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八二章 御驾亲征

第六八二章 御驾亲征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断六镇与河东、并朝廷之间的粮道……难道李承志要北击六镇?

六镇本就荒芜,只为抵御柔然而立。但这数年柔然屡败于李承志,早已伤筋动骨,想来再无力南侵。是以对朝廷而言,好似鸡肋一般。

再者连最为富饶的关中都丢了,与之相比,六镇丢了好像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但问题是,如今六镇还足足有逾四十万大军。若被李承志断了粮草,该是如何光景?

若是败了,或是溃了、逃了,都还不算是最坏的结果。怕就怕如当初的元鸷、罗鉴一般,十万大军,降了西海足有七成以上?

不然李承志何来的十万大军?

想到李承志的十万大军,元怿陡然一愣,脸上露出狐疑的神色。

对啊,李承志哪来这般多的兵?

其一,敦煌为河西门户,南临吐谷浑,北抵柔然,且与这两国汗都离的极近,自然要派重兵镇守。

若是陈平之时,万余兵力足矣。但这几年西海与吐谷浑、柔然联接数战,两方早已是生死仇敌,不死不休。是以李承志用以镇守敦煌并酒泉郡的守军,至少也该在两万以上。

其二,西海是李氏的老巢,军械、粮草、车马皆出于此,肯定要留足兵力。且还要镇守山丹马场,以防吐谷浑从盐湖出兵偷袭张掖、武威两郡。所以怎么算,李承志留在西海与山丹的兵力也该在两万以上。

其三,秦梁二州并金城等河西诸郡皆是归附不久,正是人人自危,民心浮动之时,诸州、郡,乃至县,定然要派军驻守。就是一郡只留一千兵,也已上万了。

其四,高平与薄骨律紧邻夏州,元遥也罢、邢峦与奚康生也罢,随时都有可能从六镇出兵,由高平或薄骨律进击关中,李承志怎会不留重兵防备?

先不论战力如何,元遥、奚康生拥兵逾四十万之众,是以这两镇留守的兵力比敦煌或西海只多不少,就算是一般多,也要两万之数。

其四,关中五州已有四州落入李承志之手,且被元钦在败退之际,一把火烧光了近三州的粮草。是以如今正值烽烟四起,若无大军镇压,必成星火燎原之势。

便是一州只留五千兵,这又是两万以上。

且还有陈兵新丰与频阳两县,正与羊祉并杨钧对峙的皇甫让,再少也该有两万兵马。

所以怎么算,李承志的十万大军遣派贻尽也不够,还哪来多余的兵力进犯夏州,夺占逾千里之长的边墙?

难道就靠崔延伯大败之后,俘虏的那十数万溃兵?

崔延伯足足操训了近一年,都无一战之力,不可能一到李承志手中,就成了擅战之悍卒?

元怿惊疑不定,脸色愈发的难看。低声问着李崇:“敢问太尉,逆贼何来北犯夏州、扼断边墙之兵?”

元诠才能只算中庸,是以废了高英之后,便卸去太尉之职,由李崇担任。

这几年来,李崇时升时降,最后更是被罢了兵权,回京荣养,算是被伤透了心,是以百般推辞。

直到少帝与元怿数顾李府,大有抬也要把他抬上朝的架势。李崇被逼无奈,只得再次出山。

但他也知,这一世将名,怕是要毁在这一任上……

李崇稍一沉吟,幽声回道:“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何解?”

“只短短数月,叛逆却能占定四州,自然是兵强马壮、火器无敌之故。但也不乏钜平县候(元钦)火烧三州,逼得百姓不得不反,最后愤而投贼。

然李承志尽克四州,却不闻郡县反复,想来已平定民乱,收服流匪。如此一来,便是一州只征一万匪壮,也有四万可战之兵。且新丰县子(崔延伯)以身殉国之后,足十数万丁卒降于西海,故而莫说扩军十万,便是二十万又有何难?”

扩军二十万?

元怿心中一动,刚要张嘴,又被李崇轻声打断:“我亦知殿下所惑,定是疑虑为何予崔县子麾下之时,这十数万兵卒皆是不堪一击,为何到了李承志手中,就能可堪大用?纠其根源,皆在于军心、士气,更在于……民心!”

一提民心二字,元怿便无言以对,心中更是生出深深的无力感。

他更知道,李崇所言何意。

想当初,他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是力排众议才使众王公、重臣、世家同意“献粟进官”之策。

或是晓以大义,或是许以重利,更或是威逼要胁,总算迫使诸臣、各家献上大把的钱粮,更召集族众、部曲投军。

首当其冲的便是关中士族、世家。献的粟最多,召集族众送入军中的也最多。只因皆知皇帝与元怿,更甚至是朝廷已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若不附从,定会大祸临头。

现在和你好好说,尚还有爵位、食邑可封。虽说暂时还是虚的,但说不定哪日平定了叛逆,就能封为实缺。

但若是给脸不要脸,当崔延伯陈于关中的数万大军是纸糊的不成?

更何况还有执关中世家牛耳数十载的弘家杨氏为元怿内奸,不但率先响应,更是大力鼓动、威胁关中各门阀。

所以说关中诸家虽献的粮最多,召的兵也最多,但十家中有九家都是被逼无奈。

试问,这样的兵卒能有几分士气,战力?

所以说崔延伯兵败殉国绝非偶然,而是必然。而到头来,关中诸家也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怨气更甚。

而好死不死的,元钦溃退之时又一把火将泾、岐、豳三州的夏粮烧了个七七八八。如此更是如火上浇油一般,关中上到门阀,下到百姓已然将朝廷恨到了骨子里。

说句实话,若是李承志未克关中,岐、泾、豳三州也必反。

而正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之时,李承志为何突然罢战,之后又足足休整了一月?

就是为了让关中世家、百姓认清朝廷的嘴脸,更是为了看朝廷的笑话。

至此,朝廷已尽失关中民心。李承志或是怀柔,或是利诱,收复关中自然是事半功倍,轻松至极。

所谓此消彼长,用已然恨极了朝廷的关中丁壮来打朝廷,自然势气如虹。

然而这只是其次。

最关键的是,至如今,河西、陇西皆已沦陷,关中五州又失其四,等于大魏之天下已有泰半落入李承志之手。且河东、晋地、六镇皆危在旦夕,元怿还拿鸟毛兑现承诺?

所以朝廷失的不止是关中的民心,而是所有纳粟进官的朝臣、世家、豪强。

不看这满朝文武,自进殿后十有七八都如老僧入定,眼观鼻、鼻观心?

元怿又恨又急,将牙齿咬的咯咯直响。

“殿下?”

元怿看着殿中诸臣,失笑般的摇了摇头:“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李崇闻言一怔,只是暗暗的叹了一口气,再无言语。

这天下,终究只是元氏的天下,而非这满朝文武,更非天下门阀、士族的天下。

元怿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但未能见功,反而将元魏这艘破船往沉渊的方向推了好大的一步。

如今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孤注一掷了。

“殿下,亲征吧……趁贼将李丰才至雁门之宣武(今河曲),尚未完全封死往北镇之兵道、粮道,需尽快与元县男(元遥)、奚都督(奚康生)、邢都督(邢峦)联络。令其三人由北向南反攻关中……而后由下官都督华州并河东诸州,召集兵马,由东向西合击……”

元怿稍稍振作了一些:“好……孤自然再所不辞……”

“我谓之亲征,并非殿下……”

李崇深深一叹,朝坐于大殿之上,正不知所措的少帝拱了拱手,“而是陛下……只有陛下亲征,才能重振士气,令天下归心。也唯有如此,才有一线之机……”

皇帝亲征?

元怿的脸色猛的一白,目光有如刀锋,直逼李崇,足足愣了十数息。

“但有万一……”

“真要有了万一,那就是败了,且是一败涂地。待那时,定然已是乾坤旋转,改天换日,江山易主……敢问殿下,败于战场与败于这大殿之上,又有何区别?”

“李崇,你焉敢如此?”

元怿怒极,一声大吼震的殿梁哗哗作响,将朝臣吓的一个激灵。

“不如此,又能如何?”

李崇不但半点不惧,反而露出一抹苦笑,“若殿下以为不妥,那就准下官即刻往华州领兵,无非就是如崔延伯一般以身殉国,以报国恩……”

以身殉国……

连李崇都以为必败,这天下还有何人敢言胜之?

这天下,要亡了……

就如五雷轰顶,元怿竟方寸大乱,语无伦次:“太尉公,你莫要逼我……莫要逼我……”

见他如此失态,众臣又惊又疑。皇帝更是站起身来,脸上尽是惶恐之色:“太……太尉,你莫要逼迫父……嗯……叔父……”

怎会是我逼迫元怿?

而是这元氏江山已然危如累卵,一触即崩……

李崇幽幽一叹,附在元怿耳边说道:“也罢……殿下可慢慢思量,也可与陛下相商。然当务之急,是遣一擅战、敢战之将速往华州,谨守洛州门户……”

元钦已被吓破了胆,又如何敌的过虎狼一般的李承志?

“好……”

听李崇不再坚持让皇帝亲征,元怿当即松了一口气,低声回道,“京畿不容有失,还需太尉坐镇,故而往华州领军之言还望太尉莫提。但请太尉放心,孤这就与陛下相商,也请太尉参详一二……”

正说着话,殿中突然聒噪起来。元怿与李崇齐齐一怔。

只见朝臣或是侧着身,或是歪着头,大都盯着殿外。再往外看,直阁将军元略(元英四子)已然迎出大殿,正与一个军将窃窃私语。

离的稍有些远,李崇看的不是很真切。只依稀看到来人披着全甲,但并非禁卫之甲胄,反倒像是镇军。

元怿瞳孔微微一缩,颤声道:“是奚都督之从子奚定安,任离石镇中正参军(边镇武将,从五品)。如今,他该在离石镇将崔休麾下听命才对?莫非是……”

“殿下慎言!”

李崇低声一句,又断喝道,“成何体统?”

登时间,殿中便鸦雀无声。

同时,元略也进了殿,快步走到元怿身前,低声秉道:“殿下,约十日前,贼将李丰率兵进犯离石,清河郡候(崔休,离石镇将)亲冒矢石,率兵守城,苦战七日。然不防副将薜和临阵反戈,于夜中率部抢开城门,至离石城破……”

元怿厉声问道:“昨日奚都督才送来急报,称贼将李丰轻车简骑,顺边墙直抵宣武。为何今日就破了离石?”

“殿下,叛逆占据边墙,阻绝汾、肆等州诸道,是以军情已延缓了数日十日都不止。就如昨日接到的急报,已是半月以前。想必那时李丰应是先败奚公,而后挥师南下,急取离石……而离石在大河以东,边墙以南,自然能以六百里加急将急报及时送至京中……”

竟是如此?

元怿竟莫名的感到一阵轻松。

他之前还以为六镇的元遥、奚康生、邢峦等全败了……

刚生出一丝念头,他又猝然惊觉:方才李崇既言李承志是为阻绝六镇之粮道,那为何李丰又要急攻离石?

难不成是想攻占汾、并、冀等州?

因高肇反叛,尽征北地数州之丁壮,又因僧民作乱,这几州更是民生凋敝,不复往昔。与河东数州相比,有如天壤之别。

是以李承志为何放着华州、河东不取,却舍本逐末?

正狐疑不解,却听李崇一声哀叹:“薜和……可是仇池镇将薜破湖之子,原御史中尉、延州刺史薜聪之弟?”

“正是……薜和从子,也就是薜聪之次子如今为豳州赵兴郡守。而薜和本人也予永平三年(510年,元恪驾崩次年)随李承志出征,因军功转迁中垒将军,后迁离石副将……”

刚说到一半,元怿猛的一顿。

他终于知道,为何李崇那一叹那般凄凉?

李承志根本不是要阻断六镇粮道,而是要图谋河东。更甚至已暗中蛊惑如薜和这般的河东世家。

关中已失,若再丢了河东,等于京畿以北、包括六镇已尽落李承志之手。待那时,朝廷又能从何处征兵,何处征粮?

元怿眼前一黑,直挺挺的往后倒去。

闭眼之际,脑中就只有李崇方才说过的那句话:就只有这一线之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