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三四章 见好就收

第六三四章 见好就收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如今崔延伯已败,残部退往河东,河西数县已被李主事尽复攻克,那敢问皇甫将军又去了何处?”

张敬之语气很是客气,心中也很是疑惑:若皇甫仍在大河以西,应在武威、金城,或是鄯善、枹罕一带。但不管在何处,都不至于使令使寻不到他,也更不会连李承志已派新军驰援予他都还不知。

包括李亮也是如此。而且自己与达奚出兵已然半月,若是他二人接到李承志的军令,早该派骑塘来接应了。

之所以杳无音信,甚至南路副帅都不知李承志又遣军来援,那就只有一个可能:皇甫让就不在武威、金城左近。

那还能到哪里?

迎上张敬之与达奚狐疑的目光,李亮暗暗一叹,无奈道:“不瞒二位,皇甫将军已然北上,若无意外,如今已至薄骨律,十有**与邢峦隔城对峙……”

皇甫让率军去了薄骨律?

听到这一句,达奚只觉毛骨悚然,头发都快立了起来。

你当薄骨律就只有邢峦的数万大军,还是不知再往西北五六百里的河渠司腹地,既为征北大将军元谣的驻兵之所?

便是再少,这两处也足有大军近二十万。

侥幸胜了一次,皇甫让真将自己当成了战神,以为所到之处,真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达奚如此,张敬之同样被惊的不轻。

既知鄯善一战是运气使然,皇甫让焉敢再入虎穴?

见这二人如此,李亮又解释道:“并非皇甫将军独断专行,而是与我共同商定,才会挺而走险……嗯,也算不上是行险……”

李亮稍一顿,颇有深意的看着张敬之和达奚,“想必二位仍旧不知,柔然已退兵了吧?”

达奚一声惊呼:“怎可能?”

“怎不可能?”

李亮顿时笑了起来,“我南路即能大败崔延伯,北路自然也能大胜柔然……”

哪来的北路,我怎不知?

嗯,好像还真有……

二月初,天气稍暖,李松便率军往西,带着原敦煌镇将去收复敦煌了。听闻那元鸷嘴上叫嚣的厉害,见了李承志都敢直呼逆贼。但到了李松手中却乖的有如一头绵羊。不但对李松言听计从,还百般出谋划策,是以李松兵不刃血,自镇夷出兵后不足两旬就平定了敦煌。

之后再未听音讯,达奚只以为李承志已让李松镇守予敦煌,组织镇民屯田。此时想来,定是李松从敦煌出兵,突出涿邪山,袭了柔然后军……

心中猜疑,他脱口而出:“可是李松胜了?”

“不止是四叔,还有伏兵于居延湖西畔的李永寿,东畔的李丰,三方共十卫大军合力,使柔然首尾难顾,最终于浚稽山溃败,逃入漠北深处……”

达奚越是吃惊,李亮越是高兴,朗声回道:“死伤多少暂且不知,但四叔与李永寿等缴获的牛羊就足有百万,由关中运去的粮草、帛麻足有数千车……”

牛羊百万……照此规模,柔然出动的兵力至少也该在二十万往上,便是三十万也有可能。

而即便北路足有大军十万,也就堪堪五万。以五万胜三十万,谁敢说这不是又一场旷世之大胜?

前有皇甫让、李亮、皇甫忠,后有李松、李丰、李永寿。甚至才能平庸、字都不识几个的李时都有大功分润,唯独自己与张敬之跟看戏一样,白跑了一趟,白逛了一场?

要是早知道崔延伯已大败,柔然也已退兵,哪还需皇甫让舍近求远,从榆中东岸奔袭千里之外的薄骨律?

他达奚麾下虽多为新军,但也是打过不少仗的好不好。难道连场顺风仗也不敢打?

更何况还有战马三万余匹,战车三千。若是急行,从张掖至薄骨律也就一千五百里,走的再慢,七八日也到了。

说不定自己好几日前就坐在薄骨律的城头喝酒了……

达奚的脑子里已然浮现出突闻西海大军沿大河西岸北上,元遥手忙脚乱的退守六镇的情景。

他更能料到,便是再给邢峦十万兵马,他也不绝不会固守于西岸的薄骨律镇城,而是连夜退守东岸,并烧毁所有渡口,缴清所有船只。

这不是猜测,而是必然。

莫说元遥与邢峦,便是将举天之下的所有名将聚在一处,听闻吐谷浑的十万精骑、崔延伯的二十万大军,并柔然的三十万悍卒相继败于西海之时,也只会避其锋芒,有多快退多快。

有时候,势不可挡,所向披靡这样的用词,并非只作称赞之用,更会当作有如天助的左证。

而越是老于行伍、久经征战之辈,越是相信这个道理。是以即便皇甫只率一千兵,邢峦与元遥也只会退避三舍。

皇甫让甚至都不用死伤一兵一卒,就能逐走元遥,骇退邢峦。

这可是当世之名将……名将啊,过了这个村,哪还有这个店?

爷爷扬名立万的机会,就这么飞了?

达奚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你都既已得柔然退兵之讯,为何我与张司马丝毫不知?”

这一听就知道在怪李承志,莫说是李亮,怕是李承志当面,达奚也是这个态度。是以李亮也不在意,笑吟的回道:

“此讯非来自郎君,而是元遥,是以中郎与司马才不知。算一算,便是郎君也刚收到讯报……也是阴差阳错:数日前,我与皇甫将军正欲分兵,准备一路沿东岸清缴溃兵、收复子城(今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媪围(今甘肃白银市景泰县)诸县。另一路伐木造桥,选一水浅之处渡河。

多方查探,最终选在西羌(今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大河古渡……但方遣前军过河,都还未来得及立桩,却恰好就撞上了往榆中予崔延伯、元澄传令的元钦。

一番逼问,才知四叔与丰叔大胜柔然。又知元遥已予三日前就拔营,连夜退回沃野,只为防我北路大军突袭六镇。也更知元遥急令邢峦退回东岸,并分兵巡防河岸,以防我军强渡……是以皇甫将军当机立断,奔袭薄骨律,以求拖住邢峦……”

达奚都被惊的有些麻木了:这皇甫让胆子大到没边了?

倒是能拖住邢峦,更能使元遥令邢峦巡护大河东岸的计策落空。李亮只需夺下西岸诸县,解了后顾之忧,便能造桥渡河。

但兔子急了还咬人,皇甫让就不怕邢峦与他来个渔死网破?

刚冒出这么一丝念头,又被达奚断然否决:自己也是魔障了,明知西海势不可挡,邢峦身为名将,又岂会自寻死路?

暗中懊恼,又听张敬之大笑一声,还击了一下掌:“当机立断的好!就是不知,待渡过大河,李主事与皇甫将军又欲如何,莫不是要兵指关中?”

李亮谦虚的笑了笑:“司马说笑了!只是小胜数场,还不至于让我与皇甫鬼迷心窍,利令智昏,真就以为已然天下无敌?

我二人议定,待取下媪围县,河西已然尽数归附,再无后顾之忧。而后我就会率军渡河,先放还元钦,令他予崔延伯传讯,使其知悉柔然兵败、元谣撤军之讯。而后大张旗鼓,往榆中逼进。崔延伯败军之将,已不敢言勇,定然会急撤回陇关……”

达奚近似抬杠的问道:“他万一要与你玉石俱焚,又该如何是好?”

“断然不会的!”

李亮很坚定的摇头头,“只因元遥军令就是如此:令崔延伯只留弱旅予东岸虚张声势,能与邢峦遥相呼应,暂时守住大河即可。崔延伯则要率麾下残余之中军撤回萧关,待元遥回防六镇,就会遣奚尚书北上,与他共守陇山……”

张敬之顿时大喜:“共守陇山……元遥竟要弃守大河?”

“不弃不行!”李亮回道,“听元钦之言,因斥臣资予吐谷浑、柔然借兵,朝廷早已无以为继。元遥、邢峦且不论,只是崔延伯而言,榆中粮草只够所余残部吃嚼一月。

再者又是败兵,军心、士气低之又低,但凡稍遇挫折,怕是就会重演慕容孝之败局。若是将所余不多的中军也折于榆中,怕是陇山也难守。是以元遥不得已,只能断尾求生……”

达奚心火都冒出来了,急声吼道:“那你为何不乘胜追击,却要虚张声势,放虎归山?”

李亮讪讪一笑,却不言语,只是看了张敬之。

达奚自是不知皇甫让和李亮带了多少火炮,多少炸药,但张敬之总管诸部,心里一清二楚。

自李松西循,李承志便千方百计的筹购,至今足足积累了近五年。而予此一战中,皇甫与李亮便带了三成还多,莫不是全用尽了?

他顿时了然,心脏倏的一缩:“可是火器已然用之贻尽?即如此,皇甫又焉敢孤军北上?”

“崔延伯胆色绝人,智计百出。若非不计代价,千炮齐发,焉能先声夺人,使其方寸大乱?”

李亮怅然叹道:“火药虽未用尽,但也已然不多。皇甫北上之时带了百石,予我留了十数石,如今就留在子城县中,以待铺桥渡河时所用……”

只剩了百余石?

张敬之记的很清楚,他二人自镇夷出兵之际,只是火药就装了上百车,足足两千石。如今所余竟已不足一成?

怪不得他二人势如破竹?

原来这两场大胜,完全是拿火药堆出来的。

不过怎么算,都是千值万值……

更怪不得崔延伯已为败兵之将,李亮更是携大胜之势,却只敢虚张声势,将其逼走?

没了火药,就只能刀对刀,枪对枪,拿人命硬填。

先不说李亮敢不敢,李承志绝对不会答应。

触类旁推,李松等人能以少胜多,大败柔然,逼其不得不退回漠北,想来也是火炮之功。

而他记得,李松、李丰等人,带的火药与火炮是皇甫和李亮的两倍之多。这么一算,怕是也没剩下多少……

张敬之勐吐了一口气:“我与中郎出兵之际,国公就有严令:至武威后只为偏师,需谨遵皇甫将军之令。皇甫将军既已北上,而李主事本就为军部主事,如今又为南路副帅,我与中郎自当以李主事唯命是从……”

李亮连忙推辞:“亮才疏学浅,更为无名之辈,这怎生是好?”

“兵无将不动,蛇无头不行……我虽年长,但只长于军令、法度、粮草,若论阵战,连中郎也是比不过的。而主事常年侍于国公之侧,终日耳喧目染,早非我等可比,还望莫要推辞……”

意思是我连李亮都不如?

达奚本想冷哼一声,但转念一想,又明智的闭上了嘴。

换做以前,若是有人说他不如李亮,他定然是不服的。

就算是李承志都不行。

但如今连崔延伯都败于皇甫与李亮之手,他要还是嘴硬,敢说比崔延伯还强,说不定那日撞上奚康生,屎都得被打出来。

所以便是心中千不依,万不愿,如今也只能咬着牙认了……

此时可不是客套的时候,李亮稍一沉吟,便当仁不让的做了个揖:“如此,亮只能勉为其难……”

张敬之连忙扶住:“如此方为大善……”

他话音未落,而李亮的腰都还未直利索,就听城外一声哨响。三人不约而同的竖起了耳朵。

急令,还是送给皇甫让的?

能给皇甫让传令的,举天之下也就剩李承志了。

三人神色一肃,连忙迎出城去。

等人奔至近前,借着火光一看,竟是李聪!

只见其浑身是土,头发都染成了白发,便知定是日夜兼行,马不停蹄。

李亮快走几步,高声喝道:“猴儿,可是郎君急令?”

“正是!”

战马堪堪停稳,李聪就跳下了马:“大兄,皇甫将军何在?”

李亮稍一顿,低声回道:“皇甫已然北上,若是军令紧急,我即刻派马,护你再走一遭……”

“果不出君所料?”

李聪滴咕一句,又摇摇头:“不用,郎君说了,交予大兄也是一样的……”

说罢就从怀中掏出令信。

李亮稍一查验,就撕开了封口。

竟是李承志亲笔手书?

匆匆一扫,第一眼先看到了八个朱批大字:切莫贪心,见好就收!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