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七一章 平推

第六七一章 平推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丰撤军时,邢峦仿佛欲求不满,满腹怨念的小娘子送郎君出征,一送就是三千里。

待李丰又攻来时,邢峦还是这般,依依不舍,亦步亦趋,但来去足足半年,却连身都未近得半寸,说不出的滑稽。

七八百里,便是步卒行军,七八日也就到了,邢峦又能拖得几日?

且李丰此次来势凶凶,火炮充足,绝非如去岁一般,来了只是装模做样,一副与关下对峙数月便能打道回府。

邢峦便是料定此节,故而才遣崔楷千里急报,提醒自己早做准备。

触类旁推,陇西的皇甫让却并未撤军,一直都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坚守陇山与陈仓的崔延伯怕是也是好过。

也是见了鬼了?

朝廷刚刚缓了一口气,算是有了些起色,李承志就像是闻着味了一般,便悍然来攻。似是要将这至多也就豆苗大的希望之火熄灭。

这奸贼的鼻子怎就这般灵?

越想越是烦燥,元遥冷声道:“若非老夫早有准备,还真让逆贼趁虚而入?来啊,速将炮车架好,将油沙、脂油也快快搬进瓮城……”

西海有炮不假,但他元遥也并非殊无防备的手段。至少可以好好的放上几把火。

无非就是放不得多远,至多一二百步。但城下皆泡成了烂泥塘,便是西海火炮锐利,能轰开城墙,总得遣卒来攻吧?

但凡敌军敢来填护城河,保准烧的他哭天喊地。

暗暗鼓着气,元遥的脸却垮的比驴还长。往南望了一眼,幽声道:“崔延伯……危矣?”

六镇也罢,北地也罢,皆是贫瘠苦寒之地。更因高肇做乱,已被打了个稀巴烂。便是强行攻克,也如鸡肋一般,还要驻民治理,要这样的破地方有何用?

李承志又不是蠢猪,何若来哉?

是以李丰此来,十有**是为免皇甫让腹背受敌,怕元遥或奚康生挥师南下,救援崔延伯。

换而言之,李承志依旧图谋的是关中……

“大帅,借李承志之言:你我尚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何来的闲心理会的他人?”

奚康生嘴里说着丧气的话,眼中却泛着精光,“待退了强敌,再分兵驰援崔县子也不迟!”

看他精神抖擞,杀气怏然,元遥又是无奈,又是哭笑不得。

奚康生早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不然明知西海不可力敌,为何屡次建言主动出击?

也罢,无非就是这条老命而已……

元遥咬着牙关,疾声喝道:“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正该如此!”

奚康生坦然笑道,“也不负高祖与先帝厚待你我一场!”

遣达奚投附李承志,自然是为了香火延续,子孙富贵。而以身殉国,战死沙场,则是为报国恩。

在奚康生看来,两者并不冲突……

……

自古华山一条道,这句话放在关中同样适用。

凡由河西入关,必要翻越陇山,古今皆是如此,而如后世,从天水到宝鸡,高速也罢,铁路也罢,至少要经过数十道隧道和桥梁,可见入关之路有多坎坷。

李承志没这么大的本事,钻不了遂道,更架不了那般多的大桥,所以只能乖乖的走关陇古道。也就是西起清水,过关山草原,再穿陇关,直抵关中最西的陈仓。

陆路就这一条,能行得马,驾得车,能供大军通行。除此外就只顺大河至陇山北端的薄骨律再折向南,一来一去,最少多绕近三千里。

而清水县已归西海,百里滩(关山草原)更为西海大军的牧马之地,李承志又可必舍近求远,劳命伤财多绕好几千里?

更何况,陆路虽只一条,却还有一条水路。

三国时,诸葛亮兵出祁山,欲图关中。趁陇西空虚,一月便占了天水。

魏将张郃临危授命,率兵驰援。自洛阳出兵,经渭水逆流而上,不足半月便至陈仓,而后急袭街亭,之后才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既然张郃逆流都能行船一千五六百里,从清水河(渭河支流,陇山西麓)到陈仓还不足两百里,为何就行不得?

若是后世,还真就行不得,只因至唐后渭河水量一年少过一年,至明清左右,莫说甘肃境内,便是陕西境内的渭河放条羊皮伐子都得搁浅。

但如今,还真就能行的船。

李承志两手准备,只为一锤定音……

……

清水城往东,百里滩。

中间只隔着一座陇山,过了陇关,便是一马平川。

数日前,山下还是牛羊遍野,战马成群。西海牧兵天天都在关下烤肉,惹得关上的守军好不眼馋。

但今日,只见旌旗飘展,寒光耀眼,目能所及之处,尽是甲阵。

特别是立于阵前的数百蹲大炮,就如一头头露出獠牙的怪兽,使城上守军不寒而粟,两股战战。

崔延伯手扶城垛,极目远望。看似镇定如山,但若是用心,便能看到他双拳紧握,眼角时不时的就会颤一下。

便是去岁西海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之时,也不见李亮与皇甫让摆出如此阵仗,可见这一次,绝非恫吓危慑,而是来真的。

心中惊疑,崔延伯又想起了三日前自关下射来的那封箭书。

信中自称是泾州李意,笔迹如金钩铁划,字里行间隐见峥嵘之像,十有**是李承志亲笔手书。

称呼很是客气,呼他为将军,但措词却极其霸道:只限三日,若崔延伯不放开关隘,率军请降,必将生灵涂炭。

若是以往,崔延伯非笑掉大牙不可:黄口孺子,好大的口气。

但换做素未蒙面,却早已如雷灌耳的李承志,崔延伯却有一丝直觉:这一次,说不定就会战死于这陇关之上?

征伐半生,崔延伯早有明悟:无非便是马革裹尸,以死殉国。

想必麾下这二十万儿郎也如他一般,早已氪金定报国之志。

战就是了……

暗暗思量,听得亲信唤他,崔延伯轻吐一口郁气,复又往城下看去。

两骑自西奔来,停在百步外的关壕边,其中一将手中持有一物,似是在朝城上打量。

去岁刘芳出使西海,早已探的分明,崔延伯自然知道这敌将手中拿的是千里镜。

便是离着七八里,也能将人脸看的清清楚楚,宛如咫尺之间。何况只是百步?

亲将大骇,连声呼喝,令亲卫架起大弩,要将那敌将射于马下。崔延伯却伸手一拦:“无妨!”

西海前阵距此还不足三里,若是欲先取自己这个主帅,予阵前就能看的清楚,何必多此一举,近如提醒一般,跑如此之近?

如今已满三日之限,城下这敌将十有**是来最后通谍的?

果不其然。

那敌将看了一阵,便不急不徐的放下千里镜,似是向身侧之人说了几句,便见另一将翻身下马,施施然的朝城上施了一礼:“某受国公之令,特来见过崔县子!”

崔延伯战功着著,有勇有谋,李承志对其推崇备至。李孝先耳喧耳染,自是多了几分尊敬。

更何况李承志耳提面命:便是兵戎相见,有你无我,不过是各位其主,身不由已。又何需逞口舌之利,陡惹英雄嗤笑。

城上大弩早已上好了弦,数百支箭指向关下,那二人却视若无睹,只做等闲?

倒是好胆气?

崔延伯暗赞一声:“某便是崔某,汝乃何人?”

口中应者,他又努力朝城下看了几眼。但离的太远,依稀见那马上之将佝偻着腰,盔下须发隐现花白,应是个老者。

喊话那人却是中气十足,想来抽岁不大。更有可能是专遣来传话的。

就是不知,为何多此一举,还遣个老朽陪同?

心中猜疑,却见那军将扶着老者下了马。老者颤颤巍巍的站定,又扬起头来,朝城上喊道:“一别数年,贤侄别来无恙乎?”

果真是上了岁数,声音沙哑嘶老,怕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才喊出了一句。话音刚落,便捂着胸口咳了起来。

只这一句,城上顿时大哗,凡崔延伯身侧之将无不怒火中烧。

之前还赞那李承志颇知礼数,每日必来一封箭书,虽是劝降,但言词间对崔延伯颇为恭敬。

但不想,今日一来便要做大帅的长辈?

竖子安敢如此欺人?

有暴燥的已然解下了弓,想朝那喊话的军将射上几箭。

“慢来……”

崔延伯一声惊呼,将头探出了城垛,一双大眼更是瞪的如牛眼一般。

老人解下了头盔,经风一吹,一头银丝瞬间飘起。怕崔延伯看不清,崔光还揽起了长发,将脸抬高了些。

崔延伯猛然一震,满脸的不可思议。

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崔光虽属清河崔氏,崔延伯亦为博陵崔氏之后,但两支皆为秦国大夫崔意如之后,是同一个祖宗。

两支虽一在鲁地,一在燕云,但近千年来相互扶持,相互成就,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更何况,崔延伯降自南朝,若非崔光举荐,他一游击将军,如何能入得孝文帝圣眼?

所以不管怎么论,崔光还真就当得起一声世叔……

崔延伯看着城下单薄而又佝偻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崔光出使西海,一去便不归,如今已朋年有余。朝野相传,李承志百般逼迫,崔光宁死不降,李承志无奈,杀又杀不得,只能将他一囚了事。

但今日再看,崔光形单只影,视万千利矢如无物,来这城下,难不成真是来叙旧的?

怕是早就降了那李承志……

见崔延伯不应,崔光又往前几步,堪堪立于足两丈宽的沟壕之东。李孝先本欲替他传话,却被崔光一把推开。

“也不瞒你,老夫今日来此,就是来劝降的。今是不说胡汉有别,也更不提良禽择木而栖的屁话,只为少死些人命……贤侄,左右不过身后之虚名,你又何苦置家人于不顾,更拖累这数十万将士?”

见崔延伯依旧不应,崔光无奈道:“实话实说:老夫来此之前,李承志屡次劝我,称你胆色绝人,忠义无双,誓与陇关共存亡,何必白费口舍。是老夫不忍这数十万将士死与炮火之中,更不仁这天下猝然便多出数十万孤儿寡母,是以才苦劝予他,来了这一遭……贤侄,三思啊……”

数十万的亡魂,数十万的孤儿寡母?

崔延伯心中一凌:“莫非破关之后,李承志还敢屠城不成?”

“何需屠城?”

崔光大声喊道:“欲以儆效尤,李承志此次备足水浇不熄,连铁都能烧化的磷弹,一旦开战,便要纵火烧了这近千里的陇山……更有甚者,他予三日之前,便暗遣奇兵,经渭水顺流而下,去取你陈仓了。若无意外,陈仓已然易手,如今腹背受敌,你坚守这孤山死城,又有何用?”

顺渭水顺流而下,突袭陈仓?

崔延伯如遭雷击,满脸青筋暴起,愣了许久才怒声骂道:“李承志,好个贼子……”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