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我靠秦始皇封神 > 第八十五章 谏逐客书

第八十五章 谏逐客书

书名:我靠秦始皇封神 作者:猫妩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7-23 21:35:31

逐客书。

秦王亲笔。

内容如下:逐六国客出秦。

理由是:间**国。

电闪雷鸣的国书下发,直接让所有老秦人振聋发聩的昏昏然不知所以。

就连昌平君芈启握着这张冷冰冰的羊皮卷,再看向上面汪洋恣肆的大字时,脸色也是遏制不住的变色。

众人只觉他这表情奇怪。

但也没往里想。

“驱逐六国所有的外邦之士,朝堂之上商榷都没商榷一声,就这么下发文书赶人?这么大的事,如此一意孤行,秦王他难道真的疯了?”

“不过也好。”

“那些乌泱泱的外人一走,咱们老秦人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客人,还管谁说三道四,他娘娘的个腿,这些狗崽子,憋屈死老子了。”

“好!正中下怀!哈哈哈哈。秦王果真是个识时务的。”

众多宗亲有忧愁,也有欢欣不能自抑的。

有个笑得眉不见眼的胖宗亲就撇着外八字一摆一摆的走到皱眉头的芈启身边。

“昌平君,逐了六国客,秦国庙堂自然恢复清明,秦王公正,这是好事,免得诺大个秦国还让那些阴谋间人得逞,届时让我们这些嬴氏血亲,百年之后,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你要面对列祖列宗?”

另一人道。

胖子激激昂:“这天下谁人不知,秦国都是这些外人乱起来的,若是被这些奸诈之人横挑干净,怕是我等切腹自尽不能谢罪,乱党一走,这是上天在助秦国。”

他又腆着脸对芈启讨笑,“也在助昌平君您,官运亨通,宏图大展。”

芈启没反应。

“唰”的下。

身边那个刚毅的老秦人猛地抽出身上的匕首,压在他那见不着脖子的头下:

“阿谀奉承,尽显口舌滑头!嬴氏部族能够走到今日,你天真的以为光靠的是先人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吗?”

“那,靠的,靠的是什么?”

胖子被这么一出,吓得忍不住的咽吐沫。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靠的是先人的变法图存,招贤纳士,历代雄主励精图治,沉淀百年才有如今他国不敢侵犯的地位,蠢货。”

那人是公子婴的父亲,一身正义凛然。

言罢直接抬脚踹了胖子一脚阔步走了出去。

胖子被踹,头上的官帽都险些掉下来,一屁股坐到地板上,挨疼也不敢吭声。

这道话如惊雷闪电,将这群被权势蒙蔽双眼的老总亲炸醒个七七八八。

秦王一道逐客书,就直接将老秦氏从幕后推手架在火堆上面炙烤。

一国不怕外战连绵,怕的就是内乱不止。

种种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例如魏国逼走了张仪商鞅两个大才,后来的张仪出任秦国国相,用他的合众连横奇迹般的化开了六国围堵秦国的危机。

还有,这位刚正不阿的卫国人,用他的思想主张,用他的奖励耕战让秦国富前所未有的国富兵强,当时的秦国穷啊,穷到国君连肉都吃不上。

现如今,秦国驱逐外客,竟在退走这些自取灭亡的老路。

芈启也阴沉着脸,“砰”的下砸在廊柱上,活生生的砸出一个凹槽。

嬴政啊,嬴政。

你究竟是昏聩无能,还是棋高一筹。

周围的宗亲们是识大体的。

他们或许都或多或少的藏着私心,但是都是同气连枝共同为秦的嬴氏,仔细想想后果,让他们清醒了七八分:

“昌平君,要不还是算了,外人当家就当家,只要这个家当得好,管他谁主事,我们现在就去劝君上收回成命,就权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收回成命?”

芈启破罐子破摔的转头,“说外客间人的是你们,现在外客逐出了叫君上收回成命的,又是你们,到时候秦王这么看待我们,秦人怎么看待我们?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目光短浅不计长远,一群子庸庸碌才,庙堂上,还有我们的地位吗?”

“可是昌平君,我等自认实在比不过张仪这位连横之相,还要商鞅中兴功臣,那般的大出之才啊”

“我们老了,担不起的。”

芈启道:“担不起担得起,你们得争。”

“啊这…”

“怎么争?”

“现如今大争之世,张仪商鞅这样的人才亘古难出,你们或许比不上张仪商鞅,还怕比不过吕不韦李斯这等贱民,你们不仅要争,还要争的头破血流,争出秦人的傲骨来。”

众宗亲胸口心里突突的跳:“可是.话虽这么说。”

话说的好听,他们做不到啊。

外邦走了后,一大摊子就得撂给他们,一国事务,何其繁杂,他们无甚经验,想想都无从下手。

“唉。”

他们这下开始感到后悔起来。

早知道,就不逼秦王了,这一逼都把自己逼到风口浪尖上。

芈启将他们的表情收在眼里,眼脸一动,负手道:“自周天子削亡以来,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下雄才霸主,辈出不穷,秦国历经五百年,短短五百年,却含了五百年的心酸血泪。”

“经历了五百年的铁骨峥嵘,试问秦国的山源上,哪一寸哪一厘埋的不是我们先祖的骸骨,现如今秦国即将东出,六国臣服之际,你们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摇头摆尾的外邦,踩在你们头上,吸干先祖的心血吗?”

“…”

寂然。

芈启一字一句的又道:“秦国的庙堂,可以有外邦,但不能没有秦人,你们要是扫却阴霾,披荆斩浪,就得掌握更多的权利,日后,有了秦人的爱戴,才会为你们筑上更高的梯台。”

这位楚国贵族,秦国的亲眷一向是粗犷和风度并存,很少能说出此等激昂的演讲。

现在外邦离去,诺大个秦国,只剩下他们这些世族元老。

烂摊子要收拾,不能畏缩,也更不能骨肉相残,他们应该同气连枝,扛起重任。

相互目询间,那种迷茫困惑变成坚韧信笃。

他们相互抱拳道:“昌平君言之有理,现在磨难当前,我们又岂是无能退缩之辈。”

“对,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三言两语间,就已经将老秦人骨子里的血性挑拨起来。

要不都说秦人大多刚毅执拗,碰到什么事情非要磕的头破血流也正是因为这种性子。

这支游走在西北部边陲,袒露胸脯随时迎接戎狄利刃的部族才能得以存活延续下来。

但勇猛有余,底蕴不足。

这种底蕴体现在秦风之上,秦文化之上。

秦风都是古朴粗犷的,咸阳老百姓大也都是大大咧咧,只顾埋着头在田地里苦干。

播种,收割,屯粮,娶媳妇,下崽,下崽,下崽.

再下崽。

要不就是关着门做自己生意,务实敦厚到从不肯多占人一分便宜,有什么就说什么,管你觉得中不中听,是以五百年来,六国居贾层出不穷,秦国却从未出过一位大商。

且奇怪的是,孔子墨子荀子这种圣人,儒家道家法家秦国也都没有孕育出一个。

哪怕玩个擦边也好啊。

擦边,就算擦边的也没有。

听着是挺失败,不过老秦人也从不在意这些事。

反正秦国呆在最边陲,除了和义渠戎狄之类的打打战,也真没有什么好称赞的盛名。

反正他们也不跟六国玩。

可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六国合纵要啃掉秦国这片贫瘠的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

秦国这下再也站不住了,国君大臣开始焦头烂额的广出良策,后来有了张仪连横的事情。

这一连横,直接开启了战国邦交的先河,也让列国重新审视起秦国来。

陆陆续续有几个名士踏入秦国的国土,不过评价却不太好。

秦人,野人也。

茹毛饮血,陋习顽化,粗鄙不堪,秦滩,寸草不生,鸟不拉稀之地。

妈了个蛋,骂人也不是这么个骂法。

秦人怒了:“.你奶奶个#$%&*@%^&&*%!”

这种外来人一进来就蹬鼻子上脸的,仗着自己肚子里喝了几口墨就老显摆。

秦人团结,一听就怒了,见这些鸟人见一个就揍一次,先揍舒坦了再说。

可想而知,秦国的名声更恶臭了。

后来商鞅的莅临,秦国走上了重农抑商的大道,秦人觉得以后的日子有奔头,下地给以饱腹,杀敌可以加官。

谁不干,谁爱干不干。

脑子都被馿给踢了的玩意才不干。

一直到后面,秦人都兢兢业业的守着一亩三分地,农具在地里都抡冒烟了,见敌如见一堆金子,拼杀起来那都不要命。

可让秦国老百姓下地种田,上阵杀敌可成,咬文嚼字,那还是别凑合了,压根就凑合不上。

是以外邦嗡嗡的一走,众宗亲连跳三级五级之后,下边的连个管事的都没有。

军队懒懒散散,匪道蠢蠢欲动。

秦国的铁律难以维护,百姓的安危更是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众宗亲先是干嚼了顿酒席,庆天庆地祭拜先祖。

保佑保佑,列祖列宗保佑。

等坐在不属于自己的位置后,先不说难以适应,别说事务交接,就连个章程都没有个人告诉,这才坐了短短三天,就已经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下面来报一事:“李斯有私卫。”

“什么,他有私卫,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新上任的廷尉扶了扶官帽,慷慨激昂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啊!”

下面人一脸懵。

廷蔚撸了撸袖子:“大秦律法,禁止养私兵,何况是前廷尉,好个李斯,胆敢知法犯法。”

虽说明面上规定禁止私兵,私兵会对王权造成极强的冲击力,但位居高位谁人不养几个打手在身边。

何况私卫不顶盔掼甲的,能和私兵一样吗?

新廷尉为了显得自己懂得多,稀里糊涂的竟然把私卫和私兵混为一谈。

他摸了摸自己油光水亮的胡子,看起来很是镇定:“鸟!堂堂廷尉明知故犯,这是一罪,扰乱大秦铁律国法,这是二罪,豢养死兵,这是罪上加罪,你们还不快快追上去,莫要让那罪人跑了!”

下面人立马道:“是,廷尉!”

人刚一火急火燎的走了,新廷尉腰背就瘫软下来。

他坐在这明正的高堂上四顾看了看下面的官吏,又悄声问旁边的心腹:“依你看,本官刚才的处置可有误?”

“???”

心腹大惑不解,一副欲言又止又堪堪咽下去的样子:“廷尉高明,就是这般。”

新廷尉笑眯了眼,摸了摸胡子道:“好好好,看来这个廷尉,好当的很。”

*

李斯派出护卫缉拿韩非,是已经识破了韩非布置的局。

李斯为了自己往后的高官厚禄,锦衣华服,不得不只有提着韩非去秦王面前觐见这一条路可以走。

届时尚且还能恳请秦王收回成命。

可诡谲的是,堂堂一个九尺男儿,竟然平白无故的消失一样,连个影都没捞到。

周边的家奴正在热火朝天脚不沾地的收拾金银玉器,李斯再度环顾自己这座七进七出的屋子。

雕梁绣柱,飞檐反宇,比起幼时住在山林里,那荒凉空旷,时常能够听得虎啸狼嚎的茅草屋,绮丽的像是一场他胡乱坠入的梦境。

他不甘心,实在不甘心。

这土崩瓦解的一切,轻易就能瓦解掉他无数个寒窗苦读的日日夜夜。

四年又三年啊。

拼死挤进上流官场,受尽白眼和屈辱。

“为的是什么,为的又是什么?”

权力,权力,无非是那永生的权利啊。

李斯张着眼望向惨淡的天空,北风习习,天没落雪。

他眼里也没有流出泪来,而是大吼道:“韩非呢,快抓韩非去见秦王,只要抓了韩非,这乱变的天,有本官在,谁也别想翻出风浪来!抓韩非,韩非!咳咳咳。”

他灌了一口气,脊背像是沉甸甸的稻穗,压得弯了,眼有潮水涌了出来。

李玥和若干的妻妾还有庶子庶女在旁默默的看着,谁也不敢打扰。

片刻后。

旁边李玥看着咬着牙狰狞面目的父亲,和缓开口道:“父亲,天色不早了,再耽搁下去怕是容易误事。”

她从身上递给他一张老旧的帕子,上面绣着的是山中不知名的野花。

布料柔和软,带着股久远的清香。

李斯没有看见,他仰起头来,老泪纵横。

李玥低下了头。

帕子抓的紧了。

这是她娘亲临死前给她留的,娘亲说父亲好歹是个读书人,做得个官,做子女的自然要为读书人争些面子,学些大户的做派,省得丢脸。

家中的银两全部都给父亲做盘缠花光了,娘亲时日不多,也要给她拿边角料子绣些帕子,“玥儿啊,你父亲是李斯,你也要衣冠整洁,做到尽善尽美。”

周围同龄女童早早就光着脚拾柴烧火滚泥巴,哪还需要用得上帕子。

小李玥拿起帕子越看越稀奇,将帕子盖在脸上,咯咯的笑道:“好小的布啊,娘亲,这是我小时候的尿布吗?我闻闻。”

娘亲只是笑,笑容在记忆中变的逐渐模糊。

李玥满口苦涩,很小声的看着李斯,问道:“父亲,您还记得,记得我娘,她什么样子吗?”

最后一句接近哽咽。

她眼泪也大滴大滴的滚落下来,李斯轰的接过她的帕子,摸到粗糙的布料,看都没看,直接丢掉斥责她。

“好歹是李府堂堂大姑娘,身上用的还是黔首的东西。哭什么哭,我李家长女岂能作如此出息作态!”

话音刚落,李玥就觉得心仿佛被一只大手攥住,绞紧,绞的血肉模糊。

原来,娘不是让她为父亲争面子,而是不要让父亲看轻她。

“是啊,玉衣糜食养你几年,也养不出大家闺秀的样子,这种败坏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

后面有个父亲的小妾扭着腰走过来,捏着帕子去给李斯擦泪,“老爷——”

可小妾忘却了维护男人的脸面,李斯不愿被人看到她落泪,怒发冲冠,一巴掌扇了过去,“贱人!”

李玥瞬间也忘却了父亲的样子。

因为记忆中的父亲已经在一瞬间,在这暴戾棒打的一瞬间,和她的娘亲埋葬在孤坟里,埋在了凄凉的孤岗中。

她一步步的往后的退。

外面进来报信小厮着急慌忙的脸色,李斯铁青惊恐的脸,周围庶子庶女六神无主的哭哭凄凄,一切都在倒退,与她格格不入。

后面的挤挤攘攘的家奴打包着财帛又疯狂的把她往前推,推到了早已经预备好的马车上。

护卫在大喊,““主子,再不走真的来不急了,马上要有秦兵追赶过来了。”

有侍女为她拉开车帘,李玥回头再度看了眼富丽堂皇的李府。

某一处隐藏着的小角楼。

明明只是一刹那,却有亿万念头决堤而出。

秦国,还会再回来吗?

她握紧了拳头。

小角楼内,肩膀裹着绷带的韩非听到车马粼粼离去之声。

韩非单手拿着剑靠近窗扉,推开一小缝隙俯看。

两列骑兵追的虎虎生威,咸阳老百姓四散飞窜,街道上的马车拥堵不堪,整个咸阳城乱成了一锅粥。

他又从身上掏出个羊皮卷来,落笔写道:

秦国内乱,六国合纵事不宜迟。

*

李斯离秦,还是被秦军追赶着离秦,此消息一被放出,还在观望的外邦立马吓得魂飞魄散。

纷纷以为秦王要杀人灭口。

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赶紧卷了金银奔逃,活像是被狗撵一般,风驰电掣,快马加鞭的争先恐后出函谷关。

函谷关,兵家险要之地。

秦国没有占天时人和,地利总要占上一样。

“邃岸高天,空谷幽深,涧道之狭,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就是为函谷关所作的绝唱,函谷关更是秦国至关重要的国门。

就这么极险极陡的窄道,都容不下两车并行,当秦国的腹地里涌出大批带着家奴仆从珠宝的逃窜官吏时,拥堵情况可想而知。

曾经秦国宫渴慕贤才,渴慕的夜不能寐,现在嬴政就撵这些贤才如撵狗似的赶开。

这场景要是被秦国先王看到,那些老家伙怕是连棺材板都要压不住。

非得大跳起来骂一句:好你个兔崽子。

祖宗估计会在地下想死他了。

在日落的余辉中,冷硬的北风刺入人的脸皮,从广袤的高空中,俯瞰函谷关这座城堡就如同一直沉睡着的黑色巨兽。

守城的士兵本已经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见到如此状况,急急的将事情往上报,恳请从别县调拨人手过来维序。

是以秦国宗室收到这信息的时候,已经快傻掉了。

现在真的是拉驴上磨,想哼哼都难以为继。

外邦走得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

这种速度真的是以风卷残云般,完全不给他们宗亲任何准备的机会。

以至于他们没有任何后援,要完全直面繁杂冗长的事务。还有下面一大片缺口,他们要赶紧想办法遴选人员补上来。

自己内务没交接好,还是个二愣子,下面的漏洞就已经层出不穷。

命蹇事乖。

还在他们忙得脚不沾地时,太子丹趁乱逃了。

太子丹是燕王喜的长子,曾经在赵国为质,现又在秦国为质,有了太子丹,就相当于拿捏住燕国和秦国的和平。

现在太子丹逃窜,君上又寡待太子丹。

不敢想象届时秦国和燕国又会无端产生什么样的祸乱。

完犊子了,这下要彻底完犊子了。

众宗亲光听着就觉得实在是十分窒息。

他们努力的补上所有的漏洞,却没想到质子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这种耻辱,想想就觉得老脸挂不住。

“兵法有云,上交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你们谁负责伐交的?”

芈启沉沉开口,人群中互相左推右挤,白胖胖的胖子在中间好像充当个漂流的羊皮筏子。

见芈启的目光扫了过来,他很想装成鹌鹑躲起来,眼见躲不掉,支支吾吾的将身体从里面艰难扯出,堆笑道:

“昌平,昌平君,现在下官现任典客,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

他一出场,所有宗亲都有种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的感觉。

这种事情当然瞒不住过秦王。

他们弥补不成只能垂头搭脑的去请罪,本已经做好革职流放刺字的准备。

没想到他们俊美无俦的嬴政正在动笔,闻言眼皮都没抬,“跑了就跑了,太子丹长着两条腿,谁也拦不了他走路,无碍。”

众宗亲:“.”

无,无碍?

跑的不是阿猫阿狗,那可是敌国太子!

还和君上您有过节,就怕有朝一日睚眦必报,燕国大军临下,您就一句无碍轻飘飘无碍揭过?

这不单单是放在秦国,这放在其余六国也是相当炸裂啊。

ap.99xs.inf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