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百零一章 无名小卒

第六百零一章 无名小卒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南有祁边,北有合黎,河西走廊正处于两山之前,气候相对温热,日照也极为充足。是以大碛已连下了数场雪,但镇夷却温暖似春。

别院的北墙下修着一座草亭,若是酷夏,自然为避暑所用。到了冬日再拆掉亭盖,却又成了小憩之所。

刚用过午食,难得有了片刻的缓息之机,李承志令李聪热门来一把躺椅,在亭下晒起了太阳。

日头很大,照在身上暖哄哄的,不由就有了些困意。李承志正欲小睡一阵,但眼都还未闭利索,李聪快步跑进别院,立在他身边秉道:“郎君,大碛急报!”

大碛,李丰?

李承志睡意尽去,一骨碌翻起了身,接过了信封。

匆匆一扫,他脸上尽是古怪之色。

好家伙,李丰就只一万兵,却将足足拥兵近十万的罗鉴拖在大碛,如今是进不敢进,退不敢退?

这怂货怎么突然就跟吃了大力丸一样,浑身是胆了?

连李丰都有如此气魄,何况李亮?

李承志稍一沉吟:“取纸墨来,我予李亮手书一封,你遣人即刻送去!”

“诺!”李聪恭身应着,刚欲迈步,又想到了什么,低声道:“仆入院前,曾遇在门外偶怀仁公,似是欲见郎见,又颇为踌躇?”

李承志暗叹一声:大伯定是被崔光缠的没招了。

见是肯定不能见的,但也不是没办法打发。

“这事你亲自去,待明日天亮,就将崔尚书并外舅一道送至李松营中,然后交待阿松,如此,这般……”

……

整军五日,李亮挂帅出兵之际,李承志又接到了李丰的急报。大意便是:仆可坚守比干城,且有把握将罗鉴的五成兵力拖在此处三五月,甚至是半载。剩下的一半,就交给郎君了……

李承志吃惊之余,稍一权衡,又命李聪给李亮带了一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这一段出自《孙子·军争》,李亮自然是读过的,也知其含义,但他却不知郎君是何用意。

此次之战,到底是要让他疾如风,还是徐如林,或是迅如火,或是稳如山?

心中难以断定,但大军已然出动,主帅不能擅离。李亮亲自去问已然是来不及,他便托李聪又跑了一趟。

不消半日,快马加鞭的李聪又带来了一封李承志的亲笔手书,就四个字:悬权而动!

大意就是要他视实情而权衡利弊,相机行事?

但李亮深知李承志之秉性,一眼就看懂了这前后二十八个字的意思:老子不管你怎么打,胜了就行……

读懂了李承志的隐意,李亮只觉压力山大。

所以他当即就更改了原定“可出轻骑,一骑三马,携小炮先行,一日三百里,七八日便至大碛”的行军策略,而是三军并进,近两万大军如一座堡垒,往大碛移进。

每日也不多走,天亮便进,天暗则驻,快时也才一百五十里,若慢时,还不足百里。

若是不知其秉性,更不知李丰与他亲厚,张信义险些以为李亮要趁机害死李丰。

权衡之下,他问李亮为何如此,李亮回道:郎君的本意,原是接回李丰,再将罗鉴阻于居延湖之东。

但不知一惯谨慎小心的李丰是不是喝了假酒,明明有机会撤回西海,却突然就如吃了熊心豹子胆,以一万兵力,硬捍罗鉴的八万大军。

郎君一看,连一向最怂,所携火器就只有火箭并为数不多的地雷的李丰竟都有如此魄力,敢豪言拖住罗鉴的近半大军,那尽起西海战力最强的旧部之七成,且有三千炮营并一千虎蹲炮助战的李亮呢?

李亮乃李承志第一心腹,兵部第一副主事,隐约已有西海众将之首之像,怎么也不能让被弱了他好几筹的李丰比下去吧?

至少该如李丰一般当机立断,雷厉风行,不使良机稍纵。所以才有“风林火山”的那六句话,并之后的“悬权而动”!

李承志这是怕李亮还未意识到火炮这样的利器,对这个时代的影响,更怕他沉稳有余,进取不足,从而错失良机……

张信义瞪大了眼睛:“李丰将军竟有如此魄力?”

李丰率谍部撤出六镇,回返西海升任卫帅,李承志便迁张信义任他副将,而后又一同出兵大碛。相处近半载,张信义对其秉性也算是知其一二。

一是李丰不大识字,二是比起李亮、李松、皇甫让等,李丰才能稍有不如,三是首次任卫将,再者也可能是做谍报首领的时日太久,李丰行事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有些过于谨慎。

再加又是首次领上万大军出征,所以自出兵起,李丰一直表现的小心翼翼,更有些畏首畏尾。

所以张信义之前还以为,李丰之所以未能在罗鉴围城之前后撤,应是猝然间遇敌惊慌失措,以致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而错失了良机。

但谁想,竟是李丰以进为退,有意退守比干城好拖住罗鉴,继而为李承志分忧?

对他而言,以一万敌八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李亮暗暗的叹着气:谁说不是呢?

李丰脑子一热,原本只需接应予他,而后三万大军兵合一处,御敌于居延湖以东便可的李亮,如今却要以多胜少,振旅而归?

所以李亮才一改“其疾如风”的行军方式,换为“其徐如林”。

一是怕前军与后军脱节,从而首尾难顾,被罗鉴钻了空档。

二是怕行军太快,大军恐成疲兵,难保不会被以逸待劳的镇军抢占先机。

再者李丰既然敢豪言“可将罗鉴近半大军拖至大碛三到五月”,那迟上这**一十日,自然无甚紧要。

不是风凉话,而是这一路行来,每多过一日,李亮的信心就要足一分。

其余不论,原本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的六镇乱民、溃兵竟隐然绝迹,便知定然皆被罗鉴集于大碛。

再进一步,若是罗鉴令行如流,无往不利,定然高歌猛进,兵指西海。至不济也该分至大部或是五成兵力急抵居延湖东畔,与元鸷遥相呼应。

之所以羁縻于此处,很有可能是被李丰的火箭、雷器吓破胆。便是不至如此,估计也被吓的不轻。从而心生畏难,踌躇不前?

这么一想,好像还真如郎君所料:连李丰都能打赢的仗,没道理你李亮打不赢?

心情稍轻松了一些,李亮顿时后知后觉,更有些自责:自己也是小心的过了头,怎就忘了三年前的旧事?

四叔擅做主张,卒五千白甲旧部突袭杜仑部,前后还不足两旬,便使杜仑部灰飞烟灭,近如灭族。

时罗鉴为西三镇都督,便是未亲眼所见,至少也知之甚详。如今之西海已不可同日而语,且亲眼见识过火器之威,定然畏之如虎,从而犹豫不决……

是以李亮愈发沉稳,足足行进半月,距比干城还余三百里,他再次令全军放慢速度。

虽近半为骑兵,便是步卒也有车驾换乘,行十里便乘十里,但大军每日只按步军之速行进,不多不少,只行六十里。

还余两百里之时,罗鉴便知敌军的援兵来了……

中帐足有五丈方圆,其中坐满军将。罗鉴虚扶案几,眉头紧锁,双目如电。

“可曾探知,来敌几何?”

一位军将沉声秉道:“末将无能,请都督恕罪:因敌军甲坚马壮,骑兵众多,且有火箭之利,是以最多只能探至其营前二三里,再不得寸进……

如今只知敌军甲骑、车驾甚广,各分两部,一部沿南床山南麓行进,另一部沿两汉予西海屯田时旧道行进。两部相距约五六里,前后绵延近三十里,予斥候来报之时,已至距我前军一百五十里左右……”

稍一顿,军将又秉道:“依其所驻之营寨宽阔、行军之烟尘腾扬,以末将所料,来敌应有三万之广……”

众将脸色微沉,心中不由自主的冒出了同样的念头:比干城中就只一万,已然近月都久攻不下,如今又来了三万,又该如何应对?

罗鉴却是禁不住的一慌:比干城中已有一万,如今又来了三万。而既然是千里驰援,西海自然不可能大军尽出,至少也该留少部坐镇老巢,便是再少,也该有一万。

如此一算,竟达五万之众?

三年前李承志征伐关中之时,举西海才只有五千兵。而仅仅只是三年,竟就翻了十倍?

“荒谬”二字堪堪出口,罗鉴又紧咬住了牙关。

前军主将是他心腹,断然不会在如此场合之下妖言惑众,挠乱军心。

是以便是所断有误,相差也定然不大,没有三万,两万以上定然是有的。

但即便是两万,也委实出乎罗鉴所料:难不成元鸷未信守承诺,并未出兵东进?

不然西海的大军就该被羁绊于居延湖北,万不会行如此之远,来救一支孤军?

要说元鸷败了,那绝然不可能。

两方盟约,于冬至前后兵合浚稽山,而后并进西海。而今日才是冬月(农历十一月)廿七,过了冬至才堪堪两日。

元鸷再是不济,也不至于堪堪冒头就败北,西海大军就是人人都长了翅膀,两日也飞不了这般远……

这怕不是疑兵之计,就如战国孙膑用增兵减灶之计迷惑敌庞涓。敌帅则用减兵增寨才迷惑自己,以为他带了三四万大军。实则远没有这般多的兵……

心中惊疑不定,罗鉴又沉声问道:“便是未探到敌军之虚实,但尔麾下探马定与敌之斥候遭遇过,可见其军容是否齐整?”

“秉都督,敌之战马皆披毡毯,马上兵卒俱着麻裆(麻制的背心)……末将初时以为是西海贫苦,皮毛不够,是以只能用麻织布御寒。但甫一遭遇互射之时,末将麾下若中箭,十有五六会落马。但敌之斥候却安然无恙,不伤分毫……那时末将才知,那麻裆应是麻中夹铁,实为半甲……”

白甲兵?

罗鉴的瞳孔微微一缩。

既知西海遗部为李氏部曲,他焉能不知曾经名震关中的李氏白甲?

来敌竟是西海精锐,那又该是何人领兵?

李承志?

“可见其号旗所书,所归何部?”

若为前军斥候,必归中军帐下,只看旗号,便知主帅为何人,是以罗鉴才有些一问。

“皆是背负雪白角旗,只尺许宽,约三尺长,其上只有一个‘亮’字,但不知何意?”

亮?

从未听过,世间竟还有姓亮之人?

这应是名吧……

罗鉴一顿,倏的记起元怿曾提过,称李承志帐下扈从头目便姓李名亮,深得其信重。

但便是心腹,也不过是一介牵马拽蹬、端茶倒水的家奴,李承志何来的胆量,敢让其为帅,来敌我北镇近十万大军?

李承志竟如此小看于我罗鉴,简直欺人太甚?

原本还有些惊疑,但被自己这么一激,一股火气从心头窜出,罗鉴顿时又恼又怒。

哀兵必胜,若是不打过一场,焉知孰强孰弱,是实是虚?

他稍一顿,又冷声喝道:“尉刚!”

“末将在!”

“即刻征召丁壮编军一卫,于五十里外南床山南麓据山列阵……”

军将猛的一愣,不明所以的看着罗鉴?

大军足有八万,为何弃之不用,却要临时征召民夫?

罗鉴脸色一寒:“此为疑兵之计,你依计行事便可。我稍后予你手令一封,一应军械、枪盾,你去寻后营领取……但切记,阵形不可过密,以疏阵为宜……”

见都督脸色阴沉,尉刚下意识的一慌,连声应道:“末将遵命!”

待其走后,罗鉴又喝道:“宇文肱,斛律平!”

二人齐齐出列:“末将在!”

“你二人各率骑部五千,隐于步阵之北山梁之中,切记莫要擅动,待时机一到,我再予尔等号令,届时你二部尽出甲骑,分击敌之左右……”

众将恍然:原来都督欲诱敌深入,那一万民夫真就是疑兵之计?

狐疑间,又听罗鉴道:“罗平,率中军精骑,随我押阵,听我号令见机行事!”

几人遵令,罗鉴又唤过从事:“予我写封战书,即刻予敌帅送去:

李承志人面兽心,两面三刀,人人得尔诛之……李氏皆为乱臣贼子,尔更为无名小卒,焉敢予阵前扬威?若是有胆,便来山下与罗某一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