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七零章 人间地狱

第六七零章 人间地狱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世家有多富?

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粟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

管他哀鸿遍野,管他饿殍枕籍,便是家中的粟米腐成灰山,我也依旧日日喊穷。

这才符合儒家一贯秉呈的中庸之道。

像石崇、王恺那般逞能斗富,财白外露,实为取死之道。

但如今朝廷已至生死存亡之际,什么礼义廉耻,什么国法家规皆如狗屁。若还敢捂着宝库喊穷,须臾间便是大祸临头,家破人亡。

好在朝廷并非真抢,而是明码标价,钱货两迄,更是极尽诱惑。比狐狸还精的门阀世家岂能不知如何选择?

便是大魏日后亡了国,总有御赐的告身,任书,日后便是投诚于新朝,多少也算是一份资历。

总比被已然穷疯,穷红了眼的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抄家的强。

也更说不定,朝廷借此契机,突然就反败为胜了呢?

一时间,口口声声称缺粮缺的都快要卖儿卖女,甚至恨不得啃树皮的士族,突然就米粟成仓,穰穰满家。

为一介散男(秩从五品),若实任至多也就是民不过数千户的小县县丞、县尉,竟能争相出价到三五千石粟,且是新粮。

凡如县令这样的主官,更是争到了上万石。且还是临河、大成这种已到狼山之麓,荒凉无比的穷县。

若是依高祖(孝文帝)厘清门第的祖训,凡举官、赐爵必评郡望,只凭世族尚不至于争的头破血烂,殊无斯文可言的地步。

而坏就坏在元怿釜底抽薪,彻底打破门阀世家等级,不论郡望,不论高姓低姓,只论你纳粟之多寡。

对那些世世代代都铆足了劲,以往哪怕捐太多的粮也只得一介虚爵的豪强而言,堪称是天赐福音。

一来二去,这官价就被炒到天上去了。

是以自朝廷下旨,也就两月,只华州一地便已纳粟逾百万石,帛麻万余匹,皮毛足十万张,集可入伍之丁壮两万有余。

而且这还是朝廷派擅于操兵训卒的军将精挑细选出来的。

只一个小小的华州已然如此,而关中有五州,河东有七州,河南(黄河以南)、山东两地更足有一十八州。

这四地皆膏腴富饶之地,凡元魏之世族门阀,大族豪强,十之七八皆源自这四地,若皆如华州一般,至少可征粮四五千万石,征兵近百万。

不过华州如此,皆因杨氏以身做则,躬先表卒,故而一呼百应,从者如云。

而因杨氏为关中门阀之首,是以其余四州尚也能称得上前赴后继,如火如荼。

但除过关中,其余三地的世家就比较理性了。虽也纷纷响应,但比起关中各家动辄捐出泰半家产,便有些相形见绌。

但即便如此,只短短两月的时间,四地竟已纳粮近千万石,丁壮已逾五十万。

就连元怿都未想到,竟有如此效果?

可笑高英,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胡族借兵,也不愿行此良策。终使国将不国,危在旦夕。

更可惜了任城王,一代英杰,为元氏江山呕心呖血,却被高英卸磨杀驴,送去了数千里之遥的西海。

你当她只为平息李承志怒火,故而行此丧权辱国,将元氏列祖列宗都能从坟中气的跳出来的下策?

不过是怕此计一出,任城王必将声威大涨,便是元澄什么都不做,无形中都会将太后的权柄夺去不少,更是会影响到皇帝……

每每想到此节,元怿便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高英碎尸万断。但不经意间,窥到皇帝偷眼看他时,眼底深处那一抹恐惧与不安,元怿只能做罢。

皇帝已年满十三,早已过了懵懵懂懂,年少无知的时节,元诠与刘芳甚至已开始筹备予他选妃的事宜。

若是得寸进尺,难免不会被他记在心里。

而算来算去,就是未算到:只短短五六载,父子二人却已生疏到如此地步?

罢了……

……

立夏前后,沃野很是下了几场大雨。已干涸不知多少年的阴河(源自阴山,流向大碛)竟都淌起了水。

金壕关下,久不见绿的石滩中冒起了草芽,几匹大马悠闲的啃着嫩叶。

往东约一里,数不清的车驾进进出出,只见人影绰绰,沙尘漫天,好一副热闹的景像。

而再往北看,依山已然平整出了好大的营地,营帐一座连着一座,似是不见尽头。

元遥捋着胡须,满意的点着头:“清河王还是有几分干才的,至少这十数万新丁皆是膀大腰圆,并非滥竽充数之流。若用心操练,假以时日又是数支劲旅……”

“大帅所言甚是!”

奚康生嘴上应着,心中却不以为然。

元遥少有器望,甚得高祖(元宏)倚重。孝文帝亲政之初,他便以双十之龄领武卫将军,后转中郎将兼侍中,随孝文屡次南征。

世宗(元恪)继位,他先任平西将军,镇守敦煌,后领七兵尚书,迁中领军,之后又屡任征北、征南大将军。

这数十年来南征北战,胜多败少,便是称不得一声名将,至少也是能征善战。

是以元遥能不知兵不在于练,而在于战的道理?

不过是聊以自慰,自鼓自励罢了。

心中暗忖,奚康生又道:“最多一旬,这军营就可收拾平整,用来练兵,届时下官定当勤勉不懈,便是日旰忘食,夜分不寝,也定将这十万新丁练出个模样来……”

稍一顿,他又微微一叹,“然而练的再勤,也不如出营一战,故而待三四月后,若战事未平,还请大帅允我出关。便是助邢县伯转转边角,更或是做些运送粮草、修营立寨的勾当,也比予此地闭门造车的要强……”

领新军外征?

元遥稍一沉吟,只是摇了摇头:“若是寻常之敌也就罢了,至多也就是靡费些粮草,浪费些力气。然西海火器锐利无双,便是邢峦麾下皆是精于骑射,自幼便以马背安家的镇骑,且此次是尾辍于后,避而不战,都追的如此艰难,更何况不知骑马为何物的新卒?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奚公可记得大碛之罗鉴,酒泉之元鸷,鄯善之崔延伯等?骑兵也就罢了,便是不敌,至少跑的快些,尚能逃得性命。若为步卒,且是新建之旅,但遇火器,必然大溃。其中十之**必为炮下亡魂……故而以元某看来,好好操训一番,便遣予各镇各城,各关各戍,助各将守城便是……”

奚康生闻之一怔。

元遥到底是过于乐观,以为只需围而不攻,待旷时日久,必使西海力竭气衰,兵乏粮尽,继而便能胜之,是以这十万新卒只需以备万一?

还是他过于悲观,以为邢峦并柔然、吐谷浑等必然难以长久,西海定有反攻之时?

而如新卒,皆不知飞雷、火炮为何物,若猝然上阵对敌,定然一触即溃,难保不会如罗鉴、崔延伯之败时,一营溃而致全军溃?

想到自开春后,元遥便令各关各阙深挖壕,高筑城,又在雨后予关墙外掘引支河,将城外泡的如汤池一般,其意不言自喻。

九成九……是后者!

不然何以如此谨慎,敌军方退,再来攻城已不知何时,元遥却早早就摆出了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势?

然而一昧固守,又能守到何时?

天总有雨停的时候,护城河迟早都会干。元怿的官爵也迟早有卖完的时候。

也更不可能将无数粮草堆积于粮仓之内,将无数兵卒羁縻于关城之上,睁着眼睛如做白日梦一般,等着强敌自行灭亡吧?

便是明知事不可为,也要放手一搏,如此才能争得一线生机。

元遥此举,无非便是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奚康生心下黯然,正欲好生劝尉一番,耳中突来一阵响动。猝一回头,只见十数骑从金壕城中急驰而出,往东急奔而来。

关城距此就只一二里之遥,须臾即至。稍一辩认,奚康生便认出为首之将挚有一旗,上书一个偌大的“邢”字。

正如李承志所言,委实经不起念叨,说曹操,曹操就到?

来人绝非邢峦本人,但十有**为斥候、信使之类。

奚康生心中一凌,胡乱猜忖起来:跑的如此之急,不为喜讯,便为噩耗,也不知是前者还是后者。

心中转着念头,十数骑便已奔至坡下。当中一人翻身下马,快步奔上石坡。

只见风尘仆仆,满脸沙土,竟是连脸都未来得及抹一把?

待又走近了几步,奚康生才依稀认出,来人乃邢峦舅弟,原奉朝请、广平王元怀(侍从官),如今为邢峦从事中郎的崔楷。

若是喜报,何需差崔楷送来?

不待崔楷拱手问礼,奚康生劈头问道:“莫要啰嗦,直言便是……可是生了变故?”

崔楷用力点着头,伸手入怀,摸出漆封,呈予元遥:“秉大帅,都督,两旬前,敌将李丰自居延湖出兵,复往东来。大致依旧为四万之众,依旧是车、骑参半……

天明便行,近夜便驻,凡飞沙走石,大雨磅礴之时而不辍。如此按步就班,步步为营,十数日已进一千五百里有余。予三日前,县伯遣末将来报,李丰举部已至大碛,距高阙不足千里……”

“李丰予两旬前就已出兵,尔为何今日才来?”

元遥一声怒吼,劈手夺过漆封。

还好,并非邢峦大败……

奚康生暗松了半口气,抬手一压,意思是莫慌。

邢峦虽名义上归元遥节制,但也被皇帝赐以假节,有临机专断之权。麾下亦为正旅,而非偏师,若非必要之时,可不听元遥宣调。

是以若非大败,实不需予元遥秉报。

元遥猝闻惊变,难免心旌摇曳,故而一时失言。

奚康生又温声问道:“县伯可曾与敌军接战?”

崔楷黯然道:“倒是拦过两次,然至多近敌于百步外,骑弓、短弩尚不及穿缟,敌军便百炮齐发,碎铁、石丸密如蝗雨,穿铁甲便如穿纸……见死伤甚重,且敌军步步紧逼,县伯只能令诸营游戈于敌之一里以外……”

步步紧逼?

奚康生心中一震:“两军遭遇,敌军竟未驻营,更未立阵?”

听奚康生之言,崔楷脸色更见灰白:“敌军更胜以往:去岁冬西撤之时,骑兵就是四五千,车驾也不过三千余,且有近半装有粮草、军械。就只千余供兵卒换乘行军,是以仍有泰半兵卒以步当车……

而此次敌军骑兵如故,仍是四五千,但车驾却多了足一倍,近有七八千之数。其中运以粮草、营帐、兵甲等车就只三千余。其余四千皆护以外甲,每车或装有四到六樽小炮,或装有大炮。予行军时,两翼为炮,中间为辎重与骑部。是以即便遭遇,只需开炮御敌,而不需停驻,更不需立阵……”

元遥双眼一突:“鲜有不怕火、雷之牲畜,何况如此之近?难道西海的驽马牛骡,皆是瞎子聋子不成?”

“大帅明鉴!”

崔楷颓然一叹,“逆贼皆以布甲遮蔽牲畜耳目,而后以索相连,便是天崩地裂也不妨碍……”

古有连环甲马阵,今有……连环炮车?

元遥又惊又怒,脸上隆起了根根青筋。好一阵,他才怒声喝道:“柔然呢?伏连筹那贼子予信中信誓旦旦,称必报去岁夺粮之仇,难不成又缩了回去?若不然,由他予居延湖之西牵制,逆贼焉能安然出兵?”

“大帅倒是错怪可汗了!”

崔楷又回道,“据斥候探寻,此次柔然出兵至少也有六七万。然方出汗庭,便有近半被贼帅李松阻于涿邪山(敦煌以北,柔然汗庭以南)下。胡帅当即分兵,留三万精骑予李松周旋,其余本欲与县伯一西一东,于居延湖左近危慑敌巢。但方过浚稽山(居延湖以北),却猝然遭遇贼军。贼帅名彰,应为李松之子李彰,部众虽只万余,却皆驾有炮车。

予去岁方才败过一次,柔然统帅自知不可力敌,便欲绕行。而沿大山麓往东走了不到五十里,也未曾见半个敌军,好端端的平地里突然就有雷炸响……

因猝不及防,更不知此乃贼军诡计,只当是鬼神之术,柔然前军顿时便乱做了一团。而贼军却如见缝插针,闻风追来……只见万炮齐发,慌不择路之下,足有五六千胡骑奔入那无人无影的雷池,一时间雷声滚滚,似如天崩以裂……待炮声方歇,烟尘散尽,只十里长的山岭之下,已如人间炼狱……”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