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五六章 以进为退

第六五六章 以进为退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所以一声断喝之后,杨舒还不停的朝李承志挤眉弄眼,脸上的表情精彩至极。

“又何需你使眼色……让我西海退守河西,永不再犯……高英也真敢想?”

李承志哑然失笑,神情说不出的讥讽,“我本就敬佩寺卿,如今更是叹为观止。不过可惜,终是难偿寺卿所愿!”

稍一顿,他又叹道,“罢了,为免寺卿难做,也免得诸位被宵小之流恶语中伤,从而引来大祸,李某在此手书一封,届时回京之后,寺卿转呈太后,便可免诸位后顾之忧……孝先,磨墨……”

刘芳怅然若失:“你待……如何?”

李承志哂然一笑:“所谓有因必有果,自然是让太后知道,天道昭昭,报应不爽,如今也该到了应验的时候了……”

听他此言,杨舒猛的松了一口气,也不顾礼仪,竟围到了案边。

李承志只是瞄了他一眼,便再不理会。顺手接过笔管,奋笔疾书。

天道昭昭,报应不爽……李承志难道不是直指太后做恶多端,必有报应,已摆明要和朝廷翻脸?

元渊骇的脸色发白,连声音都似颤了:“寺卿,这如何是好?”

“老夫已然尽力了,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宁愿担上抗指之罪,更不惜拼上身家性命,终于让李承志松了丝口风,商议退兵。

但“退守河西,以大河为界”的请求刚一出口,他却又陡然变脸?

究其原由,这已然不是刘芳能力与否的问题,而是西海压根就没考虑过退至大河以西这一点。

所以即便说破天,责任也推不到刘芳头上。高英再恨,至多也就是像之前的李韶和杨舒一般,治个“谈和不力”的罪名。

如果真因此而贬官,降职,谁敢说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刹那间,刘芳福至心灵,突然就解脱了似的,说不出的轻松。

元渊却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更想如杨舒一般,凑上前去看看李承志写了什么。但屡次咬牙,终是未敢造次,只能生生苦捱。

急切之下,他突然就开了窍,紧紧的盯着杨舒的神色。本以为李承志定然写的是起兵的檄文,杨舒也定然会大惊失色,惶恐不安。

但杨舒先是惊奇,而后冷笑,最后脸上更是满满的讥讽,还时不时的拿眼斜睨,好似在鄙夷李承志。

我道你骂高英天道昭昭,报应不爽,只以为你即刻就要起兵,攻入关中,打进洛阳。

搞了半天,原来竟是这样报应的?

杨舒就站在脚边,见他神情怪异,目露讥色,李承志焉能不知他心中所想?

定是在骂自己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竟真就答应罢战?

由此,李承志更是确定:杨舒此次来西海,定然别有用心,恨不得朝廷与西海就地打个头破血流。

也更说不定,等到夜深人静,这老贼偷偷的就溜进了自己房中……

“也就这些,寺卿且先观上一观!”

好不容易等李承志写就,将墨迹未干的信纸递给刘芳,元渊才急不可耐的凑了上来。

偷眼一开,竟非檄文,他先是心里一松:李承志竟然同意罢兵?

等再瞅几眼,看清信中所言之事,元渊又如牙疼一般呲牙咧嘴。

但这罢兵的条件也太苛刻了些,谁敢答应?

李承志洋洋洒洒近千言,其实只说了三件事:

一、割地。

除已被西海攻占的西凉、东凉、河、秦、梁、西海等六州,并敦煌、枹罕、鄯善、武都、薄骨律等五镇,朝廷还需割让岐州。

岐州治下三郡十六县,东至周城(今扶风县)、白土(今麟洲县)。南至秦岭南麓,名为魏境,实为梁土的故道县(今汉中留坝县)。北则至华亭县,西则与陇西郡相邻。

如此一来,就如从陈仓以东的周城县划了一刀,直直劈向陇山山尖。虽恰恰好将陇山摘了出来,留予元魏,却将陇山与秦岭间的旷野之地划入西海。

不但是地,还有民。朝廷不得将岐州之民迁入其他各州,更需向转递籍册,一户一记的查验……

只这一条,朝廷就绝不会答应。

莫说令西海退出陇西,以大河为界。如今更是要连陇山都要弃守?

虽说最北止于华亭,名义上的陇山依旧属于元魏。但陇山之南的陈仓、汧阴、汧阳皆属岐州,等于大半个秦岭已归西海。

更有甚者,凡陈仓在内,秦岭六道中的四道、关中四关中的大散关如今皆为岐州治下,岂不是一并要割予西海?

如此一来,近似大开关中之西门,更是将关中五州之一的岐州拱手相让,李承志只要在岐州驻军,关中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是以有没有陇山,已无济于事……

二、赔款。

自今年起,朝廷每年都需向西海赔以粮帛、丁口,以谢擅起刀兵之非。李承志要求每年民三十万户,合丁口不低于一百万,粮百万石。且以三年为期,三年便是三百丁口,三百万石粮。三年之后再行议定。

三、裂土封国。

需朝廷下旨,诏告天下,甚至要向南梁、吐谷浑、柔然、西域等国递国书:自此后,西海不复元魏,与柔然、吐谷浑一般,元魏虽可赐赏,但西海却无属国之名,朝廷更无宣调之权……

除此外,零零碎碎的条件还有一大堆,比互市、如驻军等等。但与之前三点比起来,有如九牛一毛。

元渊看来看去,除过第二条还有那么一丝可能,其余两条想都莫想。

便是高英已视颜面如无物,也绝不敢答应。不然她前脚应下,后脚就会被人清了君侧。

但刘芳却不这么想。

虽然这些条件提的有些苛刻,朝廷未必答应。但既然有的谈,无非就是坐地起价,就地还钱。

而西海距洛阳足三千多里,一来一去,至少也要两三月之久。且还要除过天寒地冻、风不顺雨不平之时,这么一算,一年能谈上两次就顶天了。

如此来回拉扯,朝廷岂不是就有了喘息之机?

假以时日,难保不能反败为胜……

而杨舒想的更为深远。

怎么看,都像是李承志顺水推舟,就坡下驴,巴不得尽快罢兵,所以提的这些条件,怎么看怎么像是以进为退。

若再往深里想,更是验证了他之前所疑:莫不是李承志有不得不退兵的苦衷?

所以他讥讽是假,惊疑才是真……

待刘芳看完,也就松了半口气的时候,李承志又道:“信中写的详细,是以再无需多言,寺卿只需转呈于太后即可。不论应于不应,李某只以三月为期。但凡超过一日,就只能兵戎相见……”

说的好像跟真的似的?

心中鄙夷,杨舒又疑声问道:“岐州也就罢了,你为何还要故道县?”

“故道县本就属岐州,我为何不要?不过是居秦岭之南,被朝廷视如鸡肋,故而久陷于南梁……”

李承志温声笑道,“也不瞒各位:待太后应了我信中所请,我自然就会挥师南下……也好让天下人看看:莫以为我李承志就只会窝里横……”

几人悚然一惊:李承志要攻南梁?

他莫不是疯了……

……

“李承志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大言不惭,夸夸其谈!他先犯吐谷浑,致天柱三部牧户死伤逾万帐。又予南门关大败慕容孝,将十万精骑尽数驱入大河之中,淹死无数。

更遑论将天柱三部数以百万计的牛羊抢掳一空……如此血海深仇,伏连筹岂会视若无睹,置之不顾?”

回到驿馆,元渊便迫不及待的冲入刘芳房中,煞有介事的分析着,“再看柔然,于西海大碛予大碛一战,虽折损不如吐谷浑,但朝廷以筹谢丑奴出兵的百万石粮草,并予二十万大军充以军粮的三百多万牛羊尽数落于西海。

粗略一算,只这两项,至少可抵柔然举国一年之收息,更有其者:大碛之败兵溃如山,本就因不满丑奴连番出兵的部落予大军中足占四成,大都借此机会遁入漠北更深之处。如此一论,丑奴损失更甚于伏连筹,如此大仇,他怎能善罢甘休?

而李承志本就为反贼,我大魏人人得而诸之,若他再进犯南梁,岂不是四面楚歌,举世为敌?”

元渊越说越是激动:“所谓蚁多咬死象,就西海十数万兵,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刘芳看了看元渊,最终只是叹了一口气。

忧记得延昌二年,李承志受诏入京之初,便受高肇排挤。立平叛大功,却被迁入冷之又冷,清之又清的太史监任了候星郎。

那时就听李承志时常念叨: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以此喻天不遂人愿,太过想当然。

刘芳觉的,这句话送予眼前的元渊,竟是再贴切不过。

他道吐谷浑可汗丑奴也罢,柔然可汗伏连筹也罢,早已恨李承志咬切咬齿,恨不能啖其肉,饮其血,这自然不假。

然至于这两国欲寻李承志报仇血恨,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前者十万精骑,后者逾二十万大军,皆于旬余日便败于西海,且当时西海参战之军力还不及三方联军之十中之一,却依旧使逾五十万大军触之即溃,一败涂地。

这二位但凡没有蠢到不可救药,定然惊恐万状,誓要探个清楚,至少要知道是怎么败的,再行定计。

更何况这二位皆为两国立国以来少见的明君,与能如元渊以为的那般愚昧,冲动?

无论如何也会先行观望,打探。若是知道连元魏都自身难保,这二位绝对会偃旗息鼓,有多远躲多远。

绝非如元渊以为,伏连筹与丑奴定会冲冠一怒,遣军百万,来寻李承志复仇。

至不济,也要等朝廷与西海打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之时,再收渔翁之力。

也更说不定,若朝廷与西海再次开战,依旧节节败退,这两方十有**会遣使来西海,主动求和。

至于南梁,本就为李承志手下败将,如今李承志只是代元魏收复一郡数县,又非举国之战,胜之算不得难。

退一步再论,元魏立国至今,何偿不是四面树敌?

败柔然,御吐谷浑,战南朝,元魏百余年如一日,始终压这三方一头,如今却皆败于名不见经传的西海之手?

萧衍又非昏昧平庸之辈,岂会为数县之得失,而与李承志不死不休?

十有**会暂行忍让,继而坐山观虎斗。

是以李承志欲挥师南下,转攻南染梁绝非虚业。也是因此,刘芳才觉元渊异想天开,过于想当然。

当然,也不能全怪他,毕竟元渊入居洛京,少于厉练,见识过于浅薄,便是比高英要强一些,也强的有限。

见刘芳黯然不语,元渊也觉失言,便住口不语。

又过一阵,他竟后知后觉,转过了弯来。

“军国大事,又岂能以‘恩仇’二字论之。连李承志都知这般道理,伏连筹与丑奴一代明主,又岂会不懂……”

越说越是失望,元渊的脸色自然也就越沉,“然元某依旧百思不得其解:如今西海势如破竹,势头正劲,若易地而处,我若为李承志,便是兵缺民少,好攻不好守,也该一鼓作气,乱了关中后再退守陇西也不迟。为何李承志要激流勇退,半途而废?

若是他真能养精蓄锐,休生养息倒也罢了,却狂言要攻南梁,这又是何故?”

看吧,元渊之所以比高英强,只因他知错就会改,会反思,会琢磨。而不似高英一般,死不知错,绝不悔改,只以为全天下的人都在谋害她,都对她不起……

与元嘉一般年龄,又同殿为官。虽说交情一般,但相比乃父更为敦厚、忠实的元渊,刘芳还是很看好的。看他见机如此之快,也算是稍稍欣慰了些。

“李承志今日之举,看似耀武扬威,得意忘形,实则是示敌于强,以进为退,继而因势利导,就坡下驴!”

“以进为退,就坡下驴?”

元渊悚然一惊,“意思便是……西海定然有不得不罢战的理由?”

“**不离十!”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