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四八章 杀人诛心

第六四八章 杀人诛心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承志不答反问:“尚书为何来此?”

“穷极无聊,便想着寻子建手谈几局。但至别院,扈从却说他已被你请至府上饮宴。老夫便想,能请得魏子建,为何就请不得我崔孝伯,是以便寻了过来,不想竟是怀德归来?如今你阖府团聚心切,老夫就不叨扰了……”

抱了抱拳,崔光转身就走。但刚一迈脚,却觉袖子一紧。

回头一看,却是李承志拉住了他:“来都来了,如何也该喝杯水酒再走才对?”

“此乃家宴,老夫与你无名无份,如何使得?”

崔光捋着胡须故作沉吟,似是颇为作难,许久才道:“不如老夫嫁个嫡孙女与你作妾,如何?”

李承志懵了懵,而后就如被蛇咬了一口,“嗖”的一下就松开了崔光的袖子:“尚书既然不愿入府,那晚辈明日再另行宴请……孝先,替我送客……”

“嗨……谁说老夫不愿入府了?”

崔光伸手去拽,却拉了个空。等抬眼时,李承志已跳出了三丈外。

奸诈小贼?

他心中暗骂,又冷笑道:“吓不死你?”

李承志只是呵呵一声,再不应话。

这老头想什么呢?

听似崔氏嫡女嫁与李氏做妾,怎么看都是李承志占了大便宜。但天知道长的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美是丑?

更不知芳龄几何,秉性如何,何况素未蒙面,感情更是无从谈起。

且一旦松口,到时绝对是不娶都不行。所以都根本不用考虑什么政治因素,李承志哪敢接这个茬?

崔光也知此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纠结,而是主动岔开了话题:“朝廷此次又是遣何人为使?”

“主使刘芳,副使元渊与杨舒,除此外,还有两位当做了添头……”

李承志呵呵一笑,“便是元澄与高肇?”

“元澄,高肇?”

崔光稍一沉吟,猛的吸了一口凉气,“这二人与你堪称血海深仇,竟能当做贡礼一般送来西海,朝廷之用意不言而喻?究竟是何人如此狠绝,间出此毒计?”

“黄蜂尾后针,青蛇口中信,两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除了太后,还有谁能使出如此阴损手段?”

李承志呲着牙,森然笑道,“无非就是想以元澄与高肇做伐,欲坐实我心胸狭窄,睚眦必报,锱铢必究之名……倒是好算计?”

好算计个鸟毛?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狗屁!

这句话不是崔光说的,而是李承志。且时间不长,也就是知道朝廷欲遣使求和的消息的那一日。

李始良问道,朝廷素来诡计多端,阴招不断,此次难保不是缓兵之计。

当时李承志就是这样回的。

可笑高英坐井观天,见识浅薄,也就只会耍弄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心中冷笑不止,崔光又道:“既知朝廷居心不良,等明日见了刘芳后,你又待如何?”

“我所图甚大,定然是会狮子大开口的。而除过金銮殿上的高英,又有何人敢擅作主张?是以也就只能给一记下马威,将使团吓回京去。便是朝廷有意拖延,总不能拖上一年吧?若等开春之时还无音讯,只是区区一道陇山而已,当我李承志翻不过去么?”

“你既然早有预料,想来也不会冲冠一怒。但老夫还是要多说一句:元澄与高肇,绝然杀不得的!”

“尚书放心,我还未昏馈到如此地步。但放虎归山是莫要想了,至不济,也要将这二人囚于西海,等再次起兵之时,再拿来祭旗也不迟……”

“如此甚好!”

崔光点点头,“那老夫便告辞了!”

“果真不进来坐坐?”

李承志又往门里指了指,表情很是真情。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崔光说要归附西海,辅佐李承志,便死心塌地,至死不渝。担心李承志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继而着了朝廷的道,还特地来劝慰一番。

但崔光嫁女之心也不是假的,只不过是借着玩笑的口吻,来试探李承志的态度。

“待你何日应了老夫所求,老夫何日再饮这家宴也不迟!”

他双手一背,苦口婆心的叹道:“并非老夫私念做祟,而是你只娶一个魏氏女,委实难令河东士族归心。故而不论姓崔姓卢,姓范姓王,总归还是要再娶一位的……”

李承志一咧嘴,五官皱成了一团:“这是娶婆娘,要白头偕老,结百年之好,又非赌运气?便是牲市买头驴,也要看看牙口、毛色、脚力吧?尚书倒好,张嘴就要让我娶,我焉知被你夸上天的崔娘子,其实不过无盐女?”

说话说的好不磕碜,但崔光一点都不恼,反而满脸喜色:“你果真是怕老夫诓了你,而并非有其它考量?”

“尚书这话说的好没道理?”

李承志长叹一声,又往门里指了指,“且看我府中三位夫人,哪个不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才修成正果?”

崔光细细一想,还真就如此。

怪不得魏子建称,此事绝非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劝的动李承志,至少也该将人送来西海,隔三岔五就能与李承志见上一见。

也更怪不得西海有传闻,任郭夫人威逼利诱,手段用尽,也未得偿所愿,让李承志松口娶郭氏女。

转而再论,若李承志真有政治因素的考量,自高肇起兵后,他就该冷落高文君。而以高肇对李氏的所做所为,李承志就是将高文君休了,世人也不会说他半个不字。

但恰恰相反,高文君不但宠幸有加,更是诞下李氏嫡长子,李承志更是取名为“元”……

越想越是轻松,只觉怅惆尽去。崔光长舒一口气,朝李承志拱了拱手:“如此甚好,那老夫就恭候佳音!”

说罢转身就走,说不出的潇然洒脱,干脆利落。

李承志却是呲牙咧嘴,苦叹不止。

若自己是见色眼开,更或是薄情寡义之徒,娶个上百位又能如何?

而这一次,怕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了。

罢了,既然左右都要娶,无论如何也该挑个合眼的。

心中转着念头,他施施然的进了府……

……

晨阳似锦,朝霞灿烂。天空湛蓝,亮如明镜!

离镇夷越近,刘芳越是心急如火。刚至五更,使团便出了表是城。将近六十里,还未用到两个时辰。

将将卯时,太阳堪堪升起,使团就到了镇夷城外。

李承志一反常态,既未像第一次崔光与魏子建为使之时躲着不见,也未像第二次李韶为使之时,早早迎在镇夷城外。

得知使团已离镇夷不足十里之时,他才不紧不慢的起身。等更衣、洗漱一番,使团也已到了城外。

再等他出门,到了关衙,使团刚好也到。刘芳下车之时,恰好就看到李承志骑马立在门外,只以为李承志在此恭候许久,不由的暗舒的一口气。

若是李承志托大,将他晾上几日。更或是稳坐殿中,等使团参拜,便表明西海绝无议和之心。

如今看来,尚有转寰的余地,便是谈不成,至少也能拖些时日……

刘芳心中暗忖,刚要施礼,却见李承志跳下了马,抢先向他做着揖:“寺卿,两年未见,别来无恙乎!”

见他脸色温和,还带着吟吟笑意,刘芳心中更是大定:“劳国公挂念,虽老矣,尚能饭也……”

这是借用了他曾抄过的辛弃疾诗中的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既指自己,又暗喻朝廷,可谓一举两得。

“哈哈哈……”

李承志不由的笑了起来:这老头还挺急智?

他也不费话,三言两语与杨舒、元渊见过,又大袖一挥,往衙中一指:“请!”

只以为李承志要开门见山,刘芳又是轻松,又是踌躇。

轻松的是,李承志一不拖延,二不刁难。若无意外,今日就能见个水落石出。

踌躇的是,他如此直接了当,绝对已是早有定计,胸有成竹。但凡朝廷半点不如他的意,就会将自己扫地出门。

就算凭自己这张老脸,并以往与他的情谊能拖些时日,但至朝廷反复,起兵来攻之时,怕就是项上人头落地,颈中热血祭旗之时……

暗暗猜疑,刘芳等人便随李承志进了衙院。

然而人还在院中,便闻到醇醇酒香,并肉食的香气。再探头往堂中一看,只见殿中摆着十数张案几,案上各色菜品琳琅满目。且还升腾着袅袅热气,摆明是掐着时间端上来的。

怪不得要令使团与表是城暂住一夜,竟连洗濑的时间都省了。

进门就要饮宴,李承志这是有多急?

这规格,这待遇,早已出乎了刘芳的预料,李承志的态度好的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但刘芳也罢,元渊与杨舒也罢,总觉得李承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几人亦步亦刍,进门之前还交换了个眼色,皆是一脸茫然。

总不会是喂饱了再杀吧?

众人约定俗成,都不用提醒,就知该坐于左首还是右首,该坐于哪一案后。

三人以刘芳为首,在左边坐了一排。方一落座,又听李承志笑道:“远来都是客,既然不惜数千里奔波来我西海,无论如何也该一尽地主之谊。若是寺卿不嫌,何不邀任城王殿下与高太尉一同饮宴?”

元澄也倒罢了,至于高肇,哪还有太尉之说?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二人以往所为,便是李承志将其千刀万剐也不奇怪,更何况他还是睚眦必报的性子。如此急迫,总不能是召这二人来此叙旧吧?

今日莫不是要血溅殿中?

刘芳心中一凌,更觉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见他不应,李承志又疑声问道:“敢问寺卿,莫非是有何不妥?”

“国公说笑了!”

刘芳头摇的斩钉截铁,“授太后与陛下旨意,任城王与平原公本就是来此向国公负荆请罪,是以并无不妥!”

说罢,他又朝元渊使了个眼色。元渊会意,向李承志告了声罪,离席而去。

不多时,元澄与高肇便随元渊入了殿。

二人也不见礼,更不言语,只是盯着殿上的李承志,就如雕塑。

便是李承志自认为心胸开阔,肚子里能撑船,看到这二人时,依旧生出阵阵快意。

若非是这二人,他何至于屡次命悬一线,险死还生?

若非这二人,李氏上下何至于父离母散,李睿何至于横死街头?

他永远都忘不了,李睿被利枪穿心,口吐鲜血的模样。

跖狗吠尧,各为其主,立场不同,自然不用谈谁对谁错。但李承志与这二人已是仇怨难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看这二人目露恨意,心如死灰,李承志止不住的嘴角上扬:老天有眼!

明知会被世人非议,更会被骂做小鸡肚肠,寸量铢称之辈,但李承志依旧没忍住。

他微微一笑:“二位,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不知做何感想?”

二人宦海沉浮,岂能听不出他话中隐意?

苦心积虑,谋划一场,终是为李氏做了嫁衣……

高肇脸色依旧,不动如山。

这一路上他早就料想过,见到李承志会如何如何,甚至早就有了必死的觉悟。

再加他本就是八面使风,七窍玲珑的人物。被人唾面尚能自干,何况区区言语讥讽?

但元澄却不同。

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最终却毁于一介妇人之手,心中何其不甘?

元澄恨高英更甚于李承志,便是将其千刀万剐也难解心头之恨。

如今被李承志一激,更是如火上浇油。只是瞬间,元澄双眼便红如赤珠。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李承志,你莫要得意太早……”

“得意?”

李承志哑然失笑,“非也,只是替你不值……”

不值?

元澄的脸色一白,仿佛一把刀刺进了胸口。

原来……李承志说的是这个?

他少年成名,文武全才,英明半生。为元魏之江山社稷鞠躬尽瘁,费尽了心血。

然元恪多疑,从而猜忌于他,元澄依旧宠辱不惊,置之度外。但有所召之时,却不计前嫌,仍能殚精皆虑,奋不顾身。

但到头来,为何却落的如此下场?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