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一三章 宁折不弯

第六一三章 宁折不弯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源奂说的明之又明,高勐一听就懂。

他沉吟道:“李承志天纵其才,足智多谋,并非那般好骗,是以此计虽好,但需好好谋划。不然我高氏与西海便是仇上加仇……”

“我与他已然仇深似海,水火不容,便是加上一桩,又能多到哪里去?”

高肇嗤笑一声,用手指轻轻点着桉几,“但确实要好好谋划,至少不能让李承志猜到是我等暗施诡计,不然就不是他起兵攻伐朝廷,而是领军来攻打我高氏了……

且李始良也并非蠢货,岂能甘心为我所用,领兵为我守城?是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源奂暗暗腹诽:再有三日,奚康生就要攻城了,还哪来的时间从长计议?

但高肇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便是要嫁祸于人,也要计划周全,不然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正自沉吟,又听高肇说道:“朝廷名为招抚,实为强令,高某从无可从,附无可附。既已如此,无论元澄所言是实是虚,奚康生三日后攻不攻城,我等还是要紧防死守,严加戒备,不得怠慢……”

二人满面肃然,躬身领命。

高肇又道:“豹儿,前些时日令你备的干柴、大锅,备的如何了?”

“已尽皆运至四城之下,便是丽子园(薄骨律以东,与夏州的交界)的边墙下也运了许多!”

“那就好!”

高肇点着头,“你稍后去传令,即日起架锅烧雪,浇筑城墙……也好绝了奚康生强攻的心思……”

架锅烧雪,浇筑城墙?

源奂心中一动,马屁张口就来:“太尉妙计,实在是高!”

高勐止不住的扯了扯嘴角,又低下头。

再看高肇,不但脸上殊无喜色,反倒是多了些怒意。

无他,只因元澄刚刚才奚落过他,骂他拾人牙慧,却每次都迟了一步,处处都不如李承志。

而烧雪筑城本就出自李承志之手,岂不是又多了一桩,更加证实元澄所言非虚。

源奂久居北镇,自是不知道这段典故,但他向来擅于察言观色,知道这一下可能拍到马蹄子上了。

“是下官莽撞了!”

“无妨!”

高肇状似不在意的摆摆手,“有劳思周,还需帮趁豹儿一二,免的兵将因畏寒而偷奸耍滑……”

“谨遵太尉令!”

源奂领命,又犹豫道,“敢问太尉,方才所议之借刀杀人之计,该如何筹划?”

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宁为高氏之谋臣,不为叛军之大将。

其余不论,万一高肇归附,更或是事败,谋臣的罪名至少要比领兵大将的轻一些……

高肇不动声色的摇摇头:“再议罢!”

一看就知他心中已有计较,但不知何故,却不想言明,源奂隐隐有些不甘。

但总不能赖着不走,源奂只能做揖靠辞。

待二人走后,高肇沉思许久,才沉声问道:“李始良呢?”

“秉太尉,如今正予别院,与清河王对弈?”

“他倒是好雅性?”

高肇冷笑一声,“如此大张旗鼓来招抚予我,任城王定然已为得计,是以不出两日,定会要求与元怿见上一见。到时莫要阻拦,让他见便是。最好能让他与李始贤见上一面……盯紧些,待他二人见过后,即刻秉报予我……”

“诺!”

亲信恭声应着,话音刚落,但听堂外秉道,“太尉,任城王称要见清河王,不知可否!”

高肇哈哈一笑:“倒是巧了?”

……

李始贤没那份雅骨,与元怿对奕十盘九输,自然不会找虐。倒是在象棋上颇有几分造诣,能与元怿下个棋鼓相当。

但今日却是连战连败,一看就知心思没在下棋上。反倒是元怿龙精虎勐,意气风发,越下越是得心应手。

眼看又要被将死,李始贤好不烦燥,伸手在棋盘是一顿胡搅:“不下了!”

元怿也不恼,笑吟吟的收着棋子:“怀德公何故忧虑?”

李始贤眼睛一翻:好个奸贼,这是爷爷哪里疼,你就往哪里踢?

朝廷遣元澄为使,来招抚高氏,早被高肇传的满城风语。话里话外都透着一个意思:高氏连战连捷,日益势大,如今坐拥五州、六镇,举大魏国土足逾三成已归其手。见久攻不下,朝廷只能怀之以柔,罢兵求和……

是以李始贤与元怿自早间就知道,元澄已然进了统万城。

所谓此消彼涨,高肇若降,朝廷定然重整兵马,征伐西海,李承志岂不是及及可危?

李始贤如何能高兴的起来?

而元怿这狗贼心知肚明,却依旧幸灾乐祸,更是往伤口上撒盐,着实可恨。

元怿正了正神色,温声劝道:“以往常听承志言之:车到山前必有路,再者,朝廷连高肇这等奸贼都能弃瑕抚之,何况承志本就倍受屈辱,不得已为之,故尔怀德公又何必苦恼?”

意思是晚降,不如早降?

李始贤眉头一纵,拧成了山字。

若真要降了,那承志这数年来殚尽竭虑、运筹帷幄,并李氏上下披肝沥胆、含辛茹苦,岂不是尽皆化为飞灰?

不,岂能如此简单,应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莫说那逆子甘不甘心,便是老夫都觉的阵阵肉痛……

正暗中恼怒,听到堂外一阵响动,李始贤与元怿下意识的转过头。

来人年近五旬,两鬓间已隐见白丝。脸色黑中透红,但颈中肌肤却润如脂玉,一看就知平日定然养尊处优,于近日才舟车劳顿所致。

再看高冠博带,冠上三梁,李始贤哪能不知这是元澄?

元怿一动,他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二人齐齐一拜:“见过任城王(族叔)!”

元澄朝着元怿微一点头,而后郑重其事的向李始贤做揖:“可是怀德公?”

李始贤双手一托,连呼不敢,心中五味陈杂,连他自己也不知该是暗喜,还是尴尬。

若是以前遇到这样的人物,怕是连看自己一眼都欠奉,如今却是大礼问候?

全托了那逆子的福……

稍一寒喧,三人坐定,元澄又呼喝着高肇的亲信要着酒食,说是与李始贤一见如故,不醉不归。

因为朝廷招抚高肇的条件过于苛刻,怕其麾下不服,更或是引起兵变,元澄自然不会多嘴。只略提了句已将圣旨颁予高旨,三两日便能见分晓。

元怿深知元澄心性,一听就知可能会有反复,连元澄也并无多少把握,是以也不敢追问。见这二人如此,李始贤心里急的长毛了一般,却又无计可施。

高肇到底是降,还是不降?

套话是莫想了,他本想从元澄的语气、脸色中窥出丝端倪,但元澄宦海沉浮数十载,早已修炼到了泰山崩于眼前还不变色的程度,从前到后都是波澜不动,喜怒不显。

反倒是一副不动如山,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模样将李始贤惊的不轻。

不过李始贤也不是吃素的……

元澄对西海饶有兴趣,处处都是旁敲侧击。李始贤只是装傻充愣,称被高肇囚于夏州近一年,一问三不知。

“哦,却是如此?”

元澄自然知道李始贤说的不是实话,也不在意。又吟吟笑道,“至多三五日,夏州之事就能见分晓,若无意外,孤就会西行千里,再至西海,到时便可与怀德同行……”

李始贤心里咯噔一下。

这句话说的如此明白,他焉能听不出隐意?

至多三五日,等高肇举军归附,元澄就会启程,往西海劝降李承志?

高肇果真降了?

心中叫苦不已,李始贤却打了个哈哈:“固所原也!”

你来我往,各逞心机,如此这般,这顿酒喝的自然是没滋没味。

元澄年高,元怿体弱,李始贤是心中有事,是以都只喝了五六分便罢了宴席。知道这叔侄二人有事要谈,李始贤便起身告辞。

摇摇晃晃,装做一副大醉的模样被兵卒送(押)回小院,刚要唤过李承宏合计一二,见卧房门口站着几个甲士,李始贤的童孔微微一缩。

高肇果真来了?

见到元澄的那一刹那,他隐约中就有一丝直觉:高肇敢让自己与元澄照面,必有所图。

但他没料到,高肇来的这般急?

礼贤下士,必有求于人,高肇要让自己干什么?

心中猜忖,李始贤推开了门。

高肇坐于桉后,正就着灯翻着一本书籍。李始贤稍一凝神,但认出是他平时消遣所用的一本《齐孙子》。

李承宏坐在一侧,看李始贤进门,连忙起身相迎,脸上还露着一抹无法抑制的喜色。

莫非是好事?

李始贤不但没高兴,心中反倒警钟大作。

连李承志都坦言老尔不死是为贼,若论心机,三个他绑一起也非高肇的对手,何况自小愚钝,憨厚忠实是长子?

这老贼怕是没安好心……

他懒洋洋的往桉边一坐,连声问候也无。

高肇放下兵书,似是颇为踌躇的叹了一声:“怀德,可是见过任城王了?”

若非有你授意,老夫莫说见元澄,定然连朝廷招抚、元澄入城的风声都听不到一丝,是以何必明知故问?

二人是敌非友,李始良也懒的与他虚于委蛇,冷冷一哼:“算是遂了太尉所愿,敢问太尉此举用意何在?”

有其子必有其父,倒是挺警觉?

“老夫能有什么用意?”

高肇幽幽叹道,“只是素来敬佩怀德睿智,又知元澄必然会予你陈说利害,招抚承志,是以便想问问,朝廷给承志许了多少好处,也好有个比较!”

李始贤心中一沉:这老贼果真已然意动?

不过也是奇了:元澄话里话外都透着要西行招降承志之意,却对会许何等好处只字未提?

心中暗忖,又听高肇笑道:“事已至此,怀德又何必讳谟如深?也罢,事无不对人言:朝廷赐我为夏王,封地便为夏州,其下凡高氏子弟、投附之臣各有封赏,候伯之爵不等,均可世袭罔替。另赐我高氏免死铁契,非谋逆可免子孙十死……想来予承志赐封,必然不会低于此例……”

李始贤悚然一惊,喝进去的酒尽皆化做了冷汗。

不会低个鸟毛?

这岂不是分疆裂土,国中之国?

举大魏一朝,也就太武帝之时为牵制吐谷浑,独留宕昌梁氏(今甘肃陇南)未伐,赐其为国中之国,只此一家,再无此例。

且宕昌于前晋永嘉(公元307年)之初就已建国,那时的拓跋氏还在白山黑水之间茹毛饮血。梁氏之所以归附,也是见太武帝以雷霆之势收服河西,再不归附就有灭国之威,不得已而为之。

是以即便彰显千金卖马骨之意,这个王也封的千值万值。万万不能予此时相提并论。

况且但凡开此先河,岂不是人人都能造反,人人都可封王,这元魏之天下怕是永无安宁之日?

朝廷莫非是失心疯了?

反过来再看,条件如此段厚,用李承志的话说:高肇除非是脑子被驴踢了才不会答应。

那李承志呢,若是也封以异姓王,且可拥一州之地、强兵数万,是不是也会心动?

李始贤便是城府再深,也被惊的愕然失神。高肇见状暗喜不已,大呼果然。

朝廷对高氏的条件苛之又苛,对李承志的封赏却使人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但凡走露一丝风声,高肇麾下十有五六能就地兵变。

故尔高肇早就料定,元澄绝不敢走漏半丝风声。

但既遇李始贤,元澄定然会礼贤下士,以示亲近,更会表露招抚河西之意。

如此以来,就给了高肇可趁之机。

他谓然一叹:“老夫自视甚高,自以为有大气运,却不想承志洪福齐天,有如天助,不知胜老夫多少筹?

朝廷此次招抚,无非便是两桃三士之计,欲待价而沽。而老夫左右思量,以为高氏既无窃国之气运,更无称皇霸世之能,更怕过犹不及,最后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是以不如见好就收。

而我若一降,承志必为众失之敌,怕是独木难支,十有**会如老夫一般,与朝廷罢兵讲和……如此一来,我翁婿二人岂不是又要同殿为臣?

以往种种,皆是局势所逼、因缘际会,已无须再论对错。但承志为我高氏之婿,高李两家已姻亲却是事实。以是老夫不忍,也不愿元澄拿你父子挟迫承志,故而决定:趁罢兵缴械之前,将你父子放归西海……”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