了他的配弓与铁翎箭。若真如崔光所言,敢有人予李府门前耀武扬威,李承志定会让他知道“人马相连”是什么意思。

等了一阵,确实有甲士朝李府行来。但与李承志想像的截然不同:

来都就只十数位,既无北征大军的幡旗,也无征北大将军高肇的仪仗,甚至连杆号旗都无。就那般光秃秃的,不急不徐的往北而来。

走的也不急,就如踏青。队列也是散散乱乱,并无阵形可言。

这哪是什么示威,倒像是来游玩一般?

相距还剩半里,李承志眯眼细瞅,冷声问道:“猿儿,好生看看,那当先一骑,是否为高司空?”

李睿箭术绝伦,眼力自是极佳。稍一搭眼,便有七八分把握:“郎君,真是高司空!”

正回应着,李睿眉毛微微挑动,好像极为惊讶,“为何全都下了马?”

还能为何?

看着那十数骑下马步行,缓缓往李府走来,李承志的眉头拧成了川字。

高肇,我入你大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用在此处最为贴切不过。

他就是那棵树,高肇自然是风。

“全部下墙……李协,大开府门。李睿,收起刀弓,与我恭迎高司空!”

李始贤凑了过来:“高肇意欲何为?”

“重归于好、大人不计小人过,诸如此类!”

李承志怅然直叹,往墙下走去,“不然他何至于在十数丈外就早早下马,步行而来?就是要摆出一副以德报怨,礼贤下士的模样。”

李始贤极为不解:“这样岂不正好,就如廉颇与蔺相如之将相和?”

将相和?

父亲也真敢想。

自他去岁冬领军出征,至如今高肇得胜归来,二人虽未蒙面,但隔空交手都不知对了多少招。各自给对方挖了多少坑连他们自己都已数不清。

用势不两立,形同水火都不足以形容二人如今的关系。但有一丝机会,李承志就会毫不犹豫的置高肇于死地。

他相信,高肇也绝对是这样打算的。

那高肇为何如此惺惺作态?

八成是在给高英、元英等人上眼药水,更是将他李承志往风口浪尖上推。

李承志深知,崔光今日这一遭看似是受元英所托,但未尝不是高英暗中默许。

只因高英已被这些老狐狸骗怕了,颇有些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看谁都不像好人。

而高英初涉朝堂,更像是发现了财富密码,对“帝王心术”热衷的不行,事事处处都想玩一玩平衡的手段。是以也绝不愿看到高肇与李承志拧成一股绳,合起伙来欺瞒她。

不然当初明知会对李承志不公,但她为何依旧派高肇入关,欲易其为帅?

但如今高肇得胜归京,风尘仆仆数千里。连城都未进,连家都未入,更未入宫觐见太后与幼帝,却先来见李承志。更是摆出一副握手言和,主动示好的模样,让李承志接还是不接?

若是傲慢不逊,漠然视之,那他这半年好不容易积攒出的好声名怕是立地就会烟消云散。反而会被视为目中无人,不识好歹。

若是与高肇尽释前嫌,破镜重圆,又让高英、元英、崔光等人如何做想?

少不得会骂他几句两面三刀,反复无常。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人设崩了。

已然两面不是人,反正已将高英得罪的不轻,也就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比比谁更无耻了。

也正好探探高肇安的是什么心。

李承志快步下了院墙,三步并做两步迎出府门,高肇已然到了阶下。

不待高肇做声,李承志拱手揖礼,深深往下一拜:“司空大驾光监,使寒舍蓬荜生辉,更是晚辈惶恐不已……”

高肇笑吟吟的应道:“你我之前,何需如此生份?”

说着托起李承志,又与一旁的李始贤叙起旧来。就偈多年未见的亲兄弟,热情的不行,就差流下两道热泪。

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李承志恶心的不行,还不得不挤出笑脸。

与高肇比不要脸,看来还是要差一筹……

心中暗骂,李承志下意识的往后扫了一眼。阶下十数位,皆是甲胄齐备,恭身而立,应是高肇的贴身亲卫。

便如高肇一般,这些人姿态很是恭敬,但李承志总觉的哪里不对。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瞅了好几遍,当看到斜挎于马背横钩上的方盾之时,李承志心中突的一凌。

高肇来的如此仓猝,哪能想到自己会先兵后礼,准备用弓箭招呼他?

这老贼怕不是顺手牵羊,做了两手准备,真就意欲示威?

便是自己恼羞成怒,刀弓相向,也不可能真的明目张胆的杀了高肇。反倒能让他先一步占据大义,如果日后要以非常手段对付自己,也算是师出有名。

若是自己不上当,就如眼下一般,再恶心也得忍着。自然会让高肇搏足了名声,反倒使自己落下个前倨后卑、心口不一的小人形象。

这是一石两鸟之计,而且还是阳谋。

恶心只是其次,让李承志心惊的是,高肇此举摆明在告诉他,不准备跟他玩虚的了,而是要来真的?

为何这般急?

李承志念头急转,甚至都未留意高肇与李始贤如何假惺惺的客套。直到梦游一般将高肇迎进中堂,李始贤借口离去,堂中就只余他与高肇二人之时,他才猝然惊醒。

定是高肇说了“与承志有事相商”之类,父亲才不得不避嫌。

这老贼要摊牌?

李承志猛的警惕起来,抬眼看去,果见高肇的脸色淡了许多,眉眼间隐藏着几丝厉色。

“李国公果然好耐性!”

高肇磨砂着白瓷酒盏,用指甲将杯壁刮的沙沙作响,甚是刺耳:“我原以为,受此冤屈之后,你定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至不济也该据理力争。但委实未想到,你竟能忍气吞声至如此地步?这还是锱铢必究,寸步不让的李承志么?”

高肇猛的抬起头,双眼如针,刺的李承志脸皮隐隐生凉:“老夫委实想不出,你究意是何居心,有何图谋?”

这是要图穷匕见了?

不用再装腔做势,虚情假意,李承志反倒一阵轻松。

“有图谋的是司空才对,不然何必劝进李某,与你共图大事?”

“哦?”

高肇挂着笑,“老夫怎不知,何时与你这般密谋过?”

李承志扯了扯嘴角:你装什么蒜?

见过魏子建的第三日,杨舒与元昭也就刚至潼关,那封“莫怪李某六亲不认,翻脸无情”的信也就刚到高肇手中,突有死士于陈仓大营,称有秘信呈上。

通篇未提信件出于何人之手,死士又受何人差遣而来,但只扫了数眼,李承志就知这是高肇送来的。

因为其中提到的几句话,就只李承志与高肇密谈过,这世上再无第三人知晓。

比如英年早誓,子嗣孤绝……

又比如无子无依,深宫孤老……

更比如贵登台鼎,死无葬身之地……

这三条谶言,分别对应的是元恪、高英、高肇。相对而言,前两条已算是应验了。

元恪已崩,且无子嗣,自然是应验的不能再应验。而高英已为太后,难不成她还能出宫嫁人?

自然是孤独终老……

当时李承志还以为高肇在试探予他,看他会不会反。但直到见过高猛,之后又知高猛在夏州密采火油、高肇在六镇纵横捭阖之时,李承志才猝然惊觉,高肇送来的这封密信的目的。

前两条都应验了,第三条还远么?

这本就是元恪遗旨,但等元嘉薨天,这太尉之职非高肇莫属。若高肇不想落个如箴言中一般的下场,自然只能早做准备。

高肇,要准备起事了……

初时只觉不可思议:就凭神棍的一句忽悠,高肇就要诛冒灭九族的风险造反?

但若想深一些,又觉理所当然。

不见“卯金刀”、“木子李”的谶言流传了多少代,二十四朝因此而引发的叛乱没一万也有八千。

如“弥勒降世”的谣言更是长盛不衰,流行了近两千年。出了多少佛王、佛子、圣母?

何况高肇要天时有天时,要地利有地利,要人和有人和。

要是再过两年,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承志说不定就会与高肇虚予委蛇,给他做个狗头军师。暗中则体养生息,积蓄力量。

但如今纷乱虽起,但元魏还远不到分崩离析的地步。李承志明知出头的越早开张的越快,哪敢与高肇同流合污?

自然只能尽可能的想办法与高肇割裂,将自己摘的越干净越好。顺便还能装装委屈卖卖惨。

但谁想,高肇却不想放过他。如今更是摆明车马,来逼他表态了。

答应是不可能答应的。

但就此翻脸之后,自然不可能相安无事。十之**,高肇会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除之而后快,

崔光这老倌儿嘴真毒,虽然原因与经过大相径庭,但结果却与他所料殊途同归。

高肇为什么会这么急?

好似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李承志发散思维,魂游天外,高肇却等的有些不耐。

他指节微曲,轻轻的磕击着几案,见李承志回神,才悠悠说道:“这数月来,我虽远在北镇也略有耳闻。因宵小暗中做祟,使你与太后生不虞之隙?

我不知其中是非曲直,是以不予置喙。但为人臣子,当怀敬畏之心。故而稍后进城,我便会去觐见太后,与你分说一二,你意下如何?”

分说?

这分明是逼着自己表态:不为同党,便为仇敌。

而且自己就是想敷衍了事也不可能。

想也能知道,高肇必然还有后手,更有可能是连环招。但凡自己此时点点头,用不了多久,高肇就能将自己彻底绑到他的贼船上。

与这个老贼相比,智谋,心计只是其次。只是底蕴一道,高肇就将李承志甩了十万八千里。

他才当了几天官?

而高肇终元恪一朝,权顷朝野近有十载,党羽、门徒,乃至暗中依附的爪牙何其多。

不然何至于让元英久久不敢闭眼,何至于让崔光等人如临大敌?

所以李承志很清楚,不管应是不应,但凡高肇出了这道门,他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了。

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寄情于山水?

做梦去吧!

但答应是不可能答应的,不然这些时日的委屈岂不是白受了?

李承志徐徐的吐了一口气,双目直视高肇,没有半丝躲避:“多谢司空错爱,就不劳司空费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