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血染的风采燕然勒功 > 第三十五章 金蝉脱壳(下)

第三十五章 金蝉脱壳(下)

书名:血染的风采燕然勒功 作者:靰鞡草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0:51

“三姓家奴”确实狡猾,他在意识到“釜底抽薪”计划泄密,自己可能暴露的时候,没有急于潜逃,也没有叫停“釜底抽薪”计划。而是在北京机场虚晃一枪,然后,带着自己的保镖,“影子部队”的洪勇男中尉,乘长途汽车跑到天津火车站。再神气活现的搭乘佳木斯开往烟台的1394次列车,享受了一夜的软卧车厢,在胶东历史上三大重镇之一的桃村镇下了车。下一站就是这趟列车的终点站烟台。烟台不仅人多眼杂,也是对方的反间谍部门重点关注的地方,老谋深算的“三姓家奴”可不想在烟台惹来麻烦。

“三姓家奴”很清楚,如果“釜底抽薪”计划泄密,自己已经暴露,那就是说自己已经被严密监视了。这个时候出逃,只会彻底暴露身份,逼着对方的反间谍部门收网,绝非一个合格的间谍所为。如果“釜底抽薪”计划没有泄密,自己没有暴露,只是虚惊一场,自己再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跑路,岂不在全世界的情报界留下笑柄。

所以,“三姓家奴”带着洪勇男,绕着圈子溜达,一是可以遥控“釜底抽薪”计划“第三套计划”的执行,二是观察自己是不是已经被监控。“三姓家奴”相信,如果自己被监控,旅途中是很难逃脱他的法眼的。

“三姓家奴”要让“釜底抽薪”计划继续下去,让那个榆木疙瘩脑袋的阮黄维武带着情报总局和“影子部队”的那十三个人,去吸引对方反间谍部门的注意力。不管阮黄维武是否情愿,这个替死鬼的角色是当定了。最重要的是,导演一出《三国演义》中“曹阿瞒借头度粮荒”的故事,也就是“李代桃僵”,为“三姓家奴”的“金蝉脱壳”创造条件。至于阮黄维武和那十三个人是死是活,比起情报总局一个少将高参的安危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就算是“釜底抽薪”计划失败,回到情报总局,情报总局的局长武德胜上将追究起来,那也是“釜底抽薪”计划泄密在先,与自己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自己能够死里逃生,逃回情报总局,保住了性命,就应该念“阿弥陀佛”了。

“三姓家奴”盘算得很好。自己靠着洪勇男随身携带,伪装成高级半导体收音机的电台,完全可以遥控全局。那可是“克格勃”的货,性能相当先进。由牟平县那个叫做“前埠庄”的小渔村出逃的安全通道,阮黄维武是知道的,这也是那个榆木疙瘩脑袋的阮黄维武放心大胆的去执行“釜底抽薪”计划“第三套方案”的底气所在。如果“釜底抽薪”计划成功了,阮黄维武和“火焰兰”可以押着挟持而来的目标,由“前埠庄”那个小渔村乘“美人兜兰”已经准备好的渔船出海,在公海会有“松月号”散装货轮接应。回国之后,“三姓家奴”还是大功一件。如果失败了,只要人不落网,从“前埠庄”那个小渔村出海的安全通道不被发现,阮黄维武和“火焰兰”还是有可能从“前埠庄”那个小渔村安全出海,在公海登上“松月号”散装货轮返回国内。

而“三姓家奴”自己,和他的保镖洪勇男,现在离“前埠庄”那个小渔村的安全通道越来越近了,如果“釜底抽薪”计划成功了,“三姓家奴”和洪勇男将与阮黄维武率领的那些人在“前埠庄”会合,一起乘渔船出海。如果“釜底抽薪”计划失败了,阮黄维武和他率领的那些人落入对方的反间谍部门手中。“三姓家奴”将会启用备用安全通道,从威海出海,到达公海后再登上“松月号”货轮。

“松月号”散装货轮是两年前,“三姓家奴”通过交通运输部门租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艘八千吨货轮。这艘货轮仍然悬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但是从船长到船员都已经换成了情报总局的人。“三姓家奴”已经牢牢地控制住了船长和几个主要船员。

“松月号”是一艘往来于海参崴、南浦港和海防港的定期散装货轮。平时,可以通过运输、贸易给情报总局增加点外快。钱,毕竟是不咬手的。当然,凭借情报总局的特权,走私贩私也是免不了的。令人眼放绿光的黄金白银滚滚而来,就连情报总局的局长武德胜上将也满心欢喜,对“三姓家奴”的能力大为赞赏。

“三姓家奴”总觉得启用“松月号”散装货轮接应,是自己在“釜底抽薪”计划中的神来之笔。无论“釜底抽薪”计划中成功与否,“三姓家奴”的盘算的确有独到之处。只要能安全的出海,登上“松月号”货轮,对方的反间谍部门只能干瞪眼。总不能派出军舰,在公海上公开拦截悬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民用货轮吧?

具体执行“釜底抽薪”计划的阮黄维武,和他所率领的情报总局以及“影子部队”的那十三个人还是有危险的。但是,“军功险中求”嘛。“三姓家奴”却把对方的反间谍部门对自己的威胁程度降到了最低点。

“三姓家奴”和洪勇男在桃村镇下了火车,在火车站前的市场吃了一顿早餐。

“三姓家奴”还是比较矜持的,只喝了一碗小米粥,吃了两个热腾腾的山东大肉包子。可饥肠辘辘的洪勇男却顾不了那么多,他连喝了三碗小米粥,吃了七个香气四溢的山东大肉包子,这才在“哏儿”、“嘎”难以自制的打鸣儿声中放下了碗筷。

“三姓家奴”笑眯眯的看着洪勇男,说道:“咋样?吃饱了没?……”

洪勇男有点不好意思,他“哏儿”了一声之后说道:“饱了!饱了!……”

卖早餐的是一对儿六十多岁的老夫妻,那个卖早餐瘸了一条腿儿的老汉十分热情。见“三姓家奴”和洪勇男吃完了,就抄着袖子凑了过来,笑吟吟的说道:“我说二位同志,瞅着二位同志这是刚下火车吧?吃好了没有?……”

“三姓家奴”笑着回答道:“吃好了!谢谢你老同志!……”

“不客气!瞅着这位老同志是东北人吧?……”“瘸腿儿”老汉似乎很愿意聊天。

“哎呀我的妈呀……这位老哥的眼睛可真贼!不过,我说老哥,您这包子做的可是贼拉好吃,我都没吃够!……”“三姓家奴”尽量回忆着幼时所说的东北方言。

“让这位大兄弟见笑了!我们胶东的饮食偏清淡,倾向于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我呀就怕我做的包子你们东北人嫌乎淡,吃不惯呢。……”“瘸腿儿”老汉笑呵呵的坐下来。

“瘸腿儿”老汉说的是实情,山东的胶东与中西部其它地区比较而言,饮食风格迥异,山东中西部地区口味偏重,重油重酱重盐。曾传说省城济南曾有一位厅级官员到烟台出差,饭余他对胶东菜做了“什么东西都像开水煮的一样”的评价。虽有失偏颇,但确实也是山东中西部人对胶东菜的直观感受。

“不淡!不……‘哏儿’!我吃着正……正合适,简直……‘哏儿’!太好吃了!‘哏儿’!……”洪勇男有点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肚皮,打着饱嗝说道。洪勇男中尉说的是实话。越南承自中国饮食阴阳调和的饮食文化,烹调最重清爽、原味,只放少许香料,鱼露、香花菜和青柠檬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佐料,以蒸煮、烧烤、熬焖、凉拌为主,热油锅炒者较少。即使是一些被认为较“上火”的油炸或烧烤菜肴,也多会配上新鲜生菜、薄荷菜、九层塔、小黄瓜等可生吃的菜一同食用,以达到“去油下火”的功效。

“哎呦……这位小兄弟是哪儿人呀?听着不像北方人……”“瘸腿儿”老汉说道。

“三姓家奴”急忙抢着说道:“哦……这是我公司的同事,是云南人。我说老哥,您老贵姓?您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呵呵……啥贵不贵的,我姓柳,木卯柳!山东话很土,土得掉渣。不满你们说,胶东方言属于胶辽官话,形成于胶东半岛,并随着胶东人向东北的大量移民,扩展到东北的辽东半岛、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呵呵……而山东西部方言就是济南那边,则属于冀鲁官话,如果山东西部的人,第一次听人说正宗的胶东方言,那就跟听外国人讲话差不离。呵呵……胶东话比济南话更土。所以说,山东的这两种方言差老鼻子了,几乎是完全独立两种方言。我怕你们外地人听不懂,所以就尽可能的说普通话。大多数山东人很难改掉自己的方言,对很多山东人来说,讲普通话是一件很别扭同时也是非常可笑的事儿。呵呵……”“瘸腿儿”柳老汉说着,摘下脖子上挂的烟袋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