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大魏春 > 第九章 逃

第九章 逃

书名:大魏春 作者:眀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32

李松明确说过要先想办法自保,但胡保宗又说坞堡守不住,那还能怎么办?

逃?

往哪逃?

“仔细说说!”李承志正襟危坐的说道。

这可是关乎到小命的问题,由不得他不上心。

这涉及到了军事机密,自然不能说给外人知道。胡保宗先摆了摆手,将两个医师赶了出去,才正色的说道:

“坞堡当然是用来自保的,但保的只是一时,而非长久……我且问你,你家的坞堡,能否将李家堡的这一千余人都藏进去?”

“勉强可以吧?”李承志不确定的说道。

毕竟能住人的只有两层,站着肯定没问题,但要说睡,估计人挤人、打通脚都有些困难。

“好,就依你所说,人都能藏的下,但这些乱民要是像围泾州一样,将你李家堡围死……也别说一年半载,就围上一月,这一千余人一月所需之粮该存在何处,水又放在何处,何处摆设锅灶,何处堆放柴火?”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承志恍然大悟。

坞堡防的只是马贼、羌胡这样抢之即走的流匪,根本无法防备已入绝境,绝不会挪窝的流民。

而且都已到了“刺史下令,命各豪强门阀召集乡壮家丁平乱”的地步,可想而知泾州的兵事已荒废到了什么程度。州、郡、县兵等,早已靠不住了,一时半会肯定平息不了。

到这种地步,只能等朝廷调集兵马来平乱。

但正值严冬,兵马、粮草、冬衣等肯定无法在短时备齐,冬日行军更是大问题,所以最早也要等天气回暖,雪化的差不多了大军才会出动,再等开拔到泾州,至少也会到清明以后。

两个月出头的时间,只靠一个坞堡保护一千多乡民,就像在说笑话……

李家也做不出摒弃乡民,自己躲到坞堡里的勾当。

不然等民乱平息,绝对会被朝廷拿来开第一刀……

那现在,就只剩逃了?

也不知李松是如何计划的,自己竟然也没顾上问?

李承志正胡乱的猜测着,门被推开,胡信领着李松走了进来。

自认与李承志的关系已不一般,胡保宗也没客气,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也清楚,史君要各家即日点兵平乱之令,就连我胡家都未必会遵守,所以李主事你也莫要拿话诓我,我就问你,你是如何安排的?”

看李承志神色如常,李松心中一动:郎君与胡校尉的关系,已经好到这种程度了?

仔细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毕竟是救命之恩呀……

组织了一下措词,李松才拱拱手:“仆已集结李家堡、东西二庄壮丁两百余,令其各备兵器、冬衣、干粮,不日便会开拔……”

胡保宗很是玩味的看了他一眼:“往何处开拔?”

只是这一句,李松就避重就轻不下去了。

犹豫了好久,他才猛的一咬牙:“向西,往崆峒山迂回……”

听到这句,李承志眼皮一跳:终于能去崆峒山了?

胡保宗和胡信则是一脸的古怪,好像是马上就要忍不住,要笑出来的样子。

“迂回”这两个字,用的真好……

泾州在东边,你却往西迂回?

你直接说逃不就行了?

不过他们也有些佩服:李松不愧是被李其调教出来的,眼光真毒。

整个泾州,除了州城之外,若说哪里最安全,无非就是崆峒山。

山高林密,还积满了雪,三台峰更是险峻异常,称的上“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地。

山上还有专管泾州僧事道事的昭玄寺与太平观,僧兵道兵上千,而且僧仓、道仓就在山下,连粮食都不用愁。

如果到了开春雪化,山上守不住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向西“迂回”……

胡保宗想了想,又问道:“为何不搬去郡城?”

他说的是陇东郡治下的泾阳城,祖居县便在其治下,在李家堡主北六十里处。

胡保宗是郡尉,他亲叔父还是陇东郡守,有救命之恩在,李家搬过去后,他怎么可能不照看?

李松没敢说泾阳城也有可能守不住之类的话,当即就道:“太平观主郭守正,是二郎的从外舅(老丈人的堂弟)……”

原来如此?

胡保宗点点头。

但李承志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你都能想到崆峒山有粮,造反的人会想不到?”

李松很认同的点点头:“仆确实想过,所以昨日便已派人往西打探消息去了!”

胡信却有些不以为然:“郎君怕是多虑了……昭玄寺中僧官、僧人,及看守僧仓的僧户上千,凭着地利自守还是没问题的……”

李承志眼皮一跳:“看守僧仓的也是僧户?”

起事的覆钟寺与崆峒山的昭玄寺也就离着两百余里,都是僧户,谁敢说没有互通消息,两边是一起反的?

李承志说出了心里的疑虑,李松又解释道:“这一点倒不担心,能看守僧仓的,都是僧官的心腹,待遇不差,就如同官衙之中的吏员一般,与普通僧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意思就是这些都是帮着寺庙和僧官压榨底层僧户的狗腿子,跟着乱民造反的可能性不大?

这样一想,好像没什么问题了,但李承志还是觉得李松和胡信太乐观了。

能煽动起上万僧户造反的能是普通人?

那么大个粮仓就放在眼皮子底下,起事前怎么可能不打主意?

而且都是受昭玄寺的僧官管理的,算是同一个系统,天生就有便利。不说全部鼓动,买通个别人来个里应外合,至不济往里面安插几个奸细,还是完全能做到的。

比抢先攻占什么县城郡城轻松多了……

但与这三位相比,他确实什么都不懂,再争下去就有些抬杠的嫌疑,李承志识趣的闭上了嘴。

看他欲言又止,像是不太认同,胡保宗怕他胡乱插手,只好稍稍的透露几分:“厨会生乱之时,昭玄寺维那(泾州最高僧官)也在当场,当日便求史君派了精骑,护持昭玄寺的长史(高级僧官)突围,回了崆峒山……若力有不逮,便会烧毁僧仓……”

李承志恍然大悟:原来是早有安排,怪不得如此镇定。

但僧仓要是烧了,李松的计划不是要破产了?

现在也只能等消息了……

胡保宗又与李松商量了一些细节,约定三日后,等胡保宗的伤稍好一些,等李家堡的乡民收拾妥当,再一起动身:胡保宗回陇东郡城,李松和李承志去崆峒山。

李承志本想劝一劝,他这伤势实在不能颠簸,但想了想,又做罢了。

提前动身还有马车可坐,小心一点应该问题不大。但要是等乱民打上门来,胡保宗就只能骑马,那才叫真危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