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四九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五四九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承志终于知道,元英为什么要杀自己了。

以他这般论断,李承志才是元魏之心腹大患,而高肇至多算是疥癣之疾。

而两月之前,二人虽已反目,但至少相安无事。元英更多也只是出于让李承志重列朝堂,平衡高朝的目的而谋划算计。

但为何一反常态,非要除他而后快?

后世常言,最了解你的,只会是敌人,而非朋友。所以,李承志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高肇。

他已经不想深究高肇是如何布局,如何谋划。想必此时的元英也只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不然何止于让高肇算的死死的:元英想嫁祸于人,却不想高肇棋高一招,将计就计?

转念再想,十有**是元英查到了高肇的什么把柄。高肇不得已,才祸水东引?

比如北地数州皆生乱象,唯夏、朔二州风平浪静。

又如元晖未查到的油湖……

看他老神在在,若有所思,元英眉头皱成了川字:“如今东窗事发,诸般谋划已大白于天下,你为何就不怕?”

怕?

李承志嘴角一勾,露出了一丝讥笑。

若是靠推论、臆测就能定罪,哪还要证据做什么?

正因为元英没证据, 也根本查不到证据。更无法以此说服高英、元澄等辅臣杀了自己以绝后患, 所以才有今日之谋刺。

说直白些,元英无计可施, 才不得已狗急跳墙。

“李某问心无愧,故而何惧之有?倒是殿下,深谋远虚半生,近来之所为却大失水准, 被人诱入彀中而不自知!”

李承志施施然的起身, 斜吊着眉毛,眼神轻蔑至极,“莫非真是病糊涂了?”

元英冷笑不已,刚要反讥, 脸色突又一变。

若非受人算计, 李承志安能稳坐于此,讥讽于他?

怕是早已被万箭穿心,一命呜呼……

高肇……对, 高肇!

许是神智然不清,得知谋刺失手,李承志又单枪匹马杀来,元英满脑子都想的是如何除去这心腹大患。竟未细想过:

便是盖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将此番谋划尽数泄于高肇。但依高肇之秉性,分明比他元英还恨不得李承志死,为何要救他?

“李承志, 高肇为何救你?”

李承志仰天大笑:“只因高司空已然认定, 我乃天授之人。高司空欲图谋霸业,若得李意为臂助, 可抵百万雄兵……”

“一派胡言!”

元英厉声嘶喝:“若如此, 你焉能如今日一般屡遭不测,命悬一线?”

“也对!”

李承志低声应着, 又猛一抬头。神情说不出的狰狞:“但李某至少知道, 假以时日, 中山王一脉必会阖族尽诛, 鸡犬不留……殿下信是不信?”

元琛恨不得扑过来堵住李承志的嘴。

李承志疯了?

元英将死之人,无所顾忌。若非顾念祸及子嗣, 李承志早已身首异处,安能全身而退?

你以此要挟于他, 岂不是嫌命长了?

果不其然,元英突然就红了眼:“杀了他!”

吼声未落,突听“砰砰”数声,似是墙榻了一般。左右厢房的门板轰然倒地,数士家臣鱼贯而出。

“谁敢擅动,诛其九族,射!”

一声令喝,院墙之上猛然冒出密密麻麻数不清的甲士。箭雨如蝗,只听一阵开弓之声, 元氏仆臣还在李承志数丈之外,十人中足有五六人中箭倒地, 连声哀嚎。

院门被羽林撞开,元澄面沉如水,大袖一挥:“将李承志绑了!”

顿时有甲士扑了上来, 李承志哈哈一笑,主动伸出了双手:“有劳任城王,先帝所赐之铁契还在中山王殿下寝室之中, 万莫遗漏,不然下官小命难保!”

元澄冷厉的瞪了李承志一眼,也不接话,径直踏上台阶。

元英胸口急剧起伏,就如拉起吹火的风箱,喉中阵阵嘶鸣:“道镇,杀了他……杀了他……”

“飞虎,你何苦如此?罢手吧!”

元澄一声长叹:“司空建言,今日诸般恶举,堪称惊世骇俗,不惩不足以平民愤,不惩不足以正国纪。

太后依言下诏:李承志押入宫中,即召三司会审。另革去元诱卫府少卿之职, 押入大牢。”

李承志无故杀官,将他押入宫中并不意外,便是打入天牢也不足为奇。但为何元澄又独独提到元英之庶长子元诱?

便是问失职之罪,也该是先问诱之上官元晖, 或是司州牧赵宪才对?

不但李承志不解,元英同样狐疑。一般模样,皆是定定的盯着元澄。

元澄眼神一冷,又猛的咬起了牙:“飞虎啊飞虎,你可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与李承志,都中了奸贼之计……

司空称,经次谋刺,有部分刺客假扮执金吾军将,是以元诱难脱嫌疑。除此外,司空又称,谋刺元凶乃新军营将库休,其兄于徐州领军,其子予豫州任职,是以应遣使南下,查清其与今日之事有无干系……”

元英双眼猛的一突,喉头上下滚动,似是咽着什么东西,怎么也吐不出来。

元澄大惊,方要入内,元英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飞虎……御医……”

元澄连声嘶吼,屋内乱作一团。

李承志背缚双手,但眼神淡然,就如看戏一般。

便是元英不死,也已无几日好活。故而他此时心中殊无大仇得报的喜悦。

反而狐疑不已:元英再蠢,也不可能牵连到自己的长子,再退一步,一介庶子而已,于这等人物而言,可有可无,远不至于心疼到吐血。

想来,应是予那库休之弟与其子有关。

他低声道:“高司空所查之二人予元英而言,有何干系?”

不问还好,一听这句话,元琛就像被针扎了一般,猛的打了个哆嗦。而后便似逃一般躲开了几步,离李承志好远。

李承志又一转头,双眼如刀般的盯着高湛:“讲!”

高湛一头雾水,“我不知道啊?”

反倒是高贞若有所思:“徐州刺史乃章武王元彬,豫州刺史为扶风王元怡,皆为中山王之弟……若无意外,那二人应是章武王与扶风王之心腹……”

李承志脸色稍变。

高肇之意昭然若揭:查库休之弟与其子是假,查元彬与元怡才是真。

当然,今日之事十之**与这人无关,但架不住今日的高英被吓破了胆:元英与京中都敢如此行事,合况于其耕耘多年,故交亲朋遍地的两淮?

高肇是此中老手,最擅长的便是无中生有,栽赃陷害。也根本不需要将罪名坐实,只需元彬与元怡回京自辩,就可使两州刺史之位易主。

怪不得元英会狂吐鲜血?

他今日之举,不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更是为高肇做了嫁衣。

李承志之所以不寒而粟,是因为元彬也罢,元怡也罢,皆是元英突发恶疾不得不回朝之际,留于淮扬用于制衡李崇的重将。

而偏偏李崇,却是高肇党徒!

想起李崇数次请奏,欲迁任中枢,再想到北地隐生乱像,唯夏、朔二州风平浪静。李承志只觉浑身冰凉,寒意刺骨。

怕是北地还没乱,淮扬倒先乱了起来。等朝廷举兵镇压,北地再一乱,如何顾得过来?

好一招抛砖引玉,声东击西!

论阴谋算计,他比高肇差着十万八千里……

……

高英本是想将李承志押入宫中,亲自审问的。可惜被元英的死讯打乱了步骤。

是以,只能先将他押入廷尉大牢。

好在廷尉卿是游肇,李承志也非普通的罪官,倒不至于吃苦头。

游肇将他单独关押,虽然牢内依旧不见天日,潮湿昏暗,但至少不是蛇鼠横行,席地而卧。

有干净的木榻,被裖,有取暖的火炉。还有几案、笔墨,游肇甚至送来了几本书。

而一日三餐,则是由廷尉佐吏亲自送进牢中。不敢说是山珍海味,至少有酒有肉。

李承志吃了睡,睡了吃,要么就是看书,似是极为瑕意,浑无已为阶下囚的觉悟。

这般过了七日,高肇来了。

李承志无一丝意外,似是早有预料。

只隔着一道栅栏,高肇立在夹道之中,李承志却靠着软榻,时不时的翻动着炉盘上的黄豆。

不多时,监牢之中便飘起了一股豆香。

“来几颗!”

李承志吹了吹豆子上面的炉灰,隔着栅栏往外一递。

高肇却摇了摇头,又张着嘴,指了指已缺了两颗的后槽牙:“年岁大了,已无福消受!”

李承志将烤的酥脆的豆子丢进口中:“司空已近花甲之年了吧?”

“五十有八!”

“即已行将就木,已无几年好活,司空又何必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你怎料定老夫是白日做梦?”

高肇反问一句,左右一瞅,找了处干爽的地方坐了下来。

李承志稍想了想,又自嘲般的笑了起来。

是了,便是再无六耳,高肇又怎会轻易承认?

他摇了摇头,又问道:“李意有一事不解!”

高肇手一挥:“直言便是!”

“我心意已决,定是不会为司空所用,司空心知肚明。故而为何不趁此机会,一劳永逸?”

高肇眉头猛的一皱:“救命之恩,难道都不能使你回心转意?”

救命之恩?

若非你设计,我焉能遭此厄难,更使李睿并九位家臣横死街头?

元英不过是一把刀,真正的仇人,是高肇才对。

李承志不由的嗤笑一声:“已至此时,司空又何必惺惺作态?我非元英,更未病的神智不清,是以司空又何必将我当做三岁幼儿一般欺瞒?”

盯着他看了好久,高肇才一声长叹:“我原以为,你便是心中怨愤,也会忍辱负重,虚于委蛇。待逃过此劫,才会与老夫计较!”

“李某自知若论谋算,予司空就如班门弄斧,因而就不陡增笑料了。是以也请司空直言便是,欲如何处置李某?”

“如何处置予你,还轮不到老夫置喙!不过有一句良言,倒是要忠告予你。”

高肇定定的盯着李承志,眼中泛着丝丝精光:“识实务者为俊杰,莫要再执迷不悟!”

李承志却半点都不肯示弱:“若我仍就执迷不悟呢?”

“那就莫怪老夫了,而今日来,便是知会于你!”

应是耐不得久座,高肇伸展了一下腿脚,神态很是轻松:“因关中之功,元鸷迁为敦煌镇将。授首辅元澄之意,上任之初便会暂驻酒郡,巡防西海无人之地。

另中山王薨天,辅臣空缺,太后恩旨,召奚康生入京,另迁李韶为原、灵(高平镇与薄骨律)二州刺史,迁元琛为泾州刺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