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九七章 郎君还是那个郎君

第五九七章 郎君还是那个郎君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雪花徐徐落下,似芦绒、如柳絮,更像鹅毛,天地一片银白,仿佛无穷无尽。

近五丈高的箭楼耸立于雪原之中,再往北两三里,便是长城。

这一段由先秦昭襄王时开始修建,经秦、两汉、曹魏、两晋等数朝,历时八百余年,建起西起酒泉,东至怀荒,长逾万里的边墙。

但因自汉以后,河西逐渐被废弃,沦为游牧部落后花园,边墙自然也就经久失修,日渐破败。也就临近酒泉、张掖、武威等郡城之外还留存有几段较为完整。

又因大河以东、薄骨律以南便属秦地,关中,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故而边墙时有修缮,依旧雄伟。

便是此故,奚康生即便仗着投石机等利器,费时两月,依旧未破丽子园,召自关中的数万大军被高猛死死的阻在边墙之南。

一计不成,奚康生又生一计。他令李韶执他仪仗予丽子园外佯攻。自己却领大半关中兵直抵金明,与邢峦兵合一处。

而后又令于离石镇的崔延伯不计死伤强攻,终于在入冬之前,与崔延伯两方夹击之下攻破金明郡城。

之所以如此急迫,只是奚康生不愿退兵,便是冬日天寒不得已休战,也不能让高肇过太舒服。

但新问题也出现了:整个夏州都被包在边墙之内,在丽子园之时都打的那般艰难,更何况高肇已然拿下六镇,凭空多了近十万强兵,并数十万民户,更是如虎添翼。

那等开春之际,这仗又该怎么打?

奚康生一袭大氅,眺目远望。邢峦与崔延伯一左一右,侍立在侧。

另外有细作头目,正在低声给奚康生秉报:“予怀朔一战,终是罗监棋差一招,不慎中了长孙道与高值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未察高值率轻骑突进狼山,自沃野攻他后翼,罗鉴最致一败涂地,不知所踪……

西三镇步、骑近十五万,大半溃败,往西而逃,少部降附,降于高值……至此,六镇皆落入贼逆之手?”

明候栈道,暗渡陈仓……怎么这么熟悉?

不就他与李韶、邢峦、崔延伯等刚刚才对付过高肇的那一招么?

奚康生暗中古怪,又叹了一口气。

高肇以有心算无心,于一年多前就开始布置,在六镇埋下诸多祸根。再加朝廷突闻噩耗,惊慌失措之下昏招迭出,只是粮草一道就时续时断,罗监焉有不败之理?

“而后呢?”

奚康生又悠声问道,“高植与长孙道就未趁胜追击?”

“追倒是追了,但刚只追出高阙塞,便遇上了柔然铁骑,也不知何故,高值并未与之接战,就此退回了关内……更古怪是,明知六镇大乱,胡敌并未趁机进犯,而只是守着比干城……”

邢峦与崔延伯听的心惊肉跳: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柔然铁骑,就跟未卜先知似的?

但光守着一座比干城又有何用?

正自惊疑,又听奚康生问道:“还查到了什么?”

头目稍一顿,不确定的说道:“趁罗鉴与长孙道予怀朔对峙之际,下官曾率麾下潜入沃野探听消息,予那时起,沃野、怀朔、武川三镇之民便已开始大举西逃。但诡异的是,镇军也罢、各戍、阙也罢,竟皆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时下官百思不得其解,后趁罗鉴大败,下官于兵乱之中掳一镇军军主才问出根缘:予决战之前,好似罗鉴便已暗令,若六镇之民避祸西迁,各军一律不得阻拦……但此人只是军主,所言也是道听途说,是以下官也不敢确定真假……”

邢峦骇然不已,惊声叹道:“輓鉴怎微风吹动如此昏馈?若是战未起,民先乱,必致军心尽失,他焉有不败之理?”

崔延伯深以为然,连连点头,就只奚康生黯然道:“并非罗鉴昏昧,怕是六镇方乱之际,他就料到了必败之结局,可惜任他费尽心机,却已回天无力。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还有一半他没有说:罗鉴显然是抱着“宁予外冠,不予家贼”的念头,哪怕最终会败,也不愿便宜了高肇,所以才会如此。

他眉头微微一挑,又问道:“可知西逃之镇民之数?”

“那军主也只知大概,只说至少该有十万户。”

“西逃之溃兵又有几何?”

“应有五至八万!”

奚康生猛的倒吸了一口冷气。

十万民,八万兵……李承志,你就不怕被撑死?

邢峦与崔延很是不解,定定的看着奚康生。

于四年前,也就是永平元年,朝廷令各州统计,元魏举国共有民户约六百万。

其中关中最多,近两百二十万户,次为河东与齐鲁,约一百七十万户,再次两淮,约百万户。然后便是六镇,有府户约七十万。

而此次内乱波及整个六镇,历时足半年之久,仅仅逃出了十万余户、八万余兵,合计也还不足六镇军民之三成,何奇之有?

看奚康生脸色铁青,崔延伯狐疑道:“敢问安武县公,可有不妥?”

何止是不妥?

好个小贼,这一招蚌鹤相争,渔翁得利竟用的这般的恰到好处?

高肇予夏州猝然起事之际,号称兵力也不过才是十万。直到肆、定等州僧乱四起,相继陷落于高肇之手之时,可能才将这“十万大军”的名号坐实。

而这其间,死于战乱之中老弱、无辜该有多少,而高肇谋划了两年之久,又费了多少心血才得偿所愿?

可惜这十万兵中至少有七成为流民,不知拿了多少年的锄头,猝然拿起刀枪,又有几分战力?

而反观六镇,凡民壮皆为军户,农时屯耕,战时操练,且一年中至少有三年予军中值役,与僧逆这帮乌合之众相比,有如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最终,却偏宜了李承志?

也不知高肇知道辛辛苦苦一场,近有一半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会不会气的吐血?

奚康生甚至有一丝明悟:罗鉴既能予决战之前,就暗中授意民户西逃,难道就不会在料定败局之前,予麾下秘授机宜:但见风头不对,就三十六计走为上?

不然手握十五万大军,怎会说败就败,且能在高植与长孙道前后夹击之下,逃脱五成之多?

逃出去的这八万,要么是有马可骑,要么有车可趁,再不济,也是身健体壮之辈。算不得百战老卒,但至少弓马娴熟,稍一操练,就能负甲杀敌。……

越想,奚康生脸就越黑,心中更如波浪涛天。

罗鉴此举,委实太过诡异,难道他不知比起高肇,柔然才是元魏之死敌?

但易地而处,罗鉴若是猜到驻于比干城并非胡敌,而是李氏部曲呢?

不,罗鉴定然是猜不到的……

想起近似自投罗网一般,被高肇擒至金明,之后又带至统万城的元怿,奚康生眼皮狂跳。

元怿啊元怿,你这何尝不是抱薪救火,饮鸩止渴?

十个高肇都不一个李承志的对手。你倒好,生怕他不够强?

奚康生怅然若失,黯然叹道:“奚难!”

“末将在!”

这是奚康生的三子,原为千牛备身,将达奚遣往西海后,奚康生便将他招至麾下,接任达奚的从事中郎之职。

“八百里加急,将此讯报予朝廷。另将将士的冬衣、厚帐再催一催,何时能到!”

“遵令!”

奚难领命而去,奚康生又叹道:“雪如此之大,不论晴后化与不化,皆使登城墙难如登天,这半月内攻城只是陡增死伤。而再有半月,便是小雪,时已天寒地冻,并非强攻之良机。是以不如暂且歇兵,退回金明郡城……二位以为如何?”

早就该退了!

也不知何故,请求休兵的奏呈都已近月,却依旧不见朝廷来旨。请奏的冬衣、棉毡更是连影子都不见。

太后与朝中诸公难道以为这十万将士皆是铜皮铁骨不成?

再不退,冻死冻伤上万都是轻的,迫于形势,只能先斩后奏。

二人心中腹诽,齐齐朝着奚康生一抱拳“洪宾(延伯)并无异议,若是朝廷责之,自当与尚书休戚与共!”

奚康生长声一叹,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心中则盘算着如何予李承志措词,才能说动与他?

不多时,数十匹快马自中帐奔出,往西而去。

……

李承志黑着脸,满是无奈的看着跪在地上皇甫让。

他知道自己的假死远循之计会被人识破,却没想这么快?

先是高肇,以示诚意送来的李承学。而后又是奚康生,为两边下注,不但将张敬之送来,更是搭上了一个达奚。

如今倒好,朝廷竟然也来凑热闹,竟让崔光为使,魏子建为副,来西海招抚予他?

早就料到过这一天,所以倒不至于惊慌,更不至于惶乱,李承志就是有些羞恼,更有些尴尬。

原本以为天衣元缝,更是以此而洋洋自得,却不知是自欺人,掩耳盗铃。

这倒也就罢了,大不了就是死不承认,只要自己不露面,谁敢说李承志还活着?

若是心情好,怎么来的就怎么送回去,也莫说西海,保证连张掖都让崔光进不来。

要是心情不好,索性来个匪兵过境,一骨脑的全抢到西海。

无论是崔光这样的大儒兼能臣,还是魏子建这各干吏,哪个不是李承志心心念念,盼的眼睛都蓝了的人才?

但谁能想到倒霉的时候来了,喝凉水都塞牙?

好不容易等司州卫搜查的松了些,皇甫让继续扮作胡商,护郭玉枝入潼头,出萧关,到了河西地界。

只以为自此后便是一马平川,却偏偏撞到了白龙易服,同样扮作商队的崔光与魏子建?

若只是如此,倒也相安无事。毕竟皇甫让与郭玉枝也不知其中还有崔光与魏子建,只需谨慎些,避开就是了。

但好巧不巧的是,为表诚意,高英一不做二不休,将李承志的七八位姨娘、十多个嫂嫂和弟妹一并送来,生怕一家人不能团聚,嫌李承志过年時太孤單。

更巧的是,恰好就被皇甫讓和郭玉枝给发现了。

这一来,救还是不救?

自然是要救的,但等人马披甲,弩弓上弦,双方猝然照面之际,就全傻眼了。

崔光不认得皇甫让,却认得英姿飒爽,英名满洛京的郭玉枝。

更何况还有一个魏子建,两家还是儿女亲家。

已然到了河西地界,突然就碰到了郭玉枝,但凡长些脑子,也能猜出个中原由。

更何况崔光还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

这下倒好,他索性将扮做商队的百多护卫一并交由皇甫让,让其一并统管。自己却如甩手掌柜,每日好吃好睡,近似游山玩水。

这只是其次。

最令李承志的头痛的是,可能都用不到半月,郭玉枝已至河西的急报就会呈上高英的案頭。也等于彻底撕掉了李承志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特么的!

李承志暗骂了一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骂的是谁。

而后又一指皇甫让:“与你有何干系?好的不学,尽学坏的,给爷爷滚起来!”

李松就站在一侧,心知李承志说的就是他,顿时有些悻悻。

皇甫让如释重负,连忙站起身,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

李承志看似疾言厉色,但凡是心腹都心知肚明:越是亲信,他越是喜怒于色,对外人反倒客客气气。

再者这一次不管怎么论,都怪不到皇甫让头上。因为谁也想不到会这么巧。

而说直白些,能将郭玉枝救出来,皇甫让绝对是大功一件。他自己也心知肚明,不过把不准李承志心态,是以索性先认罪。

还好,郎君还是哪个郎君……

看他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李松献计道:“既然已是石头包不住火,不如泰然处之?”

意思是该知道的都已知道了,该暴露的也已暴露了,就无需藏头露尾,掩人耳目。

李承志拧着眉头,又错起了牙花子。

说起来简单?

他但凡一露面,哪怕是装模做样,敷衍塞责,也必须表明态度。

是做反贼,还是元魏之臣?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