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三零章 再接再厉

第六三零章 再接再厉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承志的火炮竟能射到两里之外?

几人面面相觑,皆是一脸错愕,心中又惊又疑,却又不知所措。

类似的话,几人并非第一次听过。

去岁初冬之时,元鸷大败于居延湖,罗鉴大败于大碛,都曾提及西海重炮:长约五尺,粗约尺许。但听炮响,便有约十斤重的铁丸飞出,足可达四百丈之外。

而只需十数炮,便可将数丈高的山头夷为平地。

因这两封邸报虽是罗鉴与元鸷所奏,但却经高肇转呈,是以堂中的这数位也罢,还是太后、元澄,并朝中重臣皆是半信半疑。以为高肇意欲祸水东引,诱哄朝廷转而对付李承志,是以有意夸大其词。

之后又因无人亲眼见过,且问及高肇,也只是以讹传讹,故而朝廷便是重视,也依旧当做强一些的抛石机对待。

因此朝廷重点防备的,也只是小一号却杀伤更具威力的散弹炮。是以邢峦才百般交待崔延伯,让他于寨外引水护营,且至少距百丈之外。

也是因为有溃兵提过,那散弹炮至多射到两百步开外。

但谁能想到,西海不但真有可射到两里以外的铁炮,且能将铁丸射到营中之后再炸?

整整相距两里之外,且是猝然来袭,这让崔延伯怎么防?

转念再想,莫说先令细作下毒啸营,而后又烧了粮草,就让吐谷浑军营大乱不止。即便不乱,以吐谷浑散乱的军纪,也根本无法防备已到两里之外,但不冲阵,就能将敌营炸个稀巴烂的西海大军。

如此看来,还真就如元钦所说,若无吐谷浑,崔延伯焉能败的如此之快?

但事已至此,谁能料到会有此祸,便是后悔也晚了?

几人默不作声,心思各异。沉寂许久,才听邢峦冷声问道:“崔延伯率大军二十万驻鄯善、金城,定然也会予各县驻兵。如永登,距武威郡不过三百里。如庄浪(今甘肃天祝县),距武威还不足二百里。

且这两县均为由武威进鄯善之必经之路,那为何被西海大军进驻营寨之前,这两县均未传烟讯予崔延伯示警。莫不是全投敌不成?

更有甚者,南门关正处武威与鄯善正中,左右都只二百余里,某就不信,六万余吐谷浑大军皆是死人,大敌已然攻营,却不知派一个斥候予鄯善急报?”

元钦勐的一愣,看了看邢峦,又看了看各人的脸色。

邢峦目光幽冷,面无惧色。而元怿、李韶等人也是目露惊疑,更隐有审视之意。元钦顿时便知,邢峦不止在质问崔延伯,更是在质问元澄。

元澄南征北战,戎马半生,虽不敢与元英、李崇、奚康生、邢峦、崔延伯等人比肩,但也是擅战之将。至少不弱于李韶。

如此人物,即知强敌就在三百里之外,若快马奔袭,最多一时便至。焉能不知遣派游骑巡防,予沿途立以烽候,以随时示警?

所以邢峦委实想不通,元澄和慕容孝是如何让强敌潜到两里之外,还未察觉的?

元钦拧着眉头,怅然长叹:“非任城王与慕容孝轻敌大意,更非崔县子恃强而骄,该遣的游骑自然遣了,该派的烽候自然也派了。

而是谁都未料到西海诡计多端,并非是从武威出兵,却是自吐谷浑腹地攻来……

慕容孝也是逃过大河之后坚起帅旗,有亲信随之寻来才知:他前脚率军启程,后脚西海主帅便阵兵于汉阳草原。等他出南门,方予关外驻营,西海就猝然夜袭……

而这一次,却是由东向西,更不知封了多严,竟无一个溃兵逃过盐湖以东。是以慕容孝未收到一丝风声……更可恨的是,西海大军竟予盐湖之畔整休两日,将溃兵、牧民或歼或俘,或驱逐向西,又将天柱三部的牛羊牲畜抢掳一空,将帐房烧了个一个二净,于第三日黄昏才行出兵……”

“咯咯咯咯……”

堂中突然响起奇怪的声音,元钦停下话头,寻声一瞅,见元怿脸色苍白,牙着紧咬,两只拳头紧握,捏的“咯吧”直响:“怪不得县公称……一败涂地?”

至此,吐谷浑的十万精骑,并崔延伯的近二十万大军,竟只是三日之间便灰飞烟灭?

元怿忍了又忍,终是没敢问元澄与崔延伯可曾收拢溃兵,可能立阵反击之类的话。

元钦数次提到,元澄与慕容孝见大势已去,仓惶渡河,便知这二人从头到尾都只顾逃命,由此可知战事之惨烈。

而令人绝望的是:鄯善镇紧邻湟水,大营自然也立在岸北。而再往北,一直到两百里之北的大河主干,中间足有七八条大河支流。

更有甚者:西海趁崔延伯麾下方寸大乱之际,竟绕过大营,将浮桥、船只付之一炬……

元怿不但没敢问,而且一想起元钦说的“若非李宪见机的快,令我拆了浮桥,尸体怕是能堵到冲毁大河河堤,引起水患……”这一句,就觉行了骨悚然,不寒而栗。

可想而知,淹死在数条支流中的溃兵有多少?

这可是整整三十万大军……

元怿没有吓的发抖,已算是他定力高了。

也不止是他,如杨舒,脸色渐渐发白,有如敷了粉。如李韶,便是料定李承志绝非好相予之辈,但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会强到如此地步。一时间就如做梦一般,久久回不过神来。

还有邢峦,双眼瞪的有如铜铃,直勾勾的盯着元钦。

今日但凡换一个人来,就是打死他也不敢信。但元钦为司马,且堂中还坐着元怿这个监军,更有他邢峦这个副帅。就是借元钦一百颗脑袋,他也不敢撒谎。

与元怿、李韶等人相比,邢峦更吃惊的是:李承志到底在吐谷浑安插了多少细作,不然为何对慕容孝的每一步动向都了若指掌。

更是想下毒就下毒,想啸营就啸营,想放火就放火?

举一反三,予李承志而言,有李韶这样的亲近长辈,有杨舒、杨均这样的至交,若他想在朝廷大军之中安插细作,岂不是更容易,更轻松?

是不是过不了两日,李承志就连自己等人在此所议之每言每句,都能知道个清清楚楚?

越想越是骇然,邢峦猝然转头,死死的盯着李韶。

“都督看我做甚?”

看他双目如刀,李韶猝然警觉,“莫不是以为崔县子大败,是我李某使的坏?”

不待邢峦回应,元钦却先予他解围:“姑臧侯言重了,你予月余之前便迁任灵州,那时吐谷浑都未答应出兵,崔县子更是暂驻于陇关。是以都督怀疑谁也不可能怀疑你……”

意思是定计数方合围河西之前,李韶就已至灵州,连他并亲信连城都出不得,近同于软禁,便是有心予李承志通风报信也绝无可能……

说着还隐晦的给邢峦使了个眼色,邢恋顿时会意:想来元澄与崔延伯定然查过,此事应与李韶无关。

此次无关,却不代表以后无关。

但如今李韶近似囚困于灵州,还如何提防予他,总不能真的关进大牢之中吧?

且自元魏立国之后,很少行株连之罪,就如李氏三房造反,也只是株了他这一门,并未牵连到大房李韶。

更何况李承志与李韶只是同宗不同源,莫说九族,就是九十族也关联不到。是以朝廷若无李韶暗助李承志造反的真凭实据,就是想牵连也牵连不到他。

邢峦无可奈何,更知予此时就与李韶翻脸殊为不智,便不动声色的解释道:“姑臧侯误会老夫了……老夫只是惊疑,祖居李氏不过世家之末,除李承志之外,再未曾听过族人还有擅战之将。而这一战,堪称惊天地,泣鬼神。是以老夫不解:此次莫不是李承志领军?”

李韶岂不那般好湖弄的?

用脚趾头猜也知邢峦在猜疑他,不过一时间猜不出这老儿所疑何事,李韶只好做罢。只是不轻不重的刺了邢峦一句:

“若是怀疑有士族暗遣子弟助李承志领军,那就是大错特错了……都督可曾记得,李承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时事方可造英雄……若我所料不差,此次并非李承志领军,至多也就是家中仆臣,诸位怕是连名字都未听过……”

邢峦忽然就想起了先帝遇刺那年七夕,李承志于大殿之上作的那篇《立志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以往尚不觉得,但此时想来,才知这两句之中隐藏着何等气魄……嗯,不对?

这他娘的竟是一首反诗?

邢峦还在愣神,又听元钦长叹一声:“李承志虽是逆贼,但某有时也不得不佩服:如沙石瓦砾一般的奴仆,被他稍一调教,竟能大放光华?也不瞒诸位,确如姑臧侯所言:此次领军之将,某也是首次闻之:主帅皇甫让,副帅李亮……而崔县子,便是败于李亮之手……”

元怿努力的回忆着:“既姓皇甫,应是泾州朝那人氏,定为数年前西循河西的白甲旧部,但确实只是首次听闻。至于李亮……好似有些耳熟?”

他虽然记不起来,但这堂中自然有人清清楚楚。要知李承志在泾州平叛时,杨舒可是陇东郡丞,不但为父母官,更是对李承志襄助良多。

迎上元怿质询的目光,杨舒怅然一叹:“予泾州平定僧乱之初,那皇甫让不过一介队主,且是李承志自封,无名无实。而李亮则为李氏仆臣,时亦为队主……后随李承志入京,随侍其左右……”

这么一提,元怿就想起来了:“莫不是在京中予李承志端茶倒水、牵马拽蹬的那位李大?”

杨舒点了点头,再不言语。

崔延伯一代名将,竟败给了一介牵马拽蹬的家仆,且是大败?

难道李承志有点石成金之能?

众人更觉不可思议,一时间堂中沉寂异常?

安静了许久,才听邢峦一声长叹:“李承志便是天人之资,如今既举反旗,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人人得而诛之,有何可惋惜的?

旧事莫要再提,也免的失了士气……然任澄王既拜县公传讯,必有密令予我等,还请尽快道来,我等也好整军备战……”

“都督明鉴!”

元钦恭维了一句,又道,“也不瞒诸位:此战大败,慌乱中投水之溃军虽数不胜数,然略通水性,侥幸活命的兵卒也不少,是以崔县子已予东岸收拢溃兵八万余,并运粮之后军近有十万。

但诸位皆为擅战之将,想也能知,遭逢大败,这十万大军可谓士气尽失,殊无战意可言。故而任城王以为:需尽快遣军予河东之榆中、金城驻防,以备敌军携大胜进逼关中……

予我之前,殿下已遣李宪往河渠司请大将军令,想必快到了。而某来此之意,除向诸位秉知军情,另领有要务:便是征粮……”

换防好理解,无非便是将薄骨律的大军调往金城,将劫后余生,已如惊弓之鸟的溃军换到录州。

但是这征粮,却引人深思。

如今南路大败,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便是元遥心深似海,渊泞岳峙,也绝对会被惊的脸色大变,惶惶不安。

而唯今之计,也只能借助柔然才有胜机,是以元遥绝不敢食言而肥,断了柔然的粮草。

如此一来,还能到何处去征粮?

远水救不了近渴,数来数去,也就只剩关中了……

邢峦心中一动,看了看杨舒,又看了看李韶。

怪不得自己刚一怀疑到李韶,元钦便忙不迭的跳出来解围,原来是又要用到李韶了。

想想也是可笑,李韶月余前才被元澄以“招抚不力”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被贬,且是连降几级。如今将将足月,又要让他下死力气得罪人,而且得罪的还是关中士族?

元澄哪来的脸,哪来的道理给李韶下这样的令?

以李韶稳中有柔的秉性,军令自然会接,但想让他心甘情愿的出力,绝对是痴心妄想……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