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五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六五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李承志初创炮营,李彰任炮营军主至今,已五年有余。他早已到了烂熟于胸,信手拈来的程度。

所以李彰很清楚,十炮齐发,只需一轮就可将中空的箭楼轰平,不过谨慎起见,他才下令放了两轮。

是以莫说是箭楼,两轮之下竟将城墙东角都掀掉了大半。原本四丈高的城墙,如今还不足两丈了……

当烟尘散尽,看到满地的碎砖烂土,仿佛被怪兽咬了一口的城墙,几人只觉毛骨悚然。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论是刘芳,还是元渊与杨舒,以往只是见于奏呈之中,至多也就是听崔延伯这等亲临其境,见识过火炮之人口述,并未亲眼见过。

而今日,才算真正的一睹此物真容,可谓大开眼界。

便是真正的天罚,有无如此威力?

此绝非人力可抗也……

怪不得西海能以一敌十,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只二十发铁弹,予须臾之间,足四丈高,两丈厚的城墙就能被拦腰斩断,若是再放二十发呢?

便是不能夷为平地,也已是触手可攀。

而如城上的兵卒,便是未被铁弹击中,侥幸活下性命,还能余几分战意与士气?

但凡能不吓的腿软,能不哭爹喊娘,就绝对称的上好汉。能握紧刀枪,咬牙抵抗的,怕是十中都不足一。

如此,攻城的步卒自然就能从容不迫的登城,破门……

杨舒又是激动,又是害怕,只觉肝尖儿都颤了。

他咬了咬舌尖,按捺住兴奋说道:“也非老夫长你志气,灭朝廷威风。你也更莫要诓骗老夫:若此神物真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西海虎狼之师,又岂能被一道陇山所阻?”

李承志心头一震:好个老贼,你哪一方的?

便是心中有所怀疑,也不能当着刘芳和元渊的面说出来啊?

他依旧不动声色,只是冷笑道:“你当我真怕了崔延伯、邢峦,并元遥与奚康生之流?若是我手中再有十万大军,便是北镇与关中也已尽数收入囊中,何况区区一道陇山?”

若是连北镇与关中也陷入李承志之手,洛京再有何险可守?

刘芳与元渊听的头皮发麻,嚅嚅无言。

只因越是往深里想,越觉得李承志并非虚言。

如柔然一般的胡族,打仗的目的无非便是抢丁口、抢牲畜、抢粮草,顺带制造混乱,削弱敌方实力。是以抢了就走,绝不拖泥带水。

而西海却截然相反。

李承志此时虽未举旗,更未称王,但目的显而易见:造反到底,改朝换代。

虽然还是在抢,但抢的不但是人和粮,更要抢城和地,所以不但要能打的下来,更要能守的住,这才是重中之重。

而偏偏西海方兴未艾,初露锋芒,底蕴太浅,攻伐有余,守成却不足。

说直白些就是缺兵缺人,打下的地盘稍一多,就无人可守。

若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朝廷求和,李承志顺水推舟的罢兵,合情合理。

所以如李亮才会大兴土木筑城,更是以怀柔之策拢络民心。

反而言之,李承志所依仗者,无非便是火器。若真如杨舒所言,此物已无以为继,西海焉敢只以十数万兵力便咄咄逼人,使远遥等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杨舒却不这般想,双眼紧紧的盯着李承志,似是要从李承志的脸上窥出一丝端倪。

以他的了解,李承志绝非按步就班,循规蹈矩之人。

这小贼便是无理都要蛮搅三分,更何况此次他已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更应该得势不饶人才对。

这只是其一。

其二则是以长远计,李承志绝不该在士气正盛,势如破竹之时偃旗息鼓,鸣金收兵。

既然一不缺粮,二不缺兵,三不缺火器,四更是视崔延伯、邢峦、元遥、奚康生之流如无物,为何不趁势打过陇山,攻克关中?

只是攻克,而非占据,就如柔然一般,抢了就走。

一是可歼灭朝廷兵力,顺便抢兵、抢丁、抢粮,壮大西海。

二则是关中再一失,便等于洛京门户大开,朝廷更是会乱上加乱,错中出错。

其余不论,光是李承志退走之后如何稳定关中民心,再从何处征召大军御守关中,怕是就能让太后与朝中诸公愁白头发。

也更说不定,李承志脚退回陇西,已被朝廷盘剥日久,早已不堪重负的关中后脚就反了。更有甚者,真的可能关中百姓与士族反倒求着李承志尽快将关中占了……

所谓此消彼长,李承志何乐而不为?

所以杨舒本能的怀疑,这小贼绝对有迫不得已,不得不暂且休兵的理由。

包括今日领刘芳、元渊观军营、看仓曹,并这火炮,十有**在示敌以强,迫使朝廷不敢轻举妄动?

暗中猜忖,再看李承志波澜不惊,防的滴不不漏,杨舒眼珠一转,岔开了话题。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死士。若是百战余生,早已将生死置之于外之流守城,你又待如何?”

他一指阵前火炮,又指了指远处的城墙:“若易地而处,换老夫守城,便尽召悍卒。你若发炮攻我,我便令兵卒藏于城后,若是炮停,我便知你要发兵登城,再令兵卒守墙……

你常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无非便是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如此僵恃,你又能奈我何?”

宁死也不降……哪有那般容易?

李承志本想回一句“多轰几轮不就行了”,但话到了嘴边,他又陡然一顿。

这老贼怕是已然认定西海已弹尽药绝,说的再多他也不会信。

便何需他信?

李承志对杨舒有一百二十分的信心:莫说他只是怀疑,便是有真凭实据,证明西海如今已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这老贼也绝不会漏出半丝风声。

也更说不定,他此来西海已然得人授计,会与西海暗通曲款。比如李韶,比如他从弟杨钧。

所以,根本不用管杨舒信与不信,只要刘芳与元渊相信就行了。

李承志冷哼一声,又呲牙一笑:“口说无凭,眼见为实,那就让延容公见识个够……”

还要如何见识?

不等刘芳与元渊回过神来,李承志又数声令下。

二人恍惚之间,只听了个大概。似是李承志令炮卒轰击城后的砖棚。

方才登城之时,几人还曾留意过,那假城之后数里内,建有许多砖房,但奇怪的是只建了四墙,却未搭顶。

只因三人皆对火炮念念不忘,故而疑念只是一闪而逝,未多留意。此时看来,却是练炮的标靶之类。

但片刻间已然见识过了火炮之威,已足够让人大惊失色,还要如何见识?

难不成,还有更厉害的?

杨舒猛一眯眼,望楼下看去。见炮卒似是换了不同的铁弹,又将炮膛洗了又洗,清了又清,生怕其中留下铁刺、火星之类。连填装火药的动作都慢了许多,不是一般的谨慎。

他兴致更甚,兴奋的问道:“此弹可有不同之处?”

你不是挺会脑补么,为什么不猜了?

李承志呵呵一声,皮笑肉不笑的回道:“多说无益,看就是了!”

这小贼竟还恼了?

看吧,就说了他不是大气之人……

心中腹诽,看李彰亲手填装引线,杨舒知道要开炮了,索性举起望远竟,看向了假城之后。

而后便听一阵炮响,数道黑点自镜中一闪即逝,落入城后。

比起方才,准头要差上一些,大致只有一半砸中了砖房。威力更是要打个折扣,只有一两枚砸穿砖墙,落入房中。其余皆被弹落于地。

就这?

心中刚生出类似的念头,镜中突然炸起数道火球。只见此起彼伏,未到三息,十丸铁弹尽数炸开。

砖房依旧伫立不倒,只多也就是被炸的晃了两晃。与方才轰碎半边城角相比,简直不堪一提。

但无论杨舒,还是元渊,依旧被惊的后背发凉。

好端端的,那砖墙竟燃起了火?

若只是砖墙也就罢了,更惊悚的是,墙下分明是沙地,无半根柴草等物,却也烧个不停?

再一细看,竟似有水一般的物事洒于地下,见火即着,几人也突然想起了被传的神之又神,邪之又邪的“火油”。

传闻此物水浇不熄,土泼不灭,凡天下万物,无不是触之即燃,就如附骨之蛆,不死不休。

然而自李承志于陈仓大败南梁之后,此物便消声匿迹。朝廷以为是失了金明这等产油之地,李承志无油可采,此毒物便如昙花一现。

之后金明郡的油湖被高肇采之一空,连火箭都无以为继,朝廷更是以为此物已绝迹于世间,已不足为虑。

却不想,今日竟又重见天日?

而这也就罢了,更令几人惊恐的是:以前李承志只是将此物附于箭上射之,或是存于瓷罐中抛之,无论是弓还是石炮,至多也就抛射至百十步远,劲道极其有限。

若提前防备,就如元继守清水之时,予城上立以厚盾,多备灭火之物,未尝就防不住。

但如今倒好,李承志竟是拿火炮射?

片刻前才登过那假城,是以几人皆知,城墙距此至少两里。而再看燃火之处,距城墙又有近里之远。两相一叠加,岂不是足可将火油射到三里之外?

更有甚至,那油罐已不是砸,而是炸。眼见砖墙都被炸的晃动不止,更如天女散花,四散飞溅,木盾再厚,又哪里能防的住?

除非躲进屋中……不对?

刚刚冒出一丝念头,又被杨舒断然否决。

此物本就是放火之物,连沙土、石砖都能燃之,何况以木为梁,以草为顶的屋舍?

房舍更是触之即燃,若藏于其中,怕是死的更快。

这小贼之意,就是想让我杨延容看看:便是你藏于城后,或是躲在瓮城之中,我李承志也能将你逼出来……

但连金明都已无油可采,李承志又是何处寻来的火油?

杨舒心中一动:“你莫不是在河西也寻到了油湖?”

河西倒是不缺石油,后世有名的玉门油田距此也不过四百里。离的这般近,李承志怎可能不动心思?

但也只是试了试,便彻底做罢。

只因玉门的石油埋的太深,凭西海之力,也别想挖出半点油渣。

当然,他肯定不会在此时说实话,只是模棱两可的回道:“廷容公高见!”

我高见个鸟毛,若真有高见,这等宝物还能轮到着你这小贼?

有火器在手,西海就已可无匹敌。再有这等歹毒之物,岂不更是如虎添翼?

杨舒已然能够想像到,假以时日,西海大军横扫千钧,兵进洛阳的景像……

心中已是千服万服,但杨舒嘴上依旧不饶人,咬着牙冷笑道:“就这点能耐?若还有手段,就尽管使出来,也好让老夫彻底死心?”

这都还不够你死心?

不看刘芳与元渊的脸色,就如敷了粉似的,白的看不到一丝血色。

一看就知杨舒是死鸭子嘴硬,再见他眼珠滴溜溜的乱转,李承志心中一动:这老贼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被朝廷盘剥日久,关中早已苦不堪言。若不是如今朝廷以陇山为界,在陇东、高平镇皆陈有重兵,关中怕是早已烽烟遍地。

再者,元魏汉化才只数十年,骨子里依旧是重胡轻汉,况且李承志本就出身关中门阀,是以与朝廷相比,关中门阀对李氏有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这般一想,杨舒的此行来西海的用意就很值得玩味的。此行不乏有借西海之刀,杀朝廷之威之意。

也更有可能,欲一探西海虚实,也好为关中士族早做打算……

也罢,就让你再见识见识!

李承志转着念头,又朝李彰喝道:“换开花弹!”

一听不再摆弄那磷弹,李彰不由的松了一口气,连忙让兵卒将弹箱搬的远远的。

不怪他害怕,只因被这东西烧死烧残的炮卒已不是一个两个。且太过阴毒,有伤天和。

所以兵库中虽藏有上万枚,但李承志从未用于过战事……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