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三九章 不敢赌(二)

第六三九章 不敢赌(二)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元遥素来沉稳,虽心中忐忑,但脸色平静如水。

“敌军怕是还不足两万,是以无须惶急。景安(元恒的字),诏令各处:多备火箭、强弩、大盾,并救火之物,谨守城池便可……”

元恒轰然应诺,自去传令。元遥又朝奚康生一揖:“请县公来此,本是相商平敌之策。却不想强贼来犯,倒是要累县公多留几日,以助我一臂之力……”

平定高肇至今已半年有余,降军大都已召至沃野,归于元遥麾下。如今只余流民,分化安置即可。好在高肇准备充足,所余之粮草尚余不少,可维持一段时日。

而安置之法早有定策,只需照猫画虎。且有元顺、元昭等宗氏为佐贰,又哪里需要奚康生事必躬亲,去盯着这些琐务?

他该操心的,是六镇、北地等州的余粮能否坚持到秋收。若是不够,流民会不会再次揭杆而起。

但如今朝廷无以为继,奚康生愁也无用。也更说不定再过一两月,这六镇、北地是不是还姓元都不一定。

所以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奚康生回不回武川等镇,都于事无补。

元遥留他予此,也不过是聊胜于无,至少奚康生对西海、对李承志知之颇深,远胜予他……

奚康生连忙回礼,“大帅言重,但有令下,奚某莫敢不从!”

“好!”

元遥重重的点着头,“已然入夜,且敌军还距此逾百里之遥,是以定不会于今夜叩关,无论如何也到明日午时左近了。县公不如早些安歇,也好养足精神!”

奚康生从善如流:“正该如此!”

二人相互告辞,出了关衙。奚康生刚至居所,突又福至心灵:李氏塘骑天下无双,便是胡骑斥候都对其一筹莫展,但近阵至五里以内,十有**是有去无回。

若论骑术,比之柔然与吐谷浑,镇骑差之远矣。是以元恒麾下如何就探了那般清楚,竟连兵力都数的大差不差?

莫不是西海示敌以弱,欲诱敌深入?

但若细想,又似不像。

连柔然近二十万大军都折戟于大碛,元遥再是狂妄自大,也不敢虎口捋须,定会小心小心再小心。

如此想来,西海倒似是声东击西之计、暗渡陈仓,想来往南去的那一部才为主力?

心中惊疑,奚康生停下脚步,意欲去寻元遥商讨。但身子都转过去了,他又猝然一顿。

便是被自己猜对了,又能如何?

难不成元遥还能分兵驰援元澄不成,万一西海将计就计,反攻高阙、沃野,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到那时,说不得还会惹元澄嗤笑:奚尚书枉为名将,竟惧李承志如虎,故六神无主,方寸大乱,以铸大错……

罢了,管他元澄死不死?

如此思忖,奚康生冷哼一声,复又转身进了卧房。

而他却不知,元澄也已得到信报,并悄然动身,回了洛阳……

这一仗,朝廷可谓是一败涂地,兵溃如山。便是元澄怕的要死,猜疑高英会不会将他千刀万剐,以解心头之恨。但他左思右想,还是回了京。

不回又能如何?

若换作他人,大不了咬咬牙,弃京中家小于不顾投了李承志,尚也能苟活性命。

就如元鸷!

但他元澄早被李承志视作九世之仇,便是投附,又能落的什么好下场?

若真能苟全性命,高肇早就做了,又怎会轮的到他?

所以左右不过一死,倒不是赌一把:如今正值朝廷危难之际,但凡高英尚有一丝理智,便是出于安定人心的目的,也绝不会将他如何。

只因此次大败全非他元澄之过。而高英再恨他咬牙切齿,缘由却羞于启齿:毕竟当初构害李承志,是元英首倡,高英允准,并授意高肇予暗中配合。

怎么算,这主罪也安不到自己头上……

是以得知西海增兵陇西的当夜,元澄当即启程,近如八百里加急,日夜不辍,快马奔行。

也就一日一夜,元澄便至京城。人都似被巅的散了架,更如大病了一场,下马之时连路都不会走了,被人抬着进了皇宫。

今日并非朝日,各尚书各归各部,各司其积。除尚书令、丞并诸侍中,另有辅臣于式乾殿当值。

正好是太尉元诠。

听城门急报,称任澄王一日便奔行千里,下马之时已然气若游丝,元诠只是呵呵呵的冷笑了一声。

元澄这要不是演的,他敢将脑袋割下来当球踢……

自一月前,端钟三日一响,至一日一响,甚至一日数响。送入京的尽是噩耗。不知高英是害怕,还是不耐,强令无论何讯,一律不得再敲钟。

但常人不知,众辅臣还是一清二楚的。知道慕容孝与崔延伯大败,柔然也大溃而归。如今只余崔延伯率七万余残兵、元遥率二十万新降镇军,予陇西与沃野苦苦支撑。

求援的奏呈天天都有,求粮的呈奏更是一日三报。无非便是敌已至,粮已绝,若朝廷再不施以援手,怕是连大河都守不住。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朝廷也是黔驴技穷,殊无良策。

只要上朝,太后不是喝骂,便是哭嚎,尽陈元英、高肇、元澄误国之罪。日复一日,听的久了,也难免有些烦。

但至少知道,如今这灭国之祸,皆赖这三人嫉妒贤良、迫害忠臣所致。

是以即便同为宗室,元诠也委实对元澄生不出好感来。如今见他惺惺作态,更是厌烦不已。

不过都是修炼成精的人物,便是不喜,也不会显露于脸上。元诠假意关心了几句,又令黄门扶元澄予偏殿等候,称是要亲自秉呈太后。

至昭阳殿知会过秦松,高英便令他入内。进去一看,太后与皇帝正端坐于殿上,其下是刘芳与游肇。

二人各据案后,坐的甚是端挺。案上笔墨纸砚俱全,甚至还能看到淋洒的墨迹未干,却又不见纸上有半个字迹。

这分明是在自己入殿之前,刘芳与崔光还在奋笔疾书。听闻自己求见,才急忙将文书收了起来。

虽不知这二人写的是什么,但定然是授太后之意,如今又这般忌讳自己,元诠已然猜到了七八分。

都怪元英、元澄,害的太后如今忌宗室如洪水猛兽。

当然,也赖太后久居深宫,才蔽识浅,柔懦无能。总是人云亦云,殊无决断。

先是对外戚信重有加,宠信高肇、李承志之流。二人领军于外之后,又宠信宗室,妄听妄信。至高肇反叛,李承志遁逃之后,又患得患失,以为宗室误国,又重用起了汉臣?

所谓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不外如是。

若是拔树寻根,追究即往,太后之过,至少该有七成……

心中暗忖,元诠郎声奏道:“秉太后,任城王已至宫城,称有急奏呈于殿下……”

急奏……竟是元澄亲自送来?

高英悚然一惊,身体止不住的颤了一下。但只是数息,她便脸色如常,冷声问道:“可是何处又败了?罢了,先宣进来……”

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就算是噩耗,听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自有宫人去宣,秦松刚一挪步,又听高英说道:“顺道将高肇也一并宣来……”

秦松领命而去,高英又令内侍搬来几案、软毡、矮凳,赐元诠坐于阶下。

不多时,元澄就被抬进了大殿。

再一细看,果真如元诠所言:面容枯槁、脸色腊黄,如似大病了一场。

高英却殊无怜惜之色,脸中闪过一厌恶。

元澄跪于榻上,硬是强打着精神,向高英一拜:“罪臣见……见过……太后……见过……陛下……”

声音小之又小,竟连就近的元诠都听不真切,且至多说上两三字,就会气喘如牛。嗓子里仿佛在扯风囊,又沙又哑,刺耳至极。

“果真是气若游丝?”

高英敛起冷笑,脸色阴沉似水,“若是难以为继,就莫强撑,还是快快回府求医的好……也好乘此闲瑕,好生陪伴王妃……”

元澄心中一震,一股难以言状的恐惧感袭遍全身。

便是太后再恨他入骨,他也是来京急奏,不至于连军情都不听,就撵他回府。

更有甚者,这句“乘此闲瑕,好生陪伴王妃”又是何意,难不成,想将自己囚于府中?

元澄惊惧至极,险些就装不下去了:“臣……尚不至如此……地步……不过是日夜兼程,连奔千余里,使……使气腑移位……故而如此艰难……”

“哦……原来如此?”

高英悠然道,“孤还以为你天不假年,正欲知会宗人府,与你置办后事……”

元澄更是惊惧,瞬间便冷汗淋漓。任他往日急智百出,巧舌如簧,如今却呆如木鸡,无言以对。

高英已歇斯底里到了如此程度,竟连半丝掩饰都懒的做了?

下一息,是不是就会有力士入殿,将自己送入大牢?

惊疑之间,元澄福至心灵,突然有了一丝明悟:事已至今,便是称一句“已有灭国之兆”也不为过。高英自是不会承认皆是因她无能之故,定然会寻个替罪羊。

而数来数去,好像再没有谁比他更合适的了……

元澄自知必死无疑,不过是迟早罢了,便是再快,却又无计可施,也就只能认命。但“祸国”的罪名如此之大,若真坐实,家人如何得以浑全?

急切间,他一声哭喊,竟真的流出了眼泪:“罪臣……惶恐……”

“便是大厦将倾、国祚将断之时,依旧不见你来京城秉奏,你何需惶恐?”

高英冷笑道,“说吧,如今又是哪里败了?”

“臣……臣秉奏太后……”

窥到高英眼中的凶光,元澄说话顿时利索了许多,“予十日前,西海大军强行渡河,臣与崔县子屡败屡战,终是不敌,只能遵饶阳县公(元遥)之令,退守陇关……

而三日前,突又得讯:又有西海精骑由北而来,一部经大渍进往高阙关,另一部沿河南下,不日就会抵至陇西……至此,予河西、陇西、沃野之敌军,合计已近十万之众……”

“咣!”

高英的脸色一变,抄起案上的汤盅就砸了下来。奈何准头太差,汤盅离着元澄还有四五尺,最后跌落于殿中,摔了个粉碎。

再见高英,腾的往后一倒,险些摔过去。

“太后息怒……太后请息怒……”

这两月来,高英时不时的就会如此同,近似发疯一般。秦松也不似起先之时被吓的浑身直颤,站都站不稳。而是颇有定色的扶住了几欲昏厥的高英,连声急唤。

“息怒……你让我如何息怒?”

高英怒声嘶吼,又一指刘芳,“你向孤建言,称可与李承志隔河而治……如今连陇西都已失陷,眼见敌军将入关中,还有哪来的河?莫非让孤与他分京河(南黄河)而治?”

刘芳欲言又止,最终暗叹一声,低下了头:“微臣有罪!”

高英近如疯癫,殊无理智可言。此时除了请罪,说的再多也无用。

元诠瞳孔微缩,又看了看案上的纸笔:之所以背着自己,原来是在商议这个勾当?

高英也真敢想?

以为河西既然已尽陷于李承志之手,定是收不回来了,反不如拿来做顺水人情。若是能将李承志暂且稳住,便能使朝廷暂松一口气。

而后,便可以关中,河东为基,且六镇与北地渐稳,若能休生养息几年,未尝不能再与李承志一决雌雄。

但可惜,太后太有些想当然了。

都已被李承志吃到了嘴里东西,又何需让你再赏他一遍?

而西海之强,也委实有些骇人:这才几日,竟连大河都已失守。是不是过不了半月,又会听到李承志兵过陇山,进至关中的消息?

也是没想到,刘芳、游肇皆为治世之能臣,为何就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

再看二人为难的脸色,元诠又有些怀疑:会不会是太后故伎重演,如逼着元澄向胡族借兵一般,明明是她想的主意,非要强栽到刘芳头上?

太后这坑臣子、寒人心的手段,还真不是一般的拙劣……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