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百零七章 没安好心

第六百零七章 没安好心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元鸷的中帐很大,该有五六丈方圆,帐顶也撑的极高,是以近似一座大殿,极为宽广。

稍稍寒喧几句,元鸷请崔光坐往主位。心想崔光携天子旌节,不论是否有都督西凉州与敦煌镇之权,皆为上使。

但崔光却以“军国大事,不可儿戏。此为中军令帐,非施命发令、调兵遣将者不可居上,所以不想折了元鸷的锐气”为由婉拒。

元鸷无可无不可,坐了主位,又请崔光与魏子坐于两首。

元魏依的是汉礼,凡议事之时皆为跪坐,至多也就在膝下垫块软毡。崔光如此跪坐了大半辈子,理应是早都习惯到不能再习惯了。

往日不觉得,但今日双膝方一挨毡,似是腰腿都已不听使唤,不是一般的僵硬。崔光微一恍惚,哂然一笑。

在西海停留月余,坐惯了舒适的胡骑,甫一换成跪坐,竟有些坐不惯了?

但总不能再让元鸷去给他找把胡骑吧?

崔光怅然暗叹,曲膝坐定。元鸷又张罗着扈从准备酒菜,却被他一口回绝,而后又让元鸷遣退左右。

待帐中再无闲人,崔光低声长叹,满脸萧索:“老夫有一语不吐不快,还望萧将军莫怪!”

元鸷心里一咯噔:“尚书但讲无妨!”

“趁老夫与李承志还有些薄面,予他而言也多少还剩些用处,尚能替你遮挡一二之前,元将军还是退兵吧,尽快撤回敦煌镇,越快越好……”

元鸷都懵了。

轻飘飘的一句话,对他而言就如惊雷,瞬间读出了无数的信息。

崔光降了?

不然何来“予李承志而言还剩些用处”之类的话?

那他来此,岂不是劝降予己,投附予西海?

刹那间,元鸷心中突的生出一股怒火,一改方才谦恭客气的模样,如铜铃般的双眼中似是闪着火花。

“崔尚书,你就不怕元某跋扈自恣,擅专独断?”

自恣,独断?

崔光愣了愣,稍一琢磨,突然就笑出了声:“元县男,本官授太后、陛下所赐,如今为河西招抚使,持天子旌节,都督敦煌、东、西凉州诸军事,已为你元镇军、元刺史之上官,你竟要治老夫的罪,莫不是要反了不成?”

元鸷冷哼一声:“尚书已然从贼,何来已为本将之上官之词,元某为何治不得你?”

“你哪只耳朵听到,老夫已从了逆贼?”

崔光斜着眼睛,捋着胡须,“之所以劝你撤兵,是怕你枉送兵卒性命,更怕你折戟沉沙,横尸于此地……你既然不识老夫之好意,本官也懒的与你啰嗦……”

稍一顿,崔光又朝帐外喝道:“来啊,将旌节与圣旨送进帐来……”

还想拿旌节与圣旨诓我?

这两样不过是死物,如今你已为逆臣,怕是比遮羞布还不如,你当我元某是傻子不成,会吃你这一套?

元鸷冷笑不语,心想倒是要看看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崔尚书如何扮那跳梁小丑。

只几息,扈从便将两物送进帐中。崔光接过,先是用力将旌节扎入地中,又将圣旨往前一托:“元鸷接旨!”

果然?

这老贼欲以圣旨逼迫元某,更要以天子旌节强令我撤军。若是不从,十之**会绕过自己向诸军将、士卒强施号令。

但你当我元鸷的中帐是牛棚马舍,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今日要是让你浑浑全全的从这账中出去,元某也就枉负“威严”之名了。

他依旧冷笑不语,还施施然的端起酒盏呷了一口,视崔光如无物一般。

崔光催道:“元鸷,这圣旨你接是不接?”

元鸷牛眼一翻:“我若不接,你又如何?”

正以为崔光必会恼羞成怒,却不想他突然呲牙一笑,朝状若看客的魏子建说道:“看到了吧,这便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也怪老夫无能,驭下无方,陡之奈何?”

说罢,他又将圣旨恭恭敬敬的放在了元鸷面前的几案上,而后退回案后,有条不紊的喝起了酒。

一边喝,还一边嫌弃,说元鸷这酒烫的不热。又喝呼着元鸷的亲信搬来泥炉重新温过。

喝了两盏,他又交待扈从,选一向阳之处替他立帐,又说尽量离这中帐远些,以免西海攻破大寨,元鸷丧命之时连累了他。

元鸷年岁虽才四旬,却已是三朝元老。见惯了文官谋士危言耸听、混淆是非、撒泼耍赖的伎俩,只以为崔光也是如此,是以依旧充耳不闻,默然不语,任崔光大呼小叫。

魏子建坐在下首,看着手舞足蹈的崔光,不由的怅然一叹。

崔光此举,分明在给元鸷设彀藏阄,还令他自投罗网?

但不如此,又能如何?

回想起出京以后之种种,除了“无奈”二字,魏子建委实再不知如何形容。

也怪他二人运气不好,刚渡过大河,方至河西地界,阴差阳错的就撞破了郭夫人行迹。随即理所当然的就成了皇甫让的俘虏。

而后便被皇甫让恭恭敬敬请到了西海。

也是没想到,做俘虏的日子,竟比做特使的日子轻松快活:每日有酒有肉,且每晚都有热汤沐浴。除了不能擅自离营这一点颇让崔光诟病之外,其余之处堪称无微不至。

本就是要去西海,殊途同归,崔光也就没吵没闹,近如游山玩水一般,随皇甫让到了镇夷。

一路上,二人还曾闲谈过,想着崔光予李承志亦师亦友,相视莫逆,推心置腹,堪称至交。魏子建更不用说,还是李承志外舅。

如今二人授朝廷之托不远千里,便是不能使李承志回心转意,归附朝廷,至少从私谊而论,他也该以礼相待,把酒言欢。

但谁料酒倒喝了不少,却尽是如李始良,并任、阎、姜、赵出自秦、梁二州的世家之类的人物。皆是一些不相干的人,见的再多有何用?

也莫说崔光了,就连魏子建都未见到李承志这个女婿的面。

再问起李承志何在,都只说就在西海,只是时机未到,是以先不见的好。

再一追问,李始良就差人将他二人送到了李松的营中。

到此时二人才知,敦煌镇将元鸷与武川镇将罗鉴暗中谋划,合兵十数万直指西海,欲除了李承志这个心腹大患。

在这个前提下,朝廷遣二人为使,来招抚李承志的行径就跟笑话一样:即要招抚于我,却又派兵来攻,朝廷此举岂不是口腹蜜剑,两面三刀?

若是再回镇夷真见到了李承志,这招抚之语再如何说的出口?

崔光也非不讲道理之人,问了问李始良前因后果,也算理清了头绪:并非元鸷与罗鉴狗胆包天,非要先斩后奏,而是机缘巧合,更是时局使然。

就如元鸷,此时依旧怀揣“出敦煌镇军,与东凉州元晖合兵巡防西海”的圣旨。是以他此次出兵有理有据,谁都寻不出错处。

怪只能怪鬼使神差,好死不死的撞到了皇甫让,害得崔光并扈从尽皆被俘,一个不剩,连给元鸷透丝风声都不可能。

更要怪李承志太过奸滑,几乎截断了河西与朝廷的通讯之路,以至元鸷号令不畅。

但再想想元鸷拿的还是前年的圣旨,却足足拖延了两年才出兵西海,崔光又觉得无比的滑稽……

而罗鉴则是被逼无奈:若是不与高肇媾和,莫说八万兵,怕是八个兵都剩不下来。也根本用不到高肇,只高植与长孙道,就能令他折戟于北镇,撑到天也就是与长孙道两败俱伤。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偏偏李承志见缝插针,不但暗中挑嗦,更是明目张胆的坐山观虎斗,陈兵于大碛,欲坐收渔翁之利。

这般行径好比在往活人的眼中揉沙子,便是泥人都能激出三分火气,何况高肇与罗鉴本就是枭雄之姿,焉能让人瞪着鼻子上脸?

再者予二人而言,无论是高肇还是罗鉴,都知李承志才是心腹大患,因此一拍即合。

是以朝廷的招抚之计还未付诸,便化为泡影……

已到此时,再论谁对谁错已无任何意义,崔光所能做的,也只能尽量补救。

比如让元鸷尽快撤军,回返敦煌。以敦煌镇民近二十万户,屯田近五十万顷,且牛羊无数的前提下,只要元鸷予敦煌按兵不动,李承志就如更在喉,不敢轻犯关中。

其余不论,只是西海距敦煌足一千五百余里,李承志若要征讨,必要出动大军。

先不说谁胜谁败,只这一来一去,至少能将举西海两到三年的积累消耗一空。到时他再拿什么图谋中原,逐鹿天下?

所以崔光断定,李承志决不会做赔本的卖买。

若是运气再好些,奚康生能速战速决,尽快料理了高肇,而后回过头与元鸷联手对付李承志,如此才为上策。

然而崔光也知,这皆是他想当然,元鸷绝不会听信予他。

要问原因,当然是李承志太过奸滑:只是正值两军对阵,战事一触之际,却将他与魏子建放归,就令崔光气的想骂娘。

别说元鸷这种被孝文帝评价为“木讷少言,性格方厚”的老实人,就算换成他崔光,也绝对以为这两个狗贼已被李承志收买,此来不为劝降,就为行间。

所以元鸷冷声怒喝,称要“跋扈自恣,擅专独断”那一句时,崔光一点都不恼。

若是换个脾性暴臊些的,莫说以下犯上,就是将他与魏子建就地斩于帐中都有可能。

但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

古言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便是再难,也要尽人臣之本份。

崔光清楚,像元鸷这样的性格,一但认准了一件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想要让他听的进去劝,就只能让他不轻不重的吃个亏。

好在李承志惜才,想要将元鸷收为他用,是以暂时不会斩尽杀绝。

那就趁此机会激元鸷与李松打上一场,也好让他早些认清现实。

所以崔光如耍赖一般,将旌节与圣旨弃如敝履,丢给元鸷,其实就在激他:你要打,就最好趁早,不然莫怪老夫不给你机会。

但魏子建觉得,崔光虽为大儒,一代贤臣,但对军事一窍不通,过于自以为是了。

既然知道李承志求才若渴,是以怎会容元鸷轻易撤军?

莫说远在一千多里远的敦煌镇,便是近在数百里的酒泉郡,元鸷也绝对撤不回去。

包括自己与崔光也已被李承志视为囊中之物,此次之所以将他二人送至元鸷营中,不过是欲擒故纵之计罢了。

甚至李承志已然算定,但一照面,崔光必会劝元鸷撤兵。而元鸷予李承志麾下听令近有一载,李承志对其心性知之甚详,十有**料定元鸷定不会如崔光所愿。

如此一来,便可使将帅不和,对付起来更是轻松……

但他身份有些尴尬,莫说元鸷,就是崔光也不敢尽信于他,是以与其惹人猜疑,倒不如置身事外,做壁上观。

这般思量,魏子建便绝了想要点一点元鸷,并劝一劝崔光的心思,索性闭口不言,慢斯条理的喝起了酒来。

见崔光与魏子建一个装疯,一个卖傻,元鸷心中又犯起了疑:莫不是自己猜错了?

也怪崔光太急,自己都还未来得及问他为何到了西海,又为何在李承志营中,更是被其恭送至此,他就靳令自己撤军?

便是上使,也不该这般跋扈吧?

罢了,若是玩心眼,十个自己绑一起也敌不过睡着的崔光,与其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倒不如套问套问其心腹与扈从。

说干就干,元鸷当即起身就往外走,也未予崔光、魏子建多费半句口舌。

好笑的是,崔光与魏子建就如看戏一般,同样不说话,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出帐。

直到人走的没了影,崔光才悠悠一叹:“李承志将你我送称予元鸷,就只为使我与元鸷不合?”

原来你也知道?

魏子建悠悠一叹:“还能为何?无非便是借你我之口,乱元鸷军心!”

“元鸷的军心何需你我来乱?只需两军打过一场,就如烈阳与霜,立见高下!”

崔光捋着胡须,目露疑色:“老夫总觉得你那爱婿没安好心……”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