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七五章 钢炮

第五七五章 钢炮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承志在关中讨伐元丽、于忠时,足足偷了六万余民户。

每户五到六口,这便是接近四十万人。

听起来很多,但放在偌大的关西(潼关以西),大致就如烧饼上的一颗芝麻。

元恪登基时曾令各州清点丁户,只是举关中五州的明户,也就是泾、岐、雍、华、洛五州, 登记在册的都足有一百九十余万。若是算上隐户,最少也有三百万往上。

而地处关外(凡关中四关之外)的秦梁二州相对少一些,但也绝对比晋地,北镇的丁户要多的多。

两州在册明户六十余万户,李承志也才只是偷了十分之一。要不是怕河西的粮食不够,养不活太多的人,以他当时的能力, 这个数字还能翻上一番。

再加上前年的一万五千户,并新近自凉州抢掳来的近万户,这便是九万。

而除此外,李承志还在关中趁机收编了两万余叛军。之后李始良授李承志之意,皆编为屯田军户。不但给其分田、分口粮、借贷牲畜、配发粮种、农具等,还给发老婆、孩子。

你要问老婆和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莫忘了李松将杜仑部灭族之后,抢掳的不单单有数百万牲畜,还有数万胡族。其中胡丁近五千,妇蠕老弱却足有三万。

不然就凭李松的那五千战兵,猴年马月才能将那么多的牛羊赶到河西?

毕竟是以诗传家的大儒之后,从小接受的就是“以仁孝治天下”的儒家经义,李松也罢,其余李氏仆臣也罢,委实硬不下心将屠刀伸向女人和小孩。

但如何养活这些人,却又成了大难题。

李承志倒无所谓, 他没有血统情节, 向来信奉“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 则夷狄之”的道理!

再加短期内的河西也无需供养太多的战兵, 是以两相一折衷,便有了这一幕。

别说,消息一经放出,叛军争先恐后,差点将头打烂。

如此一来,西海民户近十一万,已是家家有田,户户有羊,人人有妻。

就是住的条件差一些,近三万户住的是地窝棚,余下的八万,就只能宿帐。

暖季自无不可,但到冬日却是大麻烦。毕竟毡帐再厚,也不如屋舍来的暖和。

困此李承志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待落雪之前,使民户迁居至表是县城、张掖郡城等。

到那时朝廷与高肇八成鏖战正酣,哪还能理会得河西如何。又因天寒地冻,路途遥远, 元鸷便是得讯, 九成九也不会出兵。

等到来年开春,再迁回镇夷与西海也不迟。

而这只是其次,最令李承志头痛的,是粮食。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说如今只是西海的存粮就足够军民吃嚼两年。但万一天不遂人愿,两年后还未占下河西,未垦出足够多的良田,更或是连接数年都是风不调雨不顺,又该如何?

牲畜倒是很多,但家财万贯,活的不算。但凡来两场灾,这玩意当年就能死过半数。要是瘟疫,更是得清圈。

不然为何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更替的这般快,汉族却一直屹立不倒?

所以李承志已然开始动脑筋,从哪里再能弄点粮。

“咚”的一声巨响,让李承志醒神来。

这是行刑的鼓令,鼓声方落,十余刀手便举起了屠刀。又听一阵嘶吼,十数颗头颅冲天而起,鲜血激喷而出,又如雨一般的洒落下来,溅了刀手一头一脸。

人头跌落于台上,就如皮球一般骨碌碌的滚落下去,围在刑台前的百姓一阵惊呼,如避蛇蝎般的往后退散。

虽惊却不乱,脸上也无多少同情之色。

只因于十日前,就有告示贴于邻里,且召集乡民于一处,由邻长、里长宣告逆贼之恶行。

乡民发现,凡论罪之人,大都是“贵人”,其中不乏于旧地之时的大官。

也有不少受其蛊惑的庶族举子,且已选为党、县之新官。

百姓想不通,贵人叛逃有情可愿,毕竟因附逆而被流放,已不复为士族,举族更被分为无数户,就连家主、族长都需亲力亲为的种田、喂牛、放牧。

与以前相比何止是一落千丈,受不得这等苦,密谋叛逃并不出奇。

但这些庶族,更或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寒民和叛军又是何苦?

留在这里,不但家中有粮,身上有衣,更被分了田地、毡帐、牛羊、车驾、粮种、农具,只要舍得力气,至少衣食无忧。

本就是罪民、叛军,旧地之田地、居所都已被罚没,所以就算跟着那些罪官、贵人逃出去,又如何能活得了性命?

本就不太认同,又听凡叛户之邻、里之户等皆要受连座之罚,田地、牲畜等要收回三成至一成不等,台下顿时哗然,骂声一片。

倒不是对官府不满,只因落户分田之时,官员说的一清二楚:但有逃民,邻、里皆会连座。

与旧时之官府相比,没有刑罚,更没有将连座之户充为奴户,只是罚没了一些田地和牲畜,已是仁至义尽。

但是人都有私心,都已吃到嘴里的肉却被人夺走,哪个甘心?

是以牵连之人对这些叛户已是恨上加恨,更是卯足了劲的准备告发检举,争取将损失补回来。

这一番动作,竟使皇甫让与李孝先不怎么费力气,就将已生逃念,甚至已鼓动乡邻准备叛逃的宵小挖出了不少。

寒民、庶族大都依罪发落,叛为死罪的不多,大囚于山北垦田。而但凡世族,皆是从重惩处。

李始良近一年时间,才斩了千余口。而只短短一月,被李承志划了红批,押上刑台的死囚就已超过了这個数字。

凡被裹挟至河西、但并未密谋叛逃,或是还没来得及密谋的士族皆以为要将其赶尽杀绝,无不惶惶不可终日,但又不敢生出半丝叛逃的念头。

还怎么逃?

告示中写的一清二楚,且挨家挨户宣讲的明明白白:若提前检举,邻、里不但不受罚,还有重奖。

就如后世,北京人看谁都像是行走的五十万。

穷则思变,所余之世族无不赌咒发誓,甚至写了保证文书,称绝不叛逃,而后陆续求着陆氏,递到了李始良的案头。

李始良又去寻李承志,李承志只回了六个字:乱世当用重典。

他只是就事论事,依罪论罪,并未依现有之律典株连家小,族人,就已是网开一面了。

若依元魏之律法,叛逃罪同造反,可株三族……

一批又一批的死囚被押上刑台,台上的血水聚流成汪,顺着木板的缝隙滴落下来,就如珠帘一般。

李承志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若非高肇,这一幕本不会发生的。

经历过泾州僧乱,见识过寒民疾苦之后,李承志骨子里对这个时代的门阀就极为排斥。谷戝

按他原本的计划,凡豪强、郡望、世族,根本就不在他的名单里。

当时若是时间充足一些,只需稍稍甄别,就可将这一部分剔除在外。但天不遂人愿,恰逢高肇做祟,蛊惑太后与元英、元澄等人欲临阵换将。

李承志无奈,只能一股脑的偷回来。

他虽然网开一面,未治其附逆之罪,但敢跟着元怀、于忠、元丽并崔祖螭造反的,哪有一盏省油的灯?

也就数月,便有世族惊觉此非北地军镇,更非朝廷流放之地,反倒像极了一处谋逆起事之所。

常言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如今眼见富贵无望,不但被强制分户,更是沦为平民,自然就有人动了心思。

只要逃回去,向朝廷告发此地所在,岂不就是大功一件?

便是不能将功折罪,至少比在这里垦田、放羊的强吧?

所以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痛恨高肇之余,也使李承志猝然惊醒:这是阶级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半点都不能放松。

听着台上的嘶吼与哀求,李承志眼中厌恶之色更浓。

此时后悔,岂不是晚了?

“郎君,李主事来了!”

李亮?

李承志扭头往后一看,李亮正予阵后乱瞅。

如今李承志不好抛头露面,所以戴着兜鍪,混在一群甲士当中。莫说李亮,就连台上的李始良也只知他在台下,却不知具体在何处。

李承志轻轻嗯了一声,李聪才拿出号旗,朝阵中的李孝先挥了挥。

李孝先会意,几声令下,后阵便裂开了一道口子,将李亮放了进来。

李承志与一月前已厘清官阶,凡旧臣皆有职务。就如李孝先,如今已是近卫统领,兼监察司副主事。

而李亮则为工部主事,兼兵部副主事。

无论何时,军权都不能旁落,所以主事自然是李承志……

只几息,李亮便进得阵来,凑到李承志的耳边说道:“郎君,成了!”

李承志闻言大喜:“铸出炮管了?”

“啊?”李亮愣了愣,“只是铸出了范模!”

李承志就跟僵住了一样,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好在有面甲遮挡,李亮看不到。

他掩饰的很好,语气中依旧带着笑意:“已然很快了,只要铸出范膜,随时都可以浇铸,是我太心急……”

稍一顿,李承志又挥着手,“走,带我去看看!”

李亮连声应是,跟着李承志出了军阵。

其实李承志早就想铸炮了,但他更知道火炮对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所以直至到了河西,他才付诸于行动。

如今已非山高皇帝远,由他亲自坐镇,李承志不怕会有人生出异心,所以此次参与铸炮的人多了一些。

除了掌控火药秘方的李亮,还有火器营主李彰、工部主主事李良,也就是李氏的老家匠,并他的一堆徒子徒孙。

专业的事情,自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干。李承志决定造炮之后,自然就找来了李良。

想像起来好像很难,但只要方法用对,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是铸模,这对于李承志而言轻车路熟。

只是根管子而已,再难也比他当初在崆峒山偷炼铜像,换成铁佛要简单的多。

用的是商周时期就有的失蜡法,说详细一些就是用蜡铸成炮筒,再围着腊筒,用添有石墨的坩泥制作内模和外范。

然后烧干坩泥,蜡自然就化成了水,剩下的便是炮筒的模范,只需往里浇灌钢水就能成形。

都不用李承志过多指点,只是提出了炮筒的要求,李良就拍着胸脯下了军令状:他只需半月,就能将这东西的样品造出来。

其实只用了十天,是李承志忙的事情太多,一时忘了时间。

等到了钢场,李承志才知道,不但模具已经烧好,李良更是炼好了钢水,李亮才来秉报予他。

看着那几口红通通的坩锅,李承志才后知后觉:这样浇铸出来的是钢炮,而非铁炮?

脑中灵光一闪,突然就想起了一些有关钢炮的回忆:早期的克虏伯,好像用的就是坩埚浇铸。

这些的炮管,岂不是想炸膛都难?

李承志喜出望外,连忙令李良浇灌。

在河西炼钢煅甲足有三年,要矿有矿,要人有人,李良的技术早已更上一层楼。与他相比,李承志反倒成了半吊子。

所以李承志很有自知之明,也怕影响到李良,所以只是站在旁边看,半句都不多嘴。

也就一半个多时辰,一樽长的七尽,粗近有三寸的炮管便新鲜出炉。

李良大侄估算了一下,说是至少也有五六百斤重。

看着那黑黝黝的炮身,及刺眼的寒芒,李承志如同喝醉了一般,说不出的舒畅。

这个东西一旦面世,何止是降维打击?

缓了好一阵,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一些。李承志大手一挥:“试炮!”

一众工匠早有准备,飞快的立起了龙门架,十数人合力,用倒链将钢炮吊到了一辆双驾马车上。

怕太过惊世骇俗,李承志特意让李亮将试炮的地址安排在了合黎山深处。

李亮装的炮,怕出师不利,李承志还特意让多填装了些火药。

待点燃引信,李亮似兔子一般的逃到近五十步外的一处山坡后。又过了足有十息,才听“咚”的一声巨响。

感受着脚下的震感,看着铁弹激射而出,飞出足有五六息才溅出一蓬尘烟,李亮猛的瞪大了眼睛。

这怕是足有两里之远?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