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十九章 金鼓旌旗

第六十九章 金鼓旌旗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看到李承志,李柏立刻令全军停止演练,飞快的跳下高台,朝他拜了拜:“请郎君指教!”

指教?

李承志撇了撇嘴。

你把你家郎君当全能神了?

他再狂妄,也不敢凭那点玩游戏,逛论坛的经验瞎逼逼。

会死人的……

“你忙你的,不用管我,我就看看!”李承志摆了摆手。

李柏应了一声,将他请上高台,让士兵继续训练。

随着高台上的阵旗挥舞,军鼓敲动,底下的阵形快速的动了起来。

人数大概一千,正在齐头并进,像是在演练出击阵形。

阵形走的还可以,基本不算乱,说明这半个月,李松是下了苦功夫和大力气的。

就是阵容有些寒碜。

衣服穿的乱七八糟,有的是皮袍,有的是麻袍,还有些竟然穿的是只有富户家才有的帛衣和皮裘。

不过长的都快要拖到脚腕子上了,颜色不是灰就是黄,一看就是从僧官身上扒下来的。

武器也有长有短,参差不齐,大多手里都拿的是木棍。

倒不是说兵器不够,李宋两家怎么也是门阀之家,还各占一坞,刀和弓不敢说,千余铁头长枪还是能凑出来的。

主要是新丁太多,李柏怕演练的时候误伤,所以除了老卒外,其余都拿的是木矛。

至于衣甲,其实很好解决。

木甲马上就能制够一千副,大致都是土白色,过一两天全部发下来,阵容自然就整齐了。

李承志仔细的看了两眼。

这一千人此时分为两营,各自大概五百人,每营各有五队。

这也与大魏的军事建制相符:千人一军,五百一旅,百人一队。

然后再根据战时需求,或自身条件具体划分兵种。

别说,校场内的这两营兵种还挺齐全:长矛兵、弓兵、骑兵……而且旁边还有车,虽然是农车,但大致与战车的功能差不多。

等骑兵下了马套上车,就又成了车兵。

就是有些费马……

不过除了枪兵外,骑兵和弓兵都不多。

弓兵每营约一百,皆是体壮臂长之辈,骑兵则各有五十,加起来才一百。

这还要归功于李家占了宋家和昭玄寺,缴获了近七十匹战马,不然撑死了也就能凑三十骑。

这一百骑兵,有八十多人都是跟着李其李始贤打过仗的百战老卒,也是真正的精骑。

其余那十多个,包括李显在内,都只能算是半骑兵。

衡量两者区别的标准很简单:能不能在快速行进的马上腾出双手开弓,或是双手持兵器。

千万别小看这一点,李显练骑术断断续续两三年了,现在在马上开弓或端枪,一只手里都必须握着缰绳,才能掌控马匹。

在缰绳或是马的干扰下,射出去的箭又能有多少准头?

换成李松或李柏,膝盖轻轻一碰,马儿就知道是该快,该慢,或是该转向,还是该调头。

其实要是专心练,两三年有些夸张,顶多骑上一年就能做到在马上腾出双手作战。

比如李彰,练了大半年就能控马了。

原身也不赖,据说抱着马脖子说了一个多月的悄悄话,就敢骑着马睡觉了……气的李始贤把他关在马厩里关了一夜!

李显之所以这么差劲,还是和他的性格有关。

这混账不是一般的暴燥,还一点耐心都没有,驯马或练骑术的时候,打马的时间比骑马的时间还多。

虽然往往换来的都是李松的一顿暴揍,但李显从来都是记吃不记打,转眼就忘,试问哪匹马能和他产生默契?

打仗的时候不驮着他朝敌营自杀式冲锋就不错了……

再看李松,有时看他都忙的脚不粘地了,他都能隔三到五天就抽出空来喂马、溜马,给马涮毛捉虱子。

用李松的话说,马就是骑兵的半条命……

所以李承志还没有白痴到以为有了马就能打造出骑兵,他让胡保宗买马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建造马上步兵,用来和乱兵打骚扰战。

其余不论,机动性绝对一流:打不过你,我还跑不过你?

当然,骑兵肯定还是要装备和训练的,毕竟在火器出世之前,骑兵是当之无愧的兵中之王……

李承志眯眼看了一会,也算是看出了点眉目。

根本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主将下令,竟然靠吼?

像《大秦赋》。

先不说一场打下来,主将和传令兵会不会喊成哑巴,就说上万大军,阵形铺开足有百米方圆,你得在身边安排多少传令兵一起狂吼,才能传到百米外?

更不说两军对阵的时候。

到处都是人吼马嘶,先不说能不能听清,就说你怎么让将士分辩出,这到底是自家主帅下的令,还是敌方将领下的令?

古代打仗,当然靠的是金鼓旌旗,而且章法极严,必须要做到简单易懂,明确有效。

不然营将光想这军令是什么意思都得好久,战机早错过了……

也根本不似电视剧中那种鼓一响就出击,然后连续响个不停,士兵也一窝蜂似的往上冲。

除了李柏身边的大鼓,各旅各队主将身边都有背着小鼓的令兵,无一不是身高力壮的大汉。

台上大鼓响一声,则代表全军出动,此时队阵中的小鼓手以特定的频率敲动小鼓,士卒便开始前进。

小鼓响一声,士卒进一步,鼓声不紧不慢,就跟后世齐步走一样,这鼓声就好似“一二一”的口号。

大鼓连响三声,则代表快步前进,但也不是一窝蜂似的往前冲。军阵既要做到快速前进,不能与中军脱节,阵形更不能乱,还要留有足够的体力用来杀敌。

这个时候,旅阵中的小鼓响一声,则代表往前跑十步。

要是营与营离的不远,怕相互干扰,则会换成中军大鼓。

当主帅认为可以冲锋的时候,才会连续敲击,也就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画面:鼓手用尽全身的力气敲着大鼓,能敲多快敲多快,敲废一个,换下一个再来……下面的部队用最快的速度往前冲!

此时旅营和队营中的鼓手,则为转变为旗手或护旗手,跟着旅将闷头跑。

当然,光靠鼓声还不行,这只是双方接战前用来传令的手段。

大多数稍复杂一些的军令,或是接战后嘶喊声太大,鼓声起不到多大作用时,都是靠旗帜来传递的。

比如,需要哪一支队伍临时变换攻击阵形或方向,以及命令预备队伍参与战斗,具体参与到哪个方位等等。

这就是李柏身边,以及台下两旅中,会有那么多旗帜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