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八五章 屋漏仿逢连夜雨

第六八五章 屋漏仿逢连夜雨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十一月初五,洛阳迎来了立冬之后的第一场雪。虽不大,却联绵不绝,断断续续下了四五天。

京中尚好,诸里皆有清扫积雪的力夫,随下随清,雪再大也不妨碍行人。

但城外就没这般便利了,等到初十放晴,凡官道、驰道皆被积雪封堵。待河南尹想起要清雪时,已是十日之后,道中的冰足结了五六寸。

也不知为何,今年的气候极冷,且冷的极早。洛阳的雪虽下的迟,但还不到立冬洛河就已有了结冰的迹像。

也不只是京城,还有两淮的淮水、泗水,到十月末已然尽数冰封。

初三那日,南徐州刺史萧宝夤送来急报,称不知今冬极寒,因准备不足,驻守淮河浮山堰(在今五山县)的一营魏卒,竟足足冻死了五百余。

这并非萧宝夤的托诿之词,是真的准备不足。

往年间便是天再冷,淮河也绝无冰封的记录。而如钟离之战那年,正月时节双方都还在淮河上开船水战。

所以根本未良到今年会冷到这种程度,如冬衣、营帐皆是依往年旧例,更不曾备过柴薪。是以寒气猝然袭来,兵卒没有一个不染风寒的。

之后一日冷过一日,许多兵卒好了又病,病了又好,反反复复,病情一次重过一次。再加缺医少药,焉有不死之理?

当然,若只是冻死五六百兵,对朝廷而言连疥癣之疾都算不上。毕竟去岁战死于关中的兵卒怕是十万都不至,更丢了关中四州。

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南徐州如此,临近淮河的其余各州难道还能例外?

南衮州(淮河以北,今突州南部)亦然如此,兵卒、军将及官吏多有因寒病伤者。为此,刺史元法僧颁布法令,命州民入山伐木烧炭。

如此天气,但凡入山哪还有活命在?百姓自然不从,元法僧只能派兵强逼。这一逼,竟如捅了马蜂窝一般?

不足一月,南衮州四个郡,竟有三个郡都有郡民起兵造反。好在南徐州本就是重镇,州城够高,驻军也不少,州城暂时无虞。

无独有偶,十月中,江夏大族不满刺史元谧残暴盘剥,举兵为叛。破舞阴城(元魏东荆州治所,今河南泌阳),杀刺史元谧并以下官吏一百余。

也是巧,不论是南衮州还是东荆州,这两路叛军都是第一时间遣使到南梁,请求献城投附。

好在镇守扬州(今安徽寿县),都督征南诸军事的镇东将军傅竖眼见机的快,连夜出兵平定叛乱。但凡慢了个几日,这两州就姓萧了。

如此,对朝廷而言也算是有惊无险,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

如今,距皇帝决定亲征已过去了两月。李崇已在月余前赶赴华州,都督讨逆军事。而后元怿又依李崇请奏,迁徐州刺史傅竖眼接替杨大眼,任扬州刺史,都督镇东诸军事。

杨大眼因钟离之败获罪,贬到了营州(今辽宁朝阳)。四年前,也就是高肇叛乱的那年春天,李承志就封平州(今辽宁大连、辽阳)。当时高肇、元澄皆不放心,一至决定起复杨大眼,迁其为辽东郡守,后又升为营州刺史。

前年,柔然和吐谷浑被李承志赶回老巢,朝廷只能从各州郡征兵,委以重将讨之。高英便应元怿、奚康生、邢峦等人请奏,迁镇东将军元遥都督讨逆诸事。

当时选来选去,也就奚康生、邢峦并杨大眼都督过两淮军事,且无论是资历、威信并军功都足以服众。

但奚康生和邢峦皆都督讨逆军事,根本离不开,所以才令杨大眼接任元遥扬州刺史之职,都督南事。

如今崔延伯大败,需有大将镇守关中,李崇只能主动请缨,以七十高龄都督军事。

而年节之后,皇帝就要亲征,必须要选一擅战之将领军,所以双以将杨大眼从两淮召回,令其整训兵卒,筹备粮草。

兵不多,随皇帝出征的中军就只两万,却已是朝廷为数不多的家底。

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拉出去就能上战场。再加今年风调雨顺,京中的粮草也不缺,所以随时都能出征。

但是,身为统帅的皇帝出行,却没那么轻松。

虽然是战时,不用那么讲究,并不需沿途各郡置行辕迎驾,但随行的仪驾却不能少。

比如食、宿、住、行等一应所需,更比如随侍的文臣、武将派谁合适。元怿甚至考虑,万一皇帝在途中或军中染了风寒,由何人医治,又会用到多少草药。

这些都不是三五日就能准备齐全的,众臣也以为今冬如此寒冷,逆贼也不会擅其战端,毋须让皇帝冒着严寒远行数百里。

所以定在元宵以后再出兵。

但谁料,天不遂人愿。

十一月十二,秀容(今山西忻州)郡守裴安之反。同月十八,汾州(今汾阳,平遥)刺史杜祖悦举兵响应。

汾州听似是州,但小的可怜,只辖一郡四县,还不及肆州秀容郡大。所以只看规模,这两处比上月的南衮州、南荆州二州举州反叛小了止一筹。

但邸报送到京中,却像是地震了一样。

秀容郡属肆州,东邻夏州,北抵平城。而汾州在黄河下游,西邻东秦州,北抵太原。

这两地并不接壤,相隔数百里,若无原由,如何能联络一同起兵造反?

而这只是其次,关键的是,裴安之出身河东裴氏,杜祖悦出自京兆杜氏,二姓皆为高门大族,堪称门生子弟遍布朝野。

这二人皆为族中英杰,更高居刺史、郡守之职,难免不会使人产生联想。

更有甚者,这两地虽一南一北,被并州相隔,但皆与离石镇相邻。所以脑屁股猜,也能知道为何会同时起兵,皆互相呼应?

再往深里想,被隔在中间,同样与离石境相邻的并州呢?

而世居太原,如王氏、郭氏、温氏之类的河豪族呢?

越是往深里想,越使人不寒而粟。

屋汛漏偏逢连夜雨,十二月初四,冀州急报:渤海郡守韦荣绪起兵。

韦氏与杜氏同在京兆,自汉时就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称。与兴起还不足百年的陇西李氏,及幸进为外戚才得以复兴的弘农杨氏相比,这两家世代延绵,底蕴之深厚有过之而无不及……

噩耗接二边三,刚好了没几天的元怿又病倒了。

上次是惊怒相加,这一次却是被吓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