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六八七章 遍地内应

第六八七章 遍地内应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哈哈,李丰立了大功……”

李承志看着战报,嘴都笑的合不拢,蓄了刚刚数月的胡须一阵乱抖。

以崔光、李韶为首,众将、官个个都是精神大振,喜笑颜开。

六镇就只二十余万兵,一战就折损过半。便是元遥欲破釜沉舟,怕是也失了底气。

再者,从洛京往六镇的直道皆断,而河东诸州、郡也相继起事,响应西海,再不可能有半粒粮食流到六镇。试问如此情形之下,元遥等人以何振奋军心士气,使十万将卒敢背水一战?

是以北镇已无虞矣……

众将军齐聚一堂,齐声附合,却心思各异。

如李遵等出身于陇西李氏的子弟,自然欣喜若狂。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李丰为李氏家臣,严格来说李承志也属陇西李氏。且如今予李丰麾下效力的陇西李氏子弟不少,自然个个有功。如李遵这样的长辈自然与有荣焉,心中也更清楚,自此后李氏更加水涨船高,在西海已无以伦比。

而其余之人却是隐隐心忧。

各方捷报频频传来,无一例外,领军之将皆为李氏旧臣。

李丰大败邢峦与元恒不提,李亮也予十天前光复东秦州全境,如今与元钦、杨钧隔洛水对峙。只待李承志一声令下,就能长驱直入,直攻华州。

而南路李彰稳打稳扎,如山岳一般据守在频阳、铜官(属雍州北地郡,与华州相邻)一带,任杨大眼急冲勐打,却巍然不动。

只短短两月,小小一一道沮水(今石川河)就像是绞肉机,足五万官兵横死于此,尸体铺满了整个河谷。

所以无论是李亮还是李彰,功劳绝不比李丰小……

李承志出身微寒,起家之初只有数百族人追随,待其厚重些无可厚菲。

但如今各路英雄相继投附,其中不乏如薜和、源规这种身出名门,曾经追随于李承志麾下,如今已弃暗投明的宿将。

亦有如张敬之、张信义、张怀义、魏子建、魏章、高礼等这样老持沉稳,可文可武的外戚。

还有如皇甫让、宋世和、郭正等这种起家之初就追随于他,如今已名满天下的大将。

一家独大,并非稳妥之计,出于平衡之道,李承志也该起用新将。至不济,也该重用如皇甫让这样的从龙之臣。

而他到好,皇甫让的三军统帅当的好好的,仗也打的稳中有进,眼见大胜在际,却被他一纸调令就召来了长安?

如今,却和一众文臣,或是陡有声名却半点实权都无的闲将坐在一起,整日为李承志出谋划策,拾遗补缺。

委实有些大材小用……

但皇甫让却似乐然自得,不见半丝不岔?

更奇怪的是,如崔光、魏子建、李韶这种久经宦海,沉稳老道的能臣、近臣、谄诤臣竟也不劝谏李承志?

一家独大,绝非稳妥之道……

消遣了一阵,李承志便将闲人遣散,堂中只留崔光、魏子建、李韵、郭存信、张敬之,并皇甫让等人。

堂中登时静了下来,起初,皇甫让还以为李承志要与这些人计议军机,但久不见李承志开口,其余人也是如老僧入定,面色肃然,皇甫让渐觉蹊跷。

正中心中猜疑,李承志又笑吟吟的问道:“义之,我凭空罢了你的军权,令你在此蹉跎了好些时日,你心中可有怨言?”

皇甫让心中一凌,连忙拜倒:“国公言重,让跟随国公数载,深知国公每有奇举,必大有深意,让岂敢胡乱揣测?”

“哈哈……我就说过,皇甫定然能猜到我有重任要托付于他,故而如渊峙岳嵉,稳若泰山!”

李承志笑了起来,又往堂下一指,“不过这次绝非我的主意,而是诸公!”

崔光等人个个含笑,都朝着皇甫让点了点头。

“但有差遣,国公尽管示下,让万死不辞!”

皇甫让神色如常,语气也是平平,并无多少康慨激昂之色。

李承志暗暗感慨,不由想起起兵之初,皇甫让鞍前马后,忠心耿耿的一幕幕。

他身壮愧悟,却擅骑射,便拜他为骑兵队主,等僧乱平定,皇甫让麾下已有突骑上千。

但当时西海战兵已近五千,除李松外,还有李亮、李丰、李时,并李彰二兄弟。实话实说,当时的皇甫让不管是在李承志的心目中,还是予西海而言,都是不怎么排的上号的。

直到李承志假死脱生,遁之西海,皇甫让才渐渐脱颖而出。

这五年以来,他任劳任怨,忠心耿耿,职位越任越高,麾下军马越来越多,仗也打的越来越大,声名更是如日中天。

举天之下,谁人不知皇甫是李承志最为倚重、最为擅战的大将?

直至如今的三军统帅,以往之上官如李亮、李丰、李丰皆为其左贰,但他以前如何,现在依旧如何。

正应了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得将如此,夫复何求?

“辞是不可让你辞的,因此行非你莫属,但死还是免了……眼见功成在际,只待封妻萌子,遗福子孙,若此时死了,岂不可惜?”

听到这一句,即便沉稳如皇甫让,也不由的心中一震,脸上浮起了两抹嫣红,就如喝醉了一般。

半是认真,半是玩笑的说了一句,李承志又铺开地图:“还请诸公共为参详!”

皇甫让抬眼一看,发现地图很大,但只标注着华、洛、司、相、并、汾等州。换而言之,皆为京畿之左近之州,京都洛阳霍然就在正中,且用红笔画了个圈。

“十一月中,秀容裴安之,汾州杜祖悦、渤海韦绪之相继起兵……乍一看,好似是这几位按捺不住,欲予乱世中搏一分先机,其实不然,实则是朝廷大失人心,如关中、关东士族襄助我等义举,欲弃暗投明……

便是那时,我便派李会往并、相、定、冀等州,一为筹集粮草,二为游说诸世家。本以为各家定然举棋不定,至多也就卖些粮食予我西海,却不想义从者甚众?

而后我便予诸公商议,令李丰明修栈道,予金明、离石大张旗鼓,以引吸元遥。实则率大军暗度陈仓,予常山、巨鹿设伏。又请关东如薜氏、魏氏、崔氏等家襄助,如此才有李丰大捷……但此番图谋绝不止于此,义之且看,这两郡叛的比秀容郡还早,不过我另有他谋,请这二位稍安勿燥,是以尚未高举义旗……”

李承志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的点了两下,皇甫让看的很清楚,他指的是汾州之南,隶属于司州的平阳郡,及与其相邻的上党。

这两郡前者在河东郡之北,华州之西,恰好处于李崇的后背。后者则在京城之北,与京城只隔着一个河内郡,将将两百里……

皇甫让双眼一突,勐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莫不是,朝廷还不知情?”

“原本有那么一些可能,可能会被华州的李崇、杨大眼等察觉。但我令李亮急攻东秦州、李彰死守频阳、白水,且大有转守为攻的架势。这二位急于防守,将大部兵力集于洛水东岸,故而未顾的上这两地……

如今河东、河内两郡皆由元匡督阵,亦中除元怿外,尚有元洐、元诠、元渊等人左政,按常理,上党离京城如此之静,离河东、河内更是只隔着一条河,元匡并京中诸位宗氏理应有所察觉。

但我在此之前派细作在京中散布谣言,称高英欲联合卫尉卿元渊、虎贲中郎将元顺等复辟,又称这二人欲弃暗投明,从附予我……故而京中风声鹤唳,元匡更是如临大敌。一来二去,消息竟未走漏,也是运气使然……”

李承志说的不慢,皇甫让心思动的更快。

李亮势如披竹,连战连捷,李彰也不逞多让,稳如磐石,防的滴水不漏,李崇与杨大眼自然如临大敌,那顾的上一个小小的秀容郡。

反过来再看京城,高英临朝称制之时,元嘉与元澄皆为其肱骨之臣。高英爱乌及屋,自然对这二位的子嗣另眼相看,如元渊也就罢了,之前便为领军大军,且屡次出征。而如元顺,算是真正的平地青云,骤然便贵不可言。

而恰好,元渊与李承志又有那么一层似是而非的姻亲关系,元澄也自出使西海之后便杳无音信,难敢说他不是投了李承志?

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且烽烟四起,元怿与元洐、元诠等人早就如惊弓之鸟,不得不防。就算是听到上党如何,怕是也顾不上了……

反过来再一想,李承志硬是忍着让平阳、上党不举反旗,难不成是要直击洛阳?

皇甫让直愣愣的看着李承志。

“猜出来了?”

李承志笑吟吟的点着头,“所以我才让李丰孤军深入。好在他不负所望,不但使奚康生、邢峦、元恒等大败而归,更是如一颗钉子,牢牢的扎在了京城与北镇之间。且关东诸世家相继投附,义之当无后顾之矣……

你只需轻车简骑,数可便可经平阳、上党直抵中山,而不使华州的李崇、杨大眼,河内的元匡,京中的元怿、元洐等人察觉……

我也已令李丰备足了火器,足三万大军数月之需。义之到时可先破汲郡(在上党东南,洛阳东北),再取荥阳(在洛阳东南),这二郡一失,洛京便无险可守……”

洛京?

皇甫让冷不丁的一个激灵:“为何是我?”

按他的理解,李丰既然都已进军到中山,与上党只一河之隔,李承志何必舍尽求远,让他再跑一趟?

“因为李丰没有一个任卫尉少卿的族兄……”

族兄……卫尉卿……皇甫忠达?

皇甫让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为难之色:“国公明鉴,皇甫忠达与我早已出了五服,两家近百年来从无联络,让不敢欺瞒,还请国公斟酌……”

“哈哈,放心……待皇甫忠达见到你,自然就会主动与你亲近的……事不宜迟,你尽快上路,此次我授你使节,统率三军,张信义为副,张公(张敬之)为司马。许你便宜行事,若有不决或是疑窦,可问计于尚书与外舅(魏子建)……”

崔光与魏子建也要一道往洛阳?

皇甫让恍然大司。

如今西海就如筑了金巢的梧桐树,英杰俊才如过江之鲫,各州郡县更是相继附义,有相当一部分和这二位有关。李承志敢让这二这定海神针入京,想必早已联络好了内应……

他不敢迟疑,当即领命。

而李承志诸番谋算,就是等着李丰的消息传来,所以早已备齐兵马和粮草。

次日一早,皇甫让便率军启程。在路上问过崔光与魏子建他才知道,关东裴氏早已投附西海。不然秀容郡守裴安之不会那么卖命。

而其父正是如今的度支尚书裴植,卫尉卿皇甫忠达就是其表叔,与裴植情投莫逆。除此外,裴植嫡子,裴安之之弟裴琰如今正为城门校尉,领军驻守七里桥之外郭三门(外门)。

除此外,左仆射郭祚与崔光是亲家,其次子郭景尚是崔光之婿,任执金吾……而上个月,突然就有人送来的郭景尚的亲兵书信……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好像一夜之间满京城的高官重将都成了李承志内应一样。

原本,李承志也只是高兴了一下,毕竟仗还得继续打,打不败李崇和杨大眼,过不了潼关,京中的内应再多也不枉然。

但架不住崔光和李韶、郭存信、张敬之等人的反复劝说,称即有直捣黄龙,一劳永逸的方法,为何要多造死伤,枉送兵卒性命?

李承志一直不为所动,看似不以为然,其实早已动了心,并做了许多布置。

直到李丰传来捷报,他才一锤定音。如此一来,至少皇甫不是孤军深入,即便攻不下洛阳,也定能攻占汲郡、荥阳两郡。若是运气再好些,将洛阳围成一座孤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若知洛阳城破在即,他不信李崇和杨大眼还能如现在这般沉的往气……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