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二九章 一败涂地(二)

第六二九章 一败涂地(二)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南路败了?

听到这四个字时,杨舒猛的倒抽一口凉气。再看李韶,同样满面惊容,双目微突,似是骇的连眼珠都不会转了。

元澄北上之初就已授令,命邢峦为帅,崔延伯为副,将原奚康生征讨高肇的十五大军一分为二,二人各率一部。

邢峦领五万留守关中,暂驻原州(原高平镇),崔延伯领十万进驻鄯善镇。

之后军司马元钦又予关中与北地强征民壮十万,七万遣予崔延伯,三万分予邢峦。

与此同时,吐谷浑与柔然相继出兵,奚康生予北地整编降军也颇有成效。于是朝廷便迁原接替李崇镇守两淮的征南大将军元遥北上,转迁征北大将军,都督北征一应事务。

元遥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新布署军略:崔延伯依旧驻于鄯善镇,待与吐谷浑兵合一处,再向河西进发。

邢峦移驻薄骨律,与崔延伯一南一北,兵指武威、张掖。

元遥则北上夏州,接管奚康生已整罢编营的近二十万降兵,而后西进至汉时西海河渠司属地,跟武威宣弄县不足三百里,距武威郡城就只五百余里。

计划也很简单,待柔然出动,便是只出兵一半,也有二十万之巨,围困西海北境与西境绰绰有余。待那时南路崔延伯、中路邢峦、北路元遥就可齐头并进,如排山倒海一般向西海进逼。

三路合近五十万大军,且有吐谷浑精骑近十万,当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将西海之兵逼至合黎山北。

所谓蚁多咬死象,便是西海有诸般火器,但区区数万兵力,又如何是近百万大军的敌手?到时的李承志便如瓮中之鳖,已然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但谁想柔然大军方出漠北,距西海还有上千里之遥,李承志反倒先下手为强,强攻南路。

强攻也就罢了,不但胜了,还是大胜?

李韶与杨舒百思不得其解:崔延伯当世之名将,手握近二十万大军,是如何败的?

二人征伐半生,都乃知兵之人,是以心知肚名:李承志定是猝然发动,而崔延伯则是一触即溃。且大战之日距今绝不会超过一旬。不然鄯善镇距薄骨律就只千余里,早该收到信报才对。

崔延伯麾下可是有二十万大军,且据坚城与雄关而守。反观李承志,就算是逢一户便抽一丁,估计西海也就能凑二十万左右。便是这般,明知元遥已抵河渠司,柔然也已出兵,李承志绝不会孤注一掷,尽皆遣来攻克鄯善。

能遣三成,怕是就撑到天了。

但偏偏,崔延伯就是败的这么快?

心中惊疑不定,李韶看了看元钦,又看了看元怿。

二人的脸色不是一般难看,面色如土,唯有邢峦与他一样,尽是惊骇之色,仿佛在白日里见了鬼一般。

看来邢峦也是不知就里。

但不对呀?

若是西海出兵鄯善镇,必经武威郡。但如今元遥于武威之北陈兵二十万,如此大的阵仗,焉能未听到风声?

也更不可能视若无睹,任崔延伯大败。

再者崔延伯久经沙场,便是轻敌,也不该被李承志拿捏无声息的偷了营。但若不是偷营,又为何会败的如此猝然?

心中暗忖,李韶抱了抱拳,疑声问道:“数日前还听殿下提过,任澄王已借得天柱部六万精骑,另有白兰、北羌等部落轻骑约四万,足十万大军往鄯善镇驰援崔县子(崔延伯),难不成,皆于此战时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不提还好,一提吐谷浑,元钦就如吃了屎一般的难受,五官拧作一团:“若非吐谷浑,崔延伯焉能败的如此之快?”

乍然一听,好似吐谷浑临阵倒戈了一般,但堂内众人皆知,定然不会如此。

但又不知内情,杨舒急的抓耳挠腮,急声催道:“还请县候解惑……”

元钦怅然一叹,娓娓道来:“四月十八,天柱三部并白兰、北羌、安原等部于盐湖会师,合计九万余精骑。伏连筹拜右谷蠡王为帅,统率全军。其分九万余精骑为六部,每部约一万五千骑……

任城王当日便与慕容孝约定,其中四部随殿下过祁连,越浇河,进南门关(吐谷浑与元魏关城,在今西宁市大通县),与鄯善镇互为犄角。剩余两部暂驻盐湖,待战事一起,便经汉阳草原奔袭镇夷……

议定之后,殿下予次日就与慕容孝启程,两日后便至天门关下。时慕容孝称两国本就同出一源,且如今之盛事实乃百年未见,理当庆贺。殿下也以为我天朝上邦,不能失了礼数,便欣然应允。又令副使李宪从关外买来许多牛羊,就地宰杀,犒赏大军,以激士气……

如此这般,前两日都安然无恙,但至第三日轮至天柱北部,饮至酒酣之时,突有兵卒发狂。之后更不知为何,只予片刻间,就引得有一军(营)啸营……

时任城王、李宪、慕容孝,并天柱三部名王齐聚一帐,听兵将来报,慕容孝怕啸一营而乱全军,当机立断,令就地之营围了天柱北部大营,又令天柱北部名王率兵平乱……

任城王殿下也只以为是偶有兵卒不胜酒力,偶发癫狂之症,又因慕容孝颇为果断,未引出大乱,便未予置喙……但也就三四刻,啸营之兵还未平定,突见营北火光冲天,炸声似雷,且连绵不断。

待殿下与慕容孝冲出帐去,才有兵卒来报,称满山遍野尽是西海甲骑。但见火花一闪,便有天雷降下,无论人、马、车、帐,无不炸的粉碎……而如此也就罢了,西海甲骑就如长了眼一般,直直就朝慕容孝的中军攻来……”

“声东击西?”

元怿只觉头皮发麻,猝然站起了身,“莫不是那酒肉之中,被人下了药,才至一军啸营?”

元钦倏然一顿:“殿下如何得知?”

看他这副模样,元怿便知被自己说准了:“若是数人发狂,远不至让千余兵卒啸营,想来另有变故。而世人皆知,李承志擅岐黄之术,连侍御史徐謇、王显都赞不绝口。故而我才突发奇想,想来应是着了李承志的算计?”

元怿稍一犹豫,眼中惊骇之色更深,“但便是只令一营中毒也绝非易事,除非吐谷浑大营之中藏有西海细作,且身居高位?”

元钦好不懊恼:连元怿都能想到,为何元澄与李宪就无警觉,只以为是偶然?

也压根就未想过:李承志数救先帝、太后与九死一生之际,最是擅于用药。为何就未触类旁推,联想到是西海细作下了毒?

但此时后悔,又于事何补?

他黯然一叹,继续说道:“殿下明见,当时确实无人想到此节,只当是兵卒不耐酒醉,偶发癔症。但直到败走金城,夜渡大河之时,才有亲信予慕容孝秉报,称当夜除天柱北部营啸那一军外,另有一军突然出寨,冲进后军,随即便见后营中火光冲天,显然是烧了大军粮草。

且烧了粮草都不算,这一军之后又发烟火传讯,为西海大军引路,故而慕容孝的中军才溃了那般快……再由慕容孝一盘问,才知那一军乃他帐下前军劲旅,当夜守值便是此军,是以才有此便利……”

说到这里,凡帐中之人无不毛骨悚然,浑身冰凉。

李承志竟然能将慕容孝麾下的亲信都能买通,那吐谷浑汗庭,伏连筹身边是否又有这样的人?

如此以来,朝廷向吐谷浑借兵、任城王出使伏罗川之事,岂不尽在李承志掌握之中?

若非如此,西海为何能将时间掐的准之又准,恰至吐谷浑大军出南门关,立足未稳之时,就猝然袭营?

更有甚至:怕不是慕容孝要任城王犒赏三军的主意,也是西海细作所建?

但就算如此,也不至于败的这般之快,更不至于连累到崔延伯才对?

李韶心中狐疑,但他身份特殊,自是不好细问。抬眼瞅了瞅邢峦,见他又惊又疑,急不可耐,便知也如自己一般。

轻咳一声,李韶又给邢峦使了个眼色。

此时这般,还能为何?邢恋顿时会意,朝元钦做了个揖:“邢某听的糊涂,不知崔县子又是如何败的,烦请县公请细一些……”

“某一时恍忽,都督莫怪!”

元钦后知后觉,才知讲的没头没尾。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又道:“某当时率一卫民壮驻于大河以东的榆中县,以此为枢,为崔县子并任城王运粮。突有兵卒来报,称大河以西尽是溃兵,坠河者不计其数。我本欲遣兵卒过河察看,恰至殿下与慕容孝,并李宪寻至营中,才听了个大概:

应是细作先予酒食中投毒,引一军哗营。而后趁营中慌乱之际,潜入后营烧了粮草,从而致全军大乱。之后又以烟火为讯,引西海甲骑急攻慕容孝中帐,使慕容孝方寸大乱,不战而逃,继而使全军群龙无首,只能任人宰割……

而不消数刻,逾六万大军,便溃如堤倒山崩。然西海却未就此做罢,而是兵分两路,一路陈于湟水之南,一路陈于大河之北。如此后有追兵,南北均有埋伏,溃军只能往东溃逃……

而南门关距鄯善镇就只百余里,且吐谷浑溃军大多有马,半日便至,是以还不等天明,溃军就冲至崔县子大营之前……崔县子当世之名将,自然将大寨筑的坚之又坚,牢之又牢,但架不住溃军太多,且尽皆被西海天雷吓破了胆,只是往前冲,却不敢后退半步。是以战事猝然便发……

若只如此,也就罢了。那两路西海大军趁乱潜至崔县子大营之北,又突施飞雷,更使我军乱上加乱。然若只是如此,尚也不致于使崔县子大败。但未过多久,西海突又遣数千火马,自炸毁的北营寨墙冲入营中。也不知为何,那火马予乱撞许久,突就炸开……

一时间营中炸声不断,火光大作。堪霸至天明之时,大营已乱了个通透……崔县子见回天无力,只能撤后军退走。但不想,不知何时有西海轻骑绕至大营之东,将湟水与大河之上的浮桥炸了个干净。如此,就如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更是乱上加乱。是以待敌追来之际,任崔县子百般约束,收拢,也已无济于事,都未挺过一个时辰,就连后军也败了。

稍稍灵醒些的,还知藏入林中、攀于树上,或是留于河边泥泞之处,只待敌军追来,纳头便降。蠢笨些的,只知蒙着头跑,不知被踩死了多少。而侥幸活得一命奔至河边,见浮桥已烧,无法过河之际,便是想停也停不了了。后军裹挟前军,再后来之军又裹挟前军,被迫投河者不计其数……若非李宪见机的早,令我早早拆了榆中的浮桥,怕是大河已被堵到溃了大堤……”

从元钦口中道出,听似平平无奇,慕容孝也罢,崔延伯也罢,败的都是理所当然。

但问题是,这可是足三十万大军,只是在一夜之间,就兵败如山倒?

吐谷浑也就罢了,被李承志有心算无心,怕是安插的奸细不少。声东击西,下毒致使兵卒啸营,继而趁乱烧了粮草,便其乱上加乱。最后再趁其不备,猝然夜袭,有此大败尚在情理之中。

但崔延伯呢?

别说二十万大军,就算是二十万头猪,也能听到点动静吧?

便是猝然不防,不得不与吐谷浑溃军开战,但为何就能被西海炸破了营寨,更烧毁了浮桥?

“老夫记得清楚:令他进驻鄯善之时,某就百般叮嘱:西海火器千变万化,利之又利,令他小心提防。更是令他起寨之时据湟水而立。再引河中之水于寨外百丈建河,当可阻西海石炮与飞雷……他莫不是当成了耳旁风?”

听邢峦质问,元钦如丧考妣:“崔县子领军有方,且素来沉稳,怎会罔顾都督之令?护寨之河何止百丈,怕是距寨一里都不止。然西海之雷却是从两里之外飞来,徒之奈何?”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