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五二章 虽不中,亦不远矣

第六五二章 虽不中,亦不远矣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高肇这厮好无痴?

他看似万般不甘,更似是句句都在声讨李承志,但在元渊听来,却句句都透着奉承之意。

究其缘由,高肇无非便是想李承志留他一命。

但他以往也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人物,此时却这般嘴脸,委实太过无耻了些。

元渊有心辩驳,斥高肇一句“强辞夺理”,但话都到了嘴边,却吐不出口。

只因细细思之,高肇并非胡说八道,更非避重就轻,而是桩桩有根有脚。

再看李承志的表情,分明就是默认了……

他心有不甘,又看了看刘芳。却见老倌儿满脸的萧索寂廖,竟如死心了一般。

元渊心中一紧,低声唤道:“寺卿?”

刘芳如梦初醒,怅然回道:“无妨!”

说着,他又朝李承志拱了拱手:“所谓事出有因,国公邀我等来此,绝非无心之举。想来平原公所言虽不中,迹不远矣。既如此,何不让我等见个真章,也好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

刘芳的反应不可谓不快,眼睛也够毒,一眼就看穿了李承志的目的。

李承志也不遮掩,朗声笑道:“恭敬不如从命,寺卿想看何处,尽管道来!”

刘芳闻言一振:“无非便是粮库、火炮……”

稍一顿,他又猛一咬牙,“若是再能借军、民之籍册一观,就再好不过!”

李承志稍稍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粮库、火炮自是无碍,但军籍两册就莫要想了……”

要连这类重物都敢示人,岂不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这老倌儿还真是会打蛇随棍上,也是真敢想?

听李承志连火炮这种重器都敢示之于人,元渊原本沉入深渊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就连刘芳原本灰败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神情。

高肇依旧是那副心有不甘,却已认命的神色。唯有杨舒,两只眼珠还在乱转。

不过已不再盯着伤卒与铜水,而是换成了李承志。

二人也算是至交,相互间多少也算了解一些,李承志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个老贼胆子比刘芳的还要大,还要异想天开。

他之前九成九在打药酒配方和冶铜之法的主意,如今一听能见识火炮,十有**又在谋算火药秘方。

想什么屁吃呢?

李承志冷哼了一声,又睇了个眼神,杨舒竟然秒懂:做梦去吧?

失落自然是难免的,不过杨舒也不气馁。

反正他不管如何谋算,又不是在替朝廷谋划。说的冠冕堂皇一些,焉不在为天下万民谋福祉?

是以杨舒极有信心:有朝一日,他定然是能得偿所愿的。

见李承志已然上马,他清了清念头,连忙跟上……

自从李承志来了西海,镇夷之景像堪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未消几日,弱水边就会多出一座场房。再过几日,合黎山北又会多出一座庄园。

此时李承志目的地,就是位于山北。其中的一座大园,就是仓曹储粮之所。

外墙依然在修建之中,皆是就地取才,以红土夯制而成。如今已有丈余,估计再建半丈就够用了。

只看外墙所围,就足有两里方圆。庄内更是车水马龙,热火朝天。

一驾驾大车如流水般的驶出庄门,拉的尽是粟、麦之类。刘芳等人用脚趾头猜,也知这些粮必然是运至陇西、沃野等地。

观望了一阵,粗略数了数,才只是两刻,从庄内驶出的马车竟就有是百驾之多。刘芳终是死了心,又顺着车队往里看去。

可见一幢幢形如胡族毡帐的房舍拔地而起,错落有致。足足有两百多幢。每一幢都有三四丈方圆,约丈半高。但不知为何却是圆形,而非方舍。

而且红的刺眼,近如染过朱砂一般。

走近一看,才知外墙皆为红色的方砖砌包,就是不知内里是夯土所制,还是依然为砖石。

杨舒好不奇怪,从就近处捡起半截被弃的红砖,疑声问道:“这是何物,看着像泥砖,但为何是红色?”

这老头都魔怔了,见到什么都要怀疑一下?

李承志瞅了他一眼,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尚书好眼力,可不就是泥砖?”

真是泥砖?

杨舒露出一丝你莫要糊弄老夫的表情。

秦汉时就有火烧泥而成砖的方法,传承至今已近千年之久。但无论是哪一朝,或是产自何处,更无论所用之坩泥(粘土)为何种颜色,但凡经窖浇烧而制,定为青色。

红色的砖,还真就是第一次见?

而这只是其次。

最令杨舒不解的是,此物虽好用,却不好制。也莫说是最为费时,专供宫中、皇室所用的金砖,便是民间烧砖,从选土到出窖,一炉砖前后也要近月之久。

若论代价,比石匠凿石为砖的代价大多了,且还无石砖那般坚固。但胜在颜色、形壮统一。

故而庶民寒族根本用不起,多用于士族门阀,高门大户。

李承志倒好,竟直接用来修粮仓了?

再见场中红砖堆的到处都是,更有砖车源源不断的驶来,也不见工匠、民夫有何怜惜之意,只是礼如平常,可见此物在西海富裕到了何种程度?

狐疑之间,杨舒将方砖抱在手中掂了掂,又用力往砖墙上一砸。

只听“砰”的一声,红砖虽断成了两截,但茬口极为齐整,有如刀削。杨舒又捡起断砖,左右各挚一块,用力碰击。

砸了三四下,只是磕下了一些粉渣,断砖再无碎裂。

“真是红土所治?”

杨舒惊讶不已,“但质地为何如此之坚,竟比青砖都还要强硬几分?”

李承志呵呵一笑:“大概是我西海的坩泥异于他处,故而才会如此!”

这当然是李承志在敷衍杨舒。

古时制砖,用的只是坩泥,拓制成模后,或是自然晾干,或是用柴草薰干,而后入窑,边烧边浇水降温。烧成后自然阴干,从而砖成。

而李承志用的是后世的方法,从选料这一步起,与古法烧砖就迥然不同。

若是离山近,就最好用页岩,若离山远,则就地取材。无论是粘土还是普通的土,更或是河底的湿泥都可。

而后再加煤矸石粉,也就是废煤粉。

而只是原料,就比青砖需精挑细选粘土,并精研细磨不知简便了多少倍。而这页岩与煤矸石都是制水泥的材料,坚硬度本就比粘土要强。

第二是烧结时所用的燃料。

古代用的是柴草,而李承志用的煤,炉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两相一结合,青砖再是坚硬,又怎抵的上高温烧制的红砖?

至于颜色,则是青砖是边烧边浇水固形,氧化程度不高,而红砖则是一烧到底,自然就成了红色。

另外还有红砖是直接烧干,青砖则是自然阴干,制作时间又节省了一倍都不止。

所以怎么比,李承志都有守口如瓶的理由……

杨舒在心中暗骂了一句放屁。

这话一听,和方才那兵卒糊弄元渊,称“自己命大才活了下来”是一个路数。

李承志这是将老夫当傻子哄呢?

他心中不岔,恨声问道:“便是这等俗物也要藏着掖着?”

“俗物?”

李承志冷笑一声,又一指建到一半的砖墙,“你也知此物之坚,更甚青砖,自当也知,若以此物砌包城墙,又会如何!”

杨舒听的心中一凌。

用砖砌包城墙,那是王都才有的待遇,就如元魏的洛京,南梁的建康。

其余大城,就连元魏旧都平城还是夯土所制。

而此时看来,此物制法定然极为容易,若被朝廷学了去,自然如获珍宝,大肆固城。

到时,李承志若予征伐,岂不是要难上许多?

怪不得他半丝口风都不露?

杨舒纵使心中再不甘,也只好闭口不言。

刘芳却听的心思一动:“不知可否予稍后一观?”

李承志稍一沉吟:“并非李某吝啬,而是我西海各处都在筑城、建庄,所需红砖极多,是以窑场夜以继日,等闲不得停工。

而寺卿若去,必要看个究竟,到时窑炉必要熄火,窑中之砖自然也就废了。而只是一炉砖,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合十数砖民近十日之功方成,委实过于浪费……”

李承志稍一顿,又吟吟笑道:“再者李某事务繁忙,今日也是忙里偷闲。若寺卿执意要看,也不是不行,但看过砖场,那火炮就无瑕再看了……”

听到所费十数砖民近十日之功,便能成砖一万之时,杨舒止不住的倒吸了一口冷气。

若得此法,若再能尽召关中民壮,更或是如西海一般,将老弱、妇孺也召来,估计用不了几月,就能将各州、各郡之城加高一倍,加厚一倍。

可能最终还是守不住,终将被李承志攻克,但总比予此时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的要强上许多。

至于那火炮……李承志至多也就是让刘芳见识见识其威力,至于制法之类,那是想都别想。

可笑刘芳救国心切,已然如魔障了一般。

心中如此盘算,杨舒最终还是没有多劝,并未提醒规劝刘芳。

只因他知道,此时刘芳心中只有“火炮”二字,余者皆不足论,便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果不其然,刘芳顿时就打消了念头,硬是挤出了一丝笑:“既如此,那砖窑不看也罢!”

“如此最好不过!”

李承志从善如流,领着刘芳等人进了一排已建成的粮仓。

既然敢领他们来,自然是早有准备。不论是从上面仓口看,还是从中间或底部的仓孔看,没有哪一幢粮仓不是满的都快溢出来一般。

而其中有十幢更是在排队放粮,金灿灿的粟米,红彤彤的麦粒,就如水一般的从约有拳头大的孔洞中流出,灌入麻包,而后被兵卒搬至车上。

虽有早有预料,但如走马观花般的看过了数十幢,刘芳的心愈发沉重,有如压了一块千斤巨石。

这般大的一幢粮舍,至少也该存粮五千石往上,也就是六十余万斤。而看过的满仓并正放粮的粮仓就已近六十幢。就算其余的百多幢粮仓全是空的,这六十幢也有粮三十万石之巨。

而只这些,就绝对够西海军民吃嚼近半年。

再者十数万西海大军远征,怎可能一粒粮都不带。何况开战至今已有三月之久,这三月以来运至阵前的粮又有多少?

更遑论西海连战连捷,不知抢了吐谷浑与柔然的多少粮草与牲畜?

果如高肇所言,西海根本就不缺粮……

本就如泰山压顶,待李承志如献宝一般,带众人参观马粮之仓时,刘芳的脸色愈发难看。

好个李承志,竟已未雨绸缪,早早就令民曹大肆屯积牧草,更是将马料当做人粮,存存足足十数万石。

看着杨舒殊无斯文可言,将一块巴掌大的草饼咬的咯吱直响,还津津有味的模样时,刘芳就如牙疼,忍不住的咧了一下嘴。

“真就是草糠所制?”

杨舒咂摸着嘴,“为何如此之咸,且还有菽豆味……嗯,竟还有肉味?”

“这本是煮开,或是泡开食用,哪有这般硬啃的,你倒是一副好牙口?”

李承志哭笑不得,“此物本就与菽豆同类,有豆味不足为奇。之所以咸,自然是为免腐坏,在饼中加足了盐。以求保存的长久些。至于肉味,只因有些是用羊汤煮制,自然很是可口,不然你为何吃的津津有味?”

用羊汤煮马料?

杨舒都惊呆了。

若非李承志有话在先,称这是居安思危,积谷防饥,拿来给人吃的,不然杨舒非一口呸他脸上。

见他不信,李承志竟也拿起了一块,又掰了一块丢进口中:“并非我信口开河,而是确有其事……想必你也知道,我西海大败吐谷浑与柔然,俘获牲畜不计其数。

然我西海子民,不可能化汉为胡,全去放牧。我李氏更不可能一直偏居于河西这草多田少的牧居之地,是以只能防微杜渐,防患未燃……”

杨舒冷不丁的打断道:“是以你就将牲畜尽数杀了,而后和以草料,制成了军粮?”

李承志稍一犹豫,又点了点头:“虽不中,亦不远矣!”

其实是肉汤舍不得倒掉,一时间又喝不完,只能再次利用,拿来煮了苜蓿……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