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百零二章 临战

第六百零二章 临战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罗鉴已予山下摆好了阵,可知为何阵?”

“应为枪阵,宽广各有百步……因塘骑相距较远,看不真切,故而不知兵卒着甲几何。不过虽见寒芒,却七零八落,想必甲卒不多……”

“两翼又为何阵?”

“左为骑,右为车,阵线各约二三十丈,且各倚一处山口……士卒应是皆披铁甲,密若灿星。但除此外再不见有后军等……”

若是枪阵,就该又集又密,宽广百步至少也该有兵两万左右。而左翼为骑。右翼为车也不出奇。但奇怪的是,为何只是骑兵与车兵着甲,且只有两翼依山口立阵,多少留了条退路?

中军缺甲少胄也就罢了,最是傍山立阵这一点,令李亮怎么想怎么觉的诡异。

就如项羽之“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就连条后路都不留。万一若是败了,中军除了冲溃自家两翼,再根本无处可逃。

但凡读过兵书之辈,就摆不出这样的阵形来……

李亮看了看手中的战书,并其中“无名小卒”那一句,心中一动:这怕不是诱敌之计?

张信义与李时各坐于左右,也同样皱着眉头。

未战却先置自身于死地?

没有这样打仗的……

张信义沉吟道:“想来应是示敌以弱,诱我军强攻,若不出意外,阵后必有山谷,其中定隐藏有伏兵……”

李亮徐徐应道:“定然如此,就是不知山后伏兵之多寡!”

李时又问道,“为何罗鉴就如此断定,我军定然会中计?不知大……嗯,主事以为,是将计就计,还是以退为进?”

险些忘了这是军中,一句“大哥儿”到了嘴边,又被李时咽了下去。

“激将之法,不足为奇!再者如此天寒地冻之时,我军舟车劳动远赴近两千里,总不会是来赏雪的吧?而如今敌军于山前立阵,我军若是接战,除正面迎敌再无他途,是以罗鉴算定,便是我明知是计,也不得不接……”

李亮扬了扬手里的战书,森然笑道,“战是定然要战的,但也不能任其牵着鼻子走……”

看到他这一笑,李时与张信义有些恍惚:这一幕与郎君运筹帷幄之时何其相像?

这小儿,倒是将郞君冷笑时的神韵学了个十成十……

李时心中暗骂,又往前凑了凑:“阵宽就只百步,最多也就两万枪卒,且缺兵少甲。再加左右两翼那七八千车、骑,予我军而言不足为患,是以不如就遣从叔为你拔得头筹?”

李亮极其怪异的看了李时一眼,呵呵笑道:“杀鸡焉用宰牛刀?就先由炮营试探一二,窥其虚实,而后再由时叔接战也不迟?”

炮营?

这才是杀鸡用牛刀吧?

李时刚要起身争辩,却被张信义一掌摁到了椅子上:“罗鉴予此地足足陈兵近十万,总不能全长翅膀飞了吧?迟早都会予我军大战,且绝非一场就能见生死,定胜负,李时将军何必心急于一时?想必主事已是智珠在握,你我二人只须遵令便是……”

张信义语气温和,但双眸却深邃似海,似是大有深意。李时福至心灵,又暗暗一叹:如今的李大,已不是往日的李大了。

自己虽长着一辈,但自郎君回归西海之后,军中也罢,民政也罢,从上到下向来是只认职级不认辈分,就如大郎(李始良)觐见郎君,都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逾越。而自己与李亮之间,自然也该这般。

张信义此举分明在提醒自己:军法如山,万莫要倚老卖老,不知进退。若有僭越之举,李亮为难只是其次,丢的可是郎君的脸面……

爷爷是倚老卖老,不知进退么?

爷爷只是一心求战而已……

李时好不郁闷,悻悻的做了个揖:“既如此,末将遵令便是!”

李亮依旧浅笑吟吟,“那就有劳时叔,暂且坐镇后军,署理好粮草与军械,若待大战,亮定会请时叔出战!”

但愿吧……

李时暗暗嘀咕一声,不情不愿的出了帐。

待其走后,李亮无奈的一叹。

凡李氏仆臣,各有所长。如李松,性情坚毅,擅有决断,行事向来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如李亮,沉稳内敛,谋定而后动,虽不似李松一般果绝,却胜在一个稳字。

而如李丰,心细如发,一丝不苟,凡行事必利析分毫,从来都是未虑胜,先虑败。

再如李孝先三兄弟、并李容、李会、李永寿等仆臣,行事也各有章法,或机敏、或耿忠、或老炼、或勇猛。

唯独李时什么都占一点,但什么都比别人差着好大一截。

用郎君的话说:李时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根本没一点逼数,菜也就罢了,还恬不知耻,得过且过,从来不知上进为何物。

与他一般人头大的字不识半箩筐的李丰,如今已然手不释卷,唯独李时,动不动就因为在军校授课之时滥竽充数,而被郎君吊起来打。

要知李时已然三十有四,郎君看在他没功劳也有苦劳的情面上,于军改之时勉强升他为府将军。而他长子李和才只十八,之前已然是李孝先帐下之亲卫营帅。此次郎君钦点,又升李和为府(统两营或三营)将军,随李松出征。

李亮已然可预见,以四叔(李松)任人唯亲的秉性,此次之战李和的战功定然少不了,说不定又会升一两级。

到时父子相见,李时拜是不拜?

怕是已然料到此节,李时才知奋发图强,是以才连番请战。

心中思忖,李亮有些哭笑不得:“时叔虽兵法不精,武艺不强,但胜在临危不惧,果敢悍勇。且我李氏成军以来,一直由他统率骑部,于骑战颇有见地,是以若逢良机,便由他率甲骑溃敌……”

良机、溃敌?

只听这四个字,张信义就什么都明白了:李亮之意是待敌军溃阵之时,让李时打打顺风仗,多少捞些功劳。

他为副帅,若李时有功自然也少不了他与李亮,是以张信义不置可否,朗声应下。

“那何时出兵应战?”

“气候渐冷,大碛更是苦寒,自然是宜早不宜迟,若是能速战速决最好不过!”

李亮沉吟道,“就明日吧,你稍后就知会后营,明日早食多备些肉脯,送进炮营。再予骑营备些豆料……”

这是要一鼓作气,予明日一战就要击溃敌军前阵?

听着好似不可思议,李亮未免有些异想天开,张信义却无丝毫怀疑。

在火炮面前,任罗鉴藏有多少伏兵,也是有来无回的下场……

……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军寨已门户大开。

无数甲骑与车驾鱼贯而出,如一道长龙不见首尾,往东行进。

西海的大营距罗鉴的前军就只十余里,是以堪堪半刻,两军就已不足三里。

李亮就陈兵于三里之外,旌旗林立,军阵森严。依稀间,镇军前军甚至能看清士卒与战马所披甲胄不断闪烁的寒芒。

两军对战时自有章法,已离的如此之近,不待罗鉴下令,其族孙罗平便已遣斥候尽出,以求探知敌军虚实。如阵厚几何,骑阵之后又为何军,兵力多寡等等。

但见敌骑出阵,张信义一声令下,其族弟张怀义便领两队甲骑奔出军阵,迎头而上。

两军斥候也是出奇的默契,至多探至敌前一里左右,再多余一步都不再愿再进。只因凡大军上万,必有弓营,更有专精射艺的射声吏。其中臂力强劲之流,将破甲箭抛射至百丈外绝非难事。其次也在防备重型弩枪。

而镇军斥候则是已在比干城外见识过火器之外,深知西海之炮机虽小,却可投至百丈以外,但凡被炸中,无论人与马便是千疮百孔的下场,是以更为谨慎。

两军合近约五百斥候,只在两阵间不足里半之内纵横驰骋,不敢越雷池一步,忽而你追,忽而我逃。

时不时就有甲骑落马,西海、镇军皆有。

罗鉴骑着马,站在骑阵所驻之处小山梁之上,皱着眉头观望。

此次耍了个花招,并未如寻常阵战之时一般,将中帐置于中军之后,而是设于左翼,也就是骑阵之中。而后又将军权尽付托于步帅尉刚,非危如累卵、千钧一发之际,皆由尉刚指挥。

罗鉴称是为就近观敌,但是否真为因此故,就只有他自己清楚……

至今日,罗鉴已然是枕戈待旦,摆好军阵达三日之久了。

他还以为李亮已窥破他的计策,不愿被迫应战,更不愿任人摆布,故而在另思良策。

但不想,等到第四日,敌军却又来了?

一时间,罗鉴难以断定,这李亮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其余不论,镇军是傍山立阵,居高临下。且有近万车、骑。他就不怕自己孤注一掷,甫一接战就号令全军冲阵?

罗鉴至少有七成把握,若是山后甲骑尽出,只凭从上而下的惯性,也能将敌阵冲溃一半。

若说李亮未识破他的诱敌之计,那绝然不可能:若非伏有奇兵,何人能蠢到将军阵立在山脚之下?

若如此,要么是李亮胜券在握,以为此战十拿十稳,是以根本未将自己放在眼里。

但也说不准是他将计就计,明明手中兵少,外强中干,却反其道而行,以为自己忌那火器,此举只是在虚张声势,混淆视听?

但不论如何,今日定是要打过一场的,至少要探明来敌之虚实,知道李亮兵力几何,是否如比干城中的守军一般,那火器多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唯有如此,罗鉴才能决定下一步的动向。

再者他于七日前猝然得知西海来驰之际,就已派快马自南床山北往西而去,至多再有两三日,就能探知居延湖之虚实,知道元鸷是否信守诚诺,已率敦煌镇军兵指西海……

三里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且居高临下,罗鉴已然能大致看清西海前军之阵形。

两翼为骑,中为步卒,似是中规中距。

但若细看,却又与寻常军阵迥然有异。

就如此时之西海中阵,虽为步阵,军卒并未乘马,但阵中却有不少骡马?

罗鉴自认不会看错,绝对是骡馬,并非戰馬。只因马身矮小,且马背上还驮有事物。

再一细瞅,其后跟有不少车驾,虽看不清车中所载何物,但非石炮,也更未见兵卒于阵前架立,罗鉴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他所忌者,莫过于那响如暴雷,中者非死便残,且无全尸的天雷。

是以他才李代桃僵,令尉刚急征民夫扮做兵卒,又摆了一座疏阵。

目的便在于避重就轻,以民夫诱敌之火器,而后突出骑兵,攻敌军之两翼。

若是计策未能得逞,至少也能少死些兵卒,多耗费一些敌军的火器。

但不见敌阵中有炮车,罗鉴又犯了疑:此物他已然见识过,甚是笨重,只凭人力也就抛至十数二十丈。是以若无炮车,是否表明李亮此次出軍并未备有此物,或是有也不多?

但这数百骡马立于阵中又是何故,马背所负之物又不何用?

猜疑间,又有斥候回阵秉报:

“秉都督,敌阵宽约一里,厚也近有一里。其中车、骑参半,且阵形稀疏,故而占地甚广,但甲兵并无多少!”

“并无多少?若依你之见,又该有几何?”

罗平稍一顿,不确定的说道:“近万之数该是有的!”

罗鉴双眼微缩,近乎眯成了一条缝。

罗平说的轻巧?

在阵前就足有上万兵,且不为甲骑,就为车阵,且尽为甲卒,那予二十余里外的西海大营之中呢?

李亮再是无名小卒,再是不知兵,也不可能大军尽出,而不留有足够兵力驻守大营。

如此一来,尉刚前几时所断竟是大差不差,李亮此次领军至少也有两万以上……

心中仿佛压了块石头,罗鉴愈发沉重:西海何来如此多的兵?

正自惊疑不定,又听远处隐约传来脆响,罗鉴双目微凝,定神望去。

看的不是太真切,只知敌军步卒正从骡马背上搬卸物事。并有兵卒似是举着铁锤,在往地中打桩。

这是做何?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