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六五章 突围

第五六五章 突围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连宇文元庆都能看出端倪,何况元晖?

细瞅几眼,他越觉诡异。

城下虽只千余骑,但军阵森严,巍然不动。凡围城之军,宛如铜墙铁壁。

往后再约一里之外,隐见尘烟升腾, 啼声笃笃,显然是另有甲骑游戈,以防城中派出求援的信使突出重围。

除此外,竟再听不到半丝多余的声响?

但凡胡族,无论吐谷浑还是柔然皆是部落制。牧时为民,战时为兵, 可见其军纪涣散。

但今日莫说嬉笑喝骂, 纵马扬威,竟连交头接耳之人都未见一个。城下更是静的可怕,仿佛这数千骑全是石雕一样。

若是胡军,何来这般军纪?

“此非胡贼,此绝非胡贼……此绝非胡贼……”

初时还似自言自语,稍倾便如暴吼,仿佛见到了厉鬼,元晖满面狰狞,目眦欲裂。

州府官吏并一干军将看看元晖,再看看城下,心中暗暗腹诽:史君莫不是眼花了,还是被吓傻了?

城下这数千戴毡帽,穿皮袍、毡靴的敌人若非胡贼,难道是汉军不成?

武威郡守紧皱着眉头,稍一沉吟,又凑了过来低声问道:“以史君之见,难道是南军?”

“除过南军, 难道处就再无汉军?”

元晖紧紧的咬着牙, “莫忘了那西海遗部……”

武威郡守露出一丝看白痴一样的眼神。

去岁秋, 柔然撤兵之际,遣军来犯河西。东凉州刺史李韶见机的早,于秋初就令张掖、武威诸县之民抢收秋粮,而后撤入郡城、州城之中。

时西凉州刺史为宋颖,轻敌大意,未作半分防备。

后果不出李韶所料,至九月中,突就有数万柔然铁骑自北进犯。因早有防备,蠕贼予东凉州无功而返,只是烧毁了两座县衙,再多余连捆草都未抢到。

而西凉州却截相反。

胡骑连破会水(今酒泉金塔)、表是(今张掖高台,时属酒泉)两县,凡丁口、牛马等一掳而空。后又围困酒泉郡城足足半月,郡内凡秋粮计百万余亩,合近三百余万石被其抢割一空。

若非时闻敦煌镇军来救,酒泉郡城都险些被攻破。

连已至河西腹心的酒泉、张掖、武威都是如此,接近柔然地界的西海又岂会幸免于难?

且上任之初,也就是月余前, 元晖就遣随他而来的中军去看过了。无论表是县城, 还是镇夷关北, 都已被付之一炬。如今是焦土百里,还何来的河西遗部?

不知武威郡守在暗暗讥讽,元晖只觉如坠冰窖,遍体生寒。

城下这数千骑要不是西海遗部,他敢将脑袋割下来当球踢。

假冒胡贼,你倒是扮像一些?

正因如此,却使他更为惊悚:不出意外,来敌誓必破城。其他人能不能活不知道,他这个刺史显然是死定了……

惊惧之余,他更是想不通:

上旬,敦煌镇将兼西凉州刺史、都督东西二州诸军事元鸷才传来军令,令东凉州出兵三千,与其合兵一处,巡防北境。

别人不知,元晖得太后与元澄秘授机宜,自然是心知肚明:此举厘定凉州与柔然边镜、驱逐游牧于西海之杂胡部落只是其次。探察那横空出世的河西遗部是否匿居西海,是否为李氏旧部才是真。

而这还堪堪才只十日,自己都还未纠齐兵马,这西海遗部反倒先找上了门?

就不怕被朝廷得讯后,出动大军将西海夷为平地?

元晖硬是忍着惊惧,予左右交待道:“与我齐喝:‘李贼,尔等要造反不成’?都谨慎些,藏于盾后,城下狗贼可是有强弩的……”

麾下一头雾水,不知这“李贼”又是从何而来。但无人置喙,皆是依言行事。

不多时,城头上便聚了百多兵卒,执盾在前,从则藏于盾后,齐声吼道:“呔,李贼,尔等要造反不成?”

李亮稍稍的惊了一下:被认出来了?

稍一转念,他又哑然失笑。

连朝廷都是信多疑少,以为西海遗部既为李氏部典十之**是谣言。就连与李承志走的太近的李韶都不知,柔然过境之后,李氏旧部是不是依旧藏在西海,元晖能从何而知?

这奸贼不过是认出围城之军并非胡兵,又联想到西海遗部,故而在使诈罢了。

李亮微微一笑,低声交待道:“传令乞奚,命他至城下劝降……”

李孝章低声应诺,领命而去。

不多时,便有数骑奔至城下约十丈。

这一次,来的是真正的胡人。

乞奚原是卢水胡部,世代游牧于河西,沮渠氏建北凉时归附,待太武帝灭北凉后,又举族投奔柔然,游牧于浚稽山一带(西海以北)。

后柔然与高车征伐不断,乞奚部连年受征,十帐九空,族中丁壮十不存一。后不堪兵役,余部南逃,逃过浚稽山牧居西海,至今已近二十载,户已近千帐,为西海杂胡中最有实力的一支。

后李松率部循至镇夷后,三战三捷,首领战死,残部被收编。如今已为西海胡骑三营之一,乞西抛却原名,被李松冠以族姓,为李姓营将佐官,助其统管一营。

听李亮令他往城下劝降,乞西也不慌,就带了十数扈从,慢慢的催着马,大摇大摆的停在了离城约十丈之处。

此时天色已然大亮,朝霞有如鱼鳞,错落有序,金光灿灿。

离的这般近,立在城头的元晖并官吏将乞奚并扈从的容貌看的清清楚楚。

黄发,黄须,连眸子也是黄色的。微风拂上城头,甚至能闻到一股羊膻味。

“限尔等一日之内开城投降,便可饶其一命,不然鸡犬不留……”

说的是鲜卑语,字正腔圆,莫说元晖,便是许多汉官、汉军也能听懂大致意思,但元晖依旧坚定的认为,城下是汉军无疑。

“狗贼,速去将汉将换来回话,否则休怪本公无情……左右,给我射……”

真射?

看城上有军将举起了弓,乞奚尾椎一紧,连忙举起了盾又急催着马。

但人再快也快不会箭,也就堪堪将马转向,城上便开了弓,只听嘣嘣绑绑一阵,拢共十数骑,就没一个未中箭的。

但诡异的是,身上明明插了好多箭矢,竟未见一個胡兵落马,一匹战马失蹄?

只听几声呼哨,人与马就已跑出了十数丈。

正好背着风,再加跑的又飞,人身上的皮毡,马身上的毡甲都被风吹的掀了起来。此时恰好太阳探出了头,元晖只觉无数银光刺来,闪的他目眩眼晕。

再一细瞅,那人也罢,马也罢,皮袍与毡甲底下,分明还破着明光铠。

人也就罢了,竟然连马都是如此装备,遍数大魏,也就中军的虎骑有此待遇。

便是将伏连筹(吐谷浑君主)拆碎卖了,也凑不出这般多的甲装,还说城下来的不是汉军?

完了……

元晕只觉万念俱灰。

近一年来,他没少助纣为虐,帮着元英祸害李承志。

其余皆不论,只是李承志予高府门前遇刺,其中就有他的手笔。

若无绣衣卫暗中襄助,便是元英贵为八辅之一,也绝无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数百破甲的刺客调至内城之中……

李承志十之**怀疑过他,不过肯定没证据。

但这样的事情,又何需证据?

元晖铁青着脸,猛的一咬牙:“辛雄!”

武威郡守微一欠身:“下官在!”

“招集兵马,准备突围!”

突围,这怎么突?

辛雄定定的盯着元晖,稍一转念,又低声劝道:“史君,来敌皆为骑兵,并无攻城之器,更无攻城之能。再者并无牛羊随军,应无多少口粮。是以只需坚守三到五日,贼军必退……”

意思是你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

元晖既然说的是突围,定要出动大军,继而定是要开城门的。而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被敌人夺了城门,到时岂不是因小失大?

与其如此,还不如坚守不出。

你懂个鸟毛?

元晖脏话都到了嘴边,却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此时还不是得罪辛雄的时候,不然何人替他吸引敌军?

“正因敌军并无牛羊,因此必有后军。莫说等过三五日,至多一两日,必有攻城之器运来,到时便是想突围送信也已不不及。还不如趁此时敌贼立足未稳,遣甲骑兵合一处,突围求援……”

他气急败坏的往城下一指,“再者已至此时,辛太守还以为城下贼人是胡贼不成?”

只是十数副甲骑具将而已,难保不是敌人掩人耳目,迷惑于你。

心中虽是如此猜想,但官大一级压死人,辛雄再未多做置喙,只是恭声应诺,更想听听元晖如何突围。

“如今四城皆有敌军围困,史君既然意欲突围求援,不知欲突向何方?”

元晖未作声,只是眯眼瞅了瞅。

此时旭日东升,且州城之外并无山林,目能所及足有数里之遥。

举目四瞅,便知敌军分布极为均匀,每城之外皆只千余骑。而远处也只有少许烟尘升腾,应是少数游骑巡戈,并无伏兵。

如此一看,元晖更觉突围有望。

“靳令州兵,佯攻西北两面,莫要吝啬箭矢,将车弩也立起来,放上几箭……某就守在此处,会伺机令中军出城……”

元晖想声东击西?

但敌将又非蠢猪,只要长眼,就能将你识破……

心中腹诽,辛雄只是应了一声,下墙往北城而去。

……

“大兄,想必城上必有元晖吧?这贼子倒是好胆气……”

李彰坐在马上,仰着脖子瞅了一阵,只见城上黑压压一郡,莫说哪个是元晖,他连哪个是兵,哪个是将也辩不出来。

好胆气?

李亮轻轻的摇了摇头:“并非元晖硬气,而是他已识破我等来历,更知但等城破,他必死无异,故尔外厉内荏,欲垂死挣扎罢了……若不出我所料,不出几刻,元晖必会突围……”

李彰双眼一眯,面露狐疑:“四面皆有兵围困,他从哪里突?”

“有兵也只是千余而已……莫忘了元晖出京之际,除绣衣卫的密使之外,元澄还钦点一千中军予他,皆为甲骑。虽说解围无望,但突围的话,还是能试一试的……”

就算是一千中军的甲骑又如何,又不是没见识过?

见李彰暗暗撇嘴,李亮只是一眼就猜到他心中所想,低声斥道:“莫要轻敌……若走了元晖,我唯你是问!”

“啊?”

李彰惊咦一声,“元晖要逃?”

“你以为呢?”

李亮冷声道,“不然他为何半点余地都不留?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偏偏元晖要反其道而行,便是自知必死无疑,已半点斡旋的贪念都不敢有……”

李彰顿时就急了:“那他会从何处逃?”

“莫管他从何处逃,靳令各营严防死守便是。不论是哪一城开门,出一骑便射一骑,出一队便杀一队,莫要走了一个!”

“弟省得了……”

李彰沉声应着,但话音都未落,突听城上一声脆响。

是空竹,也就是绑子,除更夫打更之用,多用于军中传讯、示警。

李亮猝一抬头,只见箭如蝗雨,铺天盖地,声势极大。

但城下的骑兵如恍若未见,闻丝不动。

足有百步之遥,便是步弓也已无多少力道,且前军从马俱甲,只是外表的皮袍与毡甲,就不会伤到分毫。

果不其然,十箭之中足有七八箭飞到六七十步便已力竭,至多两三成飞到了百步左右,但沾之即落,连皮袍都未刺穿。

倒是有不少抛射而来,也有一些钉到了毡帽之上,但只听叮叮咚咚,似是金铁相击之声。

有几个被射掉了毡帽,霍然便露出了底下的铁盔,圆溜溜的,仿佛扣了半顶亮银瓷瓮。

李亮凝目瞅了几眼,见城上每隔十数位弓兵,便空开着一处缺口。其后几个兵卒围做一团,似是在捣持什么东西,看着不小。

他稍一沉吟,朗声喝道:“元晖应是突围在即,李彰,莫要在此耽搁了,速去盯紧西北二门……李孝严,号令全军举盾,阵形再疏一些,守军应是要出车弩……”

李彰打马就走,李孝严应了一声,摸出铜哨用力的一吹。

听到那尖厉的哨声,仿佛有一根钉进了脑门,元晖只觉脑中嗡嗡直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