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六二章 养精蓄锐(二)

第六六二章 养精蓄锐(二)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你还未讲,为何之前不趁胜追击,一鼓做气,反而要歇上三月,将士战意已然消磨大半,却又要再兴刀兵?”

李始贤颇有些打破砂锅问到底,誓不罢休的模样。再看他双目圆瞪,眼中含怒的模样,分明是看出他人都知,李承志却独独瞒着他一个。

便是老夫无能,至少也是你亲爹,还能害你不成?

李始贤岂能不怨?

“怀德莫要造次!”

崔光一声低斥,李始贤便将头一缩,收敛了怒容。

再看一旁,李始良也是跃跃欲试,大有好好教训一番二弟的架势,李承志不由失笑。

还真是靛蓝染白布,一物降一物。

“并非儿子有意欺瞒,而是此为西海绝密,知者着也不过二三人。”

李承志回了一句,又看看崔光,张敬之,魏子建三人,温声笑道,“便是尚书与两位外舅,我也未曾吐露过半句。三位之所以知晓,皆因署理军务、民生日久,于珠丝马迹中窥得端倪,从而按迹索源,便能断出大概。

父亲只是归来不久,接手民生也不过两月余,猜不出头绪也在情理之中……”

听到连崔光竟也不知,李始贤心中好受了不少。

李承志行事像来是认理不认亲,他这个当亲爷的早就深有体会。既然他不知,张敬之与魏子建也不知才是正理。

而总揽西海军政两务,已着手建尚书省的崔光竟也不知,那就说明真是机密中的机密。

这般一想,口气便软了许多,李始贤带着一丝歉意,讪声笑道:“那到底是何缘由?”

“没火药了,火炮皆成了摆设,还怎么打?自然只能置战。”

李承志笑着回道,“如今我敢再起站端,无非便是已有了些积累,虽经不起如四五月时连番大战,但小战一场,还是绝无问题的。也省的朝廷以为我西海黔驴技穷,无技可施……”

苦心人,天不负。

当大战突起,李承志才猝然警觉:西海的火药,怕是撑不了多久。

果不其然,皇甫让于南门关及鄯善镇一战,便耗费了西海足五年储备中的六成。

李承志才算是着了急。

但大战已起,商道已断,便是向元魏、吐谷浑,及南梁贩运也已来不急。

好在前生就是干这个的,知道酒泉与吐谷浑接壤的祁连山中,就有数处大型的天然硫磺矿。是以当即就令李承先成立寻矿司,又召集万余民壮入山。

虽只是大概印像,但范围大致被圈在百里内,所以不算难寻,再者硫磺这东西会反渗。山下但有大矿,山顶、山坡浅表处必会有裸露的矿斑。所以只耗时半月,终于寻得两处小矿。但因是硫铁矿的半生矿,所以开采极难,一月也就千余斤。

李承志不死心,又令李承先细细搜索,算是老天开眼,予四月前终于寻的大矿。而且是透镜状、似层状的纯天然硫磺。

若按常理,上万人一日上万斤也能采得出来,但架不住这玩意有毒。

而且西海最缺的就是人,保险起见,李承志也就只能以进度换安全,尽量扩大矿口,以保证通风,且不敢深挖,开井后只采两丈。

所以每月也就五六千斤,足四月也不过才采了两万余斤。其中一半已制成火药、开花弹、地雷等,被送往陇西与薄骨律。如今李亮依旧昼夜不停,加班加点的赶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月十万斤火药还是绰绰有余。

如此,只多到年关,便能达到开战前的储量。所以李承志才敢有开战的底气。

当然,能不打最好就不打。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便是朝廷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也绝不是只拥三镇、五州之地的西海可比。

严格算来,不论是比地境,还是比丁口,更或是比产出,西海还不足元魏的十中之一。

所以这一战,李承志只是亮亮獠牙,向朝廷施加施加压力……

听他这般一说,众人便知李承志开战的用意。但同时也在心里琢磨:这一开战,朝廷也算是求仁得仁,不敢再试探,更不敢再耍花招了。

就是不知李承志要求的那三条中,朝廷会答应几条?

割地与赐国是莫想了,不看高英在诏书中连“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话都说了出来,可见是打死都不会答应的。

至多也就是偷偷摸摸的赔些钱粮与百姓。

而如今的西海,恰好缺的就是这个。

是以站在朝廷的角度上来看,此举可谓饮鸩止渴,养虎为患。

但委实是山穷水尽,无以为计,只能出此下策。

这般一想,高英也算是可怜……

刚冒出这样的念头,又听李承志唤他,崔光忙打起精神。

“尚书,不知能否骑得马,若不乘我驾辇,予我再至东城看看?”

“老夫老当益壮,莫说骑马,便是战阵也能去得,何需乘车?”

崔光哈哈一笑,“正好请国公督验,看这数月来,老夫是不是尸位素餐,滥竽充数之辈!”

“尚书说笑了,尚书为不世之能臣,予我小小的西海而言,已是牛刀杀鸡,某焉敢置喙?此去东城,不过是看看军服、衣被,可让儿郎们抵御严冬……”

这还真不是李承志的敷衍之词。

如今西海过百万,兵将将十五万,而李承志直属的谍曹细作却已近上万之众。

虽说大半依旧潜伏于吐谷浑、六镇、关中并洛京,亦有不少依旧归皇甫、李亮并李松差遣,但只是置于明处,由亲卫将军李孝先暂领的巡检司,就有千余之众。

这一部分除直驾侍卫,巡捕追拿等,还负监察百官,督巡地方之职。

已为西海都城的镇夷自然为重中之重,不敢说珠丝马迹皆瞒不过巡检司的耳目,但有风吹草动,先知道的必然是巡检司。

比如朝廷遣来的细作,人方至酒泉、张掖,便被巡检司寻到了根角,莫说是镇夷城,连表是县都进不了。

亦如涌至敦煌的绣衣卫,亦是巡检司查到端倪。报予李承志之后,李承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遣了一营予李松,将元晖的徒子徒孙彻底拔起,包括元鸷,也被李松一怒之下斩了头。

如此得力,已隐有几分明初锦衣卫的风采,李承志也是始料未及。他当然知道这是一把双刃剑,但非常时期,只能行非常之事,不得不用。

限制权衡自然再所难免,李承索性一拆为若干,归于军中,听各将调遣。

如此一来,他身边也就剩了千余,主务还是直驾侍卫,自然也就不会尾大难掉。但探查各曹主事是否称职,各场是否如期完工,自然轻轻松松。

崔光是能臣,是干吏,这毋容置疑。而西海多是新鲜事务,崔光再是能干,一时半会也是两眼一抹黑,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如此,李始良这位历尽数曹,于西海诸务通晓程度已不在李松、李亮之下的吏曹、工曹主事的态度就尤为重要。

所以李承志几乎是耳提面命,日日劝,夜夜讲,以防李始良心存芥蒂,更怕他与早为西海中坚的李氏仆臣架空崔光。

好在李承志威严渐重,李始良也是豁达晓理之人,深知若取这天下,只靠这三两百李氏族人无疑于痴人说梦。

他也更知千金买马骨的道理,是以对崔光言听计从,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以这尚书省,还真就没怎么磕绊就走上了正轨。

大致就一句话:李承志还是相当满意的……

不多时,一行百余骑就到了河东。

大致就在军营以西两里,略偏向南的位置。略靠近军营,大都是车厂、军粮、被服等污染小的军需作坊。再往东,则是如军械、币厂、纸厂等需要开炉烧煤的工厂。

也是因为河西风多,且一年足有三百天刮的是西北风的原因。

但不刮风的时候,就比较有意思了:煤灰漂的到处都是,本是已然发黄的树叶,全被染的漆墨。这还不到午时,门口站岗的兵卒一个个的全顶着黑鼻梁。

这也是发展过快的弊病:以前人少,厂区自然不需要建多大。又为了少修路,自然是一间挨一间。

现在不得不扩大产能,只能日以继夜,加班加点,污染自然就再所难免。

不过只是暂时。

既要图谋天下,逐鹿中原,再将军政中心放在镇夷就不太合适了。

一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若临时建城耗费又太大。

二是太远,若哪一日真能占了关中,往洛京、河东,更或是江南进军时,岂不是要走三四千里的路?

最好的办法是随占随建。

如果与邢峦开战后,朝廷不敢全力反扑,那就说明陇西也暂时不会发生大的战事,至少两到三年以内是不用担心的。

所以李承志决定,但等明年开春回暖,只要战事一歇,西海各厂就会全部搬至秦州。

到时也不会建太大,太多,够用就行。等进驻关中,再大兴土木也不迟。

待那时,镇夷就会成为军镇,南御吐谷浑,北抵柔然,西援敦煌。

虽然还要几年以后,但李承志心中已有了大致的蓝图……

转着念头,一行人便进了被服厂。

刚进门,一股浓郁的腥膻与刺鼻之气便扑面而来。

腥膻的是羊毛、羊皮,刺鼻的是各种用来硝制皮毛的药池。

墙角下的羊毛、羊皮堆成了山,许多壮汉立于方池两侧,或是往里投,或是往外捞。皮毛或是被投入池中,或是被从池中捞出。

池中便是晒场,一旦凉干,皮毛就会被运至棚下,羊皮会被平衡车槌平,缝成毛内皮外的大衣。毛会被弹松,装成缝好的麻套,制成毛被。

这么一间小小的厂子,一日可制皮大衣五六百件,毛被上千。而且这般大的被服厂,经工以北,居延湖以南的牧区还有五间。

这些自然军需品,一旦制好就会运至敦煌、陇西。薄骨律三地。

保暖效果也不是一般的好,特别是羊皮大衣,若再配以毡毛靴,羊皮帽子和皮手套,便是三九寒天也可予野地中卧雪而暖。

这就是牲畜多的好处。

不说牧于居延湖南北、山丹马场的近两百多万牛羊,只是仲夏之时自吐谷浑和柔然缴获,最终因无人牧放而无奈宰杀的那百多万,就够西海十五万兵卒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置办三套皮制冬服。

唯一的缺点是重,兵卒只是披半甲,再穿上这么一套,再配以水囊、备用的干炒面、弓刀等,净重至少在五十斤往上。

好在西海马也多……

转了一圈,又清点的库册,李承志又去了隔壁了车厂。

身为穿越者,李承志自然知道轴承的好处。更何况在西汉时,中国就有将低硅生铁以柔化退火的方式,造出球墨铸铁的技术,他自然是拿来就用。

不过造出的并非珠状轴承,而是柱状轴承。但用来造车,完全够用了。

也不例外,车厂用的也是流水化做业程序,进度自然不慢。李承志也不吝夸奖,将崔光与李始良美美的夸赞了一番。

崔光是尚书,总揽诸曹,李始良是工曹主事,除金曹(兵工厂)之外,无论涉及军民,西海诸厂皆由他掌负。如今各厂运转流畅,更超出了李承志的期望,自然是大功一件。

如张敬之、魏子建也是与有荣焉,如今前者为农曹兼刑曹主事,且还兼三军司马,可谓位高权重,与崔光相比也不逊色。后者为民曹、学曹主事,虽是未涉及军务,只是初露峥嵘,但以魏子建的学识,才能、经历,迟早能大展拳脚,一展报复。

只独独李始贤,如今只是民曹副主事,还在魏子建之下。

是以他既是羡慕,又是心酸。

至于嫉妒和不平,当然是不存在的。

谁让他任官不过七品,领军不过一营。这数人中随便拎一位出来,都超他十万八千里。

无奈之计,李始贤也就只能老骥伏枥,自强不息。

不看他对崔光与李始良敬畏成了何等模样,目的就是想将这二人的本事全都学回来……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