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五零章 开胃菜

第六五零章 开胃菜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是以才有两军交战之时用尽手段,欲一探敌军虚实。

如遣派斥候、细作,窥探敌方兵力多寡,粮草几何。如在阵前立云车、箭楼,以瞭望敌军阵形。

但人力有穷时,仅凭肉眼,又能看清几里,望过多远?

一两里撑到天了。

所以才有远观云烟以估敌方兵力多寡,俯地听声以辩是步是骑。

然有了此物,哪还需如此麻烦?

只需予七八里外寻一开阔居高之处,以此物一观便知。

特别是两军对战之际,不论是摆的是何阵形,是前强后弱,或前弱后强,或是何处兵多,何处兵少,何处为骑,何处为步,只寥寥几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惊骇之间,元渊与杨舒恍然大悟。

退守河东之后,崔延伯并未意志消沉。反而斗志昂扬,欲一雪前耻。

虽是初败,但手中余兵依旧有七八万之数,且大部皆为朝廷中军,颇为坚韧。非败一次就为惊弓之鸟的州兵、郡兵可比。

便是西海火器诡谲,无所不破,不敢言胜之,但只要步步为营,严防死守,至少也可将李亮阻至大河以西。

然而却事与愿违:无论崔延伯于何处列阵,或于何处伏兵,无论准备的有多充足,布置的有多严密,李亮总是能寻到崔延伯的薄弱之处,一战而胜。

就如开了天眼,或是能掐会算一般!

而且还是李亮极少动用火器的前提下。

久而久之,屡战屡败,任崔延伯铁打的神经也经不起这般蹂躏。是以但闻西海又来强援,恰又接到元遥令他退守陇东的诏令,崔延伯便当机立断,退到陈仓。

败虽败了,但崔延伯依旧耿耿于怀:莫说只是名不见经传的皇甫让与李亮,便是换做如横空出世,如今已名闻天下的李承志,他也绝不至于如此不济,予十战中还胜不了一场?

且他向来不信鬼神之说,断定其中必有蹊跷。不过一时殊无头绪,百思不得其解。

之后逢使团入关,得知高肇、杨舒,并元渊皆在其中,是以才慕名而来。

论擅战,这三人不如他多矣,但胜在与李承志多有来往,知之颇深,故而崔延伯专程往陇关讨教。

可惜这三人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反倒让他白跑了一遭。

至如今,再见到这千里镜,高肇也罢,杨舒与元渊也罢,才知道蹊跷来自何处。

如李承志所言,此物虽然最多只能看出十里,但就只一道大河,最宽能有多远?

陇西地势陡利,大河又由南向北,是以极深,却不宽。河岸最阔之处为鹯阴县(今甘肃靖远),也就不过两里而已。

且两岸多为浅滩,却无密林,至多也就有几处小山梁。李亮只需于西岸立一云楼,就能将东岸军情尽收眼底。

崔延伯便是予山梁后埋有伏兵,也早已被李亮知悉的一清二楚,只需对症下药,寻薄弱处破之,崔延伯焉有不败之理?

二人心下惴惴不安,更是生出了几丝兔死狐悲之感:以此物之奇,居于十里之外,就能将敌军动向看的清清楚楚,不知省却了多少麻烦,占了多少便利,而举西海,如此物,或如火炮一般的利器,不知还藏着多少?

连崔延伯如此名将,都是一败再败,若换作他二人,又能撑过几个回合?

而如高肇,不但惊骇,更是后怕。

幸亏他有远见,知无论如何也不是李承志的敌手,故尔才降的那般干脆。若是誓于朝廷见个真章,最后何止便宜了李承志这般简单?

以他睚眦必报的性子,阖高氏上下,怕是连根苗都留不下。

便是如今被高英送来西海,以解李承志心头之恨,不过死的也只是他一个而已……

三人心思各异,默然不语,但脸色一个赛一个的难看。

刘芳初见此物,又惊又奇,更是见猎心喜,爱不释手。但把玩一阵,突觉身周寂静无声,只余夏风拂过楼角、廊柱的响动,下意识的转过了头。

只见高肇也罢,杨舒与元渊也罢,皆是面沉如水,呆若木鸡,似是受了极大的惊吓一般。

刘芳只是不通军事,而非愚钝,是以只是并未想到此物之关节。但看这三人如死了爹娘一般的神情,他心念稍动,便恍然大悟。

脸色更是大变,就如白日里见了鬼。

李承志自然知道这几人为何如此,朗声笑道:“此物只是小道尔……若是兵不强,马不壮,粮不足,甲不坚,矛不利,便是真能看到千里之上,又有何用?”

说着他又转过身,往南一指:“今日请诸位登此楼阁,只是因兵营广阔,便是身临其境,也只如走马观花,是以才请诸位登高,再凭千里镜之利,才能稍窥全貌……”

李承志竟然连军营都敢敞开予外人一观?

若是之前,元渊定然是欣喜不己,就如瞌睡刚来,李承志就送来的枕头。

但此时看看手中的铜镜,他只觉嘴里发苦,心中更是如大祸临头,颤个不停。

李承志能有这么蠢,能有这么好心?

只因他有恃无恐,根本不怕朝廷知道……

便是如此,元渊依旧强打精神,举起了铜镜。心中更是如自我安慰一般,暗暗的念叨:“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李承志如此自大,离灭亡不远矣……”

然而只是一眼,他又跟冻住了一样。

约六七里之外,大致镇夷城东南之角,弱水河畔,有一片好大的空地。就如在绿毯之上抠出了一个洞,显眼至极。

周边皆为寨墙,而每不过半里,就有箭楼一座,其中瞭望的兵卒自然也看的清清楚楚。

观望一阵,元渊粗略一算,便知此营至少有两万亩以上。便是除过足六成的校场,其余四成用来驻军,少则也能驻二十万。

李承志自然不是让他们来看校场的,而是在校场中操练的那些兵卒。

也不多,至多也就三万余。此时正分作六处,各行操练。其中两部为骑兵,正予场中纵马。

宋元之前,骑兵大都做为奇兵,并非主力。且无论汉、胡,战法也大同小异,并无出奇之处。且此时练的也只是骑射、砍杀,并无什么看头。

元渊专注的是那四部步卒。

每部约五千,皆披全甲,各列方阵,予校场中行进。

只见兵进如墙,煞有声势,且队列极为齐整。

且看其操练之时的阵势颇为娴熟,便是与朝廷中军相比也不逞多让,是以绝非新军。

元渊惊奇的也不是这个。只因李承志练兵有方,举世闻名,便是练的再齐整,也不奇怪。

他惊奇的是,西海如何还余如此多的战兵?

便是西海诸将隔绝内外,时虚时实,但交战至今已近四月,是以其大致军力已被元遥、邢峦,崔延伯等探了个七七八八。

其中陇西最强,近有五万之众,其次为狼山以西的李丰,近有两万五六。再次为已攻克薄骨律,与邢峦隔河对恃的皇甫让,应该不足两万,但至少在一万以上。

且元鸷已然探明,驻守于敦煌的李松,麾下兵力也是两万左右。如此一来,西海已有十万大军征战于外。

而以多方打探,并元鸷、元遥、奚康生、邢峦、崔延伯等估算,举西海上下,撑到天也就十万战兵。

那这三万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也莫看才只是三万,与偌大的朝廷动辄便能征召数十万大军相比,似是不值一提。

但莫忘了,皇甫让只以三万战兵,力克吐谷浑与崔延伯三十万精锐。如今只以万余兵力,便使麾下足五万之众的邢峦畏之如虎。

更遑论高阙与鸡鹿关下,李丰将将两万兵,却迫的拥兵近二十万的元遥投鼠忌器,不敢擅动。

不论何处,竟都是以一敌十。更何况这还是李承志的老巢,要甲有甲,要火器有火器,若迫不得已,就是老弱妇孺也能守城。是以真有三十万大军来攻,也不一定有胜算。

一时间,元渊念头纷杂,心乱如麻。

心中一动,他猛的放下千里镜,疑声问道:“莫不是你撤回了陇西大军?”

“怎可能?”

李承志斜眼笑道,“朝廷的细作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我都怀疑是否快要将祁连山塞满了?而从陇西撤军,必经祁连山下,是以怎可能瞒的过朝廷?”

元渊猛的一愣,脸色阴晴不定。

吐谷浑近十万精锐近没于南门关外,伏连筹岂能视若无睹装聋做哑?

是以便是朝廷不派细作,祁连山下也定有无数胡骑奔走,以窥西海。

而正如李承志所言,从前到后,只见西海往东增兵,却不曾见撤回一个……

“那如此强军,从何而来?”

李承志哈哈一笑:“自然是练出来的!”

这绝非虚言。

他再是胆大,再是狂妄,也绝不敢予镇夷不留一兵一卒。不然但凡朝廷或吐谷浑心血来潮,真要来个渔死网破,就有老巢被一锅端的风险。

所以派张敬之与达奚驰援皇甫让之时,他就着手准备,再次开始操练新军。

至于兵源,当然是不缺的。

于关中平定于忠,元丽,大败南梁昌义之、悲遂之后,李承志足足从秦梁二州偷来了四万丁壮,其中足七成皆为溃兵。

授李承志之意,李始良与李亮又从其中挑出六成整编为新军,而后大肆操练,日夜不缀。至此,西海兵力已近三万之数。

之后高肇起兵,六镇大乱,东三镇与西三镇打的不可开交。而当时李承志趁蚌鹤相争,借机接收溃兵、乱民。而前前后后,足有两万擅战之镇军归附西海。

也就是交由达奚,予合黎山北的红山改造整编的那一部。

至此,西海兵力已逾五万。

不过只有六成,也就是三万为常备战兵,其余两万皆为民兵。只集中扣训了三月,便遣入各场,制备军需。

之后便是罗鉴与元鸷擅做主张,欲合攻西海,却不想最后为李承志做了嫁衣。

不说那十万民夫,只是这二人麾下兵力就超过十万。一战败北,足八成被俘。

李承志又在其中挑选六成,整备了五万新军,林林总叫,如今征战在外的十万大军便由此而来。

而除此外,都不用计算民户,如今只是从前到后俘获,但被编入军籍的降卒,西海都还足足余五万之众。

不过全被遣为民户,又配胡女为妻。或是在各场中帮工,或是在各县垦田,也有不少在山北放牧。

而如今已值生死关头,李承志又非冥顽不灵之辈,岂会不知变通?

这些降卒本就从过军,更经过阵战,整备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而西海向来对兵卒极厚,一但入伍,便有钱粮可拿,家中老小更是被重点看顾,无论妇人老小,有一个入场就能养活全家,是以士气极高。

如此,只操训了两月余,竟颇有起色。

是以李承志才突发奇想,让刘芳等人看一看,也好绝了朝廷以为西海空虚,欲趁虚而入之心。

却不想歪打正着?

元渊的眼珠都红了,想要强辩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

而如刘芳与杨舒,则是万念俱灰。

此次朝廷所谋,无非就是断定西海大军尽出,老巢空虚。若是做出一副鱼死网破的姿态,未尝不能使李承志瞻前顾后,投鼠忌器。

以此要挟,再许以重利,十有**能逼迫李承志休兵,并退至河西。

再进一步,若是胆子再大些,将驻守两淮、镇慑南梁的南军尽皆撤下,十有**能直捣黄龙,毕功于一役。

但如今再见这镇夷城外的三万大军,朝廷以战求和的缓兵之计也罢,声东击西的策略也罢,就如笑话一般。

尽起南军,也就堪堪十万。且要奔波千里,以劳敌逸,又如何是李承志的敌手?

还驱虎吞狼个鸟毛?

越想越是忐忑,越想越是烦燥。如此光明正大窥探西海军情的良机,却使刘芳与元渊提不起半丝兴奋之意,更觉手中的千里镜重若千钧。

观察着几人的神色,李承志笑而不语:只是一道开胃菜,竟然就吃撑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