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三三章 洪福齐天

第六三三章 洪福齐天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左右不过三百里,快马一日就至。再者分兵之前,李亮本就与皇甫让约定:半月之内,需将盐湖、湟水以北,大河以东的城池、郡县尽皆攻克。

是以迟早要去媪围县,早几日晚几日并无任何区别。

得报之时,已是午时,李亮即刻启程,至子夜时分便到媪围县。

斥候抢先一步已来报过,达奚早已得讯,一直守在城楼上。等城下验过令信,确认是李亮亲至,他忙不迭的下了城墙,在城洞内恭迎。

而后又令亲信,向司马张敬之知会了一声。而李亮堪堪踏进城门,张敬之也到了。

看到张敬之,李亮恍然大悟:原来并非达奚独自领军。

有张敬之襄助,达奚便有疑心,也翻不出浪花了。且这二人共事十数载,本就熟捻,也算是相得益彰。

而如此一来,予新近归附西海的降将、降卒而言却意义非凡:奚康生依旧在北镇整军,与李承志不死不休。而李承志依旧敢重用达奚,可见心胸之宽广?

至少可稳军心……

几句寒喧之后,达奚狐疑道:“李主事为何至此?”

这一句反倒将李亮问的有些懵。

不该是他来问才对么?

心知有异,李亮拱了拱手,客气道:“如今大河西岸已无敌军,自该收复城池,歼俘溃兵!”

大河西岸已无敌军?

达奚悚然一惊:“去哪了?”

李亮更是诧异:“达奚将军难道不知,敌军尽溃?”

敌军尽溃……扯什么鸟蛋?

那可是四十万大军……

看他眼珠子都快突出来的模样,李亮才知应是讯令不畅,达奚至此都还不知崔延伯与慕容孝已然大败。

他稍一沉吟,娓娓道来:“四月廿五之夜,吐谷浑大军于南门关外大败,从而溃散,皇甫将军当机立断,令我与他兵分两路,随后掩杀:

一路在南,自河关县(今青海西宁贵德县,时属元魏鄯善镇),沿大河(黄河)北岸东进。一路在北,自北羌县(今青海门源县,时属武威郡),沿湟水南岸合围。

两路齐头迸进,向鄯善镇进逼。因吐谷浑溃军慌不择路,只能于两河之间向鄯善镇溃逃。因值深夜,讯令不畅,敌我难分,是以崔延伯猝不及防,军阵、营寨被溃军冲破。我等紧随其后,以镇夷炮轰其中阵、大寨。未值天明,鄯善镇破,崔延伯前军大溃,无奈只能让中军与后军急撤。

我等掩后袭杀,一日一夜急追三百里,于廿九正午,大败崔延伯予西羌县大河西岸,至此,鄯善定矣。而后,皇甫将军以为应趁热打铁,趁胜追击,是以命我等再次兵分数路,以大河为界,凡以北、以东之城池尽需攻克。凡溃兵尽需歼伏……”

稍一顿,李亮又问道:“予初一清晨,皇甫将军便已快马加急,将此讯报予郎君,奚中郎为何不知?”

“呵呵……”

除了傻笑,达奚已做不出任何的反应了。

脑子里更是被狗舔了一般,好像都不会思考了。

四月十九,李承志接到皇甫让讯报,称吐谷浑征精骑九万余,号称二十万,于四月十八会师于盐湖。予藏兵于马场的皇甫让还不足百里。

次日,其兵分六部,其中四部随左谷蠡王慕容孝进驻南门关,只余天柱南部近三万精骑暂驻于盐之北。皇甫让在信中称:他已布置妥当,将于廿一子夜,与潜伏于天柱南部的细作里应外合,夜袭盐湖。

四月廿三,李承志又接到皇甫让的捷报,称已大败驻守于马场之南,盐湖之北的天柱南部,歼、俘胡兵、牧民三万余,牛羊无数。

因准备充足,于敌军溃乱之前堵死了往东之路,是以消息并未走漏,皇甫让以为可故伎重施,可与已为慕容孝前军营帅的李汉里应外合,再袭南门关。

这是即定策略,皇甫让与李承志早已商讨、推演过无数遍。予出兵之初,李承志又坦言:时局瞬息万变,若事事请奏,必会错失良机,早就授予皇甫让临机专断之权。是以皇甫让也不过是正常报备。

所以遣使秉与李承志之时,皇甫让已经与李汉约定:于四月廿五,他会从盐湖出兵,经吐谷浑腹地夜袭南门关。

到时李汉只需让吐谷浑啸营,并烧了粮草即可。

也是那时,李承志怕吐谷浑反扑,更怕已陈兵于河渠司的元遥派兵偷袭马场,便令达奚与张敬之连夜出兵,进驻武威,驰援皇甫让与李亮。

二人所率八成为新军,也就是收编自罗鉴、元鸷的六镇与敦煌镇军。因归附也就堪堪半年,要说军心有多稳,士气有多高,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保险起间,自然要好生对待,提防自然也少不了,军法也不亦太过苛刻。

再加为防备吐谷浑突然越过祁连山,半渡而击,是以行军并不快,虽车马众多,一日也就百五十里左右,行足七日,才至武威。

当日先予城外暂驻,与此同时,达奚当即就遣令使往马场传讯,以求皇甫军令。

但将将半日,信使传来回令,称皇甫让与李亮均不在马场,只有卫帅皇甫忠率军三千驻守于马场之南的默靳河。

又问皇甫让与李亮的去处,皇甫忠竟称二人各率三卫战兵,兵分两路,一路去打慕容孝,一路去打崔延伯了。

听到此讯的达奚吓的差点摔下马去。

崔延伯有多少兵?

进驻鄯善镇之初,崔延伯便称拥兵百万。李承志自然是不信的,但声称即便打上个折上折,加上民壮,三十万应该是有的。

且还要加上慕容孝的六万余,这就是近四十万大军。

而皇甫让才有多少兵?

战兵满共才只六卫,也就是三万出头。再加上运粮、运炮的民壮,山丹马场的牧兵、牧户,也就将将四万多。

敌兵十倍于已,是谁给皇甫让和李亮的勇气,让他们敢以卵击石的?

更不要论武威郡往北约六百里,就是征北大将军元遥的驻兵之地,更有大军二十万陈于此处。

达奚无奈,只能先予李承志急报,而后与张敬之商定,如何驰援。

便是心急如焚,也不能乱了方寸。达奚也只能兵分两路:一路交由副帅张信之,领兵一万驻守武威,以防元遥南进。

另一路再分两部,他与张敬之各率一万,一路沿边墙往东,另一路越过边墙,往鄯善巡探。

又要分兵,还要分粮、分炮,如此便耽搁了一日。且强敌在侧,更要小心万分,行军自然不敢过快。如此这般,虽皆为骑兵,炮也只带小炮,一日也就能走百余里。

至第三日,达奚于昌松县(今武威古浪县)偶遇李亮麾下塘骑,才知皇甫让与李亮一南一北,边走边打,都快要打到黄河西岸了。

再追问时,因限于军令,塘骑就不敢多说了,只称奚中郎可放心行军,沿途必然畅行无阻。

只这一句,便令达奚惊诧无比。怀疑皇甫让与李亮十有**已败崔延伯。

不然塘骑万万不敢说“凡大河以西,必畅行无阻”这样的话。

但转念一想:以四万败四十万,犹如天方夜谭,委实让人难以置信。

惊疑不定之下,达奚与张敬之未敢尽信塘骑之言,虽不再往南,而是沿丝绸古道往东,但依旧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倒是确如塘骑所言,一路畅行无阻,但依旧又走了三日,才到距武威近三百里,予大河西岸的媪围县。

昌松虽为县,但民不过千余户,县兵不过数百。城墙更是经年失修,是以但见大军行至城下,昌松县令便举城投附了。

问到军情,自然是一概不知。

而等此时再见李亮,二人才知塘骑所言不虚。

达奚已被震的外焦里嫩,跟冻住了一样,莫说回应李亮,就连李亮问的是什么都未认真听。满脑子都是“崔延伯败了……慕容孝败了……”之类的念头。

而就连一向沉稳如山的张敬之也被惊的面色潮红,双眼放光。

好在多少还尚存一丝理智,猜到应是皇甫让连接大胜,李承志已然目不暇接,更怕越俎代疱会挠乱皇甫让的节奏,是以索性按令不发,任由皇甫让发挥。

当然,李承志定然已传讯于皇甫让,告知达奚已率三万新军北上驰援之事,自然也免不了赐皇甫让节制达奚的令节。但十有**是皇甫让跑的太快,又忽东忽西,信使怕是还未追上,是以才会如此:他与达奚不知如今军情,皇甫让与李亮也不知李承志又遣大军来襄助予他二人,是以阴差阳错。

但何止是阴差阳错?

张敬之委实无法想像,以四万敌四十万,不胆胜了,还是大胜,且胜的如此之快,前后都还不到两旬?

皇甫让与李亮是如何做到的?

心中如同巨浪滔天,经久不平,张敬之难耐惊疑,而甫一张口,声音却又哑又颤,舌头就似打了结:“李主事:真就……大败慕容孝……并……并崔延伯?”

“军法如山,亮怎敢慌报军情,自然是胜了?”

听到“胜了”二字,达奚突然一个激灵,好似如梦初醒:“怎就胜的?”

这话问的太过突兀,还很是无礼。但李亮深知达奚秉性敦厚,不过是太过惊诧才出口无状,是以并不在意。

“托郎君洪福,皆是运气使然!”

任李亮不矜不伐,素来不骄不躁,但也忍不住呲出了白牙,“也赖皇甫将军能料敌予先,能当机立断,不使良机稍纵即逝,才有此大胜……”

确实是运气。

因为连皇甫让与李亮也没想到,吐谷浑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在火炮面前就如纸糊的一般。一听炮响,不论是天柱南部,还是慕容孝的六万精骑,须臾间就乱成了一锅粥。

也更未料到慕容孝不是一般的贪生怕死,大军虽乱却未败,他倒先逃了。

主帅一逃,麾下群龙无首,自然是乱上加乱,溃败只是必然。

更始料未及的是,慕容孝既不往南,也不往北,偏偏往东逃?

南门关距鄯善镇堪堪百里,且为了便于行军、运粮,驰道被崔延伯修的甚为平整,就如一马平川。

是以慕容孝就如指路之明灯,其后的溃兵更如南山羊一般,只知道跟着头羊跑,哪怕前面是悬崖也照跳不误。

鬼使神差,阴差阳错之下,竟就冲溃了崔延伯的营寨?

而后如法炮制,几轮火炮之后,崔延伯的前军也未撑过多久,便兵溃如山倒……

李亮觉得,就是用“老天有眼,得天大之侥幸”这样的用词,都不足以形容此战之顺利。

就跟白捡的一样!

只此一战,皇甫让与李亮之名必将天下皆闻……

心中欢喜不已,听张敬之赞叹,李亮才敛了敛心神。

“果真是洪福齐天,天佑我西海……只此一战,便可奠定我西海万世之基业……皇甫将军、李主事之功,日月可鉴……”

张敬之脸红的就像喝醉了一样,话音都未落,就朝着李亮深深的往下一拜。

怎么论也是李承志的外舅,如今更为左膀右臂,李亮哪敢托大。但张敬之的动作太快,莫说拦,李亮竟避都没来得避。

达奚早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张敬之如何做,他就如何做。

这一次,李亮倒是反应了过来。但奈何达奚孔武有力,若论力气,也就比李承志、李彰李显二兄弟稍弱一些。李亮根本托不住。

他只好无奈道:“二位言重,此战皆赖皇甫将军运筹帷幄,亮受之有愧……”

“李主事何需自谦?”

张敬之施施然的起了身,稍缓了缓心神:“不过如今军情紧急,我等也无须客套,当以军务要紧……请问李主事,慕容孝与崔延伯即已落败,不知如今退至何处,兵力又余几何?”

“这二人并元澄均已败走榆中,麾下兵卒于乱战之中慌不择路,足有近半投于大河与湟水之中……又有皇甫将军与我掩杀,再由李时率后军沿路收拢,所俘溃兵已有五六万之广……粗略算来,崔延伯麾下兵力至多也就十万,且均为溃兵,几无军心与士气可言……”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