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五一章 歪理

第六五一章 歪理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承志朝李孝先招了招手:“可备好了马?”

李孝先忙恭身道:“已然备好,就在楼下!”

“好!”

李承志点点头,又朝刘芳等人笑道,“看过了军营,再请诸位看看他处,不知可否?”

刘芳猛的回过神来,强打起一丝精神:“求之不得!”

朝廷所谋者,一为兵,二为粮。凡西海断其一,必无以为继,继而就可趁虚而入。

但眼见营中兵强马壮,朝廷奢望已是二去其一,如今也就只能期盼西海必然确粮。

近如安慰一般,刘芳心中转着类似念头。但不好太过直接,要求李承志将粮库敞开也让他观上一观,是以也就只能暂且按下,再找机会。

几人亦步亦趋,随李承志下了镇楼,又跨上了李孝先血好的战马。

出了关城,往北行过两里多,便是弱水。河中以船为基,搭着一座浮桥。

过了桥,西岸便是各坊各场。也未特意挑选,李承志顺着第一家走了进去。

刘芳等人紧随其后,进门之时特意瞅了一眼,只见门楼上竖着一块方圆约有四尺的牌匾,上书一个金光灿灿的“钱”字。

望字而知义,众人顿时便知,这应该是西海的铸币之所。

并非粮库,有些差强人意。不过“钱粮”向来不分家,能看看西海是以何物代“币”也是好的。

刘芳稍稍提起了些精神,随李承志进了院中。

故而场中很是空旷,只有十数个身影围座在远处的草棚之下。另有李始良带着正副主事迎在门里。

如今大军征战在外,每日所耗不计其数,是以妇人、民壮早已受民部征召,予各处赶制军需。如今留在币厂中的大都是一些不良于行的老弱、残疾。

见这些人连走路都甚是困难,却依旧在此做工,刘芳等人顿时露出了好奇之色,凡中更是生出了一丝期冀:连这等半残之人都不愿放过,可见西海缺人到了何等地步?

心中转着念头,刘芳往草棚下一指:“可否就近一观?”

今日本就打算让他们看个够,李承志自然满口答应:“自无不可,请!”

口中应着,他便举步往前走去。

见一群人款款行来,民夫下意识的停住了手中的活计。等走近一些认出了李承志,一群人更是惊恐做一团。

有人断腿,尚能拄着拐仗起身,有的断臂,行走自是无碍。但如断了两条腿,亦有断了双臂,急切间无处借力不能起身者,则索性跪伏于地。

有的唤将军,有的唤国公,竟还有口称“郎君”者。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老弱,有男有女,无一不是须发花白,老态龙钟。

看那些缺胳膊少腿的,尽是青壮,杨舒眼中闪过了一丝精光:“莫非皆是军中伤卒?”

李承志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延容公好眼力!”

元渊更是难以置信,两只眼睛似是要蹦出来一般。他急走两步,盯着一个双腿齐膝而断的壮卒,惊声问道:“这伤如此之新,想来痊愈不久?敢问是何时伤的,又是如何伤的,尔当时又为何职?”

壮卒看了看李承志,见他微微点头,才朗声应道:“四月征鄯善之时,被城头落石所中……当时小人任什长之职……”

征鄯善之时……距今也就将将三月?

元渊忍着惊疑:“你又是如何活下来的?”

壮卒未见李承志点头,是以打了个哈哈:“不过是小人命大!”

观其神色与语气,元渊一听就知是敷衍之词。

他家学渊源,自己也算得上久经阵战,莫说是亲眼所见,就是听都很少听过受伤如此之重,还能活下性命的伤卒。

定然另有缘故。

但人家不想说,还能逼问不成?

元渊本能的想到了李承志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

定然是他妙手回春,使这种本必死之人起死回生。

而医术只是其次,元渊惊疑的是,这些人的脸上并无戾色,眼中更无怨意,相反一见李承志便目中含泪,纳头就拜,可见对其感激之情,也就更知定然是李承志下死力气救回来的。

此人只是一个伍长,其余伤卒皆隐隐以此人为首,想来只是普通兵卒。由此可见这般伤残之卒,西海定然不少。

而召于此处做工,也绝非李承志敲骨吸髓,更非给口饭吃这般简单。十有**是怕伤卒心生郁结,自以为无用,从而了却残生。

只此一点,朝廷便是拍马也难及……

怪不得不论降卒来自关中、敦煌,还是六镇。也不论之前是强是弱,是汉是胡,但凡归附六镇,就如脱胎换骨,士气如虹?

皆因李承志将“爱兵如子”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元渊怅然若失,久久不语,刘芳也只当是他惊奇于李承志的医术之高。

而如杨舒,眼珠却转个不停。在李承志、兵卒、并渠中的铜水,并渠底草席上铜粒之间不断打量。

心中更是思绪万千,数次欲言又止,终是没敢张嘴。

只因杨舒心里清楚,如果李承志不想说,说是将刀架在他脖子上也莫想听到一句真话……

冶铜、制币的过程也没什么好看的,李承志开门见山,直接让李始良打开了币库。

币库建在地下,足深丈余。四周用五尺厚的石砖砌筑,内围又用钢板焊死。

就连每一道门,也是用近分许厚的钢板焊制。

予这个年代而言,天底下再没有比这里还安全的地方了,莫说是人,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下了两层台阶,又开了三道铁门,终于见到了币库真容。

随着壁灯一盏盏点亮,众人目瞪口呆,恍然如梦。

亮,不是一般的亮,眼睛都被刺的睁不开。

地库虽还不足一丈高,但极大。左右不见边际,前后也足有十丈宽。方圆每一丈间均有足有成人腰粗的立柱支撑。

其中便如粮斗一般,摆放着一层又一层的钱箱。也未加盖,是以放眼放去,眼中尽是金色,只觉置身于金海之中。

杨舒倒抽了一口凉气,眼珠子都不会转了。

元渊则一声惊呼:“真金?”

“非也!”

李承志朗声笑着,走上前随意抓起了一把,递到元渊手中,“不过是亮一些的铜罢了!”

元渊似是不信邪,还放在口中咬了一口。只听“咯吱”一声,似是牙都打了个滑,满嘴都是酸水。

他倏的一顿,似是喃喃自语:“竟真是铜?但即便是铜,这也太多了些……”

高肇抬眼四望,眼上中阴晴不定。看了许久,才幽声问道:“民以食为天,便是这库中之币多不胜数,也不过是死物尔。你让我等观之,又有何用?”

“太尉所言甚是。予此时而言,确实无多大用处,盖因花都无处花,是以才攒了这般多。但予之前而言,却是顶了大用的!”

李承志将铜币丢在箱中,温声笑道,“太尉到底是在装疯卖傻,还是当真不知?某以为,你该觉的眼熟才对?”

高肇冷笑一声:“便是高氏与你李氏好的密里调油一般,也未见你将此物予我半枚,何来眼熟之说?”

“哦?那倒是我想岔了。”

听他讥讽,李承志也不在意,“我还以为,太尉定是在关中或是六镇见过此物……”

关中……六镇?

高肇眼神一凝,急扑两步,从箱中抓出了一把铜币。

细瞅几眼,脸色瞬间一白:“这分明是黄铜?”

见他如此,杨舒凑了过来,狐疑道:“可是有何说道?”

刘芳与元渊也是如此,皆是目光灼灼的盯着高肇。

怪的是,高肇就如冻住了一样。

“还能有何说道?诸位以为李承志是得意望形,想让我等看一看西海之富,却不知他是想让太后,想让朝廷知道:西海即不缺兵,更不缺粮……”

愣了许久,他才悠声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既已暗谋自立,自然是先筹划粮草,如先此才能招兵买马。是以自你大败南梁之后,太后又令老夫率兵抵御柔然之时,我便授意时为军司马的元琛,并高猛、高植予北镇、五州暗中筹粮。

哪曾想,竟是拿着财货都买不到粮食?细问之下,才知近年来突有大批商队来往于六镇与关中,及柔然诸部,其中有汉有胡。若是胡商,便以牛马牲畜、珍珠宝石换粮。若是汉商,则以绢帛、金铜之物兑之。价格更是优厚至极,硬生生将粮价抬高了三倍。

当时便有佞幸之辈,予老夫献过此物,称来自胡商,此物便是换粮得来。但天下皆知北镇苦寒,无所产出,凡六镇军将、豪强,乃至兵卒、牧户大都与柔然暗中通商,或是帛麻,或是粮草,或是刀弓,或是军甲……

更有甚者,有胆大之辈更是将柔然的原铁(粗炼铁矿石)、马匹贩运到青、兖等州,再运至南梁……是以得知那军将乃是向柔然贩粮所得,且念及一片孝心,是以并未归究……

但坏了老夫大事,自是要寻个跟脚。但查来查去,胡商也罢,汉商也罢,竟皆有来历去处?

老夫是征讨元帅,非肃贪御史。且本就志在于此,自然不能大张旗鼓,自毁根基。百般思量,才诓骗元怿称军中粮草不济,先哄他断了六州与北地诸州往外贩粮之道,又怂恿他寅支卯粮,从北地、六镇强行征粮。而后又授意元琛(高肇之婿)从中贪墨。

但十万大军陈于北镇,每日所费何其巨也?且元怿本就与老夫不对付,防元琛就如防贼。元琛又是个胆小的,是以就如杯水车薪,与老夫所谋差之远矣。而此事并非一蹴而就,老夫无计可施,只能徐徐图之。

之后便是柔然退兵,老夫班师回朝,又巧施妙计,将元琛调往关中,以图关中之粮

时战时已罢,六镇与北地却已满目疮痍,饿殍遍地。是以朝廷必会运关中常平之粮救济六镇。关中更是风调雨顺,产粮颇丰。当然,常平仓自是不敢动的,但令元琛征粮之时顺便筹购一些,更然易如反掌……

但谁想,至元琛往关中筹粮之时,关中的粮价比六镇还要贵,竟然比市价足足翻了五倍?且只认金与铜,其余如帛绢之类一概不认?

高肇松开手掌,露出里面的铜币:“元琛遣使报予我知,当时便带来此物,称这般足重十铢,通体金黄的铜币,也只换粮一斤。而若是予关中换钱,此币一枚可换汉五铢五钱。而此前粮价大致一钱一斤,岂不就是翻了五倍?

某当时也只以为予先帝时,高某得罪关中士族过甚,害的外婿也被老夫连累。当是本是要元琛另谋他路,再备粮草。但你蛊惑李韶,将元琛困于关中,最后兵败被杀,是以此事再无音讯。

而我高氏,便彻底断了粮草的来路……尔等又可知,至元澄至夏州劝降之时,凡我高肇以下,已是两餐不继,民间更是已有易子而食之象。若非如此,我焉能降的那般快?”

高肇稍一顿,又惨然笑道:“如此太后也罢,诸公也罢,乃至这禄禄世人,都以为我高肇穷凶极恶,丧心病狂,誓要反了这元魏天下。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不过是为李氏做了嫁衣……”

听高肇所言,几人又惊又疑,又是鄙夷!

若如他所言,似是高氏只是小恶,李承志才为大恶:若非西海哄抬粮价,不致于高氏筹不到粮,自然也就不会拿元怿做伐,最终逼的五州百姓造反,最终使北地大乱。

若非是李承志,高肇就不会为了粮草,不得已图谋六镇,为北镇大乱埋下祸根。

总之一句话,高肇千错万错,都没有李承志错的多……

“胡言乱语,简直是屁话!”

元渊气急败坏,怒声骂道,“莫非是李承志将刀架在了你高肇有脖子上,逼的你高肇造反不成?”

高肇被呛的无言以对,只是冷哼了一声。

刘芳与杨舒也是默不作声,二人的脸更是沉的如染了墨。

高肇说这么多,本意只在于替李承志佐证,西海为何不缺粮!

所以元渊才会恼羞成怒……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