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百零五章 先礼后兵

第六百零五章 先礼后兵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西海甲骑皆配有钢弩,特制的破甲箭予五十步内可轻穿锥穿札甲。

而偏偏镇军甲骑已挤做一团,跑都跑不快,只知道漫无头绪的往前冲,往前挤,却不知往两边突围,就如活靶子一样。

此时最前的骑队已然冲进了步阵,更是乱上加乱,慢上加慢。而步卒尽是一伙被硬逼上战场的民夫,焉有士气可言?

一时间,就如炸开了的蜜蜂窝,满山遍野皆是溃兵。

无论是罗鉴、李亮、张信义,谁都没有料到镇军骑阵会溃的如此突然。

罗鉴目眦欲裂,一万个不甘心。虽随着罗平在往山上跑,但他却像一樽望妇石一样,一步三回头。

严格说来,此战的折损并不算多,除过陷入炮阵的千骑,就只有此时被西海甲骑尾随射杀的这些,罗鉴估计,再有一千就撑破天了。

至于那上万民夫,本就是饵,在罗鉴心中早已成了死人,是以不用算在内。

罗鉴就是觉得憋屈。

这次可是双方兵力合计逾五万的大战,而从敌军立阵到自家兵溃如山倒,竟连两个时辰都不到?

此战但凡流传于世,他定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更可笑的是,已到此时,自己竟都不知是如何败的?为何一照面,一营甲骑就被吞的渣都不剩?

而若是这般打法,就算自己手握十万大军,又能坚持过几日?

一时间,罗鉴只觉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西海现有甲骑一万五千,皆为于泾州时的四千李氏战兵扩建而来。以前的那些白甲兵,大都是伙长、队主,能力强的已升至旅帅,甚至是军主。

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再加操训不辍,待遇优厚,是以军纪也罢,士气也罢,并未半分减弱。

就如此时,三千甲骑以“伙”为单位,在各旅、队、伙等军将的喝令约束下,也不急追猛赶,只是远远的缀在敌骑后军二三十步之后,一箭接一箭,有条不紊的瞄着穿甲的骑士开弩。

怕士卒急功近利,挂弩装箭的速度过快而耗尽力气,府将军还特意下令放缓射击频率。

也确实是没料到敌骑会跑的这般慢,不然早将甩雷与火箭带上了……

两阵相距就只三里,而镇军的大阵又是傍山而立,就只两里宽厚,是以就只追了两刻,甲骑就已追到了五里外的山脚之下。

兵家最忌孤军深入,更何况李亮明知罗鉴还予山后藏着伏兵。

是以他当即下令,命令军鸣钲吹哨,召回了骑兵。

看着敌军阵前一片狼籍,满地死尸,张信义笑的眼睛都张不开了。

高兴了一阵,他又问道:“如今罗鉴想必已被吓破了胆,无论是山后的伏兵,还是往西断我军归路的甲骑,定然已不敢与我等短兵相接,是否趁机归营休整?”

休整?

太阳露头时才出营,当时不过辰时正,如今也才方过午时,还不到两个时辰,休什么整?

李亮微一摇头,朗声笑道:“有没有听郎君说过一句话?”

张信义下意识的问道:“什么话?”

“趁你病,要你命!”

李亮伸手往山上一指,“无论罗鉴也罢,还是山后之伏军也罢,此时都已是惊弓之鸟,正是劫后余生之时。若我军趁机东进,直指比干城,你若为罗鉴,又会如何应对?”

张信义闻言,禁不住的皱紧了眉头。

我若是罗鉴,自然不会硬拿鸡子撞石头。但问题是,狗逼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比干城予罗鉴而言,等同于溺水之人手中稻草。若失比干城,就如在睡榻之侧卧一头露出獠牙猛虎,罗鉴这十万大军,十万民户焉能安心驻于大碛?

“是不是太急了些?”

张信义沉吟着,刚应了半句,无意间一抬头,看到李亮盯着北山,眼中似是闪烁着精光。

他恍然大悟:李亮就是要逼着罗鉴狗急跳墙,尽可能的集敌兵于一处,毕功于一役……

“属将明白了!”

张信义抱拳回道,“某这就下令,命全军整备,即刻起营!”

“磨刀不误砍柴功,先莫慌!”

李亮悠悠回道,“先另兵卒稍歇片刻,顺便进食…另外遣一队塘骑往西巡探,若是那断路的镇骑已然撤走,就令李时即刻拔营,先予我汇合……若是罗鉴视若无睹,我军再起营也不迟……”

张信义顿时明了:李亮这是一石两鸟。

罗鉴若是能洞察先机,必会竭尽全力的阻止李亮东进。那李亮就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的给罗鉴施加压力,逼着他将所有的兵力聚之比干城外。

不是李亮刚愎自用,也不是自以为是,只凭这一千门虎蹲炮,但凡决战之日,方才那一幕就会再演一次。

若是罗鉴瞻前顾后,李亮便可得寸进尺,与李丰里应外合,如凿墙一般在比干城外凿一道豁口。

到时举西海三万大军,要炮有炮,要车有车,要骑有骑,要粮有粮,更有城可倚,士气与战力何止翻了一倍?

到那时,才是镇军噩梦的开始。

若他为罗鉴,要么就地退走,要么破釜沉舟,在李亮大军进驻比干城,与李丰兵合一处之前背水一战,如此才有一线生机。

但张信义估计,至少眼下的罗鉴还没有这个魄力和勇气。

他抱拳应道:“末将遵命,这就去传令!”

见李亮点头,他便转身,方要喝令左右从事,身体突的一僵。

李亮察觉有异,下意识的问道:“可是何处生变?”

但还未等张信义回应,他就看到了远处烟尘漫天,再一细瞅,无数镇骑正从西方而来,于三四里外折向往北,奔进了一道山谷。

根本无阵形可言,仿佛窝里被灌了水的蚂蚁,要多乱有多乱。只一眼,李亮与张敬义便知这是溃败而来。

“若末将所料不差,那应是受罗鉴之命,去截我军归路的那几千骑……怎突然就大败而归?”

张信义喃喃自语,眼睛猛的一瞪,“莫不是李时将军率兵出寨,将这数千骑撵了回来?”

李亮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李时只是惫懒,不爱读书也不愿上进,但为人圆滑机敏,也知分寸,更将郎君奉为天人,堪称死心踏地。不然也就不会因四叔(李松)险些害死郎君而与其决裂。

只要郎君令他听命于己,他就绝不会阳奉阴违,两面三刀……

稍一思忖,李亮眼中一亮,顿时猜出了端倪:“看这股镇骑有如丧家之犬,恨爹娘没有多生两条腿的模样,便知定是受了极大的惊吓……

张将军莫不是忘了,你我出营时只带了虎蹲炮,十蹲镇夷大炮并一百蹲野炮还留在营中?”

张信之猛一击手:“怎给忘了?”

李时是菜,却非蠢。怎可能放着火炮不用,而与敌骑以性命相搏?

李亮朗声大笑:“如此看来,罗鉴更是惊悚万状,坐立不安了……趁热才能打铁,速遣塘骑知会李时,令他即刻拔营,但需小心罗鉴鱼死网破,半渡击之,故还要劳烦张将军,率两甲甲骑并两旅虎蹲炮接应……”

“末将遵命!”

张信义肃声应着,飞快的下了望楼。

待其走后,李亮又手搭凉棚,往北山望去。

离着近五里,也就看个大概,只见溃军大都已逃至山后,山梁上影影绰绰,应是罗鉴与麾下在观望。

看一阵,李亮他又默默思忖。

有千余门火炮为倚仗,只要不轻敌大意,这一仗胜是肯定能胜的。但想要大胜,不致于让溃兵化为流匪袭挠西海,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李亮更怕罗鉴被吓破胆,继而弃守大碛并放弃十万户镇民,只率大军西进与元鸷兵合一处。

所以李亮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他长声一叹:但愿四叔雄风依旧,已大败元鸷。若如此,罗鉴到时又能逃到何处?

……

两千里外的李亮已然首战告捷,而居延湖畔的李松却还未与元鸷打上一仗。

怪也只能怪天公不做美。

因居延湖水草丰美,凡西海三万余户牧民,足有八成于此放牧。而战事又来的又太过猝然,且是两面临敌,李承志不得己只能分兵,已无法保证御敌于外,不使战祸波及百姓。

是以前半个月,李松摆足了架势,实则只为对恃,好为牧民内迁争取时间。

好不容易等迁了个差不多,老天突然就变了脸。先是连刮了几日黑风,而后又断断续续下起了雪。

虽然中途晴了两次,但雪太大,化雪的速度根本及不上下雪的速度。

就如这般,又是十几日便过去了。

好不容易等雪化了个七七八八,已能大展拳脚之时,李松却不得不先礼后兵。

道中方能行的了车,原野中刚能驰的了马,李松领甲骑三营,护着崔光与魏子建往三十里外的元鸷大营。

已晴了好几日,日头颇暖。崔光不耐车中的烟薰味,主动要了一匹马,与车外的李松并肩而行。

应是早就打问过,他盯着李松问道:“尔姓李名松,原为李氏祖宅主事,曾替那李始贤任过党长,老夫说的可对?”

李松狐疑的看了他一眼。

这老倌儿是何意思,莫不是暗讽我李松名不见经传,无名小卒一个?

但崔光乃当世大儒,举世闻名,连郎君都对他赞不绝口,便是被他讥讽几句,又伤不了一块皮,与他置气做甚?

李松皮笑肉不笑的挤了挤脸上的横肉:“正是李某,不知尚书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

崔光目光灼灼,眼中精光闪烁,“李承志平定沃野之时,便是你率五千李氏部曲助战,只两旬之内,便使偌大的杜仑部鸡犬不留,使头曼城灰飞烟灭?”

李松稍一思量,坦然道:“尚书何必明知故问?前些时日牧部往南迁徙之时,尚书也曾亲眼目睹,凡杜仑部归附之老弱、妇孺,如今已皆为我西海子民,与汉民一视同仁,故而何来的鸡犬不留之说?”

老夫问的是这个么?

老夫问的是你当时是否真只率部曲五千?

心中暗骂不已,但崔光也算是得到了答案:真的就只有五千……

而杜仑部控弦之士足四五万,李松也才用了两旬不到。如今他兵精良广,火器无数,元鸷兵力堪堪两万,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李承志故意躲着自己不见面,而是先送他来此见元鸷,其意不言自喻:元鸷若不降,就莫怪他心恨手辣,不顾同僚之意。

这小贼摆明是看中了元鸷这员猛将,起了惜才之心。

他求才若渴,待元鸷都如此,那自己呢?

此番怕也是羊入虎口,有来无回……

怪只怪元鸷来的不是时候,你倒是再晚上十日半月,待老夫见过那小贼,出了河西地界啊?

心中暗骂不止,崔光脸上却是笑眯眯,“久闻李将军大名,果真不凡……还有一惑,请教将军:老夫听李承志提过,他方至总角之年,因受惊吓而成痴儿,锁至庄中一困便是九年。

是李主事护恃左右,悉心照看,直至他开智之后,是以对他知之甚深……老夫一时好奇,想问问李主事,李承志年幼时,与寻常稚子可有不同之处?”

李松满脸古怪。

那时的郎君就是一个不知饥饱的傻子,怕是一辈子都不愿被提及。这老倌儿倒好,哪里有疤就往哪里揭?

再者这种事又有什么可好奇的?

李松犯着疑,不卑不亢的回道:“身为仆臣,焉敢论主上是非?尚书莫要害我……”

崔光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往车里一指,“若是换做魏少卿问你,你又答是不答?”

莫说是魏少卿,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你也莫想从爷爷口中听到有关郎君的半个“不”字。

李松皮笑肉不笑的哈哈一声:“便是家主当面,李某也是无可奉告,尚书还是莫要费口舌了……”

“哦,李主事倒是忠心耿耿?”

随口敷衍一句,崔光却住了口,不再问了。脸色笑容尽失,似是在生闷气一般。

李松诧异的看了他两眼:这老头说话怎有头没尾的?

听到身侧低咳一声,他下意识的一回头,看到魏子建正给他使着颜色。

李松福至心灵:这老狐狸果真在套话?

郎君早有交待:非火器之外,崔光问什么,你照实说就是,他问的越多越好……

那你倒是问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