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五九九章 不反也得反了

第五九九章 不反也得反了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承志一头的冷汗。

幸亏李丰见机的快。若是他如李始良一般贪心不足,只以为人越多越好,或是马虎大意些,放任罗鉴并这八万大军遁之西海,若是再来个窝里开花,自己到时哭都来不及。

败倒不至于,但李承志费时大半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民生秩序,只这一仗就会被打个稀巴烂。

他越想越是后怕,心里更是对元怿恨咬牙切齿。

好个元宣仁,我好心好意帮你出谋划策,你不去与高肇斗个你死我活,反倒来招釜底抽薪,祸水东引?

这狗贼怕不是抱定“高肇只是疥癣之疾,李承志才是心腹大患”念头,才授意罗鉴行此毒计?

李承志狐疑不定,沉声喝道:“李孝先!”

“仆在!”

“笔墨伺候……待我手书一封,你稍后快马送去红山,亲手交予达奚,再知会他:仔细甄别,莫要放过一个……”

反应慢些的听的一头雾水,反应快些的,尽皆愕然。

李承志钦点,令达奚负损招抚六镇军民之务,此时送去这么一封信,还特地叮吃这么一句话,郎君之意图不言而喻:那之前归附的三万余户,并已编营成军的一万丁壮,其中难保没有元怿与罗监提前安置的奸细。

惊疑之间,李承志奋笔疾书,匆匆写就。又仔细读了两遍,确定讯令无误,才封好火漆交由李孝先:“就称我说的:他为主,你为辅,莫要耽搁,即刻就办!”

李孝先脸色肃然,重重的一抑拳,领命而去。

“李亮、张信义!”

二人忙站起身:“郎君!”

“甲、乙二卫即刻整兵,李亮为将,张信义为辅,再遣火器卫甲府予你二人,即日尽快北上……至予浚稽山与李时兵合一处,而后东进,接应李丰!”

二人齐齐应道:“遵令!”

“李大,切记莫要畏首畏尾,若证实罗鉴确为图谋我西海而来,就给我狠狠的打,更莫要吝惜火器、弹药,便是杀绝也无妨!”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从李承志的口中听过“杀绝也无妨”这样的恨话了。但偏偏李承志脸上并无半点戾色,反而尽是凝重。

一众亲信无不悚然一惊,随之幡然惊醒:自旧部西遁以来近四年,此次应该是西海最大的一次危机……

“皇甫、李孝章!”

“仆在!”

“即日起,由丁、戊二卫常驻镇夷、西海之东、南边防,需兵不卸甲、马不卸鞍、弩不松弦,严防死守,万莫要懈怠……

另,即刻遣派塘骑,东至张掖永平(今张掖甘州区),西至酒泉乐涫(今酒泉清水镇),南至祁连山北麓,需日夜不停,严密探防……”

皇甫让与李孝章齐齐应诺,李始良惊疑不已,低头问道:“如此……防的可是元鸷?”

不止元鸷!

李承志甚至怀疑,这次是不是朝廷主持,而后数方勾联,专就为了对付他?

不然之前声势那般浩大,探知的消息无一不表明六镇已经乱的不能再乱,罗鉴与长孙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最终却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

他委实想不通,在高植与长孙道的前后包抄之下,罗监是怎么做到手中拢共十五万大军,并且兵溃如山,一败涂地的前提下,最后却足足逃出了八万余,何况还有十万余户拖家带口,缺衣少粮的难民?

这也就罢了,奇的是明明是溃军,已然溃了数百里,溃到比干城下突然就不溃了?

要说罗鉴不是早有谋划,要说高植与长孙道没放水,李承志打死都不信。说不好,就是这两方狼狈为奸,做局来演他了……

听着好似天方夜谭,两者明明是死敌,突然就能冰释前嫌,罢兵言和,好像鸡儿都没这么快的。

但若推己及人,换李承志是高肇,他肯定是能做的出来的。

外有强敌在侧,猛如厉虎下山,便是两头猪,打着打着也能回过味来:再打下去,都得没命。

更何况高肇还那般奸诈……

之所以怀疑朝廷,委实是崔光与魏子建来的太过凑巧:几乎前脚到西海,后脚罗鉴就陈兵于比干城下?

怎么看,这怎么都像是缓兵之计?

有胡允华为平六镇,勾联死敌柔然屠戮元魏子民这个历史背景板,李承志一点都不怀疑高英能不能做的出来。

便是她做不出来,也还有元澄这个元氏亲王、数朝元老。只要能保元氏江山,没有什么事情是这种人做不出来的。

如今已然入冬,便是西海稍近一些,距柔然王庭也足有一千五六百里,所以朝廷勾结柔然是来不及了。

但不妨碍勾结一下就只四五百里,翻过祁连山就到在吐谷浑……

李承志并未正面回应,只是模棱两可说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且先防着吧!”

李松沉吟道:“若无朝延诏谕,想来元鸷是不敢擅自出兵的,不如见见崔尚书,或是子建公?”

李承志也不解释,直接拒绝:“罢了,以免节外生枝!”

不是他不想见,而是没必要。

举朝皆知崔光向来与自己亲近,魏子建更是外舅,所以若真是缓兵之计,但凡高英和元澄头没被门板夹,就绝不会给这二人透露半丝风声,所以问了也是白问。

再者,谁说元鸷没有朝廷诏谕的?

朝廷赐予元晖,除元鸷为帅,令元晖为副,着敦煌镇、西凉州、东凉州兵合一处,巡防西海的圣旨,还在李承志书房的柜子里锁着呢。

李承志悠悠叹道:“有劳伯父,与李松尽快征调民夫、调配粮草,尽快分发予各军……”

李始良拱手应道:“自是责无旁贷!”

李承志又挥了挥手:“各司其职,万莫懈怠,就此散了吧!”

话音刚落,李聪又急匆匆的跑了进来:“郎君,急报!”

看到漆封上状若箭头的暗号,李承志瞳孔突的一缩。

敌袭?

拆开仓猝一扫,他已然不知说什么好了:还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急报来自李永寿,与皇甫让、李孝先三兄弟一样,于泾州时便是队主。一年前西海第一次扩军时,迁为丙卫卫将。月前李承志军改,李永寿依旧为丙卫卫将,率军五千镇守居延湖西北至浚稽山一带,以防柔然。

但没想到没等来柔然,倒先等来了元鸷?

三日前,大致也就是罗鉴未能浑水摸鱼混进西海,不得已立起仪仗,予李丰摆明军马之时,距居延海西北约百里左右,突现大股骑兵。

李永寿起先还以为是胡军,本欲摆阵迎敌,但对方却大摇大摆的送来的勅令,称敦煌镇将、西凉州刺史元鸷授朝廷旨意巡防边境,勒令李永寿不论隶属何人,是何目的屯兵于此,即刻缴械,不然格杀勿论。

李永寿虽惊却不乱,当即起阵,又令斥候寻探。查知此次元鸷至少率大军三万,已进至西海边境已不足百里……

李承志觉的,他这张嘴就跟开了光似的,没一个经得起念叨的。

刚念叨元怿是不是居心不良,祸水东引,罗鉴就率大军到了比干城。

又刚念叨朝廷是不是调协专矛头,准备先对付他,元鸷就率大军到了居延湖北?

是不是等不到两刻,又会接到吐谷浑大军翻过祁连山,兵指镇夷的噩耗?

他将急报递于李始良,又问着李松:“今日初几?”

李松被问了愣了愣:“初八啊?”

莫不是犯了太岁?

李承志摇着头,自嘲般的笑了笑。

不用再胡猜乱想了,也更不用李亮和李丰再去证实了:是不是朝廷授意暂且不知,但罗鉴与元鸷已算是勾拾成奸,同流合污,就为图谋……不,为诛伐他这个反贼而来!

说不定朝廷大军已然到了半路上,更说不定,吐谷浑大军已至祁连山南麓、高植与长孙道已紧随罗鉴而来。

这下好了,便是不想抛头露面,高竖反旗也不行了。

怎么突然就被逼到了这一步?

也罢,省的自己再瞻前顾后,踌躇不决……

不待将信看完,李始良的手便禁不住的颤了起来,薄薄的几布纸抖的哗哗作响。

脸色更是黑裡透青,青裡显白,一瞬三變。

李承志暗暗一叹:伯父总归还是老了,已非十年前纵横河西的猛将了。

“李松!”

“仆在!”

“将民事皆暂交于伯父,尽快整军,率己、辛二卫驰援李永寿,另将李彰与火器卫乙府也一并与你……你生性好战,义武奋扬,无需我再多交待,放开手脚打就是了……若是侥幸胜了,便率一府留守居延湖便可,其余并李彰等皆遣于李亮帐下听令……”

“仆……仆……仆……定不负郎君重望……若不败元鸷,便死在居延湖畔……”

看他脸色嘲红,仿佛醉酒,更是激动的连舌头都似捋不直的模样,就知李松有多激动。

之前他畅想过无数次,一直以为终其一生,已是掌兵无望。便是李氏终成万事之基业,他至多也就是民部尚書。

却不想,幸福竟来的如此之快?

也委实是李承志手下无人可用,能独挡一面,有过率上万大军征战经验的,也就李松、李亮、皇甫让这三人,甚至连李丰都是赶鸭子上架。

此时再想,也不怪李始良惊慌失措。十年前他予祖父帐下领军之时,不过才是正六品的偏将,再多掌兵也就两三千。

李承志重重吐了一口气,又朗声喝道:“已值我西海存亡继绝、生死存亡之际,望诸位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堂下也就七八人,却吼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连心顶都被震的簌簌作响:“仆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郎君所托!”

嗯,怎就没一个害怕的?

反倒兴奋不已,仿佛打了鸡血,眼中寒芒闪现,已然认定必胜?

好像个个都化身李松,便是千军万马,我只当是土鸡瓦狗……

李承志稍稍一愣,又哑然失笑。心是更是如吃了定心丸,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气。

一时紧张,光顾着担心来敌足有十万之众,且皆为劲旅,而举西海上下战兵就只万余,其余四万皆为新军。却忘了库中已堆成山的炸药、地雷、火箭。

更还有足足千余挂在马屁股后面就能拖上走的小钢炮。

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是骡子是马,也该是到了拉出去溜溜的时候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