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百章 进退维谷

第六百章 进退维谷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入冬不久,大碛就已然下了三场雪。

好在雪不大,气温也不算太低,且阴少晴多,是以随下随化。

但傻子也知道,天气只会越来越冷。而无论流民也罢,士卒也罢,就凭仓惶之际带的那些车、帐,薄衣,根本无法在这四野之地挺过严冬。

若不趁着草地尚未冻实,不能使兵卒、流民有栖身之处,但凡等到冬至以后,死尸能铺满大碛。

无奈之下,罗鉴只能令镇军、民户就地取材,于草原上凿挖地穴。

才是初冬,雪也下的不大,是以冻层并无多厚,也就三五寸。拿杆铁枪用力一扎,就能戳破冻皮。而后再用锄头、铁铲扩大、挖深,三两个民壮不到半日,就能凿出深六七尺,方圆一丈的一个大坑。

然后拆了车辕用木杆搭梁,毡麻铺顶,再用草叶和泥糊裹四壁,之后用烟薰干,便是一口地窝子。

也就堪堪可供三四人栖身,若是户中丁口多一些,就只能另开一口,且要相距两丈之外。

只因草皮以下皆是砂土,虽然松软好挖,但挖的稍大一些,或是两个地窝子离的稍近些,就有坍塌的风险。

这样的地方,自然没什么舒适可言,昏暗只是一方面,阴潮才是要人命的问题。一场风寒,就有可能绝户。

但多少能遮些寒气,总要好过冻死于荒野之中。

……

罗鉴站在望楼上,眉头紧的仿佛缝在了一起。

远远望去,原野中那些一个个已然挖好,或是已挖到一半的大坑,就如数不清的老鼠洞,灿若繁星。满山遍野尽是人影,一股股雾气呼出,凝如白炼。如同一道烟云凭空生出,自下而上,广如天幔。

看似浩云烟海,实则雾惨云愁。

罗鉴怅然一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莫过如此!

他原本以为,既然西海贪心不足,欲坐收渔翁之利,收附北镇之溃兵,流民,那我就将计就计,索性让你吃到撑死:先以流民开道,再以兵卒混入其中,就能浑水摸鱼,遁至西海。

之后无论是反客为主,予西海中心开花,或是鹊占鸠巢,再慢慢计较也不迟。

但谁想这陈兵于大碛的西海主将不是一般的谨慎,稍察珠丝马迹,便猝然警觉。立刻封死了通往西海的诸般要道,将溃军、流民堵在了大碛。

至此,罗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谋划已然败露,再想浑水摸鱼已绝无可能,只能兵对兵,枪对枪,明火执杖的与其战一场。

此时罗鉴的信心都还很足,以为镇军足有八万余,再予镇民中选些丁壮,凑够十万大军绰绰有余。而敌方就只万余兵力,以十敌一,万万没有败的道理。

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近十万大军,竟对万余敌军无可奈何?

将比干城围的倒是如铁桶一般,且已足足一月,可惜镇军不但未得寸进,反而死伤不少。

而如果拔不掉比干城这颗钉子,这十万兵是万万不敢动的。也不是不能分兵:一部继续围困予此,另一部快马加鞭,直进西海,打李承志一个措手不及。

但罗鉴又拿不准分多少合适?

只因傻子也知道,西海敢予此处陈兵一万,留驻于老巢的兵力至少也该在两到三倍。

已足足围困比干城月余之久,他连这一万都对付不了,何况还要舟车劳顿行进近两千里,再对付以逸待劳的两三万强敌?

去的少了无济于事,还很有可能肉包子打狗。去的多了,万一比干城中这一万突然出城反击,再若是败了,那就是腹背受敌……

如此一来,罗鉴是进不敢进,退不敢退。绞尽脑汁,才想出一条不是办法的办法:就地驻于大碛,最好能将比干城下这一万西海兵先耗死。

所以他才召集民壮,就地凿挖地穴……

这东西虽能遮风蔽寒,却阴湿无比,虽冻不死人,但最后病死的定不在少数。然而罗鉴已然顾不得了。

人算不如天算,事已至此,徒之奈何?

若是换一个角度,也不尽是坏事:多死上些妇孺、老弱,至少可以省出不少粮食,让活着的丁壮再多活几天……

观望了一阵,罗鉴下了望楼,在一众亲信的陪同下,往比干城行去。

比干城距此不远,也就十里,都不需催马,只是信马游缰,也只用了两刻就到。

还余四五里之时,就能看到关下毡帐如云,旌旗林立。四城之下皆是镇军营寨,围的堪称水泼不进,密不透风。

但诡异的是,无论城外的镇军,还是城上的西海兵,皆无丝毫动静。

罗鉴又是一叹。

不是他不想攻,而是根本攻不下来。

起先那一两日,大半敌军还驻在城外,敌帅虽依城摆了一座长蛇阵,却松松跨跨,断断续续。甚至还有少半兵卒在山后牧羊,好似视这近十万镇军如无物一般。

罗鉴大喜,以为有机可乘,先令甲骑冲阵,却不想当头就挨了一棒。

也是那时,他才见识到了闻名已久的“李氏天雷”:骑兵距敌还足有百丈,便有无数铁罐飞来。只见一阵火光并雷响之后,数千骑兵便一溃如水。

好在敌军骑兵少,不敢追击。但镇军也被吓破了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军退回关城。

但因关城太小,至多可驻兵三营,况且还有无数牛羊,李丰只能令大半兵卒于城后山谷驻营。

罗鉴又以为来了机会,这次换成了步卒,欲翻过山岭,绕到谷后抄其后路。

但谁想,这次受的教训更深:李丰只用了两营弓卒,就牢牢的守住了谷口两端的山崖。敢有一个翻过山梁,保准有来无回。

罗鉴总算是知道了,为何奚康生、邢峦、崔延伯、李韵等元魏近半名将,率兵近二十万,却攻不下一个小小的夏州?

只因高肇用的也是火箭,此物果真是邪之又邪,毒之又毒,便是铁甲也沾之即燃,如附骨之蛆。

便是如此,罗鉴依然不死心,又令麾下攻城,甚至是不计死伤。又是足足十日,予城下丢了近万具死尸,而比干城上的砖角都未崩掉一块。

不论镇军出动多少兵卒,用何种攻城之器,但凡近至城下三十丈,那火箭就如蝗雨激射而下。而只需片刻,楼车也罢、冲车也罢,全都被烧了个稀巴烂。

罗鉴想不通,西海哪来这般多的火油。

那天雷也就罢了,应是备的不多,也就危急之时,城上才会施放一二。但那火箭就如无穷无尽,这近月以来怕是抛下来了百万支都不止?

而久攻不下,且死伤渐重,罗鉴只能暂时休战,而后将关城围成了铁桶。

如今也就只能寄希望于敌军粮草不多,撑不过一月……

这般安慰着自己,罗鉴进了北城,登上云车之后往比干城中观望。

但只扫了数眼,罗鉴心中就如压了一块巨石,沉重如山。

此时刚过午时,关城之中竟然就起了烟火,且不至一处,四城之中尽皆如此。

再往城后谷中看去,也如这般,只见炊烟袅袅,千缠万绕,多到数不清一般。

总不能是守军的柴草多到用不完,用来烤火吧?

想也能知,定是在起火造饭。

罗鉴依旧残存了一丝期翼,沉声问道:“想来敌军粮草不济,并未用朝食,竟至此时才生火造饭?”

北营守将猛的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什么粮草不济,舍不得朝食?

天色堪堪见亮,关城之中就见了火光,那城中敌将也是奸贼一个,竟有意让伙头兵于城头架锅,杀牛宰羊的动静何其大,予一里外都能听清。

离城近些的守军甚至能闻到肉食的香气……

军将正在为难,不知如何才能让都督知道实情,还不能伤了他的颜面,突听一阵牛哞之声。

守军又要宰牛杀羊了?

听到响动,罗鉴的脸色突的一僵:怎就忘了初到此处之时,还曾见这伙贼逆牧有许多牛羊?

便是只有十万,平均分到万余兵卒手中,每人也有十头之多。即便放开肚皮吃,也够三四月所用。

何况敌军半骑半车,本就携有无数粮草。

再看军将的脸色,罗鉴便知自己一时情急,就连逻辑都不顾了:敌军哪是粮草不济,而是一日三餐顿顿有肉。

反观镇军,自两旬以前,兵卒便已开始定量发放口粮,每日只食早晚两餐,且只有往日的六成。

至于民户,只予丁壮发放口粮,且只发五成。好在大碛水草颇丰,至少还有草根可挖。有时运气好,一口地窝中能掏十数只鼠仔……

心中这般想,罗鉴的脸色越来越白。

长此以往,麾下士气定然一日低过一日,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兵溃逃。真到那时,他便是浑身本事也难有回天之力。

更令他不安的是,于数月之前,他就与元鸷约定,最迟于冬月初合兵于居延湖畔,共讨西海。但眼见约定即近,已无几日,他却依旧被阻于近两千里外的比干城下?

哪怕将民壮算在内,元鸷也才只三万兵马,焉能是李承志的敌手?

难道只能分兵,留两到三万予此,其余急速西进?

但若是退一步:只是一万敌军都令他束手无策,天知道西海还有几万?便是与元鸷兵合一处,就一定能势如破竹,夺下西海?

一时间,罗鉴心焦如火,又急又怒,额头上隆起了根根青筋……

罗鉴焦燥无比,李丰却是得意不已。

他自视甚清,自知才能与智计只是平平。无论政务,还是军事,都与李松、李亮、皇甫等人差着许多。所以他向来谨慎,凡行事从来都是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就如此次,原本只为接收流民,并未料到会与敌接战,是以李承志本只令他率五千新兵驻于比干城即可。是李丰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硬是带足了上万大军。

而且其中足有五营为俱装甲骑,且其中三千为战兵旧部,战力之强、士气之盛可想而知。

剩下的两营虽为降卒新编成军,却也是精挑细选,弓马娴熟的骑兵。

剩下的五营全为车兵,也是由秦、梁二州的降军整编。其中足二十年的老光棍都被李承志安排着娶了老婆成了家,分了田地分了牛羊,且如今更是甲胄齐备,军纪森然,是以军心士气也罢,战力也罢,早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外,以备不时之需,李丰足足带了五千枚手雷,百万支火箭,堪称兵精马壮,甲坚兵利。

之后又因过于轻闲,心中过意不去,他又派兵回西海赶来足十数万牛羊于大碛代牧。

便是这般阴差阳错,他凭空就多出了数月的口粮。再加上原有的粮草,怎么也够半年所用。

要实在不行,还有近一万五千匹战马与驽马,若是尽数杀了,就是吃一半扔一半也足够半年所用。

粮是够用了,又因关城之后就是河谷,不但有水,还有树木可伐,故尔水与柴草也不算缺。但未雨绸缪,自入关城以后李丰便令兵卒屠宰牛羊,好省些草料以备马用。

唯一所虑的,便是箭矢。来时所备的百万余已用了七七八八,不得已,李丰只能令兵卒收集长枪,将其劈削成箭杆,而后趁入夜后将兵卒吊下城收集箭头、破衣,再令兵卒制箭。

无胶可用,就只能将牛皮熬化代替。火油不够,就只能烧炼羊油、牛油,将麻丝、羊毛浸透,再绕于箭支之上代替。

好在来时备的地雷不少,李丰又令兵卒撬开了近半地雷,倒出火药制了一些,以防万一。

就如这般,李丰才虎胆包天,一改谨小慎微的秉性,明明可以趁罗鉴发难之际撤回西海,却反其道而行,就如一颗钉子一般,扎在了比干城。

只要他不退,罗鉴就不敢尽起大军直入西海。至不济也要分出一半兵力在此围困,不然就会腹背受敌。

如此一来,罗鉴可进犯西海的兵力也就三五万,而不论是三万还是五万,对郎君而言,都如手到擒来。

但予罗鉴而言,却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