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七九章 高肇的祸事来了

第五七九章 高肇的祸事来了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举元魏满朝,能称得上名将,且还在世的,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元英、奚康生、崔延伯、杨大眼、李崇、邢峦、傅竖眼……

能有如此赞誉,绝非滥竽充数之辈,无一不是一刀一枪、一阵一仗打下来的威名,邢峦自然也不例外。

孝文帝中期,邢恋才值弱冠之年,便随元宏出征,屡立军功。元宏末年之时,他方至而立之年,便已累功为御史中尉,位列九卿。

后元恪登基,命他持节,任徐、衮二州刺史,都督二州诸军事,与时任杨州刺史的李崇、青州刺史的奚康生等,助元英镇守两淮。

其间邢峦更是立下汗马功劳,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钟离之战之时,他与皆奚康生预言此战必败。

大败前夕,元英屡战屡胜,更是击败萧衍的弟弟萧宏,占据梁城,距南梁重镇钟梁只在咫尺之间。

只要打过钟离,便能饮马江南,踏平建康指日可待。

当时无论皇帝也罢,朝臣也罢,还是主帅元英也罢,无不是意气风发,壮志凌云。都以为应一鼓做气,趁胜追击。

唯有邢峦与奚康生数次进谏,称魏军已为疲兵、钟离难攻、且离南朝都城在咫尺之间,南梁必会死命反扑,所以便是攻下也无法长期坚守,劝元恪并元英暂且休兵,只要守住梁城,来年再攻也不迟。

但眼见胜利在望,元恪正值头脑发热之际,岂会听劝,屡次强令邢峦和奚康生向钟离进军。

然二人深知此战必败,一身英名付诸东流、身败名裂皆是小事,若葬送数万军卒性命,岂不可惜?

奚康生无奈之下遣麾下平东杨大眼领军,自己孤身入京劝谏皇帝,邢峦则是龟缩于衮州,拒不出兵。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也只是相对而言,如元恪这般性情阴柔,心细慎密的皇帝,有的是办法对付这种不听话的臣子。

元恪只遣时任御史中位的崔亮,携一道密旨至衮州便缴了邢峦的兵权,令他回京请罪。

而自投罗网的奚康生也已被元恪撸了个干净。

但讽刺的是,邢峦刚到半路上,元英就败了。

也根本不止是邢峦和奚康生以为的数万大军,而是整整二十余万。

只这一战,便使元魏根基大伤,更使邢峦与奚康生誉满天下。

但也因此恶了皇帝,事后深受元恪宠信的侍中卢昶构陷邢峦,若非邢峦见机的快,给元晖和高肇送了大礼,请这二位佞臣为他脱罪,邢峦险些就被下了大狱。

如此一论,邢峦与高肇倒是有几分渊源,但此一时彼一时,高肇已为叛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再者邢峦小节虽不拘,大义却不亏,不然也就不会钟离之战时屡次抗旨,从而引来大祸。

所以奚康生上旨,称要再寻一擅战之将助他领兵,朝廷并未选择相对要高一筹,但与高肇纠葛极深的李崇,而是选了邢峦……

便是高肇沉稳如山,听到元怿之言,脸色也禁不住的一变。

若只是一个邢峦,尚不足于让他惊慌。便如奚康生与崔延伯,已领军北上数月,但毫无作为。金明郡更是被困了数月之久,不依如稳如泰山?

只因再是名将,也要手中有兵、营中有粮,不可能只靠嘴吹就能打胜仗。

就如去岁镇守晋、燕数州的崔延伯,不依旧被区区僧逆撵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如丧家之犬一般。

高肇惊骇的是,元怿所谓的奚康生竟至关中数月,已召十万大军,不日就要北上?

理智告诉他,这必为元怿的恫吓之词,但若易地而处,如今元怿身陷囹圄,又有何必要诈唬予他?

怪不得敌将就似手中的兵太多一般,每日都会送一两千予城下送死?

原来之前那丝直觉竟半点都不差,敌将果真在拖延时间!

触类旁推,元怿又称朝廷已解粮百万,至关中运往沃野,已使西三镇安定如初,也定非虚言……

怪不得元怿被擒的如此容易,一路押来也是不吵不闹,近似游山玩水。方才见了自己也是不怒不恼,好不轻松的模样?

原来他早已存了必死之志,不惜以身饲虎,就为了麻痹自己,为奚康生与西三镇多争取些时间……

心中已然信了八成,但高肇依旧不死心,再只拳头攥的咯吱直响:“老夫不信……奚康生予关中征兵也就罢了,尚有几分可能。但朝廷焉能在数月之前料到北镇必乱?”

“哈哈……高太尉竟也有失态的时候?”

看高肇脸色乌青,元怿好不畅快,大笑几声,又冷言讥讽道:“元某方才说的那般清楚,太尉莫不是耳背了不成?并非朝廷早有预料,而是另有其人……

正月中,突有箭书射进沃野镇衙,称夏州大营已烧成一把灰,金明郡的数座油湖亦被付之一炬,更是将郡城之外的数万死尸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是以高猛必反,高太尉也不得不反……

信中又详尽列举太尉去岁予北镇之诸般做为,便如如何浑水摸鱼,令河间王元琛藏匿军粮,又如如何偷梁换柱,令夏州刺史高猛、州刺史高植偷运民壮、俘卒至金明郡。

乃至如何巧施妙计,迫使朝廷并元某盘剥晋、燕各州及六镇,致使民不聊生,僧乱一发而不可收拾……某当时还不信,以为是有奸人无中生有,借刀杀人。

但谁想只几日之后,便有数位西部敕勒首领联名告到了孤这里,称去岁被高刺史强征至夏州的近万敕勒丁壮皆暴尸于金明郡,又称高奴县突起大火,整整烧了三四日都不熄……

至那时,某都是将信将疑,惊疑奸人是否已与西部敕勒狼狈为奸,诬隐于你。但谨慎之下,还是令都督罗督密查了一番。但不想这一查,惊的我与罗都督心惊肉跳,冷汗直流……”

元怿稍一顿,幽幽一叹:“高太尉真是好算计啊,怪不得初闻柔然来犯,你便当仁不让,非要领军北征,竟是为了到六镇后收附元怀、于忠之余孽?”

听到这最后一句,高肇目光倏的一冷,神色再不复惊疑纠结,与贼人被喝破行迹后不但不慌,反倒生出一不做二不休的念头时的模样一般无二。

他呵呵一笑,眼神明亮至极,却又复杂莫明,说不出是在佩服,还是在憎恨:“不亏是李承志,竟能于京城之中,料定数千里之外的北镇之事,更如亲眼所见,连老夫借御敌之机,暗中联络北镇兵将、豪强之事都算的这般清楚?”

“未卜先知?你太过于高看李承志了,他要真有如此神术,焉能屡次身陷绝地,九死一生?”

元怿失笑般的摇着头,“不过是你屡次害他,使他早生戒备,凡与你有关之事,处处都要追根究底……莫忘了他麾下之心腹,有数位皆为北镇豪强子弟……”

李始贤眼睛一亮,脱口而出:“斛律、宇文、贺拔、独孤?”

他记的很清楚,为李承志问亲至京中之初,这数位皆来拜会过他,均称家在六镇,且父祖不为军镇宿将,便为领民酋长。

故而就如元怿所言,李承志若是留了心,想知道高肇是否在私下里与北镇军头、豪强密谋了什么勾当,还真就能查知一二……

“怀德公高见!”

元怿惠而不费的说着便宜话,再一看高肇,差点乐出声。

真的不容易啊,他与高肇为敌十数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老贼咬牙切齿。

“你既知李承志未死,就应猜到此为他火上浇油、趁火打劫之计,朝廷也不难猜出元英之猜测必然为真,为何就放任自流,任其坐收渔翁之利?”

“是啊,我猜到他是假死脱生,我更猜到如中山王所奏,那西海遗部十有**为李氏部曲,但又如何?”

元怿呲着一口白牙,笑的好不开心,“至少他对先帝忠肝义胆,屡次拼死救驾。而不似你这狗贼,明知元怀、于忠欲大逆不道,却装聋做哑,以至于害我皇兄横死……

而我但凡秉于太后,必会迫使朝廷分兵,不能聚全功毙你这狗贼于一役,是以我为何要使亲者痛,仇者快?”

李始贤猛的一喜,差点抱住元怿亲上几口。

说了半天,原来元怿予朝廷秉报之时,压根就未提过李承志。

也更说不定,为了让朝廷重视,元怿更是添油加醋,将六镇之局势说的危之又危,急之又急。不然朝廷的粮食怎到的那般快?

高肇何止是咬牙切齿,已是七窍生烟。

他恨不得就地将元怿和李始贤碎尸万段,剁成肉酱。

但有何用?

倒是可以泄一时之愤,但若兵败,岂不是将为数不多的两条后路全断了?

他猛呼几口气,硬生生的忍下了一腔怒火。又用力一挥袖,猛然站起了身:“来啊,押下去,好生伺候!”

门外就守着心腹,皆为深知高肇秉性之人,只听语气,便知太尉已是怒不可遏。顿时便如狼似虎般的冲进十数军将,几息间就将二人五花大绑。

元怿面带笑容,竟还主动伸出了手,任由军将捆缚。李始贤却气的哇哇大叫:“高首文,你要不要脸?方才是哪个狗贼口口声声,称与老夫是亲翁,亲如一家?”

听到李始贤的口气似是松动了些,高肇却冷哼了一声。

这就是块滚刀肉,软硬不吃,比他还要卑鄙无耻。

莫看他此时像是要服软,而但凡给他点好脸色,他就能当场翻脸,然后得寸进尺。

高肇已彻底失去了耐心,心想既然软硬不吃,那我索性来点更硬的。

他大手一挥:“押入水牢,先浸上两日!”

“无妨,爷爷就当是泡浴汤……”

李始贤刚叫嚣了一句,便被塞了一块破布。

元怿见状,很明智的闭上了嘴。

不怕死是一回事,但故意找罪受就不应该了。

李始贤和元怿被押出正堂,正好迎上几位急奔而来的军将。看其中一位风尘仆仆,脸上身上尽是黄土,明知来见高肇,却擦都不知道擦一下,二人心中一跳,又不约同的扭过头。

看到对方眼中的那一抹奸笑,李始贤和元怿同时一喜:看来是**不离十,高肇的祸事来了。

可惜,肯定是听不到了……

“太尉,史君急报!”

高肇本就怒火中烧,此时见心腹惶急,更是如火上浇油。竟都不问缘由就冷声喝道:“拉下去,鞭二十!”

心腹猛的一滞,见高肇左右不约而同的给他急使眼色,才知自己一时情急,触了太尉的霉头。

他哪敢争辩,恭恭敬敬的做着揖:“下官这就去领刑!”

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向高肇:“此乃景略公(高猛)遣快马送来,称务必尽快呈于太尉!”

高肇接过,看了看封口的火漆和印记,心中一震:此报十万火急……

他佯装镇定,又见缝插针般的收买着人心:“既是豹儿遣来的信使由你转呈,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带他来见我?领下去,好生洗沐一番……”

心腹张口结舌,却不知怎么说。

这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他是先接到高猛急报,而后才遇到了之后的信使。那汉子持的是高肇亲令,他哪里敢问对方是受何人差遣,又是从何处而来?

高肇心知有异,正待喝问,满身黄土的军卒却就地一跪,而后伸手入怀,也掏出了一个信封,递向了高肇。

根本不需高肇盘问,只看火漆与印记,便知是高值送来,同样十万火急……

来的如此急,还如此之巧?

他突然想到了元怿方才的那句:最多一两日,太尉便能接到急报,某便是此时道出也无妨……

高肇双手微微发颤,拆开了信封。

高猛称:昨日午时,夏州西边墙下,突来数万大军,竖的却是奚康生的帅旗……

高植又称:两日前,武川细作来报,西三镇都督罗鉴突临武川,封锁往东至抚冥镇所有要道……

元怿方才所言,竟全部应验了?

仿佛有铜锣在耳边猛的一敲,高肇脑中嗡嗡直响,眼前突然一黑……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