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四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五四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天空阴云密布,森然幽沉。鹅毛大雪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似是打翻了天仙的粉盒,落个不停。

此时已然分不出山林、田野、皇城、宫殿,眼所能及之处,皆然浑白。

李承志盘腿坐在廊檐下,腿下垫着毛毡,身上的裹着棉裘,面前是一方几案,手边是一架火炉。

案上摆着几样吃食,炉上则烧着一口铜鼎。鼎中坐瓮,瓮中亮如琥珀,溢出丝丝酒香。

李承志举起酒盏,触手温热,恰到好处。

他一口饮下,又低声吟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已雪,能饮一杯无?”

元渊微微一怔,怅然叹道:“你倒是好雅性?”

他接过李承志递来的酒盏,吹了吹碗口的浮沫,慢慢啜饮了起来。

比起去年,元渊逾见沉稳。而面对李承志这位曾今的下属,如今的上官,元渊的心态也很是自然。

就是眉宇隐藏着几丝忧色虑,使整个人看起都有些阴郁。

他私通城阳王元徽之妻于氏,如今已是满城皆知。元徽逢人便称,他必报此血海深仇。更是不顾宗室之颜面,于厨会之日,将王妃于氏剥的精光,送到广阳王府门前。

于氏是于忠从女,如今于氏举族已定为逆贼,哪还有人为她出头作主?

好在太后圣明,将于氏接入宫,而后又罚元徽鞭五十,并带枷在闾阖门示众。

至于元渊,人还未到北镇,申饬到的圣旨就出了洛阳。就连广阳王元嘉都受其牵连,吃了太后不少挂落。

这倒也就罢了,大不了蛰伏些时日。再请三两个中人作和,想办法与元徽平息了这场仇怨。

但好死不死,恰至他收到京中急报,大失方寸,六神无主之际,战事猝发。

因他疏忽大意,中了柔然的声东击西之计。致使数万轻骑突进狼山,掳掠武川,怀朔两镇。死伤镇民数万,烧毁民舍上万家,损失牛羊、粮草无数。

是以,北镇一役,凡领兵之将皆有赏赐,唯独他,有过无功。

如今官爵尽除,待罪发落。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可恨元徽,尝尝郡王之尊,竟攀附高肇。更是恬不知耻,奏请太后,称要求娶高氏女为续弦。

佑大的高氏,就只三个女儿,大女为太后,二女为河涧王元琛之妃,除了待嫁的高文君,还有哪一个?

故而他才急匆匆的来寻李承志。

“找我没用!”

李承志直言不讳的摇着头,“如今文君已复归高氏,高司空为高氏之主,自是一言九鼎。故而他真欲令文君悔婚改嫁,谁都拦不住。

再者,此事之根源,还在于你与城阳王之仇冤。无论他娶不娶高氏女,都绝不会与你善置干休。故尔你来寻我,并无半点用处。”

元渊吃惊道:“你就不急?”

“我为何要急?”

李承志笑着回了一句,又提起酒瓮,将二人酒盏续满。

说句不好听,且不敬的话: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说的就是元嘉这种人。

为贪权谋利,结果却中了元英的借刀杀人之计。不但与李承志这个准婿生隙,更是恶了太后。

之后又怕受李承志连累,设计让高文君脱离了宗室,复归高氏。也怪他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此事也闹的满城风雨,让高肇颜面大失,更是让太后不喜。

偏偏自己的屁股又不干净,招惹的还是如元徽这种睚眦必报,九世不休的疯子一般的人物。

而原本的历史上,元徽为了报仇,于忠上位舔于忠,胡允华上位舔胡充华,刘腾上位舔刘腾,元乂上位又舔元乂。如此这般,终半生而不缀,只做一件事:构陷元渊。

最后于六镇之乱时,诬陷元渊谋逆,不知用了何手段,胡充华信以为真,使元渊与世子冤死北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既然做了初一,那就不要怪别人作十五,所以李承志觉的,两个字送给元嘉最为合适:活该!

“高文君要悔婚改嫁,你竟一点都不急?”

元渊似是不敢置信,双眼瞪的有如铜铃,“若真如此,你岂不是要沦为全天人的笑柄?”

“放心,真要悔婚了,沦为笑柄的只会是高氏,而非我李承志!”

李承志似笑非笑,“再者,高司空若真有此意,两月前初入京之时就悔了,何需等到今日?”

还有一句李承志没讲:再退一万步,这件事也根本轮不上高肇做主。

不看十日中,高文君至少有九日宿在宫中,剩下那一日,时而去陪长乐公主,时而又会去魏府。

甚至还来过李府两次,不过未过夜,悄悄的来,待过半日后又悄悄的入了宫。

这分明就是高英有意为之。

一来若任由高肇做主,高文君十之**会含恨自尽。二来也不想将事情做绝,不想彻底断了与李承志之间的那丝情谊。

也未尝没有制衡高肇的用意在内……

李承志也不得不感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高英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政客了。

“难道只是毁婚这一桩?”

元渊目光幽冷,“高司空两月数奏,参你数桩大罪,亡你之心路人皆知,你安能稳坐如钟,充耳不闻?”

哈哈,狐狸尾巴露出来的吧?

李承志差点笑出声。

也怪元渊管不住裤裆,招惹了元徽这样的疯子。如今朝野皆议,元嘉教子无方,门风堪优,焉能为天下百官之首?

元嘉已然两辞,太后也照旧例劝了两次。待这第三分辞呈一奏,怕是就会准了元嘉之请,除了他太尉之职。

元恪遗愿,本就是高肇继任,故而于情于理,高司空为高太尉,已是板上钉钉。

本就权势滔天,若再让他掌了天下兵权,怕是比元恪之时更甚。像元嘉这种已将高肇得罪到死的,哪里还有活路?

此时竟连他与元渊的这点交情都要利用上,看来元英等人已然坐不住了。

所以何止是急,该是火烧眉毛,如坐针毡才对。

投帖之初,他就知元渊此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时逾发确定,定是授了元嘉之意,更有可能已得元澄并元英授计。

目的无非便是如崔光一般,劝他夺情起复,与高肇相衡。

只要他与高肇斗个你死我活,元嘉等人的压力自然就能减轻许多。更甚至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可惜李承志早已洞若观火,将这些人的嘴脸看的一清二楚。怎会明知要被人当枪知,还欣然答应?

若他愿意,早就予入宫之时应了高英之请。再不济,崔光陪他钓鱼那次,他也就顺势找个台阶下了。又何须此时与势同水火的元英等人虚情假义?

李承志自嘲般的笑了笑,挥手道:“智远兄之好意,承志心领。是非自有公议,且还有三司、诸辅、太后等秉持公心,故而我何惧之有?而真若定我有罪,李某也绝无怨言,伏法就是。”

“至不济,你也该上一封自辩的奏呈才对,就任由小人兴风做浪,含血喷人?”

自辩?

那宫门好入,朝堂也好登。但要想出来,怕是就没那么轻松了。

莫说元英、高英、崔光等,便是高肇,也绝不会这般轻易的再让自己置身事外。

李承志只是摇头:“不用!”

看他油盐不进,元渊急的心头冒火。想起来此前元嘉与元澄与他的一番交待,他用力的一咬牙:“你既然断定高肇必反,定是有几分把握。

但因我一时糊涂犯下大错,惹起朝野非议,父王不得不退位让贤。而待高肇继位,手握天下重兵,岂不是如虎添翼,更助长其不轨之心?”

李承志已然不知说什么好了。

到这一步,元嘉都还只顾着谋权夺利,可见其虽有智慧,也不过是小聪明。

元嘉若真信高肇会造反,就不会让元渊来找自己,而是去秘奏太后才对。

只是他不想这太尉的位子还没捂热乎,就被高肇夺走。

想激自己替他挡刀,元嘉这是把自个当三岁小孩?

“便是如此,又与我何干?”

李承志一冷,呵呵冷笑道,“这二年来,我之行事世人有目共睹。便是称一句‘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也不为过。便是有朝一日予九泉之下见到先帝,我也问心无愧。

是以还请智远兄转告太尉:万事留些余地,莫要逼人太甚,真当我李承志就那般好哄?若再咄咄逼人,信不信我备着大礼直奔高府,与高司空把酒言欢?”

“你……你……你……”

元渊霍然起身,想不通李承志为何说翻脸就翻脸。更是不敢置信竟愿与高肇同流合污。

他举着手指哆哆嗦嗦,却不知是该厉声喝斥,还是温言相劝。

高肇虽然也曾算计予他,但至少没像父王这般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更曾予归京之际,专程拜访予李承志,欲与他冰释前嫌。

更有甚者,高氏暂未悔婚,李承志依旧是高肇名议的人从婿。

所以,李承志真有可能做的出来。

元渊心中越来越沉,更是生出了一丝怨气:也怪父亲,不知是否行将就木,这一年来逾发糊涂,难辩是非。

若非受中山王与任城王蛊惑,广阳王府何至与李承志反目,何至与高肇成仇?

“广阳王如何待我,你我心知肚明。而若非顾念旧日之谊,智远兄今日连这府门都进不来。是以话已至此,恕李某不能远送。李睿,送客……”

从小到大,何时受过这等羞辱,元渊恨不得拔出刀来和李承志拼命。

但忽的想起李承志为人秉性,并之前的诸般过往,若他敢放肆,李承志难道不敢打自己一顿?

反过来再想,就连高肇专程登门,都没落个好脸色,何况是他?

“好,那你我就拭目以待!”

元渊硬是忍下了一口气,拂袖而去。

人已走远,身后又响起“咯吱咯吱”的声音。李承志微一侧目,却是李始贤踏雪而来。

他不急不徐的走进廊亭,坐在元渊方才坐过的那张躺椅上。又提起瓷翁给自己倒了一盏,喝的啧啧有声。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元嘉等人实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而如今已恩断义绝,是友非敌,却以为你仍会顾念旧情?简直痴心妄想……”

李承志蠕动了一下嘴唇,但稍一犹豫,又未作声。只是端起酒盏抿了一口。

今天元渊的举止却是很奇怪。

常理而言,两方已势同水火,元渊就不该来这一糟。

便是来了,至多也是叙叙旧,而非如此直接,欲“借刀杀人”、“祸水东引”之心昭然若竭。

事出反常必有妖。

便是元嘉已老糊涂,便是元英已气惹游丝,昏迷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多,但还有元澄。

明知这般劝谏,自己定会翻脸,使两方本就水火不容之势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有何必要?

李承志怀疑,要么是元澄与元嘉被高肇逼的快要走投无路,要么就是这两个老贼觊觎到了什么端倪。

不然元渊不会冒然说出“高肇必反”的话来。

连他都不敢这么直接。

至于是哪一种,李承志也不好判断。

也是因为他根基太浅,底蕴不足,又久不涉朝堂,是以消息来源极其有限。

这要是高肇,怕是早已分析的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一想起高肇,李承志心里不由的一紧。

本以为拒绝招揽后,等待自己的必然是疾风骤雨。但这两月以来,高肇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更有甚者,高湛时不时的就会来拜访自己。虽然每次来都只是叙旧,或是游玩。但李承志心知肚明,高肇这是在示好。

而李承志不但没有放松,反倒更加警惕。

不知为何,他直觉高肇在麻痹自己,暗中则憋着大招……

越想越是不安,李承志霍然起身,高声喝道:“李睿,予我备马……不,备车,再备几样重礼!”

李始贤好不惊讶:“你欲出府,要去哪里?”

除过陪高文君入宫那一次,这数月以来,李承志还是第二次主动进城。

“不足半月便是冬至,想必那日崔府必是宾客如云,门庭若市。故而儿子欲提前拜会尚书公!”

李承志边往外走边回道:“不出意外,今夜应是会宿在崔府,父亲与母亲早些安歇!”

李始贤暗暗惊疑,更是一头雾水:元渊所言,他听的一字不差,为何就未听出什么不对来?

儿子这分明是猜到了什么,跑去套问消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